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RNA MYLK基因干扰对胰腺癌PANC-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氧化损伤和微管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李青聪 黄鑫 +2 位作者 李自康 李燕 罗威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circRNA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YLK)基因干扰对胰腺癌PANC-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氧化损伤和微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PAN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hRNA-NC组和circMYLK-shRNA组。转染后,采用细胞... 目的探讨circRNA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YLK)基因干扰对胰腺癌PANC-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氧化损伤和微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PAN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hRNA-NC组和circMYLK-shRNA组。转染后,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PANC-1细胞的生长。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微管结节数。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ell lymphoma 2,Bcl-2)、原癌基因c-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结果与shRNA-NC组相比,circMYLK-shRNA1组PANC-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JC-1红色荧光所占百分比、微管结节数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上清中SOD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c-Myc、VEGF和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circRNA MYLK基因沉默可以抑制PANC-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ANC-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抑制微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胰腺癌 线粒体膜电位 氧化损伤 微管
下载PDF
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
作者 刘涛 唐磊 +2 位作者 李青聪 黄东 李自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每组75例,化疗组给予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化疗组基础上加以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72.00高于化疗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联合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CD8^(+)均低于化疗组(P均<0.05);联合组CD3^(+)、CD4^(+)、CD4^(+)/CD8^(+)高于化疗组,CD8^(+)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对晚期NSCLC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增强对体内肿瘤细胞活性的控制,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泵注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珊 李青聪 +1 位作者 安宇 张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名,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和吡柔比星+甘露聚糖肽组,每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后对患者一年、两年及...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名,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和吡柔比星+甘露聚糖肽组,每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后对患者一年、两年及三年内癌症复发率、不良反应,采用ELISA法检测对尿液中IL-8的影响,利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1)治疗一年、两年及三年内,吡柔比星+甘露聚肽糖联用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吡柔比星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第一、二次灌注后,联用组IL-8含量与吡柔比星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治疗前(P<0.01);第三、四、五次灌注后联用组IL-8含量与吡柔比星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治疗前比较更低(P<0.01)。3)与吡柔比星组比较,联用组尿频/尿急、血尿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用组恶心呕吐、尿常规异常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腹泻、低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显著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尿液中IL-8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膀胱灌注 甘露聚肽糖 复发率
下载PDF
雅安市雨城区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自康 贾勋超 +3 位作者 魏余琴 刘涛 黄鑫 李青聪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分析雅安市雨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至2013年雨城区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3年我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4.15/10万人,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目的分析雅安市雨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至2013年雨城区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3年我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4.15/10万人,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结论雨城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结直肠癌排在死因的第3位,应作为防控的重点对待,其他/未指明部位恶性肿瘤占比例较高,应加强肿瘤的诊治水平,采取以病因为主的具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