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壳聚糖溶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兰平 徐崇泉 +1 位作者 郭慎满 马素珍 《化学工程师》 CAS 1990年第6期10-12,28,共4页
本文对壳聚糖的溶剂、溶液pH值、溶解温度及外加助剂对其溶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壳聚糖在二元酸(H_2SO_4,H_2C_2O_4)中不溶解的机理。对开发壳聚糖的应用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壳聚糖 溶解性能
下载PDF
传统成人高等教育面对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兰平 姜惠民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现状 对策 生源
下载PDF
葛根素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斑块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荆涛 王绿娅 +5 位作者 王伟 刘舒 吕燕宁 石凤茹 杜兰平 张涛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67-670,共4页
目的 差异筛选葛根素促进VSMC凋亡相关基因 ,观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葛根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葛根素诱导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提取总RNA ,荧光标记差异显示反转录 PCR法筛选差异基因片段 ,... 目的 差异筛选葛根素促进VSMC凋亡相关基因 ,观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葛根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葛根素诱导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提取总RNA ,荧光标记差异显示反转录 PCR法筛选差异基因片段 ,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Northern印记杂交鉴定 ,组织原位杂交观察该基因在兔斑块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差异筛选出全长 733bp的基因片断与兔葡萄糖调节蛋白 94基因高度同源 ,Northern印记杂交显示该基因表达量随着葛根素浓度而增加 ;兔斑块组织原位杂交显示该基因片段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①证实葡萄糖调节蛋白 94基因在葛根素促进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增高 ,可能是葛根素作用靶点之一 ;②证实该基因片段在动脉斑块细胞质中表达增高 ,提示如能上调该基因促进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将有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产生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余甘子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绿娅 王大全 +6 位作者 秦彦文 荆涛 张娟 潘晓冬 杜兰平 石风茹 张兰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5-806,共2页
关键词 余甘子 抗脂质过氧化 血管内皮保护 实验 植物药
下载PDF
何首乌总苷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微 张慧信 +5 位作者 王绿娅 武迎 秦彦文 王伟 杜兰平 刘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 multiflorum total glycoside,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形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影响,探讨何首乌总苷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 mg.kg-1.d-1)、低剂量组(25 mg.kg-1.d-1)、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 mg.kg-1.d-1)及模型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检测4组血清脂质含量,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主动脉AS粥样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结果: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①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P<0.01);②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③何首乌总苷可减轻AS病变,减小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5);④何首乌总苷可下调ICAM-1及VCAM-1的表达(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等上述环节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ICAM-1 VCAM-1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何首乌总苷
下载PDF
何首乌总甙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被引量:19
6
作者 方微 张慧信 +6 位作者 王绿娅 秦彦文 刘斌 武迎 何继强 王伟 杜兰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的 研究何首乌总甙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甙高剂量组[15 0mg/ (kg·d) ]、低剂量组[2 5mg/ (kg·d) ]、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mg... 的 研究何首乌总甙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甙高剂量组[15 0mg/ (kg·d) ]、低剂量组[2 5mg/ (kg·d) ]、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mg/ (kg·d) ]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四组血清脂质含量,图象分析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结果 (1)何首乌总甙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总胆固醇分别为6 4 9.3±72 .2mg/dL、6 32 .6±5 5 .1mg/dL和4 97.4±14 0 .8mg/dL ,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80 9.4±4 2 .6mg/dL ,P <0 .0 1) ;甘油三酯分别为12 6 .6±4 8.1mg/dL、14 5 .6±37.9mg/dL和172 .1±15 .7mg/dL ,均显著降低于空白对照组(2 5 3.3±4 2 .6mg/dL ,P <0 .0 1)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17.1±14 .9mg/dL、113.5±2 3.3mg/dL和12 6 .7±12 .8mg/dL ,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6 7.3±10 .6mg/dL ,P <0 .0 1) ;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2 )何首乌总甙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分别为3.97%±0 .6 2 %、3.11%±0 .0 1%和0 .86 %±0 .0 7% ,均小于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何首乌总甙的药理作用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下载PDF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特性及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绿娅 蔺洁 +5 位作者 秦彦文 杜兰平 潘晓冬 石凤茹 顾云 赵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9-313,共5页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二次超速离心法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维生素 丙二醛
下载PDF
葛根素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部分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绿娅 刘舒 +5 位作者 王伟 荆涛 吕燕宁 杜兰平 石凤茹 张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7-490,共4页
为观察葛根素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 ,探讨葛根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应用葛根素体外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模型和mRNA差异显示技术观察葛根素诱导与正常细胞间基因差异表达 ,将葛根... 为观察葛根素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 ,探讨葛根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应用葛根素体外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模型和mRNA差异显示技术观察葛根素诱导与正常细胞间基因差异表达 ,将葛根素作用后高表达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 ,与GeneBank进行同源性分析 ,并用32 P标记探针 ,再与不同浓度葛根素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总RNA进行Northern印迹分析。结果发现 ,1、差异显示图谱出现一些仅在葛根素组高表达而在对照组无表达的cDNA片断。2、将其序列与Gene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 ,证实其中 3个序列均与兔葡萄糖调节蛋白 94基因高度同源。3、Northern杂交证实兔葡萄糖调节蛋白 94基因在葛根素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 ,与差异显示图谱一致。4、灰度扫描分析 ,兔葡萄糖调节蛋白 94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量与葛根素浓度成正比。上述结果提示 ,葛根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过程中上调了兔葡萄糖调节蛋白 94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诱导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MRNA差异显示
下载PDF
几丁聚糖降低血清脂质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顾云 王绿娅 +3 位作者 张颖 潘晓冬 崔平 杜兰平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5-47,共3页
观察几丁聚糖对高脂血症病人血浆脂质水平的影响。从门诊病人中筛选 31例高脂血症患者 ,试服几丁聚糖 2 g· d-1,服用 1mo,观察其临床降脂作用。同时通过腹部 B超及血清转氨酶测定 ,观察其对肝脏的影响。结果表明 :血清甘油三酯下降... 观察几丁聚糖对高脂血症病人血浆脂质水平的影响。从门诊病人中筛选 31例高脂血症患者 ,试服几丁聚糖 2 g· d-1,服用 1mo,观察其临床降脂作用。同时通过腹部 B超及血清转氨酶测定 ,观察其对肝脏的影响。结果表明 :血清甘油三酯下降 32 .6% ( P<0 .0 5) ,血清胆固醇下降 12 .0 ( P<0 .0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12 .8 ( P<0 .0 5) ,试服几丁聚糖前后 ,血清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 ,肝脏 B超无明显改变。因此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血浆脂质 高脂血症
下载PDF
何首乌总苷调血脂、抗氧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方微 秦彦文 +5 位作者 王绿娅 张慧信 武迎 何继强 杜兰平 刘斌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multiflorumtotalglycoside熏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蛐-)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apoE-蛐-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mg... 目的:研究何首乌总苷(polygonummultiflorumtotalglycoside熏PMTG)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蛐-)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apoE-蛐-小鼠随机分为4组:何首乌总苷高剂量组(150mg蛐kg蛐d)、低剂量组(25mg蛐kg蛐d)、阿托伐他汀阳性药物组(5mg蛐kg蛐d)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第10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四组血清脂质含量,化学法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结果:实验10周后,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示(1)何首乌总苷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2)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5及P<0.01)熏减少MDA的生成(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可以调节apoE-蛐-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起到防止apoE-蛐-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总苷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 抗氧化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并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军辉 王绿娅 +5 位作者 蔺洁 吴成爱 刘舒 潘晓冬 杜兰平 易光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并冠心病患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探讨该病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女,11岁。以肘、膝、踝关节处有黄色瘤、双眼有明显角膜弓,频发劳累时胸痛... 目的检测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并冠心病患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探讨该病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女,11岁。以肘、膝、踝关节处有黄色瘤、双眼有明显角膜弓,频发劳累时胸痛为主诉入院。以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降落PCR方法,在同一程序中扩增LDL-R基因的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PCR扩增产物,对有异常SSCP带型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采用PCR-DNA测序技术,检测载脂蛋白apoB100基因Q3500R突变,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结果该患儿及其母亲第14外显子发生Pro664→Leu(P664L)杂合错义突变,其父未发现该突变。未检测出患儿及其父母apoB100Q3500R突变。结论此患儿为LDL-R基因存在P664L杂合错义突变,来自其母;该突变可能是FH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 脂蛋白受体 低密度 基因突变 脱氧核糖核酸测序
下载PDF
余甘子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绿娅 王大全 +5 位作者 秦彦文 荆涛 潘晓冬 杜兰平 石风茹 张兰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53-256,共4页
背景:余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机酸及矿物质。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还含有防癌、抗衰老等功效。近年来,对余甘子功能因子的研究及其相应功能食品的开发越来越引起重视。其降脂作用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尚缺乏足够的基础... 背景:余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机酸及矿物质。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还含有防癌、抗衰老等功效。近年来,对余甘子功能因子的研究及其相应功能食品的开发越来越引起重视。其降脂作用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尚缺乏足够的基础研究支持。目的:探讨余甘子提高高脂血症家兔机体抗氧化能力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及其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动脉硬化实验室。材料:健康新西兰家兔24只,雄性,体质量(2.2±0.5)kg。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5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动脉硬化实验室完成。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粉组(4g/kg·d)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余甘子和高胆固醇组实验期间均饲以高胆固醇饮食。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脂质含量;化学法测定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含量;地高辛标记探针,组织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内皮素mRNA表达;图象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为家兔血脂水平,血清丙二醛浓度,及动脉斑块面积比较。次要结局为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结果:实验8周后余甘子果粉组与高脂组相比,①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丙二醛
下载PDF
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绿娅 王大全 +6 位作者 潘晓冬 杜兰平 石风茹 秦彦文 蔺洁 郭恒怡 张兰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余甘子能否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的损伤及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组(4g·kg^(-1)·d^(-1))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酶法检测3组血脂含量,8周后处死,组织匀浆测定主动脉和肝脏... 目的探讨余甘子能否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的损伤及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组(4g·kg^(-1)·d^(-1))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酶法检测3组血脂含量,8周后处死,组织匀浆测定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光镜观察动脉内膜病变。结果实验8周后余甘子组与高脂组相比,(1)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降低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3)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论余甘子可能通过调整家兔脂质代谢,防止兔实验性粥样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余甘子
下载PDF
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apoB_(100)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晓冬 苏鹏宇 +3 位作者 王绿娅 蔺洁 刘舒 杜兰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具有典型FH表型特征的患者进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分析,探讨患者发病机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方法常规血脂测定,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具有典型FH表型特征的患者进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分析,探讨患者发病机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方法常规血脂测定,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扩增apoB100基因第26号外显子蛋白编码3500区域及LDLR基因全部18个外显子,对扩增目的片段进行核苷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对分析。结果患者血清TC 16.8 mmol/L,LDL-C 13.1 mmol/L,apoB100基因第26外显子10707位核苷酸C改变为T,导致apoB100基因3500位上精氨酸被色氨酸置换,为R3500W杂合突变;LDLR基因中第13外显子1879位核苷酸G改变为A,导致丙氨酸被苏氨酸置换,为A606T杂合突变。患者父亲存在与患者一致的apoB100基因R3500W杂合突变,母亲存在与患者一致的LDLR基因A606T杂合突变。结论患者的2个突变基因分别遗传自父母,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同时发生apoB100缺陷症(FDB)及FH,是FDB/FH双基因复合杂合子,患者有严重的FH表型,临床确诊为纯合F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载脂蛋白B100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基因型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彦文 方微 +6 位作者 王绿娅 何继强 李晋生 杜兰平 潘晓冬 张云凤 王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8只,给药第8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血清脂质含量;比色法检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病理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AS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1)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2)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3)阿托伐他汀可减少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1);(4)阿托伐他汀可下调VCAM-1的表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VCAM-1表达,抑制apoE-/-小鼠AS病变形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载脂蛋白E类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抗胆固醇血症药 小鼠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绿娅 秦彦文 +4 位作者 蔺洁 潘晓冬 杜兰平 石凤茹 郭恒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5-498,共4页
通过观察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 ,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两次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 通过观察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 ,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两次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或大颗粒疏松这 4种脂蛋白 ,37℃温育 12h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不同剂量的 4种脂蛋白均可使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表达增高 ,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比较相同浓度的 4种脂蛋白的作用时发现 ,2 5mg和 5 0mg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作用强于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 0mg天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作用强于其它三种脂蛋白 (细胞间粘附分子 1的表达分别为 0 .83± 0 .0 9、0 .6 6± 0 .15、0 .80± 0 .0 7和 0 .76± 0 .0 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表达分别为 0 .37± 0 .0 4、0 .2 8± 0 .0 4、0 .2 9± 0 .0 2和0 .2 7±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三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纯合子家系遗传异质性及其系谱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蔺洁 王绿娅 +7 位作者 刘舒 吴邦骏 姚凤霞 勇强 潘晓冬 杜兰平 秦彦文 姜志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54-1556,1600,共4页
目的对3个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样表型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系谱分析,初步探讨FH异质性的分子基础。方法对3个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心电图、心脏及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对3个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样表型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系谱分析,初步探讨FH异质性的分子基础。方法对3个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心电图、心脏及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结合扩增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apoB)、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结果与GenBank比对,并进行家系分析。结果先证者3例初诊时年龄均<16岁,血浆胆固醇水平>258 mg/dL,出生时即有黄色瘤,之后多处出现黄色瘤并有角膜环,可确诊为纯合子型FH。1例出现早发冠心病,多次发生心绞痛。LDL-R基因发现313+1G→A纯合突变。检查3家系3代共86例,根据血脂和临床表现确诊17例杂合子FH患者,系谱分析家系1、2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家系3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证实3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系谱,系谱分析可初步明确FH遗传方式,结合基因检测可对FH异质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 遗传异质性 系谱分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降脂灵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安海梅 秦彦文 +2 位作者 杜兰平 潘晓冬 王绿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灵片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31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开放性研究,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予降脂灵15片/d,分3次服用。为期4周,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肾功能、血清肌酸...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灵片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31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开放性研究,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予降脂灵15片/d,分3次服用。为期4周,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肾功能、血清肌酸激酶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经较显著下降[(5.8±0.8)mmol/Lvs(6.3±0.7)mmol/L,P<0.05)];甘油三酯、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降脂灵有一定的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而对甘油三酯肝肾功能、血清肌酸激酶等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脂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灵 高脂血症 安全性 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姐妹2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LDL-R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筠婷 潘晓冬 +4 位作者 王绿娅 蔺洁 勇强 杨娅 杜兰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两姐妹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启动子和18个外显子片断,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两姐妹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启动子和18个外显子片断,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异常电泳条带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姐妹2人及其父亲,叔叔,祖母均发现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与GeneBank对照证实第1879位G→A碱基置换,氨基酸的改变为丙氨酸→苏氨酸(A606T突变),其母亲和女儿经测序并未发现此突变位点。结论:姐妹2人均为LDL-R基因存在A606T杂合错义突变,并均来自其父系亲属;可能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莉敏 杜兰平 +3 位作者 高宇翔 董磊 崔巍 蔺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体外培养的脐动脉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测定血管ECs、SMCs之间的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方法:人脐动脉ECs、SMCs分离培养,Ⅷ因子和SMα-actin相关... 目的: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体外培养的脐动脉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测定血管ECs、SMCs之间的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方法:人脐动脉ECs、SMCs分离培养,Ⅷ因子和SMα-actin相关抗原鉴定ECs和SMCs,应用FRAP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之间的GJIC功能,记录实时成像结果,应用动态比(M)计算漂白区域内标记荧光的分子中动态分子的比例。结果:第一组ECs和SMCs单独培养,选择漂白细胞与周围至少3个同种细胞相连接,SM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31.79±5.69;E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23.43±2.11;第二组ECs和SMCs混合培养,选择ECs和SMCs独立相连的2个细胞,SM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14.47±3.28,E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6.41±0.80。结论:FRAP实时动态恢复曲线可直接观察荧光恢复强度及速度,参照FRAP恢复曲线,M值可做为组间GJIC比较相对定量的可靠指标,通过检测证实ECs和SMCs之间存在GJIC,且荧光由ECs向SMCs方向的传递大于由SMCs向ECs方向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 缝隙连接通讯 人脐带动脉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