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作用机制的探讨
1
作者 杏亚婷 王若愚 +3 位作者 孙嘉婧 刘月 冯丽媛 王东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通过分析近几年针刺和电针治疗脑卒中和失眠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和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因子、蛋白基因、神经保护物质等多个靶点改善卒中后失眠。目前相关机制依旧在探讨阶段,该文结合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研究动态... 通过分析近几年针刺和电针治疗脑卒中和失眠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和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因子、蛋白基因、神经保护物质等多个靶点改善卒中后失眠。目前相关机制依旧在探讨阶段,该文结合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研究动态和不足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实验研究开拓思路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脑卒中 失眠 作用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突触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益言 王东岩 +4 位作者 李慎微 董旭 赵东雪 杏亚婷 张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脑卒中后常见认知功能障碍,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延缓认知障碍向痴呆发展的进程。近年来,随着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作用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突触可塑性作为新切入点,为电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突触可塑... 脑卒中后常见认知功能障碍,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延缓认知障碍向痴呆发展的进程。近年来,随着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作用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突触可塑性作为新切入点,为电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突触可塑性作为脑可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电针作用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近年相关文献,从突触结构可塑性、突触功能可塑性、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神经递质和受体与突触可塑性相关信号通路5个方面对电针调控突触可塑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认知障碍 突触可塑性 机制
下载PDF
陇南厚朴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杏亚婷 《甘肃科技》 2010年第6期161-162,共2页
厚朴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木兰科药、材两用植物,发展前景广阔。介绍了厚朴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详细阐述了厚朴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对于甘肃省陇南地区发展厚朴生产,提高林农收入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厚朴 生态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月 王若愚 +5 位作者 李慎微 韩沂晓 杏亚婷 王益言 陈虹旭 王东岩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1期2057-2060,2068,共5页
文章对以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发现研究选穴多为郄穴、标本配穴及头部、腹部、腕踝部取穴;针刺方法包括:电针、调神止痛针法及醒脑开窍针法;综合疗法的优势也日益突出。针刺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 文章对以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发现研究选穴多为郄穴、标本配穴及头部、腹部、腕踝部取穴;针刺方法包括:电针、调神止痛针法及醒脑开窍针法;综合疗法的优势也日益突出。针刺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动的传导,激活内阿片肽系统以及对痛的情绪进行调控等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丘脑痛 针刺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无创性脑成像技术在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5
作者 孙嘉婧 赵宝锋 +4 位作者 杏亚婷 张虹岩 董旭 吴建丽 王东岩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581-1585,共5页
认知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无创性脑成像技术广泛用于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探讨无创性脑成像技术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及弥散张量... 认知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无创性脑成像技术广泛用于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探讨无创性脑成像技术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在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国际化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卒中后认知障碍 无创性脑成像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 事件相关电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陇南山地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以康县为例
6
作者 杏亚婷 《甘肃科技》 2010年第7期153-154,共2页
阐述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结合康县实际,从生态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说明了在陇南山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水土保持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 阐述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结合康县实际,从生态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说明了在陇南山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水土保持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山地 生态保护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