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案例库建设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4 位作者 袁瑞红 孙文涛 李春杉 武子右 李逸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教学案例库建设在整形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根据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课题规定,按照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大纲要求,筛选23个典型病案建立了教学案例库,用于整形外科专业学位研究... 目的探讨教学案例库建设在整形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根据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课题规定,按照整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大纲要求,筛选23个典型病案建立了教学案例库,用于整形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将2020年6月—2022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培训的27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教学中以教学案例库为核心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任务的学习(task-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进行教学,试验组14名。对照组的教学不使用病案库,对照组13名。课后考核包括基本理论考核、临床病例分析考核和英文考核。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分别为(76.30±4.32)分和(65.45±4.03)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形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教学案例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案例库 专业学位 研究生 整形外科 基于案例的学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2 位作者 王栋 李声伟 陈希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hIL_1ra)基因转染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和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 ,将hIL_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Lipefectine介导进行基因转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中...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hIL_1ra)基因转染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和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 ,将hIL_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Lipefectine介导进行基因转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IL_1ra蛋白的表达。结果 使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IL_1ra基因转染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hIL_1ra蛋白呈阳性表达 ,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时 ,转染细胞胞浆内和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有目的基因的表达 ,与未经转染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脂质体介导hIL_1ra基因转染方法切实可行 ,为今后颞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基因转染 颞颌关节 软骨细胞 实验研究 基因转染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2 位作者 李声伟 刘流 代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细胞中hIL-1ra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率有一定差异,转染细胞胞浆内和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有hIL-1ra蛋白的表达。在细胞转染结束后48h,细胞内hIL-1ra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稳定转染细胞中基因表达最长时间达72d以上。结论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后,目的基因在细胞内有一定数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
下载PDF
儿童颌面部创伤6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1 位作者 刘流 李声伟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通过对683例创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颌面部创伤的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创伤住院病例中15岁以下(含15岁)儿童创伤病例,分7岁和7-15岁两个年龄组进行患者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治疗方法... 目的通过对683例创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颌面部创伤的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创伤住院病例中15岁以下(含15岁)儿童创伤病例,分7岁和7-15岁两个年龄组进行患者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男460例,女223例,男女之比为2.06∶1;坠落伤(40.7%)、锐器损伤伤(16.4%)、交通事故伤(14.8%)为前3位致伤原因;下颌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51.7%);并发症以颅脑损伤多见(14.5%);骨折治疗以闭合外固定等保守方式为主。结论男孩比女孩更易遭受颌面部创伤;儿童多因意外坠落致伤;下颌骨骨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 儿童 骨折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髁突软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2 位作者 陈希哲 刘流 李声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经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后的人颞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对IL-1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在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IL-1β,描记细胞生... 目的:研究经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后的人颞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对IL-1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在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IL-1β,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2-/NO3-浓度的变化。结果:转染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情况存在差异,转染细胞高于对照组,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2-/NO3-浓度,细胞培养液中NO的生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染细胞hIL-1ra基因的表达对于IL-1作用存在拮抗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逸松 李志军 +2 位作者 刘流 代晓明 孙家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总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 a间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67.9%),老年人(60岁以上28.2%)、青年(20~30岁26.9%)多发.结论:应根据颌面部间隙... 目的:总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 a间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67.9%),老年人(60岁以上28.2%)、青年(20~30岁26.9%)多发.结论:应根据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采取全身抗炎治疗、支持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分析 牙源性感染 60岁以上 感染病例 治疗方法 临床特点 感染特点 抗炎治疗 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 支持治疗 老年人 30岁
下载PDF
面部除皱切口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整复术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娴 刘流 +3 位作者 赫佳 代晓明 李逸松 袁瑞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面部除皱切口减少面部瘢痕,胸锁乳突肌瓣修复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为修复腮腺全叶切除术后的面部轮廓缺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挑选53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良性病变的患者,选择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 目的:探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面部除皱切口减少面部瘢痕,胸锁乳突肌瓣修复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为修复腮腺全叶切除术后的面部轮廓缺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挑选53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良性病变的患者,选择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口,解剖面神经并切除腮腺全叶后,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以乳突尖下1.5~2cm处为肌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大小切取肌瓣,向前旋转,远端缝合至咬肌,以填充修复缺损,分层缝合腮腺咬肌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结果:53例患者术后面部瘢痕不明显,左右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均对面部轮廓外形满意。结论:在腮腺全叶切除术中采用面部除皱切口有瘢痕隐蔽,不影响面部美观的临床作用;胸锁乳突肌瓣血供丰富,易于成活,切取及转移方便,为自体组织,无排异反应,是腮腺全叶切除术后修复面部轮廓外形的理想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全叶切除术 面部除皱切口 胸锁乳突肌瓣 修复术 面部轮廓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适宜条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3 位作者 李彦林 代晓明 李逸松 李宗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6401-6405,共5页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PDP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目前多采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后修复骨缺损。目的:实验拟验证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最佳浓度及移植入体内的最佳时机...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PDP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目前多采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后修复骨缺损。目的:实验拟验证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最佳浓度及移植入体内的最佳时机。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观察,于2007—10/12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完成。材料:2周龄日本大耳兔,体质量2.0kg左右,用于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新鲜的猪椎骨制备PDPB。方法:传代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矿化液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分化鉴定后,取不同浓度(1×10^10L^-1、5×10^9L^-1、1×10^9L^-1、5×10^8L^-1)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PDPB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形态: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黏附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浓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生长情况。结果:①原代培养24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6d后贴壁生长的细胞数量增多,10--12d集落逐渐增大,并融合为单层。经矿化液诱导培养21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及大量钙结节形成。②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黏附良好,第8天时细胞和材料结合紧密。第10天细胞呈梭形生长,部分细胞突起翘起。③各浓度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PDPB上的生长曲线形态基本相同,呈“S”形。2-6d细胞开始在支架材料上大量增殖,第6天后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其中5×10^9L^-1浓度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PDPB后细胞可以很好的黏附,细胞活性好。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和PDPB复合的最佳浓度是5×10^9L^-1,移植的最佳时机为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PB 骨髓基质干细胞 体外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下载PDF
1253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艳萍 李逸松 +1 位作者 梁娜 湛渝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2-643,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资料分析 唇腭裂患者 临床统计分析 先天畸形 免费手术 微笑行动
下载PDF
兔颞下颌关节腔穿刺定位及滑液抽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栋 田卫东 +2 位作者 李逸松 李声伟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对比各种对兔颞下颌关节腔的穿刺定位以及关节滑液提取的方法。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双侧颞下颌关节分别按传统穿刺、改良穿刺、X线引导下穿刺、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下穿刺、螺旋CT引导下穿刺以及运用微泵进行滑液的抽取进行对比... 目的 对比各种对兔颞下颌关节腔的穿刺定位以及关节滑液提取的方法。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双侧颞下颌关节分别按传统穿刺、改良穿刺、X线引导下穿刺、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下穿刺、螺旋CT引导下穿刺以及运用微泵进行滑液的抽取进行对比实验。结果 传统穿刺法仅 1个关节腔成功注射 ,且未抽到滑液 ;改良穿刺法 4个关节腔均成功注射但未抽到滑液 ;X线及彩色超声均定位不准确且不能抽到滑液 ;螺旋CT可直观动态观察且定位准确但也未抽到滑液 ;微泵可以抽取滑液。结论 运用改良穿刺法及螺旋CT可以准确的行兔颞下颌关节腔穿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腔 穿刺定位 滑液 抽取方法 研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4 位作者 李俊男 赵德萍 代晓明 李逸松 何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6800-6804,共5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等优点,因而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不同来源间充...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等优点,因而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其他细胞的支持作用、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3/2010-03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共检索到文献182篇。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不仅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单独应用于组织工程,而且具有为其他细胞的生长繁殖提供支持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有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仍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其在体内定向分化、增殖、迁移并整合参与宿主细胞组织功能还需要大量深入和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进展 应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4-硝基喹啉-1-氧化物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3 位作者 左志斌 秦少华 阮永华 李逸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 目的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C57BL/6小鼠舌黏膜癌变。方法将85只小鼠随机分为蒸馏水对照组(n=5)、1,2丙二醇对照组(n=5)、实验组(n=75),分别给予蒸馏水、1,2丙二醇及4NQO溶液饮用。实验组小鼠再分为15笼,每2周处死一笼,对照组小鼠于28周处死。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死亡1只。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24周后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动物的舌、口底、上颚、颊部共出现79处肉眼可见的病变,其中舌部病变70处(88.6%)。实验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黏膜病变不同,28周时均发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照组未见病变。结论舌癌动物模型被成功建立。实验12~16周及20~28周可作为研究舌黏膜癌变早期和中晚期阶段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C57BL/6小鼠 舌黏膜 癌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885例颌面部损伤回顾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彭勇 田卫东 +4 位作者 李逸松 李伯友 林继光 洪煜锐 陈垂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机动车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2.09%。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93%;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占面部骨折总数的17.85%,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机动车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伤最多见,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损伤 流行病学 骨折 合并损伤
下载PDF
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卫东 王栋 +5 位作者 刘磊 黄富国 谢倩 闫征斌 李逸松 李声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可行性,并讨论前锯肌瓣的解剖、制作及手术中注意的问题。方法2001年9月~2004年7月,对3例严重半侧颜面萎缩患者采用游离前锯肌瓣移植术,其前锯肌瓣以胸背动、静脉为蒂,与颞浅动、静脉,颌外...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可行性,并讨论前锯肌瓣的解剖、制作及手术中注意的问题。方法2001年9月~2004年7月,对3例严重半侧颜面萎缩患者采用游离前锯肌瓣移植术,其前锯肌瓣以胸背动、静脉为蒂,与颞浅动、静脉,颌外动、静脉,舌动、静脉等吻合;术中同时解剖胸长神经,并与面神经上颊支吻合。游离肌瓣大小12 cm×8 cm^16 cm×12 cm。结果3例患者术后前锯肌瓣游离移植颜面部凹陷区后色泽血运均良好,肌瓣完全成活,面颊部丰满圆润,无明显突起或不平,颌面部切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肩部运动良好,无“翼状肩”。随访1~3年,患者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严重半侧颜面萎缩安全可靠,术后有利于改善患者外形。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前锯肌瓣 半侧颜面萎缩 矫治
下载PDF
除皱切口及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1 位作者 李逸松 刘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 目的:探讨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切除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92例腮腺全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S型切口,未行修复;实验组62例采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覆盖腮腺床,术后复诊了解是否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术区面部外形分级评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期18个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8例(27.0%),实验组4例(6.5%)。面部外形评级对照组Ⅲ级22例,Ⅳ级8例;实验组Ⅰ级16例,Ⅱ级4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除皱切口联合颞浅筋膜瓣在腮腺全叶切除术后对面部外形的恢复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全切术 除皱切口 颞筋膜瓣 FREY综合征 面部美观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福科 刘流 +4 位作者 何晓光 赵德萍 袁瑞红 代晓明 李逸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6001-6005,共5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可有力支持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还可以加快血管的发生,为干细胞成骨提供营养支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对混合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组、脂肪干细胞与血管...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可有力支持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还可以加快血管的发生,为干细胞成骨提供营养支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对混合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立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组、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组、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组,加入含胎牛血清的L-DMEM,置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改良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1混合培养14d,细胞之间出现许多突触连接,部分细胞融合成团块状,其余培养方式均未见细胞团出现。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均逐渐升高,单纯脂肪干细胞培养、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按3∶1,1∶3,1∶1混合培养12d时细胞吸光度值达高峰,且按1∶1混合培养的吸光度值最高;而单纯血管内皮细胞培养10d吸光度值达高峰;随后各培养方式下细胞吸光度值逐渐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细胞与脂肪干细胞体外联合培养,细胞能够相互促进增殖,1∶1混合比例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 联合培养 体外 血管内皮细胞 脂肪干细胞 干细胞
下载PDF
71例恶性肿瘤术后唇部缺损修复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代晓明 刘华 +3 位作者 李逸松 肖旭辉 刘流 何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对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术进行总结。方法:71例唇部缺损修复术中应用滑行瓣6例,Karapandzic瓣28例,单侧切口Karapandzic瓣37例。术后复诊,记录开口度、口角对称性、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 目的:对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手术进行总结。方法:71例唇部缺损修复术中应用滑行瓣6例,Karapandzic瓣28例,单侧切口Karapandzic瓣37例。术后复诊,记录开口度、口角对称性、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以鳞状细胞癌为主(63例,88.7%)。肿瘤切除术后唇部缺损范围为唇长的40%~80%。术后随访3月~8年,局部均无复发。开口度正常52例(73.2%);口角对称性65例(91.5%);术区动度及皮肤感觉良好71例(100%);患者满意及基本满意71例(100%)。结论:使用滑行瓣、Karapandzic瓣修复唇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缺损 重建 Karapandzic瓣
下载PDF
面颈部色素痣不同手术切口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瑞红 魏韩笑 +5 位作者 代晓明 李逸松 赵娴 赫佳 刘博言 刘流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目的对面颈部色素痣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与统计,获得色素痣手术治疗最佳疗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整形外科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诊治过的面颈部色素痣的1 100例患者,对其各个部位进行不同的... 目的对面颈部色素痣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与统计,获得色素痣手术治疗最佳疗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整形外科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诊治过的面颈部色素痣的1 100例患者,对其各个部位进行不同的2种术前设计,对治疗效果,主要是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00例患者中,仅有颈项部20例患者瘢痕有轻度增生,其余患者均较满意;特殊部位即口周、鼻周、眼周的患者,分别采用沿肌肉方向、弧形、沿皮纹方向的切口设计,与相应部位沿皮纹、直线、平行切口相比,患者术后获得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面颈部的色素痣手术治疗中,手术切口的设计需要动静结合,切口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术后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痣 美学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重建修复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文 李瑰琦 +3 位作者 姜传前 何永文 李逸松 黎艳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868-869,共2页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既影响面部美观,又导致功能障碍,即刻修复重建可恢复咬合功能、面部形态。临床上常用钛重建板联合自体游离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或钛重建板单独修复暂时无法即刻植骨的下颌骨缺损病例,但由于各种原囚造成的并发症甚至...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既影响面部美观,又导致功能障碍,即刻修复重建可恢复咬合功能、面部形态。临床上常用钛重建板联合自体游离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或钛重建板单独修复暂时无法即刻植骨的下颌骨缺损病例,但由于各种原囚造成的并发症甚至失败也不少。2004~2011年,笔者运用钛重建板或联合自体骨即刻重建下颌骨42例,其中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即刻修复重建 术后并发症 原因分 下颌骨缺损 面部形态 重建板 功能障碍
下载PDF
腮腺转移性多形性腺瘤颈部转移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文 边莉 +2 位作者 代晓明 李逸松 何永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腮腺肿瘤 颈部转移 转移性 腮腺混合瘤 颈部肿块 术后复发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