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05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保通 李高宝 +2 位作者 李强 王芳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9-212,216,共5页
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2001-2005年对采自陕西省7市20个县(区)主栽小麦品种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标样1 101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01-2005年陕西省共监测到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26个,分别为条中22、23、26... 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2001-2005年对采自陕西省7市20个县(区)主栽小麦品种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标样1 101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01-2005年陕西省共监测到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26个,分别为条中22、23、26、27、28、29、31、32号,Hybrid46-4、5、6、7、8,水源11-1、2、3、4、5、6、7、8、10、11、12、13、14。其中条中31号以前的生理小种已成为次要小种或稀有小种,条中32号出现频率一直居各小种首位,成为绝对的优势小种;Hybrid46类群和水源11类群为绝对的优势小种类群,频率总和维持在90%左右,成为优势种群。从变化趋势看,Hybrid46类群出现频率逐年下降,水源11类群出现频率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条锈菌 生理小种 陕西省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勃 郝保军 +5 位作者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郭海鹏 王芳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 【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R专化型标记。设计并合成SCAR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进行SCAR检测。【结果】引物S1271从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长度为320 bp的特异片段,该片段可作为条中32号的SCAR标记。从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筛选到的SCAR标记。【结论】成功建立了条中32专化SCAR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条中32号 RAPD SCA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硅噻菌胺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保通 商鸿生 +2 位作者 李强 王芳 李高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8,37,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进行大田防治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种子量0.5%~4.0%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对小麦根部发病和小麦后期的白穗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成株期根部发病的防治效果为54.46%~83.38%,其中2.0 mL和4.0 mL的处理防... 用不同浓度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进行大田防治全蚀病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种子量0.5%~4.0%的硅噻菌胺拌种小麦,对小麦根部发病和小麦后期的白穗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成株期根部发病的防治效果为54.46%~83.38%,其中2.0 mL和4.0 mL的处理防效相当,超过了80%;对白穗的防效,各浓度处理均超过了90%.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粉锈宁.该药剂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硅噻菌胺 拌种 防治
下载PDF
2004年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强 王保通 +3 位作者 王芳 井金学 李高宝 刘亚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4-16,共3页
采用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对2004年新育成的18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对条32号、31号、水11-14和太白4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分别为52,65,83和110份,所占比例依次为29.1%,39.4%,50.9%和64.0%。小麦区试品种... 采用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对2004年新育成的18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对条32号、31号、水11-14和太白4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分别为52,65,83和110份,所占比例依次为29.1%,39.4%,50.9%和64.0%。小麦区试品种自然诱发发病情况调查表明,黄淮区试品种的抗性优于陕西省区试品种,岐山县区试圃自然发病重于杨凌区区试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品种(系) 鉴定
下载PDF
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及短期轮作防治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保通 冯小军 +5 位作者 商鸿生 高照良 李强 王文彦 李高宝 王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8-102,共5页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轮作后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不同,以非禾本科蔬菜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轮作1年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之后控制效果逐年降低。并提出了“1+1”短期轮作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技术措施,经推广后对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控制效果达95%以上,轮作后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由85%降低至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令蚀病 短期轮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2013年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樊玉 薛楠 +2 位作者 李高宝 李强 王保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9-1745,共7页
为了解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组成及多态性分布,对2013年分离自鄂西北冬繁区的109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毒性结构分析。结果发现,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毒性结构复杂,109份标样共鉴定出13个已知的生理小种,其中CYR 33及CYR 32出现... 为了解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组成及多态性分布,对2013年分离自鄂西北冬繁区的109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毒性结构分析。结果发现,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毒性结构复杂,109份标样共鉴定出13个已知的生理小种,其中CYR 33及CYR 32出现频率分别为44.95%和38.53%,为当地优势生理小种;其余11个生理小种频率均低于3%;致病型以Hybrid 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为主。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样性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8.42%,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4,香农信息指数为0.24;在群体水平上,丹江口、枣阳点小麦条锈菌的毒性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7.89%;荆州、潜江点的毒性多样性水平最低,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26%。被测菌的毒性相似系数在0.94~1.00之间。相似系数阈值在0.95时,12个群体可被分为3个较大的毒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毒性多态性 毒性聚类分析
下载PDF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保通 康振生 +2 位作者 李高宝 李强 王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中四小麦” 条锈菌新菌系 种质资源
下载PDF
2006-2010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强 李高宝 +2 位作者 王保通 王芳 康振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为了系统监测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2006-2010年采用全国通用的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陕西省8个市(区)27个县(区)的1 065份条锈菌标样以及甘肃省天水地区的100份标样进行了鉴定。共监测到已知生理小种(致病类型)30个,分别是条... 为了系统监测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2006-2010年采用全国通用的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陕西省8个市(区)27个县(区)的1 065份条锈菌标样以及甘肃省天水地区的100份标样进行了鉴定。共监测到已知生理小种(致病类型)30个,分别是条中17、20、21、22、23、27、28、29、30、31、32、33号,Hybrid46类群的HY-4、5、6、7、8、9,水源11类群的水11-1、2、3、4、5、6、7、8、10、11、12和13。其中,条中33号和32号分布范围广,出现频率高,致病性强,为陕西省优势流行小种。其次为水11-4、水11-5、水11-7和条中31号。条中31号之前的小种出现频率低,而且年度间不稳定,已成为次要小种或稀有小种。因此,目前陕西省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应以条中33号和32号为主要对象,兼顾水11-4、水11-5、水11-7和条中3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监测
下载PDF
12.5%全蚀净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示范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保通 李强 +2 位作者 王芳 金欣藻 李高宝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2-14,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12 .5 %全蚀净悬浮剂 2 0ml 6 6 7m2 、4 0ml 6 6 7m2 拌种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良好的防效 ,对小麦白穗率的防效分别为 86 .3%、93.2 % ,小麦增产效果分别为 2 0 .3%、2 5 .1% ,均明显优于 2 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12 .5 %全蚀净悬浮剂 2 0ml 6 6 7m2 、4 0ml 6 6 7m2 拌种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良好的防效 ,对小麦白穗率的防效分别为 86 .3%、93.2 % ,小麦增产效果分别为 2 0 .3%、2 5 .1% ,均明显优于 2 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此外 ,12 .5 %全蚀净悬浮剂拌种处理对小麦根系生长有刺激作用 ,毛细根数量增加 ,根系加长 ,鲜重增加。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全蚀净 防治
下载PDF
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保通 李高宝 +2 位作者 李强 金欣藻 王芳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2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陕南地区大流行 ,关中西部地区中度偏重流行 ,其余地区中度发生。对鉴定的 2 3 1份标样监测结果发现 ,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主要是条中 3 2、水源 1 1 -4和条中 3 1号。其它各类型小种频率变化不大。主要流行... 2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陕南地区大流行 ,关中西部地区中度偏重流行 ,其余地区中度发生。对鉴定的 2 3 1份标样监测结果发现 ,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主要是条中 3 2、水源 1 1 -4和条中 3 1号。其它各类型小种频率变化不大。主要流行的优势小种条中 3 2号频率占绝对优势 ,为 66.2 3 %。分布范围广 ,出现频率高 ,致病性强 ,是造成我省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小种 ,已成为我省小麦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2年 陕西 小麦 条锈病 生理小种 监测
下载PDF
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引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恩慧 程永安 +2 位作者 许忠民 赵利民 李高宝 《中国瓜菜》 CAS 2011年第6期34-37,共4页
根据夏季高海拔山区气候特点以及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品种栽培和供应特性,对引进的国内外近年新育的46个甘蓝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高山越夏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了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优点突出,有利于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各项... 根据夏季高海拔山区气候特点以及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品种栽培和供应特性,对引进的国内外近年新育的46个甘蓝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高山越夏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了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优点突出,有利于排开播种、分期采收,各项目标性状显著超过对照的新引甘蓝品种分别是展望、秦选5号、中甘21号、绿球66、圆通、绿宝石和紫阳共7个,它们可继续用于生产示范或产业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越夏 甘蓝 品种
下载PDF
太白县蔬菜根肿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保通 宋梁栋 +3 位作者 申雪 李强 李高宝 程永安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阐述了陕西省太白县蔬菜根肿病发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当地生产条件下的蔬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为当地及同类地区该类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太白县 蔬菜 根肿病 防治
下载PDF
太白高山越夏耐抽薹萝卜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利民 程永安 +2 位作者 李高宝 张恩慧 许忠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68-70,77,共4页
对41份春萝卜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YR白春、亚美白春、亚美冠春、YR白天使、春之光、凌翠、YR新春、LB93、久留米、剑春、春翡翠、景福、世友青光等13个品种具有整齐一致,根形美观,耐抽薹性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商品性状符... 对41份春萝卜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YR白春、亚美白春、亚美冠春、YR白天使、春之光、凌翠、YR新春、LB93、久留米、剑春、春翡翠、景福、世友青光等13个品种具有整齐一致,根形美观,耐抽薹性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商品性状符合当地市场需求,适宜在太白高山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萝卜 品种 比较试验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太白高山越夏花椰菜引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珊珊 程永安 +2 位作者 史星雲 陈玲 李高宝 《长江蔬菜》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于2012年春季引进33个花椰菜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示范试验站进行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12GT-1、12GT-2、12GT-15、12GT-81、HYC-110和花椰菜201 6个品种商品性及抗病性较好,且产量性状较为理想,在太白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 于2012年春季引进33个花椰菜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示范试验站进行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12GT-1、12GT-2、12GT-15、12GT-81、HYC-110和花椰菜201 6个品种商品性及抗病性较好,且产量性状较为理想,在太白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建议再次参加2013年品种比较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品种比较试验 太白
下载PDF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苗期抗条锈性特点分析
15
作者 李强 姚秋燕 +2 位作者 井金学 王保通 李高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7-82,共6页
【目的】明确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苗期的抗条锈性特点及抗性机制。【方法】在抗性谱测定的基础上,采用CY21、CY23、CY27、CY29、CY30、CY31、CY32、Su-11、Su-14等9个条锈菌菌系,分别测... 【目的】明确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苗期的抗条锈性特点及抗性机制。【方法】在抗性谱测定的基础上,采用CY21、CY23、CY27、CY29、CY30、CY31、CY32、Su-11、Su-14等9个条锈菌菌系,分别测定其苗期潜育期、侵染频率、夏孢子堆长度、产孢强度、产孢期以及严重度,同时将CY27∶CY30、CY27∶CY31、CY27∶CY32、CY31∶Su-4、CY30∶Su-11等5个等量混合菌系组合分别在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上继代培养6代,测定各小种在组合中的比例变化。【结果】里勃留拉的抗性谱较宽,抗病性在小种间差异明显,而咸农4号对除CY18、CY22外的小种均感病;两者的抗病性组分在品种间、小种间以及品种×小种互作时均有显著差异;里勃留拉对不同菌系有较强的选择作用,而咸农4号的选择作用较弱。【结论】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苗期抗病性,咸农4号对小种的聚合作用大于里勃留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持久抗病性 里勃留拉 咸农4号
下载PDF
70%TM435水分散粒剂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
16
作者 李强 王保通 +3 位作者 井金学 李高宝 王芳 朱岁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5-167,共3页
对70%TM435 WG 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TM435W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各供试剂量对婆婆纳和猪殃殃的株防效分别达86.6%和76.5%以上,鲜重防效分别达97.93%和88.54%以上,均显著优于20%使它隆 EC600 mL/h... 对70%TM435 WG 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TM435W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各供试剂量对婆婆纳和猪殃殃的株防效分别达86.6%和76.5%以上,鲜重防效分别达97.93%和88.54%以上,均显著优于20%使它隆 EC600 mL/hm^2处理。综合成本、安全性及除草效果,建议70%TM435 WG 在关中地区冬麦田的适宜用药剂量为30~45 g/hm^2或15~30g+助剂150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TM435 WG 婆婆纳 猪殃殃 防效
下载PDF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和流行菌系的AFLP分析
17
作者 郝保军 张勃 +4 位作者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王芳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76,共6页
【目的】明确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及流行菌系的分子遗传关系。【方法】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近年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流行菌系,特别是水源11类群进行了DNA指纹分析,并与毒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 【目的】明确近年来我国小麦条锈菌主要小种及流行菌系的分子遗传关系。【方法】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近年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流行菌系,特别是水源11类群进行了DNA指纹分析,并与毒性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1)小麦条锈菌流行菌系之间,无论是毒性特征还是DNA指纹特征,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但二者并不相关;(2)AFLP聚类分析显示,水源11类群的不同类型之间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在遗传上不属于同一个来源。【结论】新出现的致病类型很可能由较近的共同起源菌系进化而来;AFLP技术非常适合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分析,能客观揭示小种(菌系)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毒性分析 AFLP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电力电子设备自然冷却热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高宝 《质量与可靠性》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介绍了在自然冷却条件下,电力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耗计算、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热设计 自然冷却 电力电子设备 机柜 机箱PCB
下载PDF
陕西太白县西葫芦引种比较试验
19
作者 陈玲 程永安 +2 位作者 范国红 郑刚 李高宝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6-18,共3页
于2013年春季引进25个西葫芦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东湖76127、东湖8228、北京2、太原1301这四个品种在商品性和抗病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且产量性状较为理想。在太白地区具有一... 于2013年春季引进25个西葫芦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东湖76127、东湖8228、北京2、太原1301这四个品种在商品性和抗病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且产量性状较为理想。在太白地区具有一定示范推广价值,建议再次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 西葫芦 品种比较试验
下载PDF
一种刺激型发烟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红英 牟瑛琳 +3 位作者 宿世春 郝焕明 李高宝 何健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为了研制一种新型的刺激型发烟剂,采用辣椒素(OC)作为刺激活性组分,研究了发烟剂配方及制备工艺,并对辣椒素发烟剂的有效利用率、感度、安定性、长期贮存稳定性、吸湿性、挥发分等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发烟剂易于成型,发烟量大,... 为了研制一种新型的刺激型发烟剂,采用辣椒素(OC)作为刺激活性组分,研究了发烟剂配方及制备工艺,并对辣椒素发烟剂的有效利用率、感度、安定性、长期贮存稳定性、吸湿性、挥发分等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发烟剂易于成型,发烟量大,活性组分有效利用率高,烟云刺激效应强、稳定性好、使用安全,是未来控暴弹药装填的主装药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发烟剂 配方 制备工艺 有效利用率 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