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3 位作者 袁正科 陈晓萍 何友军 孙圣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23-125,157,共4页
根据 6种不同植被径观测流场资料分析发现 :1荒山的坡面年产流量比 5种有林地的坡面年产流量要大11.37% ;不同林分类型坡面年产流量相差 83.19% ;2荒山坡面年产沙量、输沙率比有林地坡面要大 2 38%~381%、335 %~ 779% ;天然次生林的... 根据 6种不同植被径观测流场资料分析发现 :1荒山的坡面年产流量比 5种有林地的坡面年产流量要大11.37% ;不同林分类型坡面年产流量相差 83.19% ;2荒山坡面年产沙量、输沙率比有林地坡面要大 2 38%~381%、335 %~ 779% ;天然次生林的坡面年产沙量、输沙率为经济林的 5 4 .35 %、6 5 .4 5 % ,林分保土效益大于保水效益 335倍 ;3林地土壤侵蚀模数逐渐减少 ,造林 5年后 ,可使造林前的中度流失降低到轻度流失 ;4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为 5 5 80 t/ (km2 · a) ,比荒山的土壤侵蚀模数还要大 110 t/ (km2 ·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输沙率 小流域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效益 湘西山地
下载PDF
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锡泉 温英萍 +3 位作者 陆奇勇 张弼 袁穗波 袁正科 《湖南林业科技》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在大量样线、样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的水平、垂直分布格局。描述了区域内典型森林植物群落的特征、结构;提出了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新概念。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植物群落 区系 分布 万佛山
下载PDF
洞庭湖区防浪林林分林冠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锡泉 吴敏 汤玉喜 《湖南林业科技》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对洞庭湖区河洲、滩地上的不同林龄的旱柳、杨树防浪林、芦苇林进行了标准地调查,选取标准株(地),对其茎杆、枝条、叶片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旨在间接测定不同防浪林的防浪效益的差异。
关键词 防浪林 林冠结构 洞庭湖区
下载PDF
通道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被调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锡泉 袁穗波 袁正科 《湖南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通道县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植物种类多,本区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89科602属1297种(含变种);古老残遗性强,特有种类多,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热带特征,而且密集度很高;珍稀...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通道县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植物种类多,本区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89科602属1297种(含变种);古老残遗性强,特有种类多,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热带特征,而且密集度很高;珍稀濒危种类多,兰科植物种类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植被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湖南省“长防林”生态效益监测站设计与布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4 位作者 陈晓萍 肖彬 戴成栋 何友军 叶小施 《湖南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为了全面、科学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根据湖南省林业区划和“长防林”生态功能划分的实际情况 ,建立 2个生态效益监测核心站、3 0个监测点。通过长期监测、计量 ,使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价值化、数量化 ;为其它防护林工程的... 为了全面、科学评价长江防护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根据湖南省林业区划和“长防林”生态功能划分的实际情况 ,建立 2个生态效益监测核心站、3 0个监测点。通过长期监测、计量 ,使长防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价值化、数量化 ;为其它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以及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长防林 生态效益 监测站 设计 布局 长江防护林工程
下载PDF
女儿寨小流域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小气候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4 位作者 何友军 陶接来 陈业银 王中建 姚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第6期16-18,共3页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 以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小流域系统的小气候变化特征.随着小流域内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小流域内最高气温约降低了1~4℃,尤其以夏、秋季更为突出,约降低了3~4℃;最低气温提高了1~2℃,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一些;森林不能降低小流域的日平均气温,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季的平均气温0.1~0.5℃;平均地面温度降低了0.9~1.3℃,秋冬季的地面平均温度略微增加0.1~0.5℃;年降水量增加了77~115 mm;年蒸发量降低105~175mm.小流域小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气候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效应 植被恢复与重建 小流域系统 女儿寨
下载PDF
湖南省林业生态建设类型区划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锡泉 刘务山 姚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72-73,共2页
根据《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划方案》,结合湖南省的气象、水文、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植被等条件,湖南省分为长江中上游生态建设类型和南方生态建设类型2个区域,4个类型区,13个亚区,29个小区。
关键词 林业生态 类型 区划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防浪林三角形树团造林模式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锡泉 张灿明 马丰丰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以洞庭湖湿地三角形树团造林模式营建的川三蕊柳防浪林为研究对象,以传统造林模式为对照,研究扦插苗偏离机制。结果表明:受力点距树苗基部距离、拉力大小、造林模式三者对扦插苗偏离角度均存在显著影响(P<0.001)。随着受力点的升高,... 以洞庭湖湿地三角形树团造林模式营建的川三蕊柳防浪林为研究对象,以传统造林模式为对照,研究扦插苗偏离机制。结果表明:受力点距树苗基部距离、拉力大小、造林模式三者对扦插苗偏离角度均存在显著影响(P<0.001)。随着受力点的升高,川三蕊柳扦插苗偏离角度明显增大;在近树苗基部受力(10 cm),拉力大小及造林模式对扦插苗偏离角度不存在影响,而在距树苗基部较高处受力(30 cm与60 cm),三角形树团造林模式可导致扦插苗偏离角度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树团 防风林 防浪林 造林 洞庭湖
下载PDF
檫树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锡泉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72-73,83,共3页
从良种材料选择、种子采集与处理、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整形修剪、施肥、抚育管理、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檫木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檫木 栽培 技术
下载PDF
湖南植物新记录——距瓣尾囊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锡泉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1925年,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江油北部涪江上游,首次发现距瓣尾囊草,并采集活体植株标本,随后带回国(标本现保存于美国),在当时植物学界引起轰动。1929年该种植物被命名为Urophysarockii,中文翻译成“... 1925年,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江油北部涪江上游,首次发现距瓣尾囊草,并采集活体植株标本,随后带回国(标本现保存于美国),在当时植物学界引起轰动。1929年该种植物被命名为Urophysarockii,中文翻译成“距瓣尾囊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家 湖南 活体植株 中文翻译 奥地利 探险家 标本
下载PDF
勺哈乡试验示范区退耕还林模式布局及树种配置典型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锡泉 王磊 符代根 《湖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52-53,共2页
根据试验示范区的立地分类评价 ,结合造林实际 ,设计了坡面滞留林带和经济林带模式配置、交互配置 ,以及树种配置。并分析了各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 试验示范区 模式布局 退耕还林 典型设计 树种配置
下载PDF
万佛山野生花卉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锡泉 李龙中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万佛山有高等植物1 270种(含变种),其中野生花卉达300多种。按灌木类、草本类、藤本类和蕨类对具有栽培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野生花卉 资源 开发利用 万佛山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布局与监测方法
13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3 位作者 姚敏 何友军 陈晓萍 叶小施 《湖南林业科技》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我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主要包括 3个荒漠化监测站和 5个沙化监测站 ,布设监测样地 2 8个。确定了采集监测区域内气象、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的信息和方法。
关键词 湖南 土地荒漠化 沙化 监测布局 监测方法
下载PDF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的设计与布局
14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5 位作者 陶接来 李书明 何友军 张运明 夏合新 董春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24-27,共4页
根据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2002)23号文件和(2004)49号文件精神和部署,结合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湖南省武陵山和雪峰山两大退耕还林工程区内各选择一个封闭式的小流域建立监测站,并对监测站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明确了监测内容... 根据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2002)23号文件和(2004)49号文件精神和部署,结合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湖南省武陵山和雪峰山两大退耕还林工程区内各选择一个封闭式的小流域建立监测站,并对监测站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明确了监测内容和监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与布局 效益监测站 退耕还林 湖南省
下载PDF
武陵山侵蚀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垂直结构
15
作者 李锡泉 张旭东 +3 位作者 漆良华 周金星 周小玲 田育新 《湖南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10-13,共4页
对一个侵蚀小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坡面的马尾松天然林群落、杉木人工林群落、杜仲人工林群落、油桐人工林群落、润楠次生林群落、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荒草灌丛群落的样地调查,真实地反映了侵蚀小流域植被群落恢复的垂直结构,同时也反映... 对一个侵蚀小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坡面的马尾松天然林群落、杉木人工林群落、杜仲人工林群落、油桐人工林群落、润楠次生林群落、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荒草灌丛群落的样地调查,真实地反映了侵蚀小流域植被群落恢复的垂直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人工、天然群落植物组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小流域 植被恢复 垂直结构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36
16
作者 黄志刚 李锋瑞 +5 位作者 曹云 王中建 欧阳志云 郑华 李锡泉 田育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37-1944,共8页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土壤蓄水量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显著,且不同季节变化规...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土壤蓄水量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显著,且不同季节变化规律各异:根据土壤水分的季节消长和物候变化趋势可将土壤水分变化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和消耗期;按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可将土壤水分变化分为干季和湿季两个时段.土壤蓄水量与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饱和水汽压差(VPD)、降雨量(R)显著相关(P<0.05),降雨量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次是大气温度.次降雨后土壤水分损失率与干旱天数呈显著的双曲函数关系(P<0.05),土壤蓄水量与雨后干旱天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在次降雨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损失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人工林 土壤含水量 土壤蓄水量 垂直变化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2 位作者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多点综合选择选出黎平、叙永两个优良种源 ,遗传增益 11.8%。单点选择分别选出 1~ 3个丰产种源 ,遗传增益达 15.4 %~ 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种源 遗传变异 选择评价
下载PDF
小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渗透性能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田育新 李锡泉 +4 位作者 吴建平 陈业银 姚敏 王中建 吴天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3-175,共3页
通过对女儿寨森林小流域11块标准地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表明,不同标准地的贮水能力受土壤的厚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较大,在112-598.5t/hm^2之间,土壤的初洛速度在18.62-38.94mm/min之间,土壤的稳渗速度在1.42~7.61mm/min... 通过对女儿寨森林小流域11块标准地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表明,不同标准地的贮水能力受土壤的厚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较大,在112-598.5t/hm^2之间,土壤的初洛速度在18.62-38.94mm/min之间,土壤的稳渗速度在1.42~7.61mm/min之间;次生林比人工林具有更强的渗透性能;土壤入渗过程的回归方程表现为乘幂函数形式,回归系数R在0.88~0.99之间,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能 贮水能力 入渗模型 森林土壤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志刚 李锋瑞 +5 位作者 曹云 欧阳志云 李锡泉 田育新 王中建 柳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4,共7页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 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和油桐人工林土壤蓄水功能、径流及泥沙流失特征进行监测,对比研究2种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林冠枝叶最大持水容量及林地凋落物吸水容量均高于油桐人工林;杜仲林地0~140cm土层年均土壤蓄水量达到239.7mm,高出油桐林地4.1%;2002—2005年油桐人工林年均径流深为75.1mm,是杜仲人工林的2.6倍;油桐林地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19.6t.km-2,是杜仲林地的2.9倍。杜仲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渗透速率和毛管孔隙度)优于油桐林,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强于油桐林;杜仲人工林枝叶繁茂,其密度及盖度均高于油桐林,其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比油桐林好。作为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比油桐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水量 杜仲人工林 油桐人工林 土壤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林业科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20
作者 李锡泉 董春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45-47,共3页
简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 ,重点介绍林业科学技术在营林理念 ,造林绿化、整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 科技 生态环境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