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管与重建:解放初期入金华南下干部与乡村政权建设
1
作者 李鸣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顺利接管和建设新解放区政权,党中央从北方调选大批干部南下,其中鲁中南区南下第一支队三大队负责接管金华地区。在新区接管过程中,面对农村地区农民受压迫程度深、经济发展难度较大、匪患严重等问题,南下干部采取... 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顺利接管和建设新解放区政权,党中央从北方调选大批干部南下,其中鲁中南区南下第一支队三大队负责接管金华地区。在新区接管过程中,面对农村地区农民受压迫程度深、经济发展难度较大、匪患严重等问题,南下干部采取选派干部、派遣学生组成工作组下乡调研、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废除保甲制度等措施,以重建农村地区政权,有效地解决了金华农村地区在新旧政权交替时期的稳定和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干部 金华地区 乡村政权
下载PDF
镧、铈、氟对葡糖基转移酶和口腔主要致龋菌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鸣宇 张伟国 刘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为观察镧、铈和氟对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和口腔主要致龋菌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观察了镧、铈和氟对该酶活性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粘附的影响。结果镧和铈比氟有更强的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作用,同时发现三种元素对三种... 目的为观察镧、铈和氟对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和口腔主要致龋菌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观察了镧、铈和氟对该酶活性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粘附的影响。结果镧和铈比氟有更强的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作用,同时发现三种元素对三种细菌的粘附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镧、铈对葡糖基转移酶和口腔主要致龋菌粘附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基转移酶 致龋菌 药理 口腔细菌
下载PDF
球形二氧化硅和碳酸钙2种磨擦剂牙膏对牙本质影响的体外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鸣宇 王漪涛 +2 位作者 严建新 郑浩 张克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评价球形二氧化硅(SiO2)和碳酸钙(CaCO3)磨擦剂牙膏对牙本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放射活性方法检测牙本质磨损(RDA),观察SiO2和CaCO3磨擦剂牙膏体外对牙本质表面磨损的影响,以及对牙本质的氟吸收量和牙本质再矿化的... 目的:评价球形二氧化硅(SiO2)和碳酸钙(CaCO3)磨擦剂牙膏对牙本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放射活性方法检测牙本质磨损(RDA),观察SiO2和CaCO3磨擦剂牙膏体外对牙本质表面磨损的影响,以及对牙本质的氟吸收量和牙本质再矿化的影响。结果:使用CaCO3磨擦剂牙膏刷牙造成了牙本质的明显磨损;SiO2牙膏的RDA值分别是98.61和86.17,而CaCO3牙膏的RDA值分别是222.85和253.84;相应也观测到CaCO3磨擦剂尖锐的形态;CaCO3牙膏牙本质的氟吸收量为7.28,SiO2牙本质的氟吸收量为21.65;扫描电镜观察证明,SiO2能明显促进牙本质的再矿化。结论:在体外试验中,CaCO3牙膏较SiO2牙膏更易造成牙本质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 摩擦剂 牙本质
下载PDF
天然植物提取物对变链菌胞外多糖的抑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鸣宇 朱彩莲 刘正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1-482,共2页
目的 寻找对控制牙菌斑有效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方法 常规细菌培养 ,酚 -硫酸法测细菌培养液的葡聚糖。结果 对水不溶性葡聚糖合成抑制超过 4 0 %的有丁香酚 ,茶多酚 ,蛇床子素 ,芦荟甙 ,齐墩果酸 ,胡椒碱 ,三七皂甙 ,对水溶性葡聚糖... 目的 寻找对控制牙菌斑有效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方法 常规细菌培养 ,酚 -硫酸法测细菌培养液的葡聚糖。结果 对水不溶性葡聚糖合成抑制超过 4 0 %的有丁香酚 ,茶多酚 ,蛇床子素 ,芦荟甙 ,齐墩果酸 ,胡椒碱 ,三七皂甙 ,对水溶性葡聚糖合成抑制超过 4 0 %的有丁香酚 ,绿原酸 ,大黄素 ,植酸。对水不溶性葡聚糖和水溶性葡聚糖合成抑制的效果相对都比较好的是丁香酚、胡椒碱、茶多酚。结论 丁香酚、胡椒碱、茶多酚推荐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首选药物 ,可望在口腔疾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提取物 变链菌 胞外多糖 抑制 牙菌斑
下载PDF
绿茶多酚和氟化钠对变链菌形态学及酶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为深入探讨绿茶多酚防龋机理。方法:以氟化钠为对照,观察了绿茶多酚对变链菌形态学及其蔗糖酶、葡糖基转移酶(GT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培养液中蛋白含量和pH值的改变。结果:绿茶多酚和氟化钠对G... 目的:为深入探讨绿茶多酚防龋机理。方法:以氟化钠为对照,观察了绿茶多酚对变链菌形态学及其蔗糖酶、葡糖基转移酶(GT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培养液中蛋白含量和pH值的改变。结果:绿茶多酚和氟化钠对GTF均有抑制作用,前者强于后者,而对蔗糖酶影响不明显。绿茶多酚对LDH无明显影响,不能阻止培养基pH的下降,对菌液蛋白总量无明显改变;而氟化钠对LDH有影响,明显减少培养基pH值的下降,且使菌液蛋白总量明显增加。结论:绿茶多酚对GTF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是其抗变链菌致病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酚 氟化钠 变异链球菌 形态学 酶学
下载PDF
茶多酚对口腔咽喉致病菌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1-43,55,共4页
目的评价茶多酚作为口腔保健用药的可能性。方法检测其对口腔咽喉主要致病菌的敏感性及对致龋菌合成葡聚糖能力和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茶多酚对口腔咽喉主要致病菌敏感;对致龋菌合成葡聚糖能力和人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结... 目的评价茶多酚作为口腔保健用药的可能性。方法检测其对口腔咽喉主要致病菌的敏感性及对致龋菌合成葡聚糖能力和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茶多酚对口腔咽喉主要致病菌敏感;对致龋菌合成葡聚糖能力和人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结论初步认为茶多酚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口腔咽喉主要疾病的保健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龋病 牙周病 咽喉炎 致病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脂磷壁酸-葡糖基转移酶-葡聚糖相互作用对口腔链球菌粘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70-71,共2页
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观察LTA、GTF和葡聚糖三因素相互作用对口腔链球菌粘附的影响,结果认为这三因素具有协同作用促进口腔链球菌的粘附。
关键词 脂磷壁酸 葡糖基转移酶 葡聚糖 粘附 链球菌
下载PDF
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药敏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方法 :以瑞典LKB2 0 2 3液相层析系统的恒温操作箱为基础 ,建立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以茶多酚、鞣酸、氟化钠为实验药物 ,比较了纸片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的药敏 ...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方法 :以瑞典LKB2 0 2 3液相层析系统的恒温操作箱为基础 ,建立一种新的口腔保健品体外药敏实验模型。以茶多酚、鞣酸、氟化钠为实验药物 ,比较了纸片法、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的药敏 ,再以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法比较这些药品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敏感性。结果 :纸片法抑菌实验结果全部阴性 ,琼脂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比较 ,液体稀释法比较敏感。而生物膜法则需要较高浓度的药品才能起到抑菌作用 ,与液体稀释法相比 ,对于NaF两者相差 3 2倍 ,对于茶多酚和鞣酸相差 16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 药敏实验 变形链球菌生物膜 疾病模型
下载PDF
扫描同聚焦显微镜观察血链菌和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动态过程。方法 :采用同聚焦显微镜技术 ,原位、立体、动态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的生物膜。结果 :生物膜形成 8h厚度达 15 .4 μm,细菌已聚集成簇 ,菌细胞分布是表层和基底较少 ,中间层... 目的 :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动态过程。方法 :采用同聚焦显微镜技术 ,原位、立体、动态观察血链菌和粘放菌体外形成的生物膜。结果 :生物膜形成 8h厚度达 15 .4 μm,细菌已聚集成簇 ,菌细胞分布是表层和基底较少 ,中间层较厚并较密。生物膜形成 16h后已基本成熟 ,细菌成簇厚度增加达 3 4 .3 μm。 4 8h后生物膜已成熟成谷穗状。结论 :血链菌和粘放菌具有相互作用促进体外形成生物膜。 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同聚焦显微镜 血链菌 粘性放线菌 生物膜 龋病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期疾病组织样本采集、存储及应用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建议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鸣宇 徐骎 +8 位作者 冯芝恩 泥艳红 李江 潘新华 李志会 严明 王旭 张建军 陈万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蔓延至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1]。我国研究人员第一时间分离确定了引起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蔓延至国内其他省市和地区[1]。我国研究人员第一时间分离确定了引起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宣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同日宣布,由SARS-CoV-2这一病毒导致的疾病正式名称为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样本采集 操作规范 肺炎
下载PDF
40种中药浸液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鸣宇 朱彩莲 刘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40种中药浸液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制备中药水浸液,采用微量稀释法观察40种中药浸液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说明40种中草药中有25种中草药对幽门螺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余15种中草药MIC均... 目的观察40种中药浸液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制备中药水浸液,采用微量稀释法观察40种中药浸液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结果说明40种中草药中有25种中草药对幽门螺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余15种中草药MIC均>1:1,没有明显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丁香、鱼腥草、仙鹤草、川连等5味中草药对幽门螺杆菌抑菌强于其它药物。结论五倍子、丁香、鱼腥草、仙鹤草、黄连等5味中草药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浸液 幽门螺旋杆菌 抑菌
下载PDF
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体外抗粘附实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观察一种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体外抗粘附作用。方法 :H3标记细菌羟磷灰石法观察多肽体外抗粘附作用。结果 :对于S .mutansIngbritt和S .sobrinus 6 715 ,1pmol%D 1μmol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随多肽浓度增加而增加。... 目的 :观察一种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体外抗粘附作用。方法 :H3标记细菌羟磷灰石法观察多肽体外抗粘附作用。结果 :对于S .mutansIngbritt和S .sobrinus 6 715 ,1pmol%D 1μmol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随多肽浓度增加而增加。多肽浓度在 1μmol有较强抑制作用。 结论 :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具有体外抗粘附 ,降低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于羟磷灰石的作用 ,并且该多肽无直接抑菌作用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防龋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多肽 抗粘附作用 实验研究 龋齿 预防
下载PDF
茶多酚和茶色素对口腔主要致病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为比较茶多酚和茶色素对口腔主要致病菌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比较了茶多酚和茶色素对口腔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对所选的 12种口腔主要致病菌 ,茶多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都明显强于茶色素。结论 茶多酚的抑菌和... 目的 为比较茶多酚和茶色素对口腔主要致病菌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比较了茶多酚和茶色素对口腔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对所选的 12种口腔主要致病菌 ,茶多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都明显强于茶色素。结论 茶多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强于茶色素 ,认为茶多酚更适合作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保健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茶色素 抑菌作用 口腔疾病 预防 治疗 保健用药
下载PDF
药物牙膏对部分口腔细菌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鸣宇 朱彩莲 刘正 《广东牙病防治》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分析市售药物牙膏对部分口腔细菌的抑制情况。方法 采用体外液体稀释法测定细菌敏感性。结果 洁银中药牙膏抑菌作用最为明显 ,其次是中华草本牙膏、佳洁士多合一牙膏、两面针中药牙膏、黑妹护齿康等 ,其它有中度抑菌作用的牙膏... 目的 分析市售药物牙膏对部分口腔细菌的抑制情况。方法 采用体外液体稀释法测定细菌敏感性。结果 洁银中药牙膏抑菌作用最为明显 ,其次是中华草本牙膏、佳洁士多合一牙膏、两面针中药牙膏、黑妹护齿康等 ,其它有中度抑菌作用的牙膏分别有新世纪美加净牙膏、白玉芦荟牙膏、高露洁含氟牙膏、两面针全能牙膏、上海防酸牙膏等 ,芳草牙膏、草珊瑚护齿牙膏抑菌效果稍差。结论 各种含天然植物成份牙膏对口腔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牙膏 口腔细菌 抑制作用 药物浓度 中药 牙周炎 牙龈炎
下载PDF
假牙清洁剂的有效性测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朱彩莲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1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用体外检测法比较两种假牙清洁剂清洁义齿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色度测定法分析了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提供的两种假牙清洁剂的有效性。结果 色度测定法的Shade(遮色值 )变化比较明显。假牙清洁片组的Shade变化均值是 1... 目的 用体外检测法比较两种假牙清洁剂清洁义齿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色度测定法分析了上海牙膏厂有限公司提供的两种假牙清洁剂的有效性。结果 色度测定法的Shade(遮色值 )变化比较明显。假牙清洁片组的Shade变化均值是 1.875 ,假牙清洁剂组的Shade变化均值是 0 .5 6 2 5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两种假牙清洁剂的光吸收度值多呈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假牙清洁片的光吸收度值高于留兰香假牙清洁液。结论 本研究使用的假牙清洁片的清洁效果优于留兰香假牙清洁剂 ,建议清洁假牙的作用时间为一周以上。本实验建立的体外检测假牙清洁剂清洁义齿效率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牙清洁剂 义齿 有效性 测试
下载PDF
革兰氏阳性菌的脂磷壁酸——Ⅱ变形链球菌脂磷壁酸的粘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鸣宇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细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先要粘附到靶器官上,这一过程与细菌胞壁成份密切相关,而只有将胞壁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才能真正揭示细菌的粘附本质。脂磷壁酸(LTA)为变形链球菌胞壁成份之一,关于其粘附作用尚无定论。1970年wicken和knox首次... 细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先要粘附到靶器官上,这一过程与细菌胞壁成份密切相关,而只有将胞壁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才能真正揭示细菌的粘附本质。脂磷壁酸(LTA)为变形链球菌胞壁成份之一,关于其粘附作用尚无定论。1970年wicken和knox首次从口腔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中分离LTA。1974年Vanaght和Bleiveis从变形链球菌(S.mutans BHT)中分离LTA。随着免疫学的兴起,作为细菌表面重要抗原之一的LTA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LTA在细菌粘附形成牙菌斑过程中的作用被学者们所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拟通过介绍LTA在变形链球菌粘附中作用的主要学说,使对LTA的粘附作用有一概括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粘附作用 脂磷壁酸 革兰氏阳性菌 靶器官 葡糖基转移酶 钙桥 牙菌斑 唾液链球菌 发酵乳杆菌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抗血清对该酶活性及对致龋链球菌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2-14,共3页
本文用从变形链球菌S.sobrinus6715提纯得到的葡糖基转移酶(GTF)免疫家免得到GTF抗血清,采用体外试验方法观察GTF抗血清对该酶活性及对变链菌和血链茵粘附影响。结果显示该抗血清对IngbrittGTF的... 本文用从变形链球菌S.sobrinus6715提纯得到的葡糖基转移酶(GTF)免疫家免得到GTF抗血清,采用体外试验方法观察GTF抗血清对该酶活性及对变链菌和血链茵粘附影响。结果显示该抗血清对IngbrittGTF的抑制作用小于对6715GTF的抑制作用,对6715菌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血链菌的粘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基转移酶 抗血清 粘附 龋齿 预防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葡聚糖的提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1-23,共3页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葡聚糖的提纯李鸣宇,刘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200011)日前已普遍公认葡糖基转移酶(以下简称GTF)和由该酶催化生成的葡聚糖在龋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欲清...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葡聚糖的提纯李鸣宇,刘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200011)日前已普遍公认葡糖基转移酶(以下简称GTF)和由该酶催化生成的葡聚糖在龋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欲清楚这些机制的前提是得到它们的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葡聚糖 提纯
下载PDF
含二氧化氯口腔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鸣宇 朱彩莲 +1 位作者 冯希平 刘正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4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目的 评价含二氧化氯的口腔消毒剂的体内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唾液采样,观察口腔消毒剂使用前后口腔细菌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漱口后总菌数及各菌数均有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使用二氧化氯漱口后即刻、漱... 目的 评价含二氧化氯的口腔消毒剂的体内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唾液采样,观察口腔消毒剂使用前后口腔细菌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漱口后总菌数及各菌数均有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使用二氧化氯漱口后即刻、漱口后 lh 10min的总菌数、链球菌数和第一种球菌数均有下降,其中漱口后即刻总菌数下降最低,到漱口后 lh 40min总菌数、链球菌数恢复,但第一种球菌数仍未恢复漱口前水平。其它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含二氧化氯的口腔消毒剂对口腔细菌包括可疑致病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链球菌、球菌均有明显杀灭、抑制作用,并可维持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含漱剂 口腔细菌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口腔健康教育降低刷牙造成牙齿磨损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鸣宇 《中国健康教育》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 刷牙 牙齿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