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构建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1
作者 张庆雪 赵硕 +2 位作者 张莹莹 高东程 李靖若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29-36,共8页
目的构建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鉴定乳腺癌组织中的铜死亡相关lncRNA... 目的构建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鉴定乳腺癌组织中的铜死亡相关lncRNA。将铜死亡相关lncRNA及临床资料均完整的乳腺癌患者作为整体组,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在训练组中通过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筛选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的铜死亡相关lncRNA。基于上述选择的lncRNA,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再根据AIC值选择最佳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AIC值最小)。依据最佳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计算所有患者的风险评分。以训练组患者的中位风险评分作为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通过生存曲线、亚组生存分析验证预后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通过ROC及一致性指数曲线验证预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验证预后预测模型的独立性。通过对高、低风险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对高、低风险组患者进行免疫浸润分析验证预后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由10个铜死亡相关lncRNA(AKT3.IT1、AL137847.1、AL807757.2、AC079766.1、AL451123.1、LINC02043、AL683813.1、AC073127.1、MFF.DT和AC091588.1)构建而成,模型公式为风险评分=(-1.129216501573150×AKT3.IT1表达量)+(-1.16609568525672×AL137847.1表达量)+(0.729804497137164×LINC02043表达量)+(0.745696645441295×AL683813.1表达量)+(-0.903562388041113×AL807757.2表达量)+(1.040608675397110×AC073127.1表达量)+(2.160133554898460×MFF.DT表达量)+(1.417144256517410×AC091588.1表达量)+(-0.764700719748750×AC079766.1表达量)+(-3.608177447126010×AL451123.1表达量)。生存曲线表明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更低(P<0.001);亚组生存分析表明除M1分期外,不同临床阶段的高、低风险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显示预后预测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39和0.709,ROC及一致性指数曲线结果显示风险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其他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风险评分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高、低风险组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于免疫和耐药相关通路;与低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评分低,M2巨噬细胞浸润丰度高(P<0.05)。结论基于铜死亡相关lncRNA构建了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其区分能力、准确性、独立性及临床实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铜死亡 乳腺癌 预后预测模型 基因本体功能 信号通路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乳腺癌中LAMC2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赵硕 张庆雪 李靖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5期2689-2694,共6页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亚基γ2(LAMC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GEPIA2、UALCAN、HPA、TIMER2.0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LAMC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免疫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关系。通过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LAMC2表达与乳腺癌...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亚基γ2(LAMC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GEPIA2、UALCAN、HPA、TIMER2.0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LAMC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免疫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关系。通过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LAMC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LAMC2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下调,在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及淋巴结N_(3)的患者中表达更低(P<0.05);LAMC2表达水平和乳腺癌微环境中B细胞浸润水平及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3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P<0.05);LAMC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更短,且LAMC2低表达的Luminal A型、组织学Ⅰ级、Ⅱ级和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在肿瘤微环境B细胞浸润减少型、CD8+T细胞减少型、富含巨噬细胞型或巨噬细胞减少型中,LAMC2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结论LAMC2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下调且与不良预后有关,LAMC2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层粘连蛋白亚基γ2 数据库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哺乳期乳房肿块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靖若 李孟圈 +1 位作者 任琛琛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李江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350-3351,共2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肿块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28例哺乳期乳房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哺乳期乳房肿块中,良性病变124例,获得及时正确诊断122例,准确率为97.6%,经药物及手术治疗全部良性病变治愈。恶性肿瘤3例,其中乳腺癌2例,肉... 目的:探讨哺乳期乳房肿块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28例哺乳期乳房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哺乳期乳房肿块中,良性病变124例,获得及时正确诊断122例,准确率为97.6%,经药物及手术治疗全部良性病变治愈。恶性肿瘤3例,其中乳腺癌2例,肉瘤1例,2例乳腺癌行根治术后5年内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肉瘤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1年后死亡。结论:掌握哺乳期乳房生理特点,采用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绝大多数病人能获得及时诊断及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在相同条件下哺乳期乳腺癌的疗效并不比非哺乳期乳腺癌的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 肿块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乳癌组织中BI-1、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靖若 李孟圈 +1 位作者 冯宗刚 李建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6-938,共3页
目的:检测乳癌组织中Bax inhibitor-1(BI-1)、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探讨可能的抗凋亡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2例乳癌及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BI-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癌组织中Bcl-2与Bcl-xl的表达。结... 目的:检测乳癌组织中Bax inhibitor-1(BI-1)、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探讨可能的抗凋亡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42例乳癌及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BI-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乳癌组织中Bcl-2与Bcl-xl的表达。结果:乳癌组织中BI-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配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癌组织中BI-1的表达与Bcl-2和Bcl-xl均呈正相关(r=0.356和0.375,P均<0.05)。结论:BI-1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乳癌的发生。Bcl-2和Bcl-xl均参与了BI-1的抗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I-1 BCL-2 BCL-XL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靖若 牛韵韵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 :检测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 (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RNA (hTR)的表达 ,探讨其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4 6例贲门癌、配对癌旁及 30例手术残断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hTR的表达进行... 目的 :检测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 (Telomerase)活性和端粒酶RNA (hTR)的表达 ,探讨其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 -ELISA法、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4 6例贲门癌、配对癌旁及 30例手术残断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hT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 6例贲门癌、癌旁及 3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和hTR表达率分别为 91.30 %和 82 .6 1% ;39.13%和 4 3.4 8% ;16 .6 7%和 13.33%。癌组织与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相比端粒酶阳性率及hTR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端粒酶平均吸光值癌组织为 1.89± 0 .4 1,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 1.4 9± 0 .4 3,0 .5 4± 0 .4 5 ;hTR平均阳性细胞面积癌组织为 0 .31± 0 .10 ,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 0 .2 0± 0 .13和 0 .0 6± 0 .11,2指标癌组织与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及hTR的表达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端粒酶 端粒酶RNA
下载PDF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靖若 李建章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8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乳腺增生症患者2300例,其中1500例用三苯氧胺治疗,对照组800例用乳癖消治疗。结果用三苯氧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乳癖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乳腺增生症患者2300例,其中1500例用三苯氧胺治疗,对照组800例用乳癖消治疗。结果用三苯氧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乳癖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方便、廉价,为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较为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三苯氧胺 治疗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7
作者 李靖若 张蕾 +2 位作者 聂晓敏 张金盈 马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病理学变化,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病理学变化,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手术组(n=28)和L-Arg组(n=28),监测以上各项指标。结果:①对照组动脉腔内无新生内膜;手术组动脉腔内有明显新生内膜;L-Arg组新生内膜明显减轻。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L-Arg组较手术组分别降低59.1%及62.9%(均为P<0.01)。②对照组COK2、CyclinE和PCNA表达呈阴性,手术组均呈强阳性,L-Arg组表达减少。③手术组血浆NO水平低于对照组及L-Arg组(P均<0.01),而血浆GMP-140和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L-Arg组(P<0.01)。④血浆GMP-140与D-dimer含量与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9(P<0.01)、0.86(P<0.05)和0.79、0.84(P<0.05)。结论:L-Arg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逆转CDK2、CyclinE的过度表达和抑制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血管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细胞周期调控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与再狭窄关系的探讨
8
作者 李靖若 张金盈 +4 位作者 聂晓敏 董建增 李凌 马冰 黄振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了解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 ,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对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大鼠 3 5只 ,随机分为①对照组 (C组 ,n =7)仅做左颈总动脉结扎 ;②手术组 (O组 ,n =2 8)做胸主动脉损伤。 2组动物均于术后 6、48h及1、2周采血测GMP 14 0和... 目的 :了解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 ,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对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大鼠 3 5只 ,随机分为①对照组 (C组 ,n =7)仅做左颈总动脉结扎 ;②手术组 (O组 ,n =2 8)做胸主动脉损伤。 2组动物均于术后 6、48h及1、2周采血测GMP 14 0和D dimer含量 ,术后 2周处死动物 ,取出胸主动脉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①O组血浆GMP 14 0和D dimer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0 1)。②组织学观察 :C组动脉腔内无新生内膜形成 ;O组动脉腔内有明显新生内膜 ,中膜及内膜层有大量的增生细胞 ,内弹力层模糊。结论 :血管内膜损伤可致NO生成减少、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 ,这是再狭窄的启动因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内膜增生 ,参与了再狭窄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再狭窄
下载PDF
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与p53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李靖若 李孟圈 +2 位作者 穆欣 鲍俊涛 张云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6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SIA、PCR-SSCP方法对46例贲门癌组织、配对癌旁黏膜及30例手术残端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贲门癌癌灶、配对癌旁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SIA、PCR-SSCP方法对46例贲门癌组织、配对癌旁黏膜及30例手术残端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贲门癌癌灶、配对癌旁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38/46)、43.48%(20/46)、13.33%(4/30)。p53基因Exon5→8的突变率分别为39.13%(18/46)、14.35%(2/46)、0。上述两组数值癌与非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A值癌组1.89±0.41,癌旁1.49±0.43,正常组0.54±0.45,癌与非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44.74%(17/38),未表达端粒酶活性组p53基因突变率12.50%(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及端粒酶-A值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端粒酶激活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表达组,提示p53基因突变使其抑癌功能丧失并促发端粒酶活性,导致贲门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端粒酶 P53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乳腺恶性肿块93例分析
10
作者 李靖若 李孟圈 李建章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803-1804,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1
作者 李靖若 李孟圈 +1 位作者 冯凌飞 李建章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7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的IGF-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配对乳腺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IGF-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7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的IGF-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配对乳腺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IGF-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及正常组织,IGF-1/β-actin比值分别为0.679±0.075、0.463±0.085、0.305±0.031,三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ER状态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IGF-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乳腺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不足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靖若 牛韵韵 +1 位作者 张云汉 王国岭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临床应用 辨证 抗体标准化
下载PDF
MTA1蛋白在乳腺癌浸润与转移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孟圈 鲍俊涛 +1 位作者 李靖若 苏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6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1)MT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6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1)MTA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0.7%,高于配对正常乳腺组织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TA1蛋白在Ⅲ-Ⅳ期、低分化、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中表达率高于Ⅰ~Ⅱ期、高分化及中等分化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1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是一种转移促进蛋白。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成为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TO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C-erbB-2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孟圈 刘娟娟 +2 位作者 李靖若 李江涛 苏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mTOR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C-erbB-2的关系。方法运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2例原发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mTOR的表达。结果m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并与C-erbB-2蛋... 目的探讨mTOR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C-erbB-2的关系。方法运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2例原发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mTOR的表达。结果mTO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并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64,P<0.05)。结论mTOR可作为评判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并为雷帕霉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雷帕霉素
下载PDF
芒柄花素抑制乳腺癌细胞HIF-1α/CXCR4信号以及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9
15
作者 葛新 李林 +3 位作者 王芳 郭广成 李靖若 谷元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5、10、15、20μM)的芒柄花素处理MDA-MB-231细胞,分别处理48 h。应用q RT-PCR法检测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 RNA的表达,利... 目的研究芒柄花素对乳腺癌细胞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5、10、15、20μM)的芒柄花素处理MDA-MB-231细胞,分别处理48 h。应用q RT-PCR法检测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 RNA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构建p Shuttle-HIF-1α过表达载体并转染MDA-MB-231细胞。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体外迁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芒柄花素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中HIF-1α和CXCR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过表达HIF-1α提高芒柄花素处理后细胞中HIF-1α和CXCR4的表达水平(P<0.05),促进癌细胞增殖(P<0.05),并促进癌细胞体外迁移(P<0.05)。结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调控乳腺癌细胞中HIF-1α/CXCR4信号转导影响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乳腺癌 低氧诱导因子-1Α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乳腺癌中BI-1基因与ER 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孟圈 李靖若 +2 位作者 冯宗刚 苏静 李建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BI-1基因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及配对正常组织中BI-1的表达,并分析与ER、PR受体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及配对正常组织中BI-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8%、18.75%,两组间相比... 目的:探讨乳腺癌BI-1基因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及配对正常组织中BI-1的表达,并分析与ER、PR受体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及配对正常组织中BI-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8%、18.75%,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R阴性组BI-1表达阳性率高于ER阳性组,阳性率分别为94.74%和65.52%差异有显著性(P<0.05);PR阳性和阴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组BI-1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BI-1与ER的联合检测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I-1 ER PR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p16、cyclinD_1、CDK_4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韵韵 李靖若 +3 位作者 高巍 张蕾 高冬玲 张云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CDK4 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43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p16、cyclinD1、CDK4 蛋白进行标记。结果 :在鳞癌组织中 ,3种抗体的阳性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和 /...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CDK4 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43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p16、cyclinD1、CDK4 蛋白进行标记。结果 :在鳞癌组织中 ,3种抗体的阳性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和 /或胞浆中 ,且从正常鳞状上皮→癌旁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 ,p16的阳性率逐渐下降 ,而cy clinD1、CDK4 的阳性率却逐渐上升。正常上皮与癌组织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着癌分化程度下降 ,p16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III级与I级鳞癌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未检出cyclinD1、CDK4 与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论 :p16、cyclinD1、CDK4 蛋白表达的变化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周期 P16 免疫组织化学 CYCLIND1 CDK4
下载PDF
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及定性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蕾 温洪涛 +3 位作者 张云汉 宋一民 李靖若 马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9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 (其中 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 4例呈阳性 ;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 5例呈阳性 )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 ,仅 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 0 .945± 0 .6 0 1和 1.2 5 6± 0 .785 ,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 0 .376± 0 .2 11。正常食管粘膜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 ,其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和平均A值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监测食管癌发生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不典型增生 端粒酶 TRAP-ELISA 食管癌
下载PDF
miR-206抑制SDF-1/CXCR4信号活化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 被引量:7
19
作者 葛新 曹章 +2 位作者 吕鹏威 李靖若 谷元廷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6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研究miR-20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DA-MB-231细胞分别转染miRNA-NC和miR-206 mimic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同时,细胞添加不同剂量(20 ng·m L^(-1)和40 ng·m L^(-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处理,利... 目的研究miR-20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DA-MB-231细胞分别转染miRNA-NC和miR-206 mimic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同时,细胞添加不同剂量(20 ng·m L^(-1)和40 ng·m L^(-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处理,利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qRT-PCR法检测细胞中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NA-NC组和miR-206 mimic组细胞转染效率分别为(83.4±6.3)%和(87.6±8.3)%。与对照组比较,SDF-1显著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P<0.05)。miR-206 mimic转染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和增殖(P<0.05)。SDF-1处理促进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miR-206 mimic转染则抑制CXCR4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不影响CXCR4 mRNA表达(P>0.05)。结论miR-206通过抑制CXCR4表达拮抗SDF-1诱导乳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6 乳腺癌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迁移 增殖
下载PDF
术前辅助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莉 张莹莹 +1 位作者 王燕 李靖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辅助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郑州大学一附院乳腺外科的6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前辅助治疗组21例术前肿块... 目的:探讨术前辅助治疗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郑州大学一附院乳腺外科的6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前辅助治疗组21例术前肿块缩小,9例无明显缩小,术后2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2例愈合欠佳;直接手术治疗组10例患者术前肿块缩小,20例无明显缩小,20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10例愈合欠佳。随访期内前者4例复发,后者9例复发。结论:术前辅助治疗可有效缩小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并可改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手术治疗 术前辅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