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解气化技术在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叶美瀛 陈王觅 +5 位作者 侯佳奇 戴昕 李鸣晓 孟繁华 席北斗 童英伟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31-37,共7页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多举措全面推进村镇生活垃圾治理,热解气化技术作为当前村镇垃圾处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建立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文章介绍了热解气化技术的原理、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应用现状等,并对工程项目...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多举措全面推进村镇生活垃圾治理,热解气化技术作为当前村镇垃圾处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建立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文章介绍了热解气化技术的原理、相关标准规范和工程应用现状等,并对工程项目分布、数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检索调研,2010—2021年期间共实施1004个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项目,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87.1%的项目主要于“十三五”期间新增;同时,总结了已有热解气化工程项目特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生活垃圾 热解气化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产甲烷全生命周期评价
2
作者 郭美欣 朱雨森 +3 位作者 郭萌 李鸣晓 亓雪娇 贾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431,共8页
厌氧消化(AD)是厨余垃圾清洁能源化的主流工艺,通过构建AD与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工艺(AD-MEC),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比AD与AD-MEC耦合工艺处理厨余垃圾产甲烷的环境影响,解析各功能单元的环境影响贡献,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 厌氧消化(AD)是厨余垃圾清洁能源化的主流工艺,通过构建AD与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工艺(AD-MEC),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比AD与AD-MEC耦合工艺处理厨余垃圾产甲烷的环境影响,解析各功能单元的环境影响贡献,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与传统AD工艺相比,新型AD-MEC耦合工艺在富营养化、气候变化、水资源消耗、酸化和初级能源消耗的环境影响潜值均低于AD工艺,削减比例分别为70.28%、39.53%、92.29%、49.68%和41.2%。贡献源解析发现,AD-MEC耦合工艺的预处理和污水处理单元为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MEC和AD单元影响较小。基于此,对AD-MEC耦合工艺进行优化,将废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回用至预处理单元,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影响潜值进一步削减61.48%。可见,采用AD-MEC耦合工艺进行厨余垃圾厌氧产沼,通过沼液的深度利用、沼气净化提质和废水回用,可有效减少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微生物电催化 甲烷 全生命周期评价 贡献源解析
原文传递
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鸣晓 何小松 +6 位作者 刘骏 席北斗 赵越 魏自民 姜永海 苏婧 胡春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81-3085,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脂肪链降解成羰基、羧基等官能团。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同DOM浓度(DOC)样品在254与280nm的吸收值SUVA254,SUVA280,226~400nm吸光度的积分A226~400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DOC均显著负相关,但以A226~400与DOC相关性最高;253和203nm吸光度比值E253/E203与SUVA254,SUVA280及A226~400均达到显著相关,但与DOC的相关性不如后三者;250和365nm吸光度比值E250/E365及465和665nm吸光度比值E465/E665与其他参数均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DOM稳定度增加,对重金属配位能力增强;在所研究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参数中,A226~400最能反映堆肥腐熟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耐高温解磷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鸣晓 席北斗 +4 位作者 魏自民 齐瑞江 陈健 杨天学 何小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9,共5页
以高温堆肥为原料,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耐高温驯化得到5株耐高温解磷菌,命名为P1~P5.各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40~50℃,其中P1可在35~53℃生长,P2~P5在35~50℃生长.通过50℃高温摇床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耐高温解磷菌P1~P5的发酵液... 以高温堆肥为原料,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耐高温驯化得到5株耐高温解磷菌,命名为P1~P5.各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40~50℃,其中P1可在35~53℃生长,P2~P5在35~50℃生长.通过50℃高温摇床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耐高温解磷菌P1~P5的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ρ(微生物量磷),总解磷量和pH.结果表明,在50℃下摇床振荡培养耐高温解磷菌P1~P5,7d后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为30.9~47.6 mg/L,ρ(微生物量磷)为116.4~164.4 mg/L,总解磷量为152.1~201.6 mg/L,发酵液pH明显为酸性,但其与菌株解磷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解磷方面,ρ(微生物量磷)明显高于ρ(水溶性磷),因此ρ(微生物量磷)是分析解磷菌解磷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5株解磷菌均具有良好耐高温能力及解无机磷的生理生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解磷菌 筛选 难溶性磷转化
下载PDF
两室堆肥生物反应装置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鸣晓 席北斗 +4 位作者 戴京 魏自民 刘鸿亮 姜永海 樊石磊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2-1097,共6页
以堆肥过程中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以及垃圾生物发酵特性为依据,设计了二室堆肥生物反应装置,并通过堆肥试验实际检验反应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装置主要结构包括:二室堆肥发酵仓、保温层、通风供氧系统、空气加热系统以及二次污染控制系统... 以堆肥过程中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以及垃圾生物发酵特性为依据,设计了二室堆肥生物反应装置,并通过堆肥试验实际检验反应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装置主要结构包括:二室堆肥发酵仓、保温层、通风供氧系统、空气加热系统以及二次污染控制系统。装置的主要特点为:两发酵仓能够独立完成堆肥发酵,也可以实现堆肥一次、二次发酵串联工艺组合;通过二次污染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减少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臭气排放;采用空气加热系统,可以快速均匀地加热堆体,以满足不同堆肥工艺的需要。装置在试验研究以及小规模垃圾堆肥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反应装置 二次污染 两室 空气加热
下载PDF
白洋淀淀中村非规范垃圾堆放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鸣晓 安达 +4 位作者 杨昱 霍守亮 赵国鹏 万书明 宋彩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49-455,共7页
以白洋淀淀中村地下水水样采集与分析为依据,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淀中村由于非规范垃圾堆放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淀中村地下水污染的目标污染物为NO-3-N、NH+4-N、Cr6+和Hg;成年人... 以白洋淀淀中村地下水水样采集与分析为依据,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淀中村由于非规范垃圾堆放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淀中村地下水污染的目标污染物为NO-3-N、NH+4-N、Cr6+和Hg;成年人和儿童两类人群经口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均远大于皮肤暴露;成年人经口暴露的风险大于儿童,而其皮肤暴露的风险小于儿童;4种目标污染物中,Hg的风险贡献最大,其风险贡献率达98%;地下水污染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大于1,该地区地下水对当地居民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垃圾堆放场 地下水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体育娱乐文化略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鸣晓 张永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4,共3页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体育娱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体育娱乐文化经历了从体育娱乐文化被否定、被改造的时代,到体育娱乐文化被肯定、被张扬的时代。在这一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转型期体育娱乐文化的三大新变:从体育...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体育娱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体育娱乐文化经历了从体育娱乐文化被否定、被改造的时代,到体育娱乐文化被肯定、被张扬的时代。在这一进程中,可以看出中国转型期体育娱乐文化的三大新变:从体育娱乐原罪化到体育娱乐合理化;从体育娱乐精英化到体育娱乐平民化;从体育娱乐政治化到体育娱乐商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娱乐文化 原罪 平民化 商业化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鸣晓 高金凤 甄丽君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1340-1341,共2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3例;病理7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行免疫组化检查,ER(++)2...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3例;病理7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行免疫组化检查,ER(++)2例,ER(+++)2例,PR(+)1例,PR(++)2例,PR(+++)1例,Her-2(-)1例,Her-2(++)1例,Her-2(+++)2例,其中5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3转移1例,1/17转移1例,2/20转移2例,5/19转移1例。结论男性乳腺癌较少见,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预后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男性乳腺癌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男性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岩鹿乳康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鸣晓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609-609,共1页
乳腺增生症以往曾称为慢性囊性乳腺炎,实际上本病无炎症性改变。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是一种病理变化,与乳腺癌有某种联系或有癌变可能,在临床中,应警惕乳腺增生症的发生。本文就... 乳腺增生症以往曾称为慢性囊性乳腺炎,实际上本病无炎症性改变。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是一种病理变化,与乳腺癌有某种联系或有癌变可能,在临床中,应警惕乳腺增生症的发生。本文就本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病例的特点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岩鹿乳康胶囊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鸣晓 高金凤 甄丽君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695-696,共2页
男性乳腺癌(malebreastcancer,M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2%,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1%[1,2],最近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中,应警惕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现就本院收治的7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男性乳腺癌(malebreastcancer,MBC)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2%,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1%[1,2],最近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在临床中,应警惕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现就本院收治的7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1991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男性乳腺癌患者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生职业能力课程改革研究
11
作者 李鸣晓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8-130,共3页
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的能力缺口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为了化解这个难题,需要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在现有学科论课程体系下,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阐述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提升... 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的能力缺口导致当前大学生出现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为了化解这个难题,需要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在现有学科论课程体系下,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阐述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提升训练的方法,指出了在课程改革与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或者完善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课程改革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 开发模式
下载PDF
沼渣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发酵效果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1
12
作者 宋彩红 贾璇 +4 位作者 李鸣晓 祝超伟 于燕波 魏自民 潘红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27-234,共8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实施了4组不同物料配比(以干质量计)沼渣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堆肥试验,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和属性识别法对其发酵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沼渣的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3(沼渣∶猪粪∶鸡粪=5.85∶8.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实施了4组不同物料配比(以干质量计)沼渣与畜禽粪便混合物料堆肥试验,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分析和属性识别法对其发酵效果进行了评价,为沼渣的肥料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3(沼渣∶猪粪∶鸡粪=5.85∶8.49∶8.19)升温速率最快、高温维持时间最长,所达温度最高,T2(5.85∶7.425∶6.825)次之,T1(7.02∶7.425∶8.19)、T4(7.02∶8.49∶6.825)最差;从pH值、有机质、C/N、NH4+-N、NH4+-N/NO3--N和总养分等化学指标看,T2、T3发酵效果优于T1、T4;堆肥结束后,T1、T2、T3、T4粪大肠菌值分别为1、10-1、10-2、1,发芽指数GI分别为96.72%、103.35%、98.42%、85.13%。上述3种评价方法对T1、T2、T3发酵效果评价一致:较好腐熟,但对T4评价结果分别为较好、基本和极未腐熟。综上所述,由单一指标或单一评价方法评判堆肥腐熟度有局限性。对堆肥发酵效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对比3种评价方法原理,灰色关联分析法是评价堆肥发酵效果的较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发酵 粪便 沼渣 腐熟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初始物料组成对堆肥理化、生物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宋彩红 李鸣晓 +5 位作者 魏自民 席北斗 赵越 贾璇 刘亚茹 刘东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68-2274,共7页
在中国,厌氧发酵的渣滓——沼渣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于土壤,此方式对土壤存在不利影响,本研究采用畜禽粪便与沼渣混和堆肥的方式处理沼渣,可避免传统沼渣处理方式的缺陷,改善土壤质量。初始原料组成对堆肥过程有显著影... 在中国,厌氧发酵的渣滓——沼渣的主要处理方式是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于土壤,此方式对土壤存在不利影响,本研究采用畜禽粪便与沼渣混和堆肥的方式处理沼渣,可避免传统沼渣处理方式的缺陷,改善土壤质量。初始原料组成对堆肥过程有显著影响。为揭示初始物料组成对堆肥理化、生物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15组不同物料配比的沼渣、猪粪和鸡粪混合堆肥试验。对堆肥理化和生物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区域体积积分(FRI)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识别特征光谱参数,表征堆肥光谱学特性,采用典型对应分析(CCA)分别建立堆肥理化生物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与初始物料组成的关系。结果显示:堆肥理化、生物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都与初始物料组成有较高相关性,前4个排序轴分别合并解释了83.9%和97.5%的样本总变异。影响堆肥理化、生物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的环境因子排序分别为:猪粪量>鸡粪量>沼渣量和沼渣量>猪粪量>鸡粪量。富碳原料有利于堆肥腐熟,高比例富氮原料不会导致堆肥氨氮累积。在沼渣混合物料堆肥中,低比例的沼渣有利于腐殖质形成。对沼渣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发酵效果的评价应综合考虑理化、生物学指标和光谱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物料组成 荧光光谱 区域体积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典型对应分析
下载PDF
填埋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光谱学特性表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席北斗 何小松 +5 位作者 赵越 魏丹 魏自民 姜永海 李鸣晓 杨天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75-2479,共5页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对4个不同填埋年限垃圾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进行了研究,探讨DOM的荧光和紫外光谱变化特征在填埋场稳定度表征中应用的可能性。荧光光谱显示:填埋0年垃圾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而填埋1,5,10年垃圾DOM以类腐殖质物... 采用光谱分析技术,对4个不同填埋年限垃圾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进行了研究,探讨DOM的荧光和紫外光谱变化特征在填埋场稳定度表征中应用的可能性。荧光光谱显示:填埋0年垃圾DOM以类蛋白物质为主,而填埋1,5,10年垃圾DOM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并且随着填埋龄的延伸其紫外区和可见光区荧光峰强度的比值r(A,C)及荧光指数f450/500呈下降趋势;DOM的紫外吸收光谱也表明,随着填埋年限的延伸填埋垃圾DOM的分子量增大,腐殖化程度加强,单位水溶性有机物浓度DOM的254 nm紫外吸收值SUVA随着填埋龄呈上升趋势,但DOM在465及665 nm吸光度值的比E4/E6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因此,填埋垃圾DOM的r(A,C),f450/500及SUVA值可以有效地表征填埋场和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垃圾 水溶性有机物 光谱学特性 稳定化
下载PDF
垃圾填埋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组分的光谱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军政 杨谦 +4 位作者 席北斗 魏自民 何小松 李鸣晓 杨天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83-2587,共5页
选取3个不同填埋年限的渗滤液样品,以Leenheer的分组方法为基础,采用XAD-8树脂将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按极性和电荷特性分为结构较为均一的不同组分,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中3个组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填埋初期,疏... 选取3个不同填埋年限的渗滤液样品,以Leenheer的分组方法为基础,采用XAD-8树脂将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按极性和电荷特性分为结构较为均一的不同组分,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中3个组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填埋初期,疏水酸性组分(HOA)、疏水中性组分(HON)和亲水性组分(HIM)均以类蛋白物质为主,随着填埋年限增加,其分子复杂化程度增强;其中HOA组分分子量最大、复杂程度最高,同时芳烃化合物的含量也最高,HON居中,HIM组分最小。紫外光谱分析表明,HOA和HON组分芳香环上的取代基均以羰基、羧基、羟基为主;而HIM组分则以脂肪链为主,同时芳香烃化合物含量较低。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三种组分的复杂化程度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组分 光谱特性
下载PDF
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规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党秋玲 刘驰 +4 位作者 席北斗 魏自民 李鸣晓 杨天学 李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对堆肥不同时期的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16S rDNA的V3区,分析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DGGE图谱表明,随着堆体温度的升高,DNA条带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降温...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对堆肥不同时期的宏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16S rDNA的V3区,分析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DGGE图谱表明,随着堆体温度的升高,DNA条带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变化,降温期出现了新的优势条带并趋于稳定,说明堆肥不同时期的细菌群落发生了更替.对条带分布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55℃为界,将14个堆肥样品划分为2个族,族间的相似性仅为13%,说明堆肥过程中常温期(<55℃)和高温期(>55℃)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较大.对优势条带回收测序的结果表明:在升温期,堆肥堆体中检测到H.obtusa和人类排泄物中的细菌;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嗜热微生物Clostridium thermocellum成为堆肥高温期的优势细菌;当堆体温度小于55℃时出现了大量的未培养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堆肥 PCR DGGE 细菌群落演替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垃圾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与汞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小松 席北斗 +4 位作者 魏自民 李鸣晓 耿春茂 余红 刘鸿亮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7-1422,共6页
为了研究垃圾填埋过程中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对重金属配位能力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荧光猝灭滴定技术及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渗滤液DOM与Hg(Ⅱ)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Hg(Ⅱ)与DOM中不同荧... 为了研究垃圾填埋过程中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对重金属配位能力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共振瑞利散射、荧光猝灭滴定技术及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渗滤液DOM与Hg(Ⅱ)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Hg(Ⅱ)与DOM中不同荧光基团配位比接近1∶1,配位过程中没有生成沉淀;不同填埋年限渗滤液DOM中类蛋白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与Hg(Ⅱ)配位的条件稳定常数分别为4.30~5.70和4.35~4.98;参与配位的荧光基团分别为54.1%~92.3%和35.8%~60.1%。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类富里酸物质对Hg(Ⅱ)的配位能力降低,但参与配位的荧光基团的比例增加。渗滤液DOM-Hg(Ⅱ)配位过程受介质pH值的影响,在酸性和碱性范围内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渗滤液 水溶性有机物 配位作用
下载PDF
不同湿热预处理条件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魏自民 夏天明 +4 位作者 李鸣晓 贾璇 祝超伟 杨洋 王云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9-1245,共7页
采用湿热水解技术处理餐厨垃圾,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温度与时间下餐厨垃圾w(VS)(VS为挥发性固体)、ρ(CODs Cr)(CODs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ρ(TOC)、ρ(TN)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湿热预处理对餐厨垃圾厌氧产氢效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 采用湿热水解技术处理餐厨垃圾,研究不同湿热预处理温度与时间下餐厨垃圾w(VS)(VS为挥发性固体)、ρ(CODs Cr)(CODs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ρ(TOC)、ρ(TN)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湿热预处理对餐厨垃圾厌氧产氢效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厌氧产氢动力学分析,确定厌氧发酵产氢的最佳湿热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湿热预处理温度、时间对餐厨垃圾可浮油脱出量、w(VS)具有显著影响.餐厨垃圾湿热预处理后ρ(CODs Cr)、ρ(TOC)、ρ(TN)变化情况与w(VS)呈负相关.餐厨垃圾经90℃湿热预处理30 min后,可浮油脱出量为37.5 mLkg,w(VS)w(TS)为95.12%,最大比产氢量达242.1 mLg,最大产氢速率为12.46 mLh,累积产氢率达0.88 molmol,厌氧产氢启动时间为12.85 h.说明对餐厨垃圾进行适度的湿热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有机物溶解性与生物可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厌氧发酵累积产氢量与产氢速率.综合能耗、产出等因素,湿热预处理温度90℃,处理时长30 min,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最佳湿热预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湿热预处理 厌氧发酵产氢 产氢动力学
下载PDF
高温解磷菌对堆肥所添加难溶性磷素转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魏自民 席北斗 +4 位作者 王世平 李鸣晓 赵越 姜永海 何连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073-2076,共4页
为提高堆肥产品中可利用磷素含量,采用不接种解磷菌剂、不添加磷矿粉处理(CK),不接种解磷菌剂、添加磷矿粉处理(CP),接种解无机磷菌剂、添加磷矿粉处理(CMP)3种处理进行了堆肥试验,并对堆肥不同时期样品中磷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 为提高堆肥产品中可利用磷素含量,采用不接种解磷菌剂、不添加磷矿粉处理(CK),不接种解磷菌剂、添加磷矿粉处理(CP),接种解无机磷菌剂、添加磷矿粉处理(CMP)3种处理进行了堆肥试验,并对堆肥不同时期样品中磷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比较,在堆肥不同时期,CMP、CP处理有机态磷、水溶性磷、速效磷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堆肥结束后,CP、CMP处理有机态磷、水溶性磷、速效磷与CK比较的增加值分别为2 049.8、4 188.6 mg/kg,264.2、648.7 mg/kg,954.0、3 576.4 mg/kg,其中CMP处理分别是CP处理的2.04、2.46、3.75倍.试验结果证明,采用高温解无机细菌接种,可明显促进堆肥中添加难溶性磷矿粉的转化效率,提高堆肥产品中植物可利用磷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解无机磷菌剂 堆肥 磷矿粉 可利用磷素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堆肥功能微生物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东明 孟繁华 +4 位作者 郝艳 侯佳奇 叶美瀛 李鸣晓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11-2019,共9页
堆肥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还可以在包气带土层防护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中起到微生物载体的作用.在堆肥中接种菌剂能够加速堆肥进程,促进堆肥材料的腐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接种剂与堆肥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会导致菌剂无法发挥作... 堆肥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还可以在包气带土层防护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中起到微生物载体的作用.在堆肥中接种菌剂能够加速堆肥进程,促进堆肥材料的腐熟,但是也有研究认为接种剂与堆肥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会导致菌剂无法发挥作用.为了阐明菌剂与土著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餐厨垃圾堆肥接菌组(木质纤维素混合菌剂)和对照组(未接菌)中功能微生物群落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接菌组中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菌群的相对丰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和22.0%,成为优势细菌和真菌,二者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上也成为优势菌群.菌剂主要是由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散囊菌纲的曲霉(Aspergillus)组成,曲霉因具有堆肥系统所需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而成为优势真菌,而菌剂中的芽孢杆菌虽然数量较多,但是缺乏堆肥系统所需的功能而无法成为优势细菌.餐厨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会导致酸性环境,对照组中能够适应酸性环境的芽孢杆菌目和酵母菌纲(Saccharomycetes)是优势群落,添加菌剂后,堆肥系统中土著的假单胞菌目和散囊菌纲具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和多种有机酸转化通路,因此在与菌剂中的芽孢杆菌目和土著的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的竞争中成为优势菌群.研究显示,外源菌剂与土著微生物之间以及各土著微生物之间都会发生竞争作用,能否成为优势菌群取决于是否适应堆肥底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因此只要选择好菌剂的功能和接种时机,菌剂就能够发挥原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微生物菌剂 宏蛋白质组学 碳水化合物代谢 木质纤维素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