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伪抛物型p-Kirchhoff方程的爆破解
1
作者 李锋杰 李平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36,共20页
该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变指数的伪抛物型p-Kirchhoff方程的齐次Dirichlet初边值问题.首先,采用改进的势阱法和辅助函数法,对初始能量进行最优分类,得到解的爆破和整体存在的判据.其次,分别得到了解的爆破时间估计和整体解的大时间性态.
关键词 伪抛物型p-Kirchhoff方程 大时间性态 爆破时间 初始能量 变指数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MNX1-AS1、FR-α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意义
2
作者 吴涵 李锋杰 杨晓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MNX1反义RNA 1(MNX1-AS1)、叶酸受体-α蛋白(FR-α)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我院收治的50例宫颈炎患者为...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MNX1反义RNA 1(MNX1-AS1)、叶酸受体-α蛋白(FR-α)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5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我院收治的50例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组宫颈组织标本,三组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MNX1-AS1、FR-α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宫颈癌组织MNX1-AS1、FR-α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NX1-AS1、FR-α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观察组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的MNX1-AS1、FR-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癌组织MNX1-AS1、FR-α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MNX1-AS1、FR-α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无关,而与宫颈癌肿瘤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MNX1-AS1、FR-α阳性组的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中MNX1-AS1、FR-α呈现高表达,并能对宫颈癌组织的浸润、转移、分期发挥协同作用,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关联,对宫颈癌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NX1反义RNA 1 叶酸受体-α蛋白 表达水平 病理特征 诊断意义
下载PDF
米酵菌酸对培养人膀胱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锋杰 王尊哲 +2 位作者 吴洪娟 张艳玲 安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米酵菌酸对人膀胱癌细胞毒性、杀伤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酵菌酸加入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24h后,用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米酵菌酸低浓度组细胞体积变小,核浆比增大,培... 目的:探讨米酵菌酸对人膀胱癌细胞毒性、杀伤作用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酵菌酸加入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24h后,用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米酵菌酸低浓度组细胞体积变小,核浆比增大,培养液中死亡细胞增多;高浓度组细胞体积进一步变小,核浆比进一步增大,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电镜下多数线粒体嵴断裂、空泡样变和髓样变;核染色质边集,核周隙增宽;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米酵菌酸对人膀胱癌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酵菌酸 膀胱癌 细胞毒性 杀伤作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关于函数的一致连续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锋杰 刘丙辰 +1 位作者 李发宝 高存臣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从函数的一致连续概念出发 。
关键词 函数 一致连续 连续 运算性质
下载PDF
丙烯酰胺对小鼠的病理性损伤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锋杰 范志涛 +2 位作者 邵建新 刘雨清 孙风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小鼠 病理学 损伤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数学分析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锋杰 刘丙辰 《科技资讯》 2010年第17期181-181,共1页
数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其在数学类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分层次的现象,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 数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其在数学类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分层次的现象,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效果不佳。本文讲述了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概念,继而提出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分析 分层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乙醇胺对染毒大鼠的病理性损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锋杰 范志涛 +2 位作者 崔群 孙风祥 刘雨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 实验观察三乙醇胺染毒后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32只实验大鼠分别染毒不同剂量的三乙醇胺 (2 50 ,50 0 ,750 mg/kg) ,每周 1次 ,7周后断头处死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50 0 ,750 mg/kg染毒组脏器系数增... 目的 实验观察三乙醇胺染毒后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32只实验大鼠分别染毒不同剂量的三乙醇胺 (2 50 ,50 0 ,750 mg/kg) ,每周 1次 ,7周后断头处死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50 0 ,750 mg/kg染毒组脏器系数增大 ,肝、脾、肾等器官有细胞水肿和嗜酸性变等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接触一定量的三乙醇胺对大鼠肝、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 大鼠 损伤 病理学 毒理学
下载PDF
桐油染毒小鼠各脏器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锋杰 范志涛 +2 位作者 刘雨清 吴洪娟 刘长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桐油染毒 小鼠 病理改变
下载PDF
赛庚啶对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观察
9
作者 李锋杰 康白 +2 位作者 王尊哲 胡庆伟 高尔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研究赛庚啶 (cyproheptadine ,CYP)对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 4 6mg/kg/d赛庚啶灌胃后垂体、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线粒体结构不清 ,异... 目的 研究赛庚啶 (cyproheptadine ,CYP)对大鼠垂体、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 4 6mg/kg/d赛庚啶灌胃后垂体、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线粒体结构不清 ,异染色质边集 ,核周隙明显增宽 ,细胞核固缩 ,出现退行性改变。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线粒体嵴肿胀、断裂 ,出现髓样变 ,粗面内质网脱颗粒 ,胞浆内分泌颗粒明显减少。结论 赛庚啶对大鼠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大鼠 垂体 肾上腺 皮质轴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赛庚啶对大鼠性腺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10
作者 李锋杰 康白 +2 位作者 王尊哲 胡庆伟 高尔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 研究赛庚啶 (cyproheptadine,CYP)对大鼠卵巢和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 4 6mg/kg/d赛庚啶灌胃后对卵巢和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试验组大鼠卵巢中卵泡细胞和黄体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 ,出... 目的 研究赛庚啶 (cyproheptadine,CYP)对大鼠卵巢和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 4 6mg/kg/d赛庚啶灌胃后对卵巢和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 试验组大鼠卵巢中卵泡细胞和黄体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 ,出现髓样变 ,甚至呈空泡样 ,卵泡细胞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睾丸组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赛庚啶对雌性大鼠卵泡细胞和黄体细胞超微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大鼠 性腺 形态学观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FU-GM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11
作者 李锋杰 张圣明 +2 位作者 张艳玲 李如江 李传喜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抗白血病药物对白血病病人个体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悬浮式培养方式 (CFU GM) ,取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培养 ,加入多种抗白血病药物 ,观察白血病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与空白对照组白血病细胞从形态学方面做比较观察... 目的 研究不同抗白血病药物对白血病病人个体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悬浮式培养方式 (CFU GM) ,取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培养 ,加入多种抗白血病药物 ,观察白血病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与空白对照组白血病细胞从形态学方面做比较观察。结果 不同抗白血病药物对不同白血病病人个体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对药物敏感的白血病细胞形态结构出现明显改变或死亡。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判断患者对药物是否敏感的重要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细胞 药敏试验 悬浮式培养方式 抗白血病药
下载PDF
时滞三维顺环捕食系统的周期解和概周期解
12
作者 李锋杰 罗桂烈 刘丙辰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讨论一类含多个时滞且具“基于比率”Holling 功能性反应的三维顺环捕食被捕食系统 .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持久性 ;当系统是周期系统 ,通过构造 L iapunov泛函 ,得到了系统存在唯一的全局吸引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当系统是概周期系统时 ... 讨论一类含多个时滞且具“基于比率”Holling 功能性反应的三维顺环捕食被捕食系统 .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持久性 ;当系统是周期系统 ,通过构造 L iapunov泛函 ,得到了系统存在唯一的全局吸引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当系统是概周期系统时 ,通过 Razumikhin函数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顺环捕食系统 时滞 HOLLING Ⅱ功能性反应 周期解 概周期解
下载PDF
具连续时滞Liénard方程概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
13
作者 李锋杰 罗桂烈 刘丙辰 《数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结合 L iapunov泛函 ,研究了具连续时滞 L
关键词 连续时滞Lienard方程 概周期解 存在唯一性 稳定性
下载PDF
硕士研究生泛函分析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锋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25期13-13,共1页
对于研究生泛函分析课程教学,本文从教材的选用、备课、讲授、习题处理、考核这五个教学环节入手做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经典理论,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泛函分析 教学环节 科研创新能力
下载PDF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技巧
15
作者 李锋杰 刘丙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0期92-92,共1页
级数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而且在工程技术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函数展开成幂级数是级数理论中最重要的运算之一。本文以具体例子概况总结了函数幂级数展开的若干种技巧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得大学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造性... 级数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而且在工程技术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函数展开成幂级数是级数理论中最重要的运算之一。本文以具体例子概况总结了函数幂级数展开的若干种技巧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得大学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造性发散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 幂级数 直接法 间接法
下载PDF
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和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洪娟 王尊哲 +1 位作者 郭文君 李锋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 :观察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理。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 ,2h后取其肝和心肌组织 ,通过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线粒... 目的 :观察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理。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 ,2h后取其肝和心肌组织 ,通过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肿胀 ,内嵴断裂、模糊或消失 ,基质局部或全部空亮 ,呈囊泡样变 ,偶见其中含髓样小体。上述线粒体内嵴和膜结构的病变随米酵菌酸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以线粒体的损伤较为突出 ,因此我们认为 ,线粒体内膜的破坏造成线粒体的功能障碍 ,影响细胞呼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作用 米酵菌酸 肝细胞 心肌细胞 中毒线粒体 超微结构 线粒体 中毒机理 椰毒假单孢菌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核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晓晓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李锋杰 王倩 刘金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49,共8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至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后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纹状体注射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18只,将携带绿色荧光的慢病毒GV2...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至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后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纹状体注射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18只,将携带绿色荧光的慢病毒GV287-Nurr1感染大鼠BMSCs,然后随机移植入6只PD模型大鼠的纹状体内(实验组),设生理盐水组(假移植组)6只及感染空慢病毒GV287的BMSCs组(对照组)6只;术后第1、2、4周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纹状体及黑质中Nurrl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黑质Nurrl mRNA和TH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及上清中均检测到Nurr1蛋白;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移植后第1、2、4周的旋转行为较假移植组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实验组纹状体Nurr1阳性细胞有效存活并沿胼胝体向皮质及对侧脑组织迁移;实验组纹状体及黑质损毁侧Nurrl和TH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假移植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Nurr1基因修饰大鼠BMSCs移植治疗PD大鼠,能有效地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增加大鼠脑内纹状体和黑质区Nurr1和TH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 核受体相关因子1 酪氨酸羟化酶 帕金森病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香椿子多酚提取物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金城 庄文欣 +4 位作者 李锋杰 李万忠 李晓健 王晓晓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提取物(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TSS组、6-OHDA组及PTSS+6-OHD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提取物(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TSS组、6-OHDA组及PTSS+6-OHD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COX-2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PTSS可有效地降低6-OHDA引起的PC12细胞的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早期凋亡;降低Caspase-3、COX-2及TNF-α的表达。结论:PTSS对6-OHDA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S 神经保护 PC12细胞 6-羟多巴胺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及黑质网状部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傅文玉 张进禄 +4 位作者 黄岩 张圣明 徐群渊 张启东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了由6-OHDA单侧微量注射制成的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头部P物质神经元和体部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内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及终未总数的改变,以探讨神经递质在...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了由6-OHDA单侧微量注射制成的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头部P物质神经元和体部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内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及终未总数的改变,以探讨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6-OHDA注射侧纹状体面积、纹状体P物质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对照侧明显减少;注射侧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单位树突膜长度内终末总数较正常侧减少54%;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亦分别减少44%和33%。本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与纹状体之间团有的神经递质失衡,这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岛 免疫细胞化学 帕金森病 纹状体 大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黑质内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丹丹 付文玉 +2 位作者 庄宝祥 李锋杰 吕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2-26,I0003,I0004,共7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毁损侧黑质内,PD模型大鼠的姿势不对称性和黑质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改变,以及B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情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毁损侧黑质内,PD模型大鼠的姿势不对称性和黑质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改变,以及BM-SCs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情况。方法黑质、前脑内侧束两点法注射6-羟多巴胺(6-OHDH)并行为学分析筛选PD模型大鼠。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BMSCs移植术后4周和8周,观察大鼠姿势不对称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显色方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以及BMSCs在大鼠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结果 BMSCs黑质内移植可使PD模型大鼠的转动频率由(10.62±2.97)r/min降至(4.65±1.08)r/min(P<0.01),显著增加毁损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和纹状体内TH阳性纤维密度。BMSCs在大鼠黑质内可以存活至少8周,部分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内移植BMSCs对P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大鼠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