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移植与骨替代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Meta分析
1
作者 郭华 黄凌岸 +3 位作者 李皓乾 郭丽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对入选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干预性Meta分析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方法的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感染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研究,424例患者,其中骨替代物组296例,自体骨移植组128例。两组手术时间[MD=-16.79,95%CI(-25.72,-7.85),P=0.0002],出血量[MD=-70.49,95%CI(-79.34,-61.65),P<0.0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关节凹陷[MD=-0.17,95%CI(-0.91,0.58),P=0.66],关节面二次塌陷率[RR=-0.74,95%CI(0.35,1.57),P=0.43],感染率[RR=1.21,95%CI(0.31,4.70),P=0.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替代物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和感染率方面疗效相近。但骨替代物较自体骨移植,能减少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自体骨移植 骨替代物 META分析
下载PDF
六价铬对牛蛙心脏、骨骼肌和坐骨神经干生理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艳君 张敬 +4 位作者 张全有 李明臻 李鹏翠 卫小春 陈维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六价铬对牛蛙心脏、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六价铬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和离体心脏灌流法处理牛蛙心脏,测定六价铬对在体和离体心脏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用重铬酸钾溶液浸润好的纱布包裹腓肠肌,测定腓肠肌收缩力变化。采用细胞外电极引导法,测定六价铬对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重铬酸钾对心率和收缩力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别与六价铬抑制T型钙通道活性和L型钙通道活性有关;然而1 mg/L铬对在体蛙心作用15 min至30 min后,心率增加,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所致;0.001 mg/L至10 mg/L六价铬对腓肠肌收缩力具有浓度依赖性增强作用,表现为正性变力效应,可能是“毒物兴奋效应”的结果;100 mg/L六价铬抑制了腓肠肌收缩力,表现为负性变力效应,机制与六价铬对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抑制作用有关;六价铬以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了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机制与六价铬对电压门控Na+通道产生的失活作用有关。【结论】六价铬对心肌、骨骼肌和神经均具有毒性作用,结果可为六价铬的毒性作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电生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收缩力 电位传导速度 心脏 骨骼肌 坐骨神经干
下载PDF
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余向阳 吴改革 +3 位作者 汪航 黄凌岸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9-405,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为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延迟愈合率或骨不连率、感染率、活动受限(>10°)发生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回顾性研究涉及647例患者,其中螺钉固定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255例,克氏针固定组392例。Meta分析显示,与克氏针组相比,螺钉组(含螺钉联合克氏针)在术后有更低的感染率[OR=0.22,95%CI(0.09,0.56),P=0.001]。两组间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单纯螺钉组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克氏针组[OR=0.18,95%CI(0.05,0.65),P=0.009]。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与克氏针内固定和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相比,单纯螺钉内固定拥有更低的感染率。而在愈合优良率、畸形愈合率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就术后疗效及内固定安全性方面而言,更推荐骨科医师使用螺钉进行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髁骨折 螺钉 克氏针 内固定 儿童 META分析
下载PDF
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4
作者 丛琳琳 蒋品品 +5 位作者 郭华 汪航 车先达 王春芳 李文晋 李鹏翠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关于固定腓骨与否对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治疗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关于固定腓骨与否对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治疗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腓骨固定组与不固定组的复位不良率、旋转畸形率、内翻或外翻畸形率、前或后发畸形率、不愈合率、术后感染率、二次手术率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有8篇为高质量文献,共813例患者,其中腓骨固定治疗383例,未固定腓骨4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固定腓骨相比,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固定腓骨可以降低术后旋转畸形率[RR=0.22,95%CI(0.10,0.45),P<0.000 1]和内翻或外翻畸形率[RR=0.34,95%CI(0.14,0.84),P=0.02],并促进骨折愈合[RR=0.76,95%CI(0.58,0.99),P=0.04]。而复位不良率[RR=0.48,95%CI(0.10,2.33),P=0.36],前或后畸形率[RR=1.50,95%CI(0.76,2.96),P=0.24],术后感染率[RR=1.43,95%CI(0.76,2.72),P=0.27],二次手术率[RR=1.32,95%CI(0.82,2.11),P=0.25,手术时间[MD=10.21,95%CI(-17.79,38.21),P=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腓骨固定组相较于不固定组在防止旋转畸形和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促进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骨折固定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研究现状分析
5
作者 马永胜 林啟泰 +5 位作者 李泽昊 李美明 张城铭 李鹏翠 段王平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4-110,114,共8页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OCA)具有多种优点,可用于大型或多部位的骨软骨缺损[1-4],能同时修复软骨和软骨下骨,并支持早期负重[5]。迄今为止,OCA已经进行了40多年,患者术后满意度高达80%,10年存活率...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OCA)具有多种优点,可用于大型或多部位的骨软骨缺损[1-4],能同时修复软骨和软骨下骨,并支持早期负重[5]。迄今为止,OCA已经进行了40多年,患者术后满意度高达80%,10年存活率为75%~85%,并有很高的运动重返率[3,6-7]。尽管如此,OCA仍会存在失败的可能,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免疫排斥反应、微生物感染或移植物-宿主软骨曲率不匹配等[8-10]。此外,OCA技术受到国家法规政策和供体数量的影响,在一些国家仍未开展或者开展较少。随着运动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局限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逐渐增多,尤其以青壮年患者为主,OCA技术为年轻或活跃的患者提供了重返运动的可能[7,11-13]。本研究旨在对近百年来该领域内中、英文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OCA的国家分布、发展趋势等研究现状,以及中国和国际研究界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及其变化趋势,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研究提供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分析 软骨下骨 关节软骨损伤 移植物 免疫排斥反应 骨软骨缺损 术后满意度 微生物感染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小鼠牙齿牙合向伸长运动过程中根尖周组织的变化
6
作者 郑毅 魏舟丹 +5 位作者 郭栋 师子清 牛蔚然 许倬瑜 李鹏翠 李文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196-5202,共7页
背景: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牙齿缺失情况,牙齿缺失后如果未及时行修复治疗,会导致对颌牙伸长,引起垂直向牙合间隙减少、咬合早接触、牙合干扰,甚至需要拔除等一系列问题。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根尖... 背景: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牙齿缺失情况,牙齿缺失后如果未及时行修复治疗,会导致对颌牙伸长,引起垂直向牙合间隙减少、咬合早接触、牙合干扰,甚至需要拔除等一系列问题。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根尖周组织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骨唾液蛋白的表达,探究糖尿病在牙齿牙合向伸长运动过程中对根尖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糖尿病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40)。糖尿病组腹腔注射70 mg/kg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溶液,空白对照组则不做处理。建模成功后,3组中均随机选出30只小鼠拔除右侧上颌磨牙,再将3组小鼠分为0,3,6,9,12 d 5个亚组(n=6),按组别定时处死,提取右侧下颌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磨牙根尖周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骨唾液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糖尿病组高于其他两组,骨唾液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糖尿病组少于其他两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拔牙时间延长,3组中2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糖尿病组在3-6 d时表达量增加最快,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在6-9 d时增长速度较快;糖尿病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的增长趋势整体较其他两组明显,骨唾液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的增长趋势整体较其他两组平缓;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组小鼠磨牙根尖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骨唾液蛋白的阳性率随拔牙时间延长均越来越高;糖尿病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阳性率在拔牙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骨唾液蛋白阳性率在拔牙后的6,9,12 d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骨唾液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阳性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糖尿病小鼠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根尖周组织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骨唾液蛋白随着拔牙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均逐渐增加,骨唾液蛋白的增长速度及表达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提示糖尿病可能抑制骨唾液蛋白的表达;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高水平可能与糖尿病加速根尖周组织破坏、延缓组织重建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唾液蛋白 糖尿病小鼠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牙齿伸长 免疫组化染色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多途径生物效应的可能机制
7
作者 娄鑫奇 钟浩 +7 位作者 王熹宇 冯皓宇 李鹏翠 卫小春 王艳芹 武晓刚 陈维毅 薛艳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521-5527,共7页
背景:激光疗法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由于它操作简单和非侵入性的特点,被认为是治疗骨关节炎的适用方法。目前,激光疗法对组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并且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回顾总结激光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在细... 背景:激光疗法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由于它操作简单和非侵入性的特点,被认为是治疗骨关节炎的适用方法。目前,激光疗法对组织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并且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回顾总结激光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在细胞水平、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激光介导多途径生物效应的可能机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PubMed数据库对2018-2023年发表的有关激光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进行检索,以“激光疗法,低强度激光疗法,高强度激光疗法,光生物调节,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为中文检索词,以“laser therapy,low level laser therapy,high level laser therapy,photobiomodulation,knee osteoarthritis,chondrocytes”为英文检索词。加上手工检索的14篇文献,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激光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分为高强度激光和低强度激光两种类型,激光参数和治疗方案的不同会对激光疗效产生直接影响;在使用适当的参数时,低强度激光在细胞实验、动物模型以及临床疗效方面都显示出积极的作用;高强度激光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较少,但一些初步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出积极的效果;(2)细胞实验表明,低强度激光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从而降低炎症反应;(3)动物实验表明,低强度激光可以减少促炎症因子的释放,促进软骨基质合成,抑制基质降解,有效改善软骨组织的修复过程;低强度激光还能减轻膝骨关节炎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损伤,缓解疼痛;(4)在临床试验中,低强度激光和高强度激光均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活动;激光疗法与运动治疗方式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5)激光可能通过光生物效应或热力学效应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和细胞功能,为激光促进关节软骨再生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疗法 低强度激光 高强度激光 膝关节骨关节炎 软骨修复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髋关节假体柄的生物力学设计
8
作者 禹健豪 张凯 +7 位作者 李鹏翠 卫小春 王艳芹 何李明 闫瑞忠 薛艳茹 武晓刚 陈维毅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8-1204,共7页
目的基于一种新型髋关节假体柄设计,分析其在站立、行走、跑步和坐姿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基于人体CT数据,建立7组不同柄植入后的髋关节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假体柄和股骨应力情况。结果与植入传统假体柄相比,... 目的基于一种新型髋关节假体柄设计,分析其在站立、行走、跑步和坐姿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基于人体CT数据,建立7组不同柄植入后的髋关节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假体柄和股骨应力情况。结果与植入传统假体柄相比,站立时新型假体柄植入后假体柄应力峰值降低23%、股骨应力降低72%。7种假体柄结果显示,假体柄高度为86.5 mm的新型设计最符合患者需求。多工况结果显示,患者处于坐姿,柄承受应力最小,使用寿命更长。结论新型假体柄有助于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减小骨损伤风险。髋关节假体模型为后期柄的设计及患者术后康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柄 股骨 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长期随访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关节界面Meta分析
9
作者 吴改革 黄凌岸 +2 位作者 郭丽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比较陶瓷-陶瓷(ceramic on ceramic,CoC)界面与聚乙烯-陶瓷(ceramic on polyethylene,CoP)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长期随访效果及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 目的:比较陶瓷-陶瓷(ceramic on ceramic,CoC)界面与聚乙烯-陶瓷(ceramic on polyethylene,CoP)界面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长期随访效果及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2000年1月至2021年9月,筛选纳入关于比较陶瓷-陶瓷界面和聚乙烯-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随机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s),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对采用CoC或CoP术后关节功能、翻修、假体骨折、脱位、关节异响及假体磨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个RCTs研究,其中CoC人工关节390髋,CoP人工关节384髋。CoC和CoP人工关节长期关节功能改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63,95%CI(-1.81,3.07)],P=0.6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CoC人工关节有着较高的关节异响发生率[OR=11.05,95%CI(2.04,59.84)],P=0.005;CoP人工关节则假体磨损速度更快[MD=-87.11,95%CI(-114.40,-59.82)],P<0.0001;关节脱位、假体松动、骨溶解等置换相关并发症和各原因导致的假体翻修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C人工关节的临床功能结果以及并发症与CoP人工关节相当,虽然CoP人工关节假体具有更快的磨损速度,但并不影响关节功能以及增加并发症,且无关节异响。CoC花费大而长期疗效与CoP相当,临床医生选择CoC时应考虑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聚乙烯 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海藻酸钠载体中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生长情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鹏翠 卫小春 丁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59-9662,共4页
目的:软骨细胞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较快,但极易失分化,在生物载体材料构成的立体环境中培养,则能较好的维持表型。实验以海藻酸钠为载体,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表型及增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 目的:软骨细胞单层培养条件下增殖较快,但极易失分化,在生物载体材料构成的立体环境中培养,则能较好的维持表型。实验以海藻酸钠为载体,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表型及增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和材料: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海藻酸钠由青岛明月海藻公司提供。②实验方法:以培养液配制的0.4% Pronease酶、0.025%Ⅱ型胶原酶顺序消化兔软骨分离细胞,以4×109 L-1海藻酸钠的浓度制成细胞悬液。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海藻酸钠中的形态及增殖情况,检测细胞收获效率和存活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AB-PAS染色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及评价软骨分泌胶原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定性观察Ⅱ型胶原的含量变化及有无Ⅰ型胶原的产生。Alcian blue染色法测定细胞盘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变化。结果:①软骨经两步酶消化软骨基质逐步解离和降解,细胞被完全分离,消化分离的软骨细胞总数达到5×106,细胞成活率达95.5%。②软骨细胞与海藻酸钠复合后体外培养,细胞生长旺盛、增殖活跃,增殖成株状或岛状,株状细胞团周围有类似的软骨陷窝形成,细胞排列密集,核圆形。③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AB-PAS染色均呈阳性,细胞盘中蛋白多糖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海藻酸钠凝胶能与软骨细胞完全嵌合,是一种良好的软骨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海藻酸钠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分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鹏翠 卫小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一种能满足要求以及来源容易的种子细胞.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体外分化 基因工程技术 细胞替代治疗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覆盖骨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与单纯骨膜覆盖及空白对照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鹏翠 卫小春 李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319-9322,共4页
背景:目前软骨缺损主要通过自体软骨移植来治疗,患者不易接受。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动态应力、低氧环境和一些生长因子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有利因素,这使人自然地想到关节腔微... 背景:目前软骨缺损主要通过自体软骨移植来治疗,患者不易接受。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间充质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焦点。多数学者认为动态应力、低氧环境和一些生长因子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的有利因素,这使人自然地想到关节腔微环境。目的:建立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并用骨膜覆盖,建立关节腔微环境,观察损伤修复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7-07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全层关节软骨损伤模型。方法: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体外贴壁培养扩增。将24只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膜覆盖组在关节软骨缺损区植入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骨膜覆盖;单纯骨膜覆盖组用骨膜覆盖缺损区;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6,12周取材,观察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①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6周,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膜覆盖组软骨损伤区已由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填充,术后12周软骨和软骨下骨得到良好修复,修复组织进一步改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②单纯骨膜覆盖组损伤区有部分修复,基底和表面细胞成分较多。③空白对照组由纤维组织修复,但基底也可见少量软骨样细胞。结论:3组结果比较后,认为以体外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膜移植可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在尚无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法出现之前,利用此法修复损伤关节软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干细胞 细胞移植 细胞培养 骨膜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鹏翠 卫小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的生长增殖及表型特点,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行全骨髓培养法和梯度密度离心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3H标记的胸...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的生长增殖及表型特点,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行全骨髓培养法和梯度密度离心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结果全骨髓培养法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周期为14天,原代及传代细胞一致表达CD44,细胞3H-TdR掺入实验每分钟脉冲数为15250cpm;梯度密度离心法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周期为28天,原代及传代细胞表达CD44,细胞3H-TdR掺入实验每分钟脉冲数为13570cpm。结论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自体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12
14
作者 米坤龙 段王平 +3 位作者 李兵 李鹏翠 焦强 卫小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066-9070,共5页
背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骨膜移植等方法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但其各自的成软骨能力有限,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自体骨膜复合向软骨细胞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 背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骨膜移植等方法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但其各自的成软骨能力有限,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自体骨膜复合向软骨细胞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03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6~8月龄新西兰白兔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单纯骨膜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12个膝关节标本。方法: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采用胰酶消化法采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向软骨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同时进行PKH-26细胞膜免疫荧光标记。在全部兔双侧股骨内侧髁造成直径3mm,深度3mm的全层软骨缺损,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单纯骨膜组取同侧胫骨上段内侧骨膜,骨膜生发层朝向骨髓腔覆盖软骨缺损,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先期缝合3针,向缺损区注入1×109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悬液20μL,植入细胞后缝合最后1针。单纯骨膜组只进行单纯骨膜覆盖缺损处理;空白对照组只钻孔不作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时,对缺损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Wakitani评分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所有缝合骨膜未发现脱落,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6周时,软骨缺损已由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填充,12周时修复组织进一步改建,且修复组织中细胞主要为带有PKH-26荧光标记的植入细胞。单纯骨膜组缺损区修复组织为乳白色,表面光滑稍微凹陷,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之间界限清晰;空白对照组缺损区多数比较凹陷,或缺损部位形状不规则,周围软骨组织断裂。术后6,12周时,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均优于单纯骨膜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单纯骨膜组的评分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同时,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修复组织内细胞周围基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阳性,证实修复组织内的细胞为植入细胞。结论:自体骨膜复合向软骨细胞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形成透明软骨样修复组织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移植 关节软骨 缺损
下载PDF
海藻酸钠载体培养成年兔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永波 卫小春 +2 位作者 李鹏翠 张宇明 尹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索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成年兔软骨细胞构建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 3 2周龄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 ,酶消化法得到高纯度软骨细胞 ,与海藻酸钠混合 ,种植密度为 4× 10 6/ml,通过硅胶盘模制成圆形柱状细胞盘 (2 0ul/个 ) ,... 目的 :探索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成年兔软骨细胞构建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 3 2周龄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 ,酶消化法得到高纯度软骨细胞 ,与海藻酸钠混合 ,种植密度为 4× 10 6/ml,通过硅胶盘模制成圆形柱状细胞盘 (2 0ul/个 ) ,CaCl2 溶液中凝胶化 10min ,DMEM /F12 无血清培养基加 2 0 %FBS (fatalbloodsolution)于 2 4孔培养板中培养。于 2、 4、 6、 8、 10、 12周取细胞盘 ,行HE、AB PAS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 ,测定细胞盘中蛋白多糖含量 ,并作投射电镜观察。结果 :成年软骨细胞在海藻酸钠中呈丛状或球状增殖 ,4周时达增殖高峰 ,盘中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无I型胶原产生。电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无异常改变。结论 :成年兔软骨细胞在海藻酸钠中可良好生长增殖 ,海藻酸钠可保留软骨细胞分泌的基质 ,成功构建工程化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海藻酸钠 蛋白多糖 胶原 成年兔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史光华 李鹏翠 +2 位作者 张蜀华 高耀祖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v)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4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v)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4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7例;年龄60-86岁,平均(73.3±7.5)岁。根据病程、MRI检查及是否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将患者分为新鲜组和陈旧组。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疼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同时利用手术节段X线测量计算伤椎椎体前壁及中间高度的恢复率及受伤节段脊柱的后凸矫正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64个月,平均17个月。新鲜组和陈旧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术后1周和6个月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的VAS及ADL评分略高于术后1周的(P〉0.05)。而术后1周与术前的疼痛改善率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率相比较,新鲜组优于陈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伤椎前壁、中间高度的恢复率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新鲜组明显优于陈旧组(P〈0.05)。结论:PKP对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有疗效,但对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更明显,其在止痛、矫正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史光华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被认为是老年人生命健康开始衰退的前兆,因此积极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手术方法,如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其创伤大、失血多而失...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被认为是老年人生命健康开始衰退的前兆,因此积极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手术方法,如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其创伤大、失血多而失败率高;保守治疗不能早期减轻疼痛症状及改善功能状态,导致骨折延迟愈合及严重骨化,形成陈旧性OVCF,给治疗带来更大困难。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为椎体骨折的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PKP)成为治疗OVCF的常用方法,其具有止痛效果快速又显著、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可早期负重活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OVCF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康复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尧 李凯 +2 位作者 赵胜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74-3183,共10页
背景:儿童脊柱侧凸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挑战之一,外科手术治疗尚没有满意的方法。目的:综述儿童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展望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方法:以"Scoliosis,Infantile scolios... 背景:儿童脊柱侧凸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挑战之一,外科手术治疗尚没有满意的方法。目的:综述儿童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展望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方法:以"Scoliosis,Infantile scoliosis,Juvenile scoliosis,fusionless surgery,spina limplant"为英文检索词,"脊柱侧凸,少儿型脊柱侧凸,青少年型脊柱侧凸,脊柱内固定器,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1至201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13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6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脊柱侧凸外科治疗主要方法中,撑开技术可以保证脊柱的生长但需要不断的后期延长,生长导向技术可以避免不断的延长手术,但脊柱的生长不能得到保证,也不能纠正脊柱的旋转畸形;而生长调节技术对脊柱畸形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对严重脊柱畸形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可生长三维矫形技术的动物实验证明既能保证脊柱的生长,同时能纠正脊柱的旋转,术后不需要不断地延长,理论上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需要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脊柱侧凸 少儿型脊柱侧凸 青少年型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 脊柱内固定器 生长棒系统 纵向可延伸式钛肋假体 生长导向技术 生长调节技术 可生长三维矫形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被动式非影像依从导航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康 王晋豫 +3 位作者 王健珍 曾令员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已成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临床治疗方式,术后的肢体及假体力线直接关系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被应用于全...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已成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临床治疗方式,术后的肢体及假体力线直接关系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被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报道,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能够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平衡,提高假体组建安装的精确度,恢复术后正常下肢力线,并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脂肪栓塞。虽然目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还不是主流手术技术,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未来计算机辅助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原代和传代兔关节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合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凯 卫小春 +4 位作者 许刚 邵越峰 丁娟 李鹏翠 杨述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7期7217-7220,共4页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常发生失分化,传代软骨细胞的失分化程度是确定软骨细胞体外扩增操作时间的重要依据,对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效果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不同接种密度下,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常发生失分化,传代软骨细胞的失分化程度是确定软骨细胞体外扩增操作时间的重要依据,对组织工程修复软骨效果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不同接种密度下,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01/05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5只,雌雄不拘。方法:无菌手术切取兔双膝关节软骨,采用0.4%Pronase酶和0.25g/L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待细胞融合时,换无血清培养液。于换液后12,24,36,48,60h分别抽取上清液测量糖胺多糖质量浓度。传代2次,重复上述过程。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②传代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③P0,P1,P2代细胞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的差异。结果:P2代以内,软骨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P2代细胞内空泡状颗粒增多。传代后,细胞融合时间缩短,但是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随传代逐渐下降(P<0.001),且P0,P1,P2代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换液60h后,P1代软骨细胞糖胺多糖质量浓度较P0代下降24%,P2代较P0代下降74%。换液后时间越长,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越大(P<0.001)。换液后时间与传代之间存在交互效应,时间越长,传代细胞与原代细胞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相差越大(P<0.001)。结论: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原代软骨细胞糖胺多糖合成能力最强,传代后很快大幅下降。细胞融合后连续检测上清液糖胺多糖质量浓度是研究软骨细胞分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传代 糖胺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