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诱导的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杜伟娇 于津浦 +6 位作者 李慧 李润美 于文文 安秀梅 张乃宁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s,以单独培养CD33^+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天后收获实验组MDSCs及对照组CD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DO和STAT3的表达与活化情况;AnnexinV-FITC的方法检测MDSCs对T细胞促凋亡作用,并观察IDO在MDSCs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正常CD33^+细胞与MDA-MB-231共孵育2天后,出现一群表型为Lin^-CD33^+13^+CD14^- CD15^-的MDSCs,体外诱导的MDSCs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磷酸化增强,经过STAT3磷酸化抑制剂JSI-124预处理后,MDSCs中ID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可诱导高百分比T细胞凋亡,经IDO抑制剂1-MT处理后T细胞凋亡显著降低。结论:体外将乳腺癌细胞系与正常CD33^+细胞共孵育可以诱导出具有独特表型特征和免疫抑制活性的MDSCs,而STAT3磷酸化导致的IDO表达升高可能是MDSCs抑制T细胞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CD33+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杜伟娇 于津浦 +7 位作者 李慧 杨莉莉 沈春 于文文 辛宁 安秀梅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3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3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s(Lin-CD33+CD13+CD14-CD15-)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同一肿瘤组织中ER、PR、Her-2表达;分析MDSCs比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DSCs比例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Ⅲ期患者MDSCs比例[(11.70±7.85)%]高于Ⅰ/Ⅱ期患者[(5.32±4.59)%],发生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DSCs比例[(10.97±7.87)%]高于3个以下(含3个)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86±5.26)%](P<0.05)。未观察到MDSCs比例高低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ER、PR、Her-2表达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DSCs比例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MDSCs增多可能是乳腺癌患者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髓源抑制性细胞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87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杜春娟 刘亮 +6 位作者 曹水 熊艳娟 杜伟娇 齐静 张澎 安阳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9-523,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vs.58%,P=0.138;57个月vs.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vs.72%,P<0.05;73个月vs.53个月,P<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曹水 杜伟娇 +1 位作者 宋鑫 任秀宝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恶性 免疫疗法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杜伟娇 曹艳娇 +4 位作者 张维红 孙蕾娜 魏枫 刘亮 曹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4月天津市肿瘤...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4月天津市肿瘤医院80例PSC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MLR预测OS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和低MLR组,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得到OS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OS的差别;将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带入COX风险回归模型验证、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位绝对值分别为0.63×109/L、1.84×10~9/L,MLR最佳截点值为0.44。单因素分析显示,MLR≥0.44(P<0.01)、未行根治性手术(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P<0.01)、肿瘤最大径>3 cm(P<0.05)、LDH>247 U/L(P<0.01)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MLR≥0.44(HR=3.554;95%CI=1.671~6.125;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HR=3.275;95%CI=2.047~9.399;P<0.01)是影响PS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是影响PSC患者O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360;95%CI=0.195~0.848;P<0.01)。结论:高MLR是PS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肺肉瘤样癌 总生存期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伟娇 张家丽 +2 位作者 于文文 沈梦 曹水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肿瘤浸润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关性及对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浸润MDSCs比例,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MDSCs比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肿瘤浸润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关性及对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浸润MDSCs比例,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MDSCs比例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MDSCs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根据MDSCs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MDSCs组(≥4.4%,16例)和低MDSCs组(<4.4%,16例),分析2组患者RFS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仅Ⅲ期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MDSCs比例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肿瘤浸润MDSCs比例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05、0.408,均P<0.05)。总体分析结果显示,高、低MDSCs组RFS分别为(102.7±9.1)个月、(107.9±8.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166,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17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高MDSCs组RFS明显较低MDSCs组缩短[平均RFS分别为(97.4±31.9)个月、(117.8±15.9)个月,Log-rankχ2=5.402,P<0.05]。结论乳腺癌肿瘤浸润MDSCs比例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MLR呈正相关,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MDSCs组RFS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单核细胞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无复发生存时间
下载PDF
阿帕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进展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99
7
作者 王学敏 张维红 +3 位作者 杜伟娇 张新伟 任秀宝 曹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61-768,共8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三线化疗有效率较低,靶向药物的应用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抗癌活性。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三线化疗有效率较低,靶向药物的应用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抗癌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价阿帕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进展后晚期非鳞NSCL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晚期非鳞NSCLC不同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阿帕替尼单药组、单纯化疗组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0个月(P=0.381)、3.7个月和6.0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0个月(P=0.494)、6.5个月和9.0个月(P=0.001)。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15.8%和16.0%(P=0.947)。治疗方案(P=0.018)及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P<0.001)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P=0.014)、治疗方案(P=0.002)和PS(P<0.001)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安全性高,肺癌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或三线化疗联合阿帕替尼,与单纯化疗相比,患者有PFS和OS获益,阿帕替尼单药与单纯化疗组间PFS和OS无明显差异;无吸烟史、PS 0分-1分和联合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术前高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是早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艳娇 张维红 +2 位作者 杜伟娇 王学敏 曹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液中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指标与早期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并接受根治术的120例Ⅰ... 目的:探讨术前血液中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指标与早期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并接受根治术的120例Ⅰ~Ⅲ期皮肤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液中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以及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乳酸脱氢酶、年龄、肿瘤分期和溃疡等与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病灶有溃疡患者的NLR及嗜碱性粒细胞较高(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LMR、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年龄、肿瘤分期和溃疡是MM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PLR(HR=4.206,95%CI:1.654~10.696,P<0.01)、肿瘤分期(HR=7.670,95%CI:3.977~14.795,P<0.01)和溃疡(HR=1.931,95%CI:1.029~3.623,P<0.05)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高PLR可以作为早期MM患者不良预后的判断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杜伟娇 曹水 任秀宝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27,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髓系来源的一群异质细胞,在荷瘤小鼠模型及肿瘤患者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肿瘤MDSC免疫逃逸作用的机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ARN1),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orNOS-2)表达...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髓系来源的一群异质细胞,在荷瘤小鼠模型及肿瘤患者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肿瘤MDSC免疫逃逸作用的机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ARN1),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orNOS-2)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活化氧自由基(ROS)等的释放,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半胱氨酸、下调T细胞表面L选择素水平并抑制T细胞功能,MDSC还可诱导体内调节性T细胞(Tr)形成、调节固有免疫。此外,MDSC可通过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等一系列机制促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免疫应答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