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子怡 宋为群 +3 位作者 杜巨豹 曹光磊 张艳明 李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5,471,共8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发现可能阻碍患者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功能障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宣武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首次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的243例(256膝)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术... 目的:研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发现可能阻碍患者膝关节快速康复的功能障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宣武医院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首次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的243例(256膝)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记录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knee scale,HSS-KS)及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关注膝关节肌力、屈曲畸形、活动度、功能活动、疼痛、僵硬、功能活动困难程度。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其在术前及术后1年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结果:完成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病例数为94、60、39。HSS-KS总分术后有降低趋势,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在术后显著降低,三者术后1至6个月持续增加;肌力评分术后有降低趋势,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僵硬评分术后有降低趋势,术后1个月较术后显著降低,屈曲畸形评分术后显著提高,之后三者改善不明显;WOMAC总分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疼痛评分术后显著降低,活动困难评分术后显著升高,三者术后1—6个月持续降低,所有观察指标在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6个月内的功能整体呈改善趋势,术后6—12个月无明显改善。如何更快地改善膝关节疼痛、活动度和功能活动需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 康复 疼痛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5 位作者 宋为群 舒伟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徐冬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 目的:探讨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视觉反馈的动态平衡训练及核心肌群控制训练,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 and go”test,TUGT)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49.00±1.97)vs.(44.77±1.78)]、TUGT[(10.17±2.31)vs.(13.67±2.26)]、MBI[(64.83±6.09)vs.(54.33±7.51)]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BBS(49.00±1.97)、TUGT(10.17±2.31)、MBI(64.83±6.0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满意度为93.33%,与对照组(70.00%)比较有显著性优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效果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姿势控制训练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子怡 宋为群 +3 位作者 杜巨豹 曹光磊 张艳明 李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究运动表象训练(MI)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宣武医院首次行UKA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试验组另行MI,至出院后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牛津大... 目的探究运动表象训练(MI)改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9月在宣武医院首次行UKA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6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试验组另行MI,至出院后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ROM无明显变化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t|>2.517,P<0.05);除VAS评分外,试验组其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F>7.999,P<0.01)。结论MI能有效改善UKA术后早期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对早期疼痛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运动表象 康复
下载PDF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张艳明 喇高燕 +4 位作者 舒伟 宋为群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 目的:观察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仪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动静态平衡仪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音乐的节律性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定及满意度调查,以组内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PDQ-39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过8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有所改善(P<0.05),而试验组的BBS、TUGT、MBI、PDQ-39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 动静态平衡仪训练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共享决策干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钱瑜 刘欢 +3 位作者 赵中晶 赵磊 杜巨豹 陈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分析共享决策干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4)接受常... 目的:分析共享决策干预对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64)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共享决策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1日、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比较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及术后改善率的差异、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共享决策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轴性症状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项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颈椎评分改善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共享决策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程度,减轻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决策干预 颈椎病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 预后 预康复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前肢运动障碍的效果
6
作者 李芳 霍速 +3 位作者 杜巨豹 刘秀贞 李小爽 宋为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抓取单个小球(SPG)对C5单侧挫伤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tDCS组、SPG组、假刺激组和tDCS+SPG组,每组各10只。...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抓取单个小球(SPG)对C5单侧挫伤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tDCS组、SPG组、假刺激组和tDCS+SPG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仅摘除C5椎板,其余5组利用IH脊髓打击器制备C5半侧挫伤模型。造模后,tDCS组给予tDCS治疗,SPG组给予SPG治疗,假刺激组给予不通电流的tDCS治疗,tDCS+SPG组给予tDCS治疗和SPG治疗,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术后4周,各组行Rearing实验、Grooming实验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术后4周,与脊髓损伤组比较,tDCS组和tDCS+SPG组患侧前肢Rearing评分和Grooming评分升高(P<0.05),tDCS+SPG组评分高于tDCS组和SPG组(P<0.05),SPG组Grooming评分升高(P<0.05);tDCS组、SPG组和tDCS+SPG组MEP振幅增加(P<0.05),tDCS组和tDCS+SPG组潜伏期缩短(P<0.05),tDCS+SPG组振幅明显高于tDCS组和SPG组(P<0.01)。结论tDCS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与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相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经颅直流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大鼠
下载PDF
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在亚急性期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巨豹 宋为群 +7 位作者 王茂斌 张艳明 潘钰 屈亚萍 袁英 程亦男 朱琳 刘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4-526,532,共4页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Ⅱ期的稳定性卒中患者28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靶向性训练和PBWSTT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FAC由治疗前0.37±0.14提高到治疗后3.9±1.2、FMA由治疗前21.8±6.3提高到治疗后42.5±7.6、FIM由治疗前33.8±3.3提高到治疗后86.8±9.6;对照组FAC由治疗前0.38±0.28提高到治疗后2.6±1.1、FMA由治疗前19.1±5.6提高到治疗后32.6±5.2、FIM由治疗前32.3±4.8提高到治疗后73.8±7.8。试验组FAC、FMA积分及FIM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有利于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靶向性训练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在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巨豹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 ight supporttreadm ill train ing,PBW 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 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 ight supporttreadm ill train ing,PBW 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 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PBW STT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PBW STT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PBW STT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表、简式Fugl-M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评定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治疗前FAC、FMA和FIM评分分别为0.42±0.23、17.1±5.2和35.3±3.8,治疗后为2.5±1.3、23.6±7.3和67.9±9.2,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BW STT组治疗前为0.36±0.13、16.7±6.2和35.1±3.4,治疗后为3.8±1.4、39.3±7.6和90.1±1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FAC、FMA评分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FI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能够独立步行者分别占42.6%、55.7%(P<0.05);PBW STT组为32.8%、83.5%(P<0.01)。治疗后对照组与PBW ST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在传统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脑卒中康复教学的困惑和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研发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巨豹 张艳明 +2 位作者 张大华 屈亚萍 宋为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191-2191,共1页
脑卒中的康复是康复医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教学内容繁杂、系统性强.尤其是康复治疗部分描述性多,课堂上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陌生,感觉晦涩难懂,教科书上的插图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理解.脑卒中是康复医学科最常见的最重要的... 脑卒中的康复是康复医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教学内容繁杂、系统性强.尤其是康复治疗部分描述性多,课堂上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陌生,感觉晦涩难懂,教科书上的插图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理解.脑卒中是康复医学科最常见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疾病.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既是康复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教学光盘
下载PDF
食管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的体会(附23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巨豹 崔崇仁 +5 位作者 杨国利 毛经民 葛国祥 高杰 侯军 孙松朋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77-577,共1页
关键词 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术 手术方法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58例卒中后抑郁在康复介入后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杜巨豹 张艳明 宋为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12期2034-2035,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变化规律,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障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内在联系。方法:对康复医学科罹患卒中后抑郁的5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回顾分析,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变化规律,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障碍与卒中后抑郁(PSD)发生内在联系。方法:对康复医学科罹患卒中后抑郁的5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回顾分析,用简易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发病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变化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一个月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而以抑郁为主的PSD则在随访半年期间,随着时间的延长功能康复的趋缓和停滞明显增加。结论: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康复介入可以缓解卒中后早期抑郁症状或延缓抑郁的发生,但随着康复进展变缓,PSD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其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受限有关,但不完全与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部 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宋为群 李永忠 +8 位作者 杜博琪 徐倩 杜巨豹 潘钰 吴东宇 杨远滨 周景升 罗跃嘉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3-486,I0001,共5页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空间忽略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急性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艳明 姚辉 +2 位作者 屈亚萍 杜巨豹 程亦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有抑郁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评定。两组... 目的:研究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有抑郁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康复组40例,常规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康复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62.1±17.2)明显高于常规组(48.7±13.2)(P<0.01);康复组治疗后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53.4±12.8)明显高于常规组(39.6±11.9)(P<0.01);康复组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14.3±0.6)明显低于常规组(18.3±0.6)(P<0.01)。结论:急性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霍速 赵文汝 +2 位作者 孙丽 杜巨豹 程亦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94-495,共2页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分析不同病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偏瘫后伸腕功能障碍的患者26例,分为病程1年以内组(A组)和病程1年以上组(B组)两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进...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伸腕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分析不同病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偏瘫后伸腕功能障碍的患者26例,分为病程1年以内组(A组)和病程1年以上组(B组)两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腕屈、伸运动及相关肌肉训练,每次治疗45min共治疗15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肌力和肌电信号提高程度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腕伸肌肌力和肌电信号,病程长短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 偏瘫患者 功能障碍 病程 肌力 疗效 操作性 结论 肌肉训练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冉 杜巨豹 +4 位作者 曹光磊 李征 李子怡 葛亚丽 钱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疼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肌力等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接受TKA的180例患者的随访数据,收集年龄、性别、...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疼痛、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肌力等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接受TKA的180例患者的随访数据,收集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门诊随访时间及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KS)和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并重点关注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屈曲畸形、疼痛、僵硬、功能活动困难程度等子项目。结果共42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的随访,22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HSS-KS、WOMAC评分在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HSS-KS评分逐步提高(P<0.05),WOMAC评分逐步降低(P<0.05)。其中,HSS-KS评分中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伸膝肌力评分在术后减少(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个3月逐步恢复(P<0.05);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后提高(P<0.05),术后1个月下降(P<0.05),术后3个月有提高趋势(P>0.05)。WOMAC评分中的疼痛评分在术后3个月内持续下降(P<0.05);僵硬评分在术后无改善(P>0.05),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善(P>0.05);功能活动困难程度在术后增加(P<0.05),之后持续降低(P<0.05)。以上指标在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后3个月内的功能整体呈改善趋势,术后6个月时,功能仍维持在术后3个月水平。其中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后1个月有下降趋势,经及时加强康复指导后可再次改善,在术后康复中须给予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 运动 疼痛 屈曲畸形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痉挛肌注射肉毒毒素的超声及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两种定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远滨 张倩 +5 位作者 王萍 杜巨豹 屈亚萍 朱琳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3-905,I0001,共4页
目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中,比较超声+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定位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伴有一侧肢体痉挛,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改良Ashworth评分(MAS)2级12例,3级20例,4级8例,按分级随机分... 目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中,比较超声+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定位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伴有一侧肢体痉挛,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改良Ashworth评分(MAS)2级12例,3级20例,4级8例,按分级随机分入A、B两组,每组各级评分的人数相等,每组20例,分别给予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A组以电刺激加超声引导下定位,B组单独以电刺激定位。注射后立即进行疼痛VAS评分,并于注射后2周对比MAS评分、步行速度。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肉毒毒素注射后,小腿踝跖屈肌群MAS评分,A组为0.8±0.70,B组为1.4±0.94;步行速度A组0.36±0.13m/s,B组0.27±0.12m/s;VAS疼痛评分,A组5.71±1.04,B组6.66±1.32,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以往常规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前者缓解肌张力的效果好,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超声波引导 电刺激定位 注射
下载PDF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5 位作者 宋为群 杜巨豹 霍速 孙丽 王伟 徐冬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153,P〉0.05)。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增加(Z〉5.645,P〈0.001),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Z〉2.275,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70,P〈0.001)。结论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训练 上肢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脑电非线性分析在意识障碍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东宇 何俊 +3 位作者 杜巨豹 袁英 刘霖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5,18,共3页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应用脑电非线性分析来定量评估其意识障碍程度。方法:本研究包含30例严重颅脑外伤或卒中的意识障碍患者,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8分。依次采集患者安静闭眼、声...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应用脑电非线性分析来定量评估其意识障碍程度。方法:本研究包含30例严重颅脑外伤或卒中的意识障碍患者,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8分。依次采集患者安静闭眼、声音刺激和痛觉刺激三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并计算了三种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关联维数、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结果:安静闭眼状态下,关联维数、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分别保持在2.84、0.53、0.26的低水平,声音刺激和痛觉刺激与安静闭眼状态相比,脑电非线性指数几乎无变化。结论:脑电非线性分析能够实时监测和直接度量意识障碍患者大脑皮质受抑制的程度。脑电非线性指数监测有可能成为一种观察临床促醒措施疗效的新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非线性动力学 意识障碍
下载PDF
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潘钰 陈晓松 +6 位作者 宋为群 王茂斌 杜巨豹 王昇晗 韩景璐 陈艳梅 罗跃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共治疗10天,应用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减...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共治疗10天,应用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平均尿失禁次数相应减少,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达71.4%;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刺激后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显著增加,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明显降低,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结论:骶神经根磁刺激通过抑制逼尿肌反射,增加膀胱测压容积,增加尿流率,从而改善尿频症状,减少尿失禁,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根磁刺激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6
20
作者 潘钰 汪漩 +8 位作者 杜巨豹 霍速 周景升 杨远滨 屈亚萍 刘霖 朱琳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T5~T12节段脊髓损伤患者(ASCIC级)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12例rTMS组患者于Cz部位给予磁刺激,并接受康复训练;1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T5~T12节段脊髓损伤患者(ASCIC级)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12例rTMS组患者于Cz部位给予磁刺激,并接受康复训练;1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比较ASIA运动评分、轻触觉评分、针刺觉评分,抗重力体位双下肢主动关节活动度(ROM),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双下肢ROM、FIM评分均有改善(P<0.05);rTMS组治疗后WISCIⅡ也有改善(P<0.05),且ASIA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可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