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欣妍 彭显 +1 位作者 李雨庆 周学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宿主、食物、时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游离糖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食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游离糖引起龋病发生...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宿主、食物、时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游离糖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食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游离糖引起龋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探索龋病预防的方法提供参考。游离糖的致龋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不仅可被牙菌斑生物膜中的口腔微生物利用产酸和合成细胞内外多糖,还可引起口腔微生态失调并增强与口腔微生物致龋毒力相关的基因表达。基于游离糖与龋病的相关性,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和频率在龋病预防中至关重要,这包括制定减糖公共卫生政策、创造低糖家庭环境和建立良好饮食习惯、使用糖代品并结合使用氟化物等。目前关于游离糖和口腔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较少,未来仍需深入揭示游离糖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验证各种减糖措施的防龋效果,为今后龋病的有效预防开拓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糖 龋病 牙菌斑生物膜 微生物 代谢 口腔微生态 致龋机制 龋病预防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雅洁 李雨庆 +1 位作者 周芳洁 李继遥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现阶段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多采用ATCC 33277等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实验室标准菌株。临床上提取到的分离菌株的毒力表型(内毒素...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导致牙槽骨吸收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现阶段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研究多采用ATCC 33277等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实验室标准菌株。临床上提取到的分离菌株的毒力表型(内毒素、菌毛等)与标准菌株具有较多差异,对宿主致病作用和致病能力也具有广泛差异。另外,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和多种全身疾病具有相关性,不同菌株的毒力特点、致病能力等会对全身疾病产生不同影响。然而,现阶段对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的研究十分匮乏,也缺乏对于两种来源细菌的系统比较。本文对近5~10年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之间毒力表型和致病作用的差异等进行综述,旨在阐明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序列中的重要毒力基因位点,对治疗方法的改进和相关药物的研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临床菌株 标准菌株 菌毛 荚膜 脂多糖 牙龈素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艺菲 张滨婧 +3 位作者 冯淑琦 徐锐 杨淑娴 李雨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0-216,共7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口腔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加,显示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口...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口腔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加,显示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口腔致病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口腔疾病的防治及口腔健康保健方面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对口腔微生物的作用及其机制,评价了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口腔疾病及口腔卫生保健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口腔微生物 抗菌作用 口腔疾病预防
下载PDF
病原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雨庆 周学东 +4 位作者 肖丽英 李婉宜 邝玉 马巨辉 李明远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9-40,43,共3页
为推进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在大学生人群中普及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该研究开展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病原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病原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有... 为推进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在大学生人群中普及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该研究开展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病原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病原生物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有利于学科的交叉及科学的普及,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 感染与消毒 自主设计性实验 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健康儿童口腔微生物的定植 被引量:9
5
作者 杜芹 邹静 +2 位作者 李雨庆 李明云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人体是一个由真核细胞和共生在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口腔,作为微生物进入身体的门户,其微生物群落的正常确立及平衡维持对口腔局部及全身系统的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母体内,婴儿就开始不断发生人与人或人与环... 人体是一个由真核细胞和共生在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超级生物体。口腔,作为微生物进入身体的门户,其微生物群落的正常确立及平衡维持对口腔局部及全身系统的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母体内,婴儿就开始不断发生人与人或人与环境之间的紧密接触,从而与微生物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喂养方式均能影响微生物在新生儿口腔中的定植。在乳牙列期,乳牙萌出为微生物的定植提供了新的生态位点,口腔微生物的构成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恒牙的萌出,口腔环境进一步变化,微生物的定植也发生变化直至成熟,即微生物定植种类更加丰富,牙周致病菌的定植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早期定植 年龄
下载PDF
双生子儿童口腔微生物群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杜芹 王艳 +4 位作者 徐欣 李雨庆 李明云 邹静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双生子儿童中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口腔微生物群组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双生子儿童20对,其中同卵双生子10对,异卵双生子10对;乳牙列10对,混合牙列10对;有龋者17人,无龋者23人。... 目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双生子儿童中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口腔微生物群组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双生子儿童20对,其中同卵双生子10对,异卵双生子10对;乳牙列10对,混合牙列10对;有龋者17人,无龋者23人。采集唾液样本后,提取细菌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和PCRDGGE分析后,计算PCR-DGGE条带数及多样性指数。结果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均表现出明显的聚类分布,但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牙列组中,有龋儿童的PCR-DGGE条带数(11.00±1.56)及多样性指数(1.05±0.36)低于无龋儿童(14.00±2.74,1.44±0.37),两者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牙列组中,有龋儿童的PCR-DGGE条带数(11.88±4.05)及多样性指数(1.18±0.36)低于无龋儿童(14.31±5.71,1.28±0.47),但两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亲缘之间口腔微生物组群结构更为相似,环境的影响可能大于遗传的影响。有龋儿童的微生物种类较无龋儿童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双生子 口腔微生物群组
下载PDF
实践四号卫星一次电源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雨庆 宋礼彬 《航天器工程》 1995年第2期59-64,58,共7页
介绍了实践四号卫星一次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性能和飞行结果。一次电源系统包括太阳电池阵,镉镍电池组,氢镍电池组、分流调节器、电源控制器等部件。系统采用全调节母线设计,当卫星飞经阳光区时由分流调节器控制母线电压在27.5.... 介绍了实践四号卫星一次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性能和飞行结果。一次电源系统包括太阳电池阵,镉镍电池组,氢镍电池组、分流调节器、电源控制器等部件。系统采用全调节母线设计,当卫星飞经阳光区时由分流调节器控制母线电压在27.5.~28V,飞经地影区时由升压式放电调节器控制母线电压在25.5~26V,使一次电源母线始终控制在25.5~28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实践四号卫星 卫星电源 太阳电池 蓄电池组
下载PDF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信号系统及其在口腔细菌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兴群 徐欣 +1 位作者 周学东 李雨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653,共7页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c-di-AMP)是在继环腺嘌呤核苷酸(cAMP)、四(五)磷酸鸟嘌呤核苷((p)ppGpp)、环二鸟嘌呤核苷酸(c-di-GMP)后新发现的一种第二信使分子,在细菌和支原体中广泛存在。c-di-AMP调控细菌多项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细胞壁稳定...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c-di-AMP)是在继环腺嘌呤核苷酸(cAMP)、四(五)磷酸鸟嘌呤核苷((p)ppGpp)、环二鸟嘌呤核苷酸(c-di-GMP)后新发现的一种第二信使分子,在细菌和支原体中广泛存在。c-di-AMP调控细菌多项生理活动,如细胞周期、细胞壁稳定性、细胞形态、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以及应对外界环境胁迫等。本文总结了信使分子c-di-AMP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进展,这些信息可丰富对c-di-AMP调控作用的全面理解。同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口腔常见细菌(如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基因组中均存在编码c-diAMP合成酶的基因,对于这一类基因的功能研究将为深入认识c-di-AMP信号系统在口腔细菌致病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提供重要线索,并为研究其在口腔细菌致病性中的调控机制开辟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二腺嘌呤核苷酸 口腔细菌 信号传递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低pH感应系统的构建
9
作者 康迪 李雨庆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原位可视地检测其所处环境的p H。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得到唾液链球菌57.I的ureⅠ基因启动子片段(pureⅠ)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编码基因gfp,经过酶切后将两个基因片段连接融...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原位可视地检测其所处环境的p H。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得到唾液链球菌57.I的ureⅠ基因启动子片段(pureⅠ)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编码基因gfp,经过酶切后将两个基因片段连接融合,然后再经双酶切将融合片段与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穿梭载体p DL278连接,构建出重组质粒p DL278-pureⅠ-gfp。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变异链球菌UA159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不同p H条件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单位面积荧光强度。结果目的基因pureⅠ和gfp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50 bp和717 bp,与预期大小相符。构建的重组质粒p DL278-pureⅠ-gfp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完全一致。重组变异链球菌低p H报告菌株PCR扩增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在一定范围内,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单位面积荧光强度随p H值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同时验证了唾液链球菌酸诱导启动子pureⅠ能在变异链球菌中正常发挥功能,为今后研究菌斑生物膜中原位p H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绿色荧光蛋白 尿素酶 启动子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杨锴毓 李雨庆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它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要防治幽门螺杆菌,了解其传播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而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幽门螺杆菌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口腔幽门螺杆菌在幽门螺杆菌传播、诊断和预防...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它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要防治幽门螺杆菌,了解其传播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而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幽门螺杆菌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口腔幽门螺杆菌在幽门螺杆菌传播、诊断和预防方面所起的作用和目前研究所遇到的难点,以及口腔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幽门螺杆菌 传播 诊断
下载PDF
微生态调节技术在感染性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晖 康迪 +1 位作者 周学东 李雨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4-567,共4页
人体共生微生物数量远超过人体自身细胞数量,其编码基因数量甚至是人类的数百倍。人体可以看做是微生物与自身细胞共同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分布在人体皮肤、呼吸道、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平衡与... 人体共生微生物数量远超过人体自身细胞数量,其编码基因数量甚至是人类的数百倍。人体可以看做是微生物与自身细胞共同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分布在人体皮肤、呼吸道、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平衡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各国人体微生物研究计划的先后开展,引发了新一轮微生物组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潮。人体微生物群落生态调节的新工具、新方法和新技术正在大量出现,改善人体微生态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手段将变得更加丰富。本文就目前已有的微生态调节技术在人类感染性疾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物组 微生态调节技术 感染性疾病 生态防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c-di-AMP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纯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伟 程兴群 +1 位作者 周学东 李雨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中负责c-di-AMP代谢的相关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及高效纯化。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的pgn0523、pgn1187和pgn2003三个基因,经过酶切后将... 目的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中负责c-di-AMP代谢的相关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及高效纯化。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的pgn0523、pgn1187和pgn2003三个基因,经过酶切后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 ET28a连接,分别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 ETpgn0523、p ET-pgn1187和p ET-pgn2003。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亲和层析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BCA法检测目的蛋白的浓度。结果目的基因pgn0523、pgn1187和pgn2003扩增产物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表达质粒p ET-pgn0523、p ET-pgn1187和p ET-pgn2003及其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与预期大小相符,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国际标准菌株的基因序列100%一致。IPTG诱导后的菌体经SDS-PAGE检测得到3个大小分别为19.5×103、39.9×103、66.0×103的蛋白质增强条带,与预期大小相符。镍离子金属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的蛋白与预期目的蛋白分子量一致,BCA法测定目的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708、0.523和0.861 mg·m L-1。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并表达纯化了牙龈卟啉单胞菌c-di-AMP代谢相关蛋白,得到了较高浓度和纯度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c-di-AMP的生理功能及体内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c-di-AMP 代谢基因 表达纯化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下的航天口腔医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婧 程兴群 +2 位作者 徐欣 周学东 李雨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航天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与航天医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着眼于太空特殊环境中人类口腔相关疾病的研究。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步入新纪元,航天口腔医学也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航天口腔医学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微重力环境对... 航天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与航天医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着眼于太空特殊环境中人类口腔相关疾病的研究。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步入新纪元,航天口腔医学也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航天口腔医学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微重力环境对颅颌面骨、牙源性干细胞、口腔微生物的影响,并对航天口腔医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航天医学 失重
下载PDF
噬菌体对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苟册 贾小玥 +2 位作者 李雨庆 杨燃 邹静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834-838,850,共6页
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是人类口腔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微生物群落、牙菌斑和咽峡部微生物群落中均匀分布有多种噬菌体,与细菌群落相互作用,维持着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许多研究显示,噬... 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是人类口腔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微生物群落、牙菌斑和咽峡部微生物群落中均匀分布有多种噬菌体,与细菌群落相互作用,维持着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许多研究显示,噬菌体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在相关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噬菌体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口腔微生态 口腔疾病 噬菌体疗法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在龋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雨含 李嘉鑫 +3 位作者 张诗铭 张耀华 李雨庆 曾菊梅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变异链球菌作为主要致龋病原菌之一,其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过度增殖,是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细菌病毒——噬菌体可特异性感染细菌并有效降解细菌生物膜,因此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可能用于防治龋病。基于噬菌体的疗法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临... 变异链球菌作为主要致龋病原菌之一,其在牙菌斑生物膜中的过度增殖,是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细菌病毒——噬菌体可特异性感染细菌并有效降解细菌生物膜,因此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可能用于防治龋病。基于噬菌体的疗法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临床应用,但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在龋病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变异链球菌噬菌体在龋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龋病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活噬菌体制剂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以及安全性良好的优点,但由于其结构较不稳定,可以通过冻干、喷雾干燥、添加稳定性增强剂等方式,或将噬菌体并入软膏、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质或微粒中加工成较稳定的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稳定性;噬菌体产生的裂解酶可以消化细菌细胞壁,从而释放组装好的噬菌体颗粒,其在裂解生物膜中也同样表现优异;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针对致龋病原体的抗原结合片段库,利用抗原结合片段的被动免疫也可达到防治龋病的目的。然而,噬菌体的宿主范围狭窄,因此在临床龋病防治工作中可以通过噬菌体联合传统治疗或其他药物使用,或使用多种噬菌体的鸡尾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噬菌体 龋病 龋病防治 噬菌体疗法 裂解酶 生物膜 鸡尾酒治疗
下载PDF
不同pH值对变异链球菌ffh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陈泽文 黎静 +4 位作者 李恺得 邱传彬 谯跃银 薛晶 李雨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检测变异链球菌(S.mutans)劬基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分析pH值对S.mutansffh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调控锄表达的因素。方法在不同培养时段(4h和18h)和不同PH值(pH值4.0-7.0)条件下培养S.mutans标准菌株UA159,提取... 目的检测变异链球菌(S.mutans)劬基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分析pH值对S.mutansffh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调控锄表达的因素。方法在不同培养时段(4h和18h)和不同PH值(pH值4.0-7.0)条件下培养S.mutans标准菌株UA159,提取样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样本中目的基因fm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S.mutansffh基因在不同培养时段和pH值条件下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培养4h时,胁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pH值的降低而减少,培养18h时,ffh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加;相同pH值条件下。ffh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培养4h与18h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utansffla基因的表达受细菌培养时段和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ffh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糖转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龚涛 李雨庆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06-510,共5页
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糖类是细菌最主要的碳源,也是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重要的物质基础。糖转运是糖代谢的首要过程,且与变异链球菌致龋毒力因子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对... 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糖类是细菌最主要的碳源,也是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重要的物质基础。糖转运是糖代谢的首要过程,且与变异链球菌致龋毒力因子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对变异链球菌糖转运方式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中其他细菌糖转运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异链球菌 糖转运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基于唾液检测病毒感染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余舒星 邹静 李雨庆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9-196,共8页
唾液具有清洁、消化和抑菌等多种功能,其成分可因病毒等感染而发生变化。唾液成分可包含多种病毒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如DNA、RNA、抗体和抗原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各种生物标志物的检出使得利用唾液样本辅助诊断病毒感染成... 唾液具有清洁、消化和抑菌等多种功能,其成分可因病毒等感染而发生变化。唾液成分可包含多种病毒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如DNA、RNA、抗体和抗原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各种生物标志物的检出使得利用唾液样本辅助诊断病毒感染成为可能。唾液样本具有无侵入性、方便易取的优势,逐渐成为了病毒感染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围绕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病毒感染性生物标志物 检测
下载PDF
龋病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媛媛(综述) 韩轩(综述) +1 位作者 李雨庆(综述) 邹静(审校)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龋病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宏组学技术的应用为龋病病因研究和龋病的微生态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与龋病相关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宏... 龋病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群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宏组学技术的应用为龋病病因研究和龋病的微生态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与龋病相关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及宏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口腔微生物群落 微生态 宏基因组学 宏转录组学 宏蛋白质组学 宏代谢组学
下载PDF
日本神户制钢走下神坛的伦理学分析
20
作者 李雨庆 《当代经济》 201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诚信高于一切,诚信乃是创业之本、兴业之本,讲求信誉是商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且企业信誉是一种无形资本,企业应倡导诚信文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发展,产品造假、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本文以日本... 诚信高于一切,诚信乃是创业之本、兴业之本,讲求信誉是商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且企业信誉是一种无形资本,企业应倡导诚信文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不顾长远发展,产品造假、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本文以日本神户制钢企业造假为例,从企业伦理角度分析了其造假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为防止我国企业造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造假 企业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