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气道狭窄的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杜可朴 王猛 +6 位作者 李亚丹 高飞 高梦宇 谢新立 高明达 张珍 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气道狭窄的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气道狭窄的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15例。通过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活...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气道狭窄的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气道狭窄的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15例。通过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活度为0.3~0.8 mCi,处方剂量为80~120 Gy。随访观察肿瘤客观缓解情况、气道狭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术后即刻靶区D_(90)、V_(90)、V_(100)、V_(150)、V_(200)、CI、EI、HI分别为(105.30±11.22)Gy、(98.15±11.23)%、(93.01±1.15)%、(63.72±6.13)%、(42.15±6.26)%、0.63±0.07、(41.55±13.32)%、(27.72±7.13)%。术后2个月CR为1例,PR为10例,SD为4例。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客观缓解分别为11例、12例、15例。15例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及气道直径为(7.53±1.82)cm、(0.52±0.20)cm,术后2个月肿瘤大小及气道直径为(4.35±1.51)cm、(0.62±0.23)cm,术后6个月肿瘤大小及气道直径为(2.15±1.12)cm、(1.03±0.22)cm。2例患者粒子距离食管较近,植入2周后出现间断恶心、呕吐、咽下疼痛,症状较轻,给予解痉、抑酸、低剂量泼尼松口服后缓解。2例患者粒子距离皮肤较近,植入1个月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未出现破溃、感染,考虑1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肿瘤完全缓解,粒子聚集,局部剂量过高,出现4级放射性损伤,皮肤色素沉着、溃烂、窦道形成,粒子部分脱落,经整形外科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穿刺导致的窒息、死亡等即刻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气道狭窄的难治性甲状腺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甲状腺癌 气道狭窄 ^(125)I粒子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其耐药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娄小飞 杜可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3019-3022,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有效性,并分析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DLBCL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耐药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有效性,并分析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DLBCL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及耐药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147例DLBCL患者中,有70例完全缓解(CR)47.62%,15例不确定部分缓解(CRu)10.20%,20例部分缓解(PR)13.61%,42例复发或进展(SD或PD)28.57%,ORR为71.43%。化疗后6个月内病死14例,难治/复发37例,耐药率为34.69%。耐药组B症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淋巴细胞与细胞计数比值(LMR)、钙离子通道A1C(CACNA1C)低于对照组,β_(2)-微球蛋白(β_(2)-MG)、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7A(IL-17A)高于对照组(P<0.05)。B症状(OR=5.809)、ALB(OR=0.454)、NLR(OR=5.724)、LMR(OR=0.344)、CACNA1C(OR=0.467)、IL-17A(OR=9.143)是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效果显著,但仍有34.69%患者因利妥昔单抗耐药难治/复发/病死。B症状、ALB、NLR、LMR、CACNA1C、IL-17A是导致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管理,以降低利妥昔单抗耐药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耐药现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3
作者 娄小飞 杜可朴 +4 位作者 王猛 李亚丹 高飞 高梦宇 杜雅冰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18-2322,共5页
目的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 目的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氩氦刀组29例和标准治疗组25例。化疗4个周期(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氩氦刀组患者的ORR为75.86%,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氩氦刀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3.61个月,明显长于标准治疗组的9.7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刀组患者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76%、62.07%、13.79%,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76.00%、56.00%、8.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用于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冷冻消融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 客观缓解率 中位生存期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可朴 周志刚 +2 位作者 高剑波 潘元威 王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9-821,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盂旁囊肿病例,经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确诊,行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追踪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1例均一次...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盂旁囊肿病例,经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确诊,行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追踪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1例均一次穿刺成功,2例出现肾实质肾包膜下少量出血;8例患者注射无水乙醇时出现疼痛,3- 5 min后缓解;3个月后复查CT,疗效评价:0级1例,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3例,多在术后3 ~ 6个月时囊肿消失。随访2个月 -2年,囊肿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定位精确,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旁囊肿 穿刺术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下载PDF
全自动活检枪在CT引导下肺亚厘米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亚丹 周志刚 +2 位作者 高剑波 李帅 杜可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总结对于肺亚厘米结节(≤1 cm)在CT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进行穿刺活检的应用体会。方法 78例肺亚厘米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采用多点多次取材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并送病检,统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结果全... 目的总结对于肺亚厘米结节(≤1 cm)在CT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进行穿刺活检的应用体会。方法 78例肺亚厘米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全自动活检枪采用多点多次取材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并送病检,统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结果全自动活检枪组穿刺活检成功率为91.0%(71/78);气胸发生率17.9%(14/78),出血发生率30.8%(24/78);所有病例随访均未发生感染、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活检成功的71例患者中检出鳞癌7例,腺癌25例,小细胞癌5例,转移癌3例,肺间质慢性炎13例,肉芽肿性炎12例,真菌4例,尘肺结节1例,肺错构瘤1例。结论使用全自动活检枪对肺亚厘米结节行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穿刺活检 肺亚厘米结节 全自动活检枪
下载PDF
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猛 崔瑶 +6 位作者 杜可朴 李帅 刘婷婷 陈艳林 李亚丹 高飞 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路径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位于前、中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前、中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即刻剂量学参数,观察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 目的探讨经胸骨路径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位于前、中纵隔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CT引导经胸骨路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前、中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即刻剂量学参数,观察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疗效,随访术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即刻剂量验证剂量学参数如下:90%肿瘤靶区接受剂量(D90)(134.30±14.53) Gy;肿瘤靶区接受9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90、V100、V150和V200)分别为(97.15±2.09)%、(93.04±1.75)%、(66.86±7.53)%、(42.95±9.11)%;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分别为0.65±0.06、(40.79±13.72)%、(27.90±7.53)%。粒子分布满意率90%。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气胸、1例患者出现咯血。平均随访(12.0±4.8)个月(4~24个月),术后2个月、半年、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5.0%、64.7和53.8%。半年、1年生存率89.5%和81.3%。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死亡、3例患者出现局部进展,无放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骨路径是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中纵隔肿瘤的安全路径,术后粒子分布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胸骨路径 125I粒子 纵隔肿瘤
下载PDF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近期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牛丹丹 万娅敏 +6 位作者 周志刚 高剑波 潘元威 王猛 杜可朴 李帅 蒲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容积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拟行治疗的肺腺癌患者30例,术前1~2 d和术后30~40 d均行病灶部位灌注扫描,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出能谱图像,并对比术前... 目的探讨动态容积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拟行治疗的肺腺癌患者30例,术前1~2 d和术后30~40 d均行病灶部位灌注扫描,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出能谱图像,并对比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能谱参数碘(水)基值、水(碘)基值的变化,分析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对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意义。结果 RFA后,全组患者的CT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值均值均下降,BF(t=7.34,P〈0.001)、BV(t=4.721,P〈0.001)、PS(t=2.224,P=0.034)、动脉期碘(水)基值(t=8.622,P〈0.001)、静脉期碘(水)基值(t=6.608,P〈0.001)及动脉期水(碘)基值(t=4.627,P〈0.001)术前、术后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A前后,缓解组的各参数变化差值均大于复发组,但只有BF(Z=-2.806,P=0.005)、动脉期碘(水)基值(Z=-2.806,P=0.005)及静脉期碘(水)基值(Z=-4.208,P=0.014)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是一种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射频消融 CT灌注 能谱成像
下载PDF
新型同轴技术在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中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猛 周志刚 +3 位作者 潘元威 高剑波 杜可朴 李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经胸骨路径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21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胸骨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患者。先应用14 G Bonopty骨穿刺套针穿刺建立同轴,再用18 G安捷泰穿刺活检... 目的评价新型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经胸骨路径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21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胸骨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患者。先应用14 G Bonopty骨穿刺套针穿刺建立同轴,再用18 G安捷泰穿刺活检针或全自动切割针沿同轴行旋切负压抽吸或切割,取穿刺组织满意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2例患者因第一次取材较少行第2次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结果为胸腺瘤11例(A型1例,AB型3例,B1型1例,B2型3例,B3型1例,胸腺癌2例),良性胸腺增生1例,淋巴瘤5例,纵隔型鳞癌3例,纵隔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88.19%(16/18),阳性预测值100%(16/16),无假阳性。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3/3,阴性预测值3/5,总的诊断准确率90.5%%(19/21)。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均为极少量。无需处理。结论 CT引导下经胸骨同轴穿刺前中纵隔肿块活检,准确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中纵隔 CT引导 穿刺活检 同轴技术
下载PDF
Ⅳ期EGFR阳性肺腺癌综合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亚丹 王猛 +5 位作者 周志刚 杜可朴 李帅 高飞 王阳阳 高梦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2期508-515,共8页
报告1例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治疗及多次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在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女,76岁,2017年2月以"持续背部疼痛1个月余,发现左肺占... 报告1例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治疗及多次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在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女,76岁,2017年2月以"持续背部疼痛1个月余,发现左肺占位1周"为主诉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外院PET-CT检查示左肺上叶占位代谢活跃,考虑肺癌,胸11椎体、胸12椎体及腰2椎体代谢活跃,考虑转移。行肺占位穿刺活检,穿刺病理示:肺腺癌,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诊断为"左肺腺癌cT2aN0M1cⅣB期"。一线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吉非替尼+椎体转移癌微波消融并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个月。2017年10月疾病出现局部进展,再次行穿刺活检,病理示:肺腺癌,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治疗方案:"靶向治疗+局部治疗"(吉非替尼+左肺癌射频消融术),PFS为4个月。2018年2月疾病出现快速进展,第3次穿刺活检肺新发转移结节,病理示:肺腺癌,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EGFR第20外显子T790M错义突变。二线治疗方案:靶向药物(甲磺酸奥希替尼),PFS为18个月。2019年8月疾病出现快速进展,肺多发结节,脑多发结节。第4次穿刺活检病理示:EGFR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EGFR第20外显子T790M错义突变。三线治疗方案:化学药物治疗(培美曲塞二钠+洛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个周期。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Ⅳ期 活体组织检查 局部治疗
下载PDF
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杰 杜可朴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4期595-596,共2页
放射影像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放射影像技术不但在设备上推陈出新,而且在精确度、清晰度上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技术由于对人体损伤小,无创性,并且快捷、可以记录实时影像,因而在口腔医学领... 放射影像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放射影像技术不但在设备上推陈出新,而且在精确度、清晰度上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技术由于对人体损伤小,无创性,并且快捷、可以记录实时影像,因而在口腔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医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总结了当前放射影像技术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并具体例介绍了几种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应用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影像技术 口腔临床诊疗 口腔医学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磨玻璃结节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梦宇 周志刚 +4 位作者 王猛 王阳阳 李帅 李亚丹 杜可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193例明确诊断且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G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穿刺病理结果是恶性病变判断穿刺为阳性...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193例明确诊断且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GG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穿刺病理结果是恶性病变判断穿刺为阳性,良性则为阴性。以外科手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为标准,将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作对比。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每组穿刺活检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93例患者中,189例取材成功,4例因咯血而取材较少,无法明确病理,取材成功率97.9%。阳性145例;阴性44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13例(经手术证实)。总体诊断准确率93.1%(176/189)、灵敏度91.8%(145/158)、特异度100%(31/31)、假阳性率0%(0/145)、假阴性率29.5%(13/4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0%(85/193),19例(22.6%)术中或术后给予治疗(1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1例外科手术止血)。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除手术外另一可明确诊断肺GGN病变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可降低良性结节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断层扫描 经皮肺穿刺活检 磨玻璃结节
下载PDF
射频消融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梦宇 周志刚 +5 位作者 王猛 李帅 李亚丹 杜可朴 王阳阳 刘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行RFA或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果 RFA组(35例)和氩氦刀治疗组(25例)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RF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氩氦刀冷冻消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胸与胸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而术中疼痛发生率高于氩氦刀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热、出血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与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以作为Ⅰ期NSCLC治疗的一种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氩氦刀冷冻消融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滑膜肉瘤的临床疗效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永远 王猛 +6 位作者 潘元威 杜可朴 李帅 李亚丹 刘彦立 申玉鑫 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冷冻消融滑膜肉瘤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滑膜肉瘤2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行氩氦刀治疗并按照RECIST标准评价术后客观疗效。结果根据术中CT评价冰球覆盖率,结果显示根治性冷冻为65%(13/20),显...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冷冻消融滑膜肉瘤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滑膜肉瘤2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行氩氦刀治疗并按照RECIST标准评价术后客观疗效。结果根据术中CT评价冰球覆盖率,结果显示根治性冷冻为65%(13/20),显著减瘤冷冻为20%(4/20),有效减瘤冷冻为10%(2/20),无效减瘤冷冻为5%(1/20)。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3例,肿瘤直径缩小率为27%~43%,有效率(CR+PR)为70%。此外,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35%,疼痛缓解率85%(17/20)。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最长随访时间41个月。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疼痛、皮肤冻伤、轻度神经损伤、胸腔积液、膀胱瘘。结论 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滑膜肉瘤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氦刀 冷冻消融 滑膜肉瘤 安全性
下载PDF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玉鑫 周志刚 +5 位作者 王猛 潘元威 杜可朴 李帅 梁盼 汪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平滑肌肉瘤患者25例,采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生存率等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平滑肌肉瘤患者25例,采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生存率等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即刻CT扫描根治冷冻融13例(52%),显著减瘤冷冻11例(44%),有效减瘤冷冻1例(4%)。术后3个月复查CT,按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8例,病灶稳定(5D)1例,缓解率(CR+PR)为88%。局部PFS(9.4±6.2)个月,1年生存率64%,2年生存率48%,3年生存率32%。本组病例未见出血、肿瘤溶解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出现发热、皮肤冻伤、术后即刻局部疼痛加重、神经损伤,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或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氮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平滑肌肉瘤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氩氦刀冷冻消融 平滑肌肉瘤
下载PDF
CT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再次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阳阳 周志刚 +4 位作者 王猛 张永远 李帅 杜可朴 李亚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后再次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后的可行性及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220例CT引导下NSCLC经过EGFR-TKI和/或化疗治疗后再次活检病例。结果220例患者,腺癌多见;共活...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后再次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后的可行性及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220例CT引导下NSCLC经过EGFR-TKI和/或化疗治疗后再次活检病例。结果220例患者,腺癌多见;共活检220次,穿刺成功率100%,55.9%在原发病灶取材,多为实性结节,肺内进针平均深度为(2.4±1.8)cm,平均手术时间(13.8±5.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31.8%,主要包括气胸41例(18.6%)和出血24例(10.9%);恶性细胞检出率为91.8%(202/220),4例(2%)肺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治疗后EGFR基因突变不一致率为53.8%(49/91),45例(49.5%)出现T790M获得性耐药突变;19缺失突变伴T790M突变最常见,占38.5%。结论NSCLC患者治疗耐药后再次行肺穿刺活检安全可行,可为病理诊断及分子分析提供足够样本;治疗前后EGFR基因突变具有较大差异性;组织学活检可以阐释耐药机制,为靶向药物治疗失败或耐药的患者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耐药 非小细胞肺癌 再次活检
下载PDF
肺舌形虫病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丹丹 周志刚 +3 位作者 高剑波 杜可朴 潘元威 王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11-1711,共1页
患者男,42岁,主因"右侧胸部不适"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基本正常。CT:右肺上叶空洞。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数目(9.70%、0.73×109)升高;红细胞压积(0.39L/L)降低。囊虫抗体、肺吸虫抗体、弓形虫抗体、旋毛虫抗体均... 患者男,42岁,主因"右侧胸部不适"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基本正常。CT:右肺上叶空洞。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数目(9.70%、0.73×109)升高;红细胞压积(0.39L/L)降低。囊虫抗体、肺吸虫抗体、弓形虫抗体、旋毛虫抗体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舌形虫病
下载PDF
CT引导下脑肿瘤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7
作者 刘成㭎 周志刚 +1 位作者 练延帮 杜可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 了解CT引导下颅脑肿瘤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术的患者83例,完善其基本信息,病理活检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所有病例进行穿刺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分析.结... 目的 了解CT引导下颅脑肿瘤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术的患者83例,完善其基本信息,病理活检结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所有病例进行穿刺准确性及并发症的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40例,年龄为(52.9±13.9)岁.颅内进针深度为(3.5±1.2)cm,调针次数(2.8±1.3)次,靶病灶为(28.0±8.7)mm,67例为多发病灶,16例为单发灶,病理活检结果阳性为68例,阴性为15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6例,穿刺准确率92.8%(77/83).活检病理诊断恶性结果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脑胶质细胞瘤,肺转移瘤,良性结果包括炎性病变,胶质增生.18例出现局部小片出血,5例出现颅高压,1例死亡.结论 CT引导下颅脑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性高,且十分有效的临床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穿刺 安全性 有效性 准确率 并发症 临床诊疗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胃造瘘术与内镜胃造瘘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18
作者 杜可朴 何玉成 +5 位作者 娄小飞 王猛 李亚丹 高梦宇 高飞 周志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PRG)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无法经口进食行胃造瘘术的7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PEG(PEG组)和CT-...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PRG)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无法经口进食行胃造瘘术的7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PEG(PEG组)和CT-PRG(CT-PRG组)各38例。比较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体重指数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瘘口周围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渗漏、气腹、造瘘管堵塞、导管脱落、持续疼痛)和严重并发症(出血、腹膜炎、结肠穿孔、30 d内死亡)。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T-PRG组的技术成功率高于PEG组[100.0%(38/38)比78.9%(30/38)],手术时间短于PEG组[(17.16±8.52) min比(29.33±16.2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t=2.36;P=0.038、0.011)。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术后体重指数[(16.29±3.56) kg/m2比(16.12±3.17) kg/m2]、住院时间[(4.13±1.26) d比(3.52±1.1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6/38),包括瘘口周围感染6例、渗漏1例、造瘘管堵塞5例、造瘘管脱落1例、持续疼痛3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包括出血和结肠穿孔各1例。CT-PR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39.5%(15/38),包括瘘口周围感染5例、肉芽组织增生1例、气腹3例、造瘘管堵塞3例、造瘘管脱落2例、持续疼痛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PEG组与CT-PR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PRG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E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3)。结论 PEG是安全、有效的胃造瘘方法,但对于食管梗阻患者,CT-PRG可作为PEG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造口术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 技术成功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CT引导经脏器路径对比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和诊断效能分析
19
作者 王猛 周志刚 +5 位作者 杜可朴 李帅 李亚丹 高飞 高梦宇 高剑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369,共6页
目的对比CT引导经脏器路径和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1例,女156例,年... 目的对比CT引导经脏器路径和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1例,女156例,年龄18~87(60.7±11.8)岁。以术中是否经脏器分为经脏器路径组(142例)和非经脏器路径组(225例)。记录2组患者影像资料、病理结果、穿刺过程和并发症等,对比分析2组取材成功率、一次性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脏器路径组有患者28例经肝、57例经胃、24例经小肠、33例经结肠。2组取材成功率均为100%,2组一次性诊断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123/142)比87.1%(196/225),P=0.892];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3%(131/142)比92.0%(207/225)、91.8%(123/134)比90.0%(190/211)和8.2%(11/134)比10.0%(21/211),均P>0.05]。2组特异度均为100%。2组常见并发症为胰淀粉酶升高和血肿,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5/142)比12.4%(28/225),P=0.585]。经脏器路径组有5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0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均经保守治疗好转;非经脏器路径组有11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7例患者局部血肿,1例因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剩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CT引导经皮经腹腔脏器进行胰腺占位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与非经腹腔脏器路径具有相同的诊断效能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CT引导 胰腺占位 活检 粗针 安全性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125)I粒子植入在一线EGFR-TKIs治疗后无进展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
20
作者 王猛 周志刚 +4 位作者 杜可朴 李帅 李亚丹 高飞 高剑波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在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无进展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EGFRm+)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 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在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无进展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EGFRm+)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SCLC患者[89例,其中男38例、女性51例;年龄(62±11)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局部巩固治疗组(A组,32例),即一线EGFR-TKIs治疗无进展后对原发和转移病变行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继续原EGFR-TKIs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组(B组,57例),即EGFR-TKIs治疗至疾病进展。应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对比2组肿瘤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同时观察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6.5(31.0,43.3)个月和30.0(24.0,35.0)个月。2组中位PFS分别是15.0(95%CI:12.8~17.2)个月和12.0(95%CI:10.9~13.1)个月,A组长于B组(χ2=8.80,P=0.003);中位OS分别为37.0(95%CI:33.9~40.1)个月和31.0(95%CI:28.9~33.1)个月(χ2=7.15,P=0.007)。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常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7/32);有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可作为巩固性治疗用于一线EGFR-TKIs治疗后无进展的EGFRm+寡转移NSCLC患者,可延长患者PFS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