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部痧象特征要素数显划分方法
1
作者 李斌 胡广芹 +1 位作者 李霄 张新峰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通过对痧象图片数据的研究,提出一种数显的客观方法来对背部痧象特征要素进行准确辨识,以避免主观认知不同带来的偏差,帮助人们快速辨识痧象的相关特征,为中医医师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减少主观化成分。方法首先,采用深度语义... 目的通过对痧象图片数据的研究,提出一种数显的客观方法来对背部痧象特征要素进行准确辨识,以避免主观认知不同带来的偏差,帮助人们快速辨识痧象的相关特征,为中医医师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减少主观化成分。方法首先,采用深度语义分割算法模型对采集的背部痧象图片进行分割,以获取只包含痧象的部分区域,去除图片中其他无关部分,尽可能减少对后续实验所带来的影响。然后针对分割得到的图像,结合中医五脏六腑在背部的映射区,采用关键区域检测的方法对痧象颜色特征进行3种区间的识别;根据中医主观上对于痧象形状的划分,采用像素统计方法将痧象形状划分为片状和点状两种。最后,通过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F1值对客观识别的结果进行数据上的评价。结果本文提出的客观数显方法在痧象颜色特征划分上的准确率达到了80.56%,在痧象形状特征的划分上准确率达到了89.60%,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痧象特征要素进行划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论本文提出的数显方法能够对痧象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较为准确的辨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主观认知所造成的辨识不同问题,在辅助医师诊断以及用于中医痧象特征的识别教学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为正确了解痧象特征信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痧象 信息化 机器学习 特征分类 图像处理
下载PDF
菲什宾模型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红色短视频推广策略
2
作者 李霄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文章基于菲什宾模型梳理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红色短视频推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该模型提出公共图书馆红色短视频推广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即依据用户画像定制化设计高质量红色短视频内容;基于网络意见领袖与短视频矩阵实现用户红色... 文章基于菲什宾模型梳理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红色短视频推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该模型提出公共图书馆红色短视频推广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即依据用户画像定制化设计高质量红色短视频内容;基于网络意见领袖与短视频矩阵实现用户红色短视频兴趣管理;依托立体互动策略引导用户红色短视频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菲什宾模型 红色文化 短视频 阅读推广
原文传递
脂噬抑制细胞泡沫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靳雅 张立双 +4 位作者 黄湘龙 马耀磊 刘金杰 张晗 李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1,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疾病研究表明,AS性心脏病在全球流行,发病数已由1990年的约1亿例增长为2019年的1.8亿例[1];在2020年流行病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比率为27.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疾病研究表明,AS性心脏病在全球流行,发病数已由1990年的约1亿例增长为2019年的1.8亿例[1];在2020年流行病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比率为27.6%[2]。同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指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AS是一种以动脉血管壁脂质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血管炎症性病变,形成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foam cells)是AS病变的起始与早期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噬 自噬 脂质代谢
下载PDF
论肥为百病之长
4
作者 庞国明 李惠林 +6 位作者 张侗 李霄 南凤尾 娄静 李鹏辉 钱莹 董世旭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肥胖及其致病相关记载始于《黄帝内经》,其后虽经历代医家补充与发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目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独立慢性疾病,也是引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本... 肥胖及其致病相关记载始于《黄帝内经》,其后虽经历代医家补充与发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目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独立慢性疾病,也是引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本文试图从中医病因学角度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进行阐释,提出适应新疾病谱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与结构图谱,即“肥人生湿-化饮-聚痰-致瘀-蕴毒-生风”,进而百病丛生,即肥为百病之长,以丰富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生湿 化饮 聚痰 致瘀 蕴毒 生风 痰瘀互结 百病之长
下载PDF
基于Cite Space探讨补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张铭钊 王翔宇 李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44-148,161,共6页
目的 基于CiteSpace探讨补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5个数据库的采用补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文... 目的 基于CiteSpace探讨补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5个数据库的采用补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373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发文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与2020年发文量最高。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和机构是孙自学教授及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治疗、五子衍宗丸、临床疗效等为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形成14个聚类,突现关键词有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等。结论 研究者对名医经验、中医理论探讨的关注度较高,机制研究较少且缺乏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少弱精子症 用药规律 CITESPACE
下载PDF
经济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超毅 李霄 +1 位作者 牛辉 牛爱军 《焊管》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蚀与高经济性等特点的新型资源节约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阐述了高氮奥氏体系列不锈钢在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及可焊接性等方面的性能优势、机理和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高氮奥氏体系列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 介绍了一种具有高强度、高耐蚀与高经济性等特点的新型资源节约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阐述了高氮奥氏体系列不锈钢在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及可焊接性等方面的性能优势、机理和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高氮奥氏体系列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优良的耐局部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同时以低成本的锰、氮代替昂贵的镍、钼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建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及时优化焊接工艺和焊接填充材料,以确保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力学性能 经济性 耐蚀性 可焊性
下载PDF
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区划
7
作者 李霄 王晓光 +5 位作者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5-2173,共9页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耦合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结果进一步实现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为中等—强,占全区面积的98%,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制约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界河塌岸等地质灾害风险和易发性较低。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宜居型和农业型3类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等措施,为促进边境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边境 口岸城市 地质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功能区划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新型HFW焊管的耐腐蚀性能
8
作者 李霄 李磊磊 +3 位作者 牛辉 黄晓辉 韦奉 吕祥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260,共10页
目的 研究采用高频直缝焊接(HFW)制成新型含Cu焊管母材和焊接接头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含Cu焊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失重法获得含Cu钢母材、接头及对比材料L360在SRB中的腐蚀速率,采用光学电子显微镜(OM)和透射... 目的 研究采用高频直缝焊接(HFW)制成新型含Cu焊管母材和焊接接头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含Cu焊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失重法获得含Cu钢母材、接头及对比材料L360在SRB中的腐蚀速率,采用光学电子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含Cu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析出相成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腐蚀后的表面腐蚀形貌、细菌形貌和点蚀深度进行分析,利用EDS区域扫描和面扫描对腐蚀产物成分及元素分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含Cu钢金相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表面析出了大量弥散分布的ε-Cu相。在SRB环境中,含Cu钢母材、焊接接头和L360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07 1、0.0239、0.010 0 mm/a。通过腐蚀产物、细菌分布及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含Cu钢母材表面未发现结构完整的生物膜,腐蚀介质中的材料表面水解产生的Cu离子有效破坏腐蚀初期快速附着在金属表面的生物膜,从而形成“包状物”残留在金属表面,附近发现萎缩和组织液溢出的细菌,含Cu钢焊接接头焊缝区域生物膜结构完整,有大量细菌吸附且生物活性良好,微生物膜下产生腐蚀坑造成局部膜层破裂,点蚀严重。结论 在SRB环境中新型HFW焊管材料的平均腐蚀速率、点蚀密度和点蚀深度均低于L360,即Cu合金化处理金属表面析出ε-Cu相具有优良杀菌性能,从而减缓含Cu钢的腐蚀,经过HFW焊接后,接头焊缝区域点蚀敏感性增强,耐蚀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W焊管 Ε-CU相 抗菌钢 微生物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SRB)
下载PDF
吉林省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岐发 孙茁桉 +6 位作者 贾林刚 田辉 郭晓东 都基众 李旭光 李霄 贾立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Sr和偏硅酸,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 【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Sr和偏硅酸,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花山地区发育的松散岩、碎屑岩、火成岩是该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富集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入渗补给等为地下水长期与周围岩石(矿物)发生水解和溶滤作用、为地下水最终富锶及偏硅酸创造了条件。【结论】区域地层中存在16.3~80 m巨厚的基岩风化带,使富锶及富含偏硅酸的地下水呈面状分布,部分区域两种地下水同时存在,这一点不同与以往在基岩构造带上发现的线状分布的矿泉水源;前人在此区域上没有发现富含锶及偏硅酸的矿泉水,这一发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富锶矿泉水 水岩相互作用 锶和偏硅酸 地质调查工程 长春 吉林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峰后循环载荷对砂岩力学及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培森 许大强 +5 位作者 颜伟 胡昕 李霄 方家鑫 鞠照强 赵铭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05,共12页
开采扰动导致煤层底板一定范围内岩体处于峰后状态,受相邻巷道开挖及煤层开采作用促使峰后岩体经历循环加−卸载过程,为探究不同地应力环境下峰后循环载荷作用对岩体结构的影响,明晰煤层底板突水等灾害的孕育过程,基于Rock Top多场耦合... 开采扰动导致煤层底板一定范围内岩体处于峰后状态,受相邻巷道开挖及煤层开采作用促使峰后岩体经历循环加−卸载过程,为探究不同地应力环境下峰后循环载荷作用对岩体结构的影响,明晰煤层底板突水等灾害的孕育过程,基于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对砂岩开展了5、10、15、20、25 MPa围压峰后循环载荷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峰后循环载荷作用之前,岩石单位渗透率均呈快速下降—趋于平稳—突然上升—突然下降—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峰后循环阶段,岩石单位渗透率则与轴向载荷近乎呈倒置关系;②岩石弹性模量、裂隙闭合应力、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峰值应力、残余应力均与围压呈正相关,泊松比则随围压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点;③5、10 MPa围压下,岩石出现间歇性破坏,脆性破坏特征有所减弱,15、20、25 MPa围压下,岩石脆性破坏特征明显,岩石破坏特征由岩石本身性质所决定;④峰后轴向载荷主要对岩石渗透率增大起促进作用,但该促进作用较围压对岩石渗透率的抑制作用弱,围压为影响岩石峰后渗透率变化的主导因素;⑤不同围压下,岩石均产生了一条贯穿剪切裂纹,但随围压增大,岩石破坏程度逐渐减弱,破坏模式趋于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峰后循环载荷 力学特性 渗流特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基于改进VGG19的中医背部痧象特征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斌 李霄 +1 位作者 胡广芹 张新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3种网络模型[VGG19网络、多任务学习、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在中医背部痧象特征分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而说明该模块的有效性。方法首先通过对痧象图片数据的分析,将图片数据按照颜色... 目的比较3种网络模型[VGG19网络、多任务学习、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在中医背部痧象特征分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而说明该模块的有效性。方法首先通过对痧象图片数据的分析,将图片数据按照颜色特征划分为暗红、红、淡红3类,形状特征划分为点状和片状两类,确定实验包含二分类和三分类两个任务,将图片按照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8∶1∶1的比例进行划分,然后采用VGG19网络模型对两个任务分别进行训练,并以该网络模型为主干进行改进,引入多任务学习模型的思想,添加CBAM。采用训练准确率以及测试准确率进行评价,并设置颜色与形状准确率的均值,以判断网络模型的性能高低,同时通过消融实验比较最终的分类准确率,以及分析中医痧象特征与证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以VGG19网络模型为主干,采用多任务学习并加入CBAM的改进网络取得了最高的分类准确率,当缩减率为1/8、batch_size为8时得到的训练结果最好,颜色分类准确率为93.90%,形状分类准确率为95.12%,平均准确率为94.51%。结论以VGG19网络模型为主干,采用多任务学习并加入CBAM的改进网络在中医痧象特征自动分类识别上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结合传统中医的经验知识准确完成对于人体证型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痧象 特征分类 注意力机制 VGG19 多任务学习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对鸟引提肛术联合热淋清颗粒治疗LUTS/CP湿热证疗效评价
12
作者 琚保军 王祖龙 +1 位作者 李霄 陈如兵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鸟引提肛术联合热淋清颗粒对于LUTS/CP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和泌尿外科就诊LUTS/CP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盐酸坦索洛新(0.2 mg, Qd, Po)联合左氧氟沙星(0.2 ...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鸟引提肛术联合热淋清颗粒对于LUTS/CP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和泌尿外科就诊LUTS/CP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盐酸坦索洛新(0.2 mg, Qd, Po)联合左氧氟沙星(0.2 g, Bid, Po)治疗,常规组使用提肛运动(15次/组,1次/日)联合热淋清颗粒(8 g, Tid,冲服)进行干预,鸟引组使用鸟引提肛术(15次/组,1次/日)联合热淋清颗粒(8 g, Tid,冲服)进行干预,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红外热成像指标、NIH-CPSI和SAS评分测定,并观察3组患者疗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21.15±3.56,52.62±5.38)和常规组(15.55±2.77,52.35±3.87)相比较,鸟引组NIH-CPSI与SAS评分(10.49±2.97,49.73±2.79)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两者(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关联部位红外热成像温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33.39±0.6,33.64±1.07,32.78±0.58,33.18±0.78)和常规组(31.93±1.14,33.06±0.8,33.08±0.82,33.17±1.05)相比较,鸟引组关联部位红外热成像温度改善情况(30.47±1.61,32.14±1.25,31.16±1.58,31.97±1.19)显著优于两者(P<0.05);与治疗前(34.26±0.06)相比较,鸟引组治疗12 h(32.65±0.05)与治疗24 h(32.72±0.09)平均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12 h比较,鸟引组治疗24 h平均温度无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常规组与鸟引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方(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鸟引提肛术能显著改善LUTS/CP湿热证患者红外热成像相关指标和NIH-CPSI评分,并具有较高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 红外热成像 中医外治
原文传递
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疫苗rVTT△TK-RBD的构建、筛选及免疫原性研究
13
作者 赵仁双 朱羿龙 +10 位作者 尚超 韩继成 刘子睿 修志儒 李善智 李雅茹 杨霞 李霄 金宁一 金鑫 李一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 构建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rVTT△TK-RBD,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参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基因序列合成受体结合域(RBD)基因,并将其插入自主构建的重组质粒pSTKE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痘苗病毒穿梭... 目的 构建重组痘苗病毒载体疫苗rVTT△TK-RBD,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参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基因序列合成受体结合域(RBD)基因,并将其插入自主构建的重组质粒pSTKE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痘苗病毒穿梭载体pSTKE-RBD,并转染到预先感染天坛株痘苗病毒(VTT)的BHK-21细胞内,经多轮的荧光噬斑筛选成功获得重组痘苗病毒rVTT△TK-RBD;通过滴鼻方式免疫小鼠后,检测rVTT△TK-RBD对BALB/c小鼠体质量的影响;通过肌肉免疫小鼠后,分析rVTT△TK-RBD对BALB/c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rVTT△TK-RBD对BALB/c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利用同源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筛选标记和多次荧光噬斑筛选,成功筛选获得了表达RBD的胸腺激酶(TK)基因缺失型重组痘苗病毒rVTT△TK-RBD,且PCR验证成功。BALB/c小鼠体内实验表明rVTT△TK-RBD具有较好的抗SARS-CoV-2的免疫原性且相比于亲本株VTT明显降低了对机体的毒性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并获得SARS-CoV-2重组痘苗病毒疫苗rVTT△TK-RBD并通过各项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天坛株痘苗病毒 TK基因 同源重组
原文传递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多因素影响指标分析与深度预测
14
作者 张培森 许大强 +3 位作者 张晓乐 董宇航 方家鑫 李霄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准确快捷计算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以及防治水措施的制定,须建立多影响因素下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通过获取的文献与现场资料,得到国内92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实测结果,选取其中80组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和多元... 为准确快捷计算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以及防治水措施的制定,须建立多影响因素下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通过获取的文献与现场资料,得到国内92组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实测结果,选取其中80组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采深、工作面斜长、煤层倾角、采高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权重,构建了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模型,并对其余12组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煤层采深<500m时,各影响因素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权重顺序为:工作面斜长>采深>煤层倾角>采高;煤层采深≥500m时,各影响因素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权重顺序为:采深>工作面斜长>采高>煤层倾角。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采用SPSS软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得到4种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经验公式,通过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随煤层采深的增加具有相同的变化特点。同时,检验结果表明,煤层采深≥500m时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较煤层采深<500m时略大,但从整体来看,两类公式预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3m,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20%,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研究成果可为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破坏深度 灰色关联度 多元线性回归 误差分析
下载PDF
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管壳式换热器的腐蚀与防护
15
作者 任国瑜 谯泽庭 +6 位作者 妥云 高怀荣 樊新春 陈晓东 高艳丽 李健 李霄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17,26,共5页
管壳式换热器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但是在上述领域中,换热器金属普遍都会产生严重的腐蚀,进而对工业生产造成破坏。本文针对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发电厂的立式换热器的腐蚀问题展开讨论... 管壳式换热器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机械、食品、制药等行业,但是在上述领域中,换热器金属普遍都会产生严重的腐蚀,进而对工业生产造成破坏。本文针对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发电厂的立式换热器的腐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管壳式换热器金属腐蚀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提出管式换热器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采用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腐措施效果显著,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换热器 金属腐蚀 影响因素 防腐蚀措施
下载PDF
贝母素乙通过诱导G0/G1期阻滞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16
作者 孙丽丽 白冰 +8 位作者 杨霞 李玥 李一权 韩继成 房金波 李霄 尚超 朱羿龙 金宁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6-332,共7页
目的:探讨贝母素乙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贝母素乙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 CON,通过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贝母素乙对HCT116和CCD841 CON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母素乙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贝母素乙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841 CON,通过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贝母素乙对HCT116和CCD841 CON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B法检测贝母素乙对HCT116细胞周期及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HCT116移植瘤裸鼠模型和AOM/DSS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贝母素乙对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OS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和WB法检测对移植瘤或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贝母素乙可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诱导HCT116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P<0.01),降低CDK4、CDK6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荷瘤小鼠实验结果显示,贝母素乙(0.75 mg/kg)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裸鼠的OS(P<0.05或P<0.01),降低AOM/DSS模型小鼠的体质量、延长OS、减少癌变肠组织的肿瘤个数和肿瘤体积,下调肿瘤组织中CDK4、CDK6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贝母素乙通过下调CDK4、CDK6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引起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素乙 结肠癌 HCT116细胞 G0/G1期阻滞 增殖
原文传递
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适应性及毒力的影响
17
作者 瞿巧莉 李霄 +4 位作者 王鹏飞 胡莹 单斌 毛俊 陈如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25-332,共8页
目的 探讨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生长适应性及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bla_(NDM)、bla_(VIM)、bla_(OXA)、bla_(IMP))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bla_... 目的 探讨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生长适应性及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bla_(NDM)、bla_(VIM)、bla_(OXA)、bla_(IMP))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bla_(LAP)),测序确定基因型。扩增7个管家基因rpoB、gapA、mdh、pgi、phoE、infB和tonB,测序确定基因型并获得菌株ST类型。根据所携带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不同,将菌株进行分组,在不同亚胺培南抗生素浓度(0、2、8 mg/mL)下培养细菌,绘制生长曲线,比较各组细菌的生长适应性变化;通过线虫侵染模型用CRKP感染线虫,绘制线虫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细菌对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 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生长适应性相似;在2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_(KPC)+bla_(NDM)组、bla_(IMP)+bla_(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单抗性基因组中bla_(IMP)组生长适应性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_(KPC)+bla_(NDM)组和bla_(NDM)+bla_(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且分别强于单抗性基因组bla_(KPC)组和bla_(OXA)组;单抗性基因组中bla_(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弱,bla_(KPC)和bla_(NDM)生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对线虫毒力作用有所不同,bla_(KPC)组、bla_(KPC)+bla_(NDM)组和bla_(IMP)+bla_(OXA)组生存曲线右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菌株毒力减弱;bla_(IMP)+bla_(NDM)组生存曲线左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缩短,菌株毒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以及携带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均会对菌株的生长适应性和毒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 适应性 毒力 耐药性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优化芹菜中芹菜素提取工艺研究
18
作者 陈媛 陈苗苗 +3 位作者 杨善彬 刘冰 李霄 蒲道俊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为优化芹菜素提取工艺条件,以芹菜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10种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及其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摩尔比、DES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等关键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 为优化芹菜素提取工艺条件,以芹菜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10种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及其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摩尔比、DES含水量、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等关键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芹菜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芹菜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氯化胆碱/乙酸摩尔比为1∶4,DES含水量为30%,料液比为1∶38 g/mL,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50℃,此条件下芹菜素提取量为16.98 mg/g,较传统溶剂(乙醇)对芹菜素的提取量有明显提升,说明DES可作提取芹菜素的有效溶剂,可为芹菜素的提取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低共熔溶剂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氯化胆碱 乙酸
下载PDF
水下多针电极微秒脉冲流光放电特性
19
作者 杨双越 温小琼 +1 位作者 杨元天 李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80,共10页
多针电极结构是实现大体积水下放电的基础性电极结构,研究其放电基本特性对其他大体积水下放电电极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可安装21根针的多针电极,利用四分幅超高速相机研究了单个脉冲放电过程中可能放电的针电极... 多针电极结构是实现大体积水下放电的基础性电极结构,研究其放电基本特性对其他大体积水下放电电极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可安装21根针的多针电极,利用四分幅超高速相机研究了单个脉冲放电过程中可能放电的针电极数目以及电极阵列边缘和内侧针电极放电形态的差异;采用COMSOL软件模拟计算了多针电极结构的电场分布,讨论了电场分布对多针电极放电的影响,研究了多针电极结构的放电能量效率.结果发现:在单个脉冲放电过程中,21根针电极不是同时发生放电的,最大放电针电极数目随电压和针针间距的增大而增加.在同一个脉冲放电过程中,位于电极阵列边缘的针电极相比于位于阵列内侧的针电极产生的流光丝较长且偏离针电极轴线的偏角相对较大,这主要是针电极之间电场相互叠加干扰引起的.针针间距越小,针电极之间电场的相互叠加干扰越大,阵列边缘与内侧电极放电形态的差异越大,放电能量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流光放电 多针电极结构 电场分布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病人UGT1A1^(*)28及^(*)6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露 丁颖 +5 位作者 季盼 缪琛 吕君文 陈旭阳 时姗姗 李霄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利用分子病理学检测平台分析老年结直肠癌病人UGT1A1^(*)28及^(*)6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以及测序法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切除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60例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中,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的... 目的利用分子病理学检测平台分析老年结直肠癌病人UGT1A1^(*)28及^(*)6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以及测序法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切除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60例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中,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的分布规律从多到少均为野生型、突变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两种基因的多态性在不同性别、肿瘤类型、肿瘤T分期和原发肿瘤部位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的分布规律不受性别、肿瘤类型、分期和原发肿瘤部位的影响。UGT1A1^(*)6比UGT1A1^(*)28更易发生纯合突变。如果任一位点发生纯合突变,另一位点则可能存在突变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 Sanger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