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谭华霞 杜玲芳 +2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孙小叶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的13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弱视的13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频率、眼球震颤幅度、眼球震颤强度、立体视功能、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的眼球震颤频率、眼球震颤幅度、眼球震颤强度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眼球震颤频率、眼球震颤幅度、眼球震颤强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立体视定性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立体视定量结果均较术前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立体视定量结果较与术后1个月的立体视定量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满意度为84.62%。结论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球震颤程度,立体视功能均能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弱视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
下载PDF
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视功能重建及知觉眼位的影响
2
作者 高娜 周丽丽 +2 位作者 何芳 杜玲芳 黎颖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视功能重建及知觉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视功能重建及知觉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间歇性外斜视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未予以双眼视觉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予以多媒体视功能训练,两组均连续于手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双眼视功能情况、Titmus近立体视情况、知觉眼位、斜视度数情况,术后3个月眼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斜视度数≤10°、同时视、视觉融合、立体视的患者占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且≤20°的患者占比、水平偏移(像素)、垂直偏移(像素)则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观察组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的患者占比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的患者占比则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位为正位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欠矫的患者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媒体视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的斜视度数,增加其正位率,还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功能、Titmus近立体视情况以及知觉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间歇性 术后 多媒体视功能训练 视功能重建 知觉眼位
下载PDF
敲低NLRP12对高眼压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抑制细胞焦亡的机制
3
作者 宋伟琼 何芳 +2 位作者 杜玲芳 谭华霞 刘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目的探讨敲低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12(NLRP12)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炎症因子水平和视网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 目的探讨敲低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12(NLRP12)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炎症因子水平和视网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重组大鼠caspase-1(rrcaspase-1)组,每组14只。其中对照组仅接受右眼结膜切口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巩膜外静脉烧灼法建立大鼠右眼高眼压模型;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建立高眼压模型后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siNC、siNLRP12和siNLRP12+rrcaspase-1试剂。巩膜外静脉烧灼术后1 d、1周、2周、3周,测量大鼠右眼眼压;巩膜外静脉烧灼术后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计数各组RGCs数量。将RGCs分为对照组、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其中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分别采用rrcaspase-1、siNC+rrcaspase-1和siNLRP12+rrcaspase-1处理细胞24 h,对照组不予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GCs和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12、caspase-1、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或细胞培养物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3周高眼压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组织清晰,RGCs呈单层排列,高眼压组和高眼压+siNC组RGCs层松散,视网膜内丛状层变薄。高眼压+siNLRP12组视网膜内丛状层较高眼压组增厚,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层松散。对照组、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分别为(119.31±23.25)、(89.19±16.98)、(88.87±13.92)、(109.33±10.25)和(92.89±12.58)个,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932,P<0.001),其中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少于对照组,高眼压+siNLRP12组RGCs数量多于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RGCs数量少于高眼压+siNLRP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眼压组、高眼压+siNC组、高眼压+siNLRP12组和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NF-α和IL-1β浓度较对照组升高,高眼压+siNLRP12组较高眼压+siNC组降低,高眼压+siNLRP12+rrcaspase-1组较高眼压+siNLRP12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RGCs中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siNLRP12+rrcaspase-1组NLRP12、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rrcaspase-1组、siNC+rrcaspase-1组、siNLRP12+rrcaspase-1组TNF-α和IL-1β相对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升高,siNLRP12+rrcaspase-1组NLRP12、caspase-1和cleaved-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NF-α和IL-1β相对质量浓度较siNC+rrcaspase-1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敲低NLRP12可通过抑制caspase-1激活改善高眼压引发的炎症反应和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12 半胱天冬酶1 细胞焦亡
下载PDF
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高娜 何芳 +2 位作者 杜玲芳 周丽丽 黎颖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9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视功能检查,... 目的:分析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视功能检查,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周开展多媒体视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视功能检查结果及眼位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知觉眼位水平偏移程度、垂直偏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知觉眼位水平偏移程度、垂直偏移程度均小于入组时,且训练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边立体视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边立体视患儿正常占比均高于入组时,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可改善知觉眼位和近立体视功能,对视功能重建及眼位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视功能训练 间歇性外斜视 视功能 眼位 儿童
下载PDF
VDT患者双眼视功能与泪液EGF、a1-AT和VRQOL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何芳 宋伟琼 +2 位作者 罗玉秀 黄又军 杜玲芳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308-309,共2页
目的探讨视频终端综合征(VDT)患者双眼视功能与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GF)、a1-抗胰蛋白酶(a1-AT)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VDT患者作为VDT组,另选7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视频终端综合征(VDT)患者双眼视功能与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GF)、a1-抗胰蛋白酶(a1-AT)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VDT患者作为VDT组,另选7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VDT组及对照组双眼视功能、泪液EGF、a1-AT、视觉相关生存质量(VRQOL),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VDT患者双眼视功能与泪液EGF、a1-AT水平、VRQO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VDT组调节反应、集合近点、泪液a1-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泪液EGF水平、视功能调查问卷(VF)及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DT患者泪液EGF水平、VRQOL评分与双眼视功能呈正相关(r=0.765、0.657,P<0.05);泪液a1-AT水平与双眼视功能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VDT患者泪液EGF呈较低表达,泪液a1-AT水平较高,泪液EGF水平及VRQOL评分与双眼视功能呈正相关,泪液a1-AT水平与双眼视功能呈负相关,评价泪液EGF、a1-AT水平及VRQOL评分有助于评估患者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终端综合征 表皮生长因子 a1-抗胰蛋白酶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2 位作者 何芳 李国桥 李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及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戴全矫眼镜用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及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戴全矫眼镜用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术后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30d,B组不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分别对其术后1wk;1mo行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融合范围均较术前减小。术后1wk时融合范围两组分别为18.58±8.91和13.45±8.8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融合范围分别为20.55±7.23和18.12±6.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时A组视疲劳评分3.92±1.65,B组评分5.16±2.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评分分别是1.28±0.96和1.45±0.99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双眼的融合功能下降是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后早期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 视疲劳 融合范围 融合功能
下载PDF
两种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AC/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张艳丽 林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后各自AC/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与配戴框架眼镜后各自AC/A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AC/A及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戴镜1,3,6mo;1a。结果:试验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的AC/A值分别为4.05±2.03,3.05±1.85,3.31±1.02,3.14±1.64,3.20±1.55,戴镜后1,3,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后1,3,6mo;1a分别为4.12±1.86,4.09±1.38,3.58±1.45,3.84±1.41,4.23±2.01,戴镜后1,6mo;1a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mo与戴镜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戴镜前无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1,6mo;1a,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戴镜后3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度数增长的观察时间为1a。试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矫正方式都能降低高AC/A值,试验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近视度数增长后AC/A值会偏高。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等效球镜度 AC A
下载PDF
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张艳丽 林鹏飞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1个月、6个月、1年。结果 (1)调节滞后量: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5±0.28、0.92±0.16、0.62±0.13、0.6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3±0.27、1.03±0.19、0.82±0.11、1.08±0.16。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灵敏度: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33±2.65、10.82±2.06、10.90±2.48、11.0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56±2.32、10.76±1.88、10.85±2.08、9.02±1.97。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个月、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1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实验组戴镜后对调节滞后量的改善较明显,并使其逐渐趋于正常化;对照组对调节滞后量改善较慢,不能使其达到正常值,且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滞后量会变大。(2)实验组对调节灵敏度的改善更快,对照组较慢,在近视度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两组的调节灵敏度相似,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灵敏度下降。(3)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等效球镜度 调节滞后量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LASEK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杜玲芳 谭华霞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周小平 高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8例(151只眼),其中A组46例(90只眼)接受TICL植入术;B组32例(61只眼)接受ICL植入并于3个月后在我院采用个体化LASEK术进行补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2年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及视觉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屈光度、UCVA、BSCVA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UCVA、 BSCVA、屈光稳定性略低于B组(P<0.05),而残余散光高于B组(P<0.05)。患者术后2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眼压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部分患者因人工晶状体散光轴的旋转导致视力的不稳和视觉质量的下降,但无干眼症状。B组患者视力的稳定性更好,但是部分患者的干眼症状一直持续。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等并发症,安全性可靠。结论 TICL植入术与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屈光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且安全可靠。ICL植入联合个体化LASEK手术后视力的稳定性更好可作为对视力要求更高的患者的首选;眼表状况欠佳,有明显干眼症状的患者TICL植入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TICL植入术 ICL植入术 LASEK术
下载PDF
PTK联合PRK治疗LASEK术后病毒性角膜炎致角膜白斑1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3 位作者 何芳 李植源 张艳丽 李国桥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18-518,共1页
患者男性,36岁。于2011年4月8日在我院行双眼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1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术前近视右眼:-6.25DS/-0.50DC×30。矫正1.0;左眼:-6.50/-0.50×145矫正1.0。A超查角膜中央厚度: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 LASEK 角膜白斑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PRK PTK 术后 治疗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玲芳 高娜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谭华霞 张艳丽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4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眼视光中心的50例(78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矫正屈光不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26(39眼)]和对照组[n=24(39眼)]...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对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眼视光中心的50例(78眼)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矫正屈光不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26(39眼)]和对照组[n=24(39眼)]。实验组采用集中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弱视训练,对照组采用家庭弱视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训练后视觉方向、视觉轮廓及视觉精细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实验组视觉方向、视觉精细和视觉轮廓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R视觉训练联合家庭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效果显著,能快速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龄弱视儿童 虚拟现实技术 视觉训练 家庭弱视训练
下载PDF
TICL植入术治疗近视性高度屈光参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玲芳 谭华霞 +2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周小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双眼行带散光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即TICL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TICL植入术有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26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 目的观察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双眼行带散光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即TICL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TICL植入术有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26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TICL植入超高度近视眼1、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眼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双眼调节幅度术前(6.21±2.28)D,术后1个月(7.89±2.58)D,术后6个月(8.26±2.15)D,调节幅度明显增加,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调节灵敏度术前(9.48±1.11)cpm/min,术后1个月(10.16±0.97)cpm/min,术后6个月(10.81±0.57)cpm/min,调节灵敏度明显提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行TICL植入术能有效降低双眼的屈光度差值,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TICL植入术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超常量后徙并直肌移位术在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DVD中的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玲芳 何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和上直肌后徙并移位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垂直分离性斜视( DVD)的效果。方法回顾近3年来对18例(36只眼)大于25°的外斜视合并DVD的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9~12 mm,上直肌后退6~10 mm并鼻侧移位... 目的: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和上直肌后徙并移位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垂直分离性斜视( DVD)的效果。方法回顾近3年来对18例(36只眼)大于25°的外斜视合并DVD的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9~12 mm,上直肌后退6~10 mm并鼻侧移位半个或一个肌腹的手术,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术后眼位:15例正位,2例外斜视欠矫,1例外斜视过矫,DVD治疗效果基本满意。有4只眼外转不足1~2 mm,其余眼球运动协调。结论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和上直肌后徙并移位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DVD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一次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垂直分离性斜视 超常量后徙
下载PDF
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外斜Ⅴ征的个性化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玲芳 谭华霞 +3 位作者 张艳丽 何芳 宋伟琼 高娜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亢进的Ⅴ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1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外斜Ⅴ征患者,根据其双眼下斜肌亢进是否对称,分为3组。A组19例单侧下斜肌亢进的患者,手术采用单眼下斜肌...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亢进的Ⅴ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1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外斜Ⅴ征患者,根据其双眼下斜肌亢进是否对称,分为3组。A组19例单侧下斜肌亢进的患者,手术采用单眼下斜肌切断术治疗Ⅴ征;B组18例双侧下斜肌亢进且双侧下斜肌亢进相差(0^+1)的患者,手术采用双眼下斜肌切断术治疗Ⅴ征;C组24例双侧下斜肌亢进且双侧下斜肌亢进相差(+2^+3)的患者,手术采用一眼下斜肌单纯切断加另一眼下斜肌部分肌肉切除术治疗Ⅴ征。观察3组患者术后1年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手术后1年复查:A组18例第一眼位没有外斜视,1例外斜视欠矫,2例出现对侧下斜肌亢进,17例上下转25°Ⅴ征消失,双眼下斜肌无亢进,10例同视机检查具有二级功能;B组15例第一眼位没有外斜视,2例外斜视过矫,1例外斜视欠矫,17例上下转25°Ⅴ征消失,5例同视机检查具有二级功能;C组22例上下转25°Ⅴ征消失,2例残余单眼下斜肌亢进(+1^+2),21例第一眼位没有外斜视,1例外斜视过矫,2例外斜视欠矫,3例同视机检查具有二级功能。结论外斜Ⅴ征根据是否伴有双侧下斜肌功能亢进及双侧亢进程度制定手术方案,而采取个性化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确切,手术矫正有利于部分患者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Ⅴ征 下斜肌亢进 双眼视力
下载PDF
单眼行LASIK或LASEK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玲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445-2446,共2页
目的:探讨单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单眼近视所致屈光参差的效果。方法:采用对单眼等效球镜度>-2.50D的近视性... 目的:探讨单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单眼近视所致屈光参差的效果。方法:采用对单眼等效球镜度>-2.5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2例,进行单眼LASIK或LASEK手术。术眼及非术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度数、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进行评价,术后随访6~24mo。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度数为-3.66(-2.50^-6.25)D,术后减少至-0.62(0.00^-1.00)D。LASIK或LASEK对平均等值球镜改变为-3.38(-2.50^-5.50)D。术前两眼平均屈光参差为-3.25(-2.50^-6.25)D,术后减少至-0.85(0.00^-1.75)D。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范围均为0.6~1.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0.8提高到1.04;术后裸眼视力≥1.0者59眼,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1提高至术后的1.0。非术眼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度数为-0.85(+0.25^-1.50)D,术后平均等值球镜度数为-1.85(-0.50^-3.50)D,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5术后下降至0.1。结论:单眼LASIK或LASE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虽然能提高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解除单眼近视、散光所致的屈光参差对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不能耐受的痛苦,而且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术后非术眼有近视加深的趋势,而且非术眼原近视度数越高近视加深越快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单眼 术眼 非术眼
下载PDF
常规LASIK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杜玲芳 何芳 +3 位作者 武正清 张艳丽 林鹏飞 宋伟琼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常规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ISIK(简称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其中散光度数≥-2.00 DC作...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常规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ISIK(简称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者,其中散光度数≥-2.00 DC作为入选对象共82例(163只眼)。其中选择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者42例(83只眼),散光(-3.55±1.09)DC;接受常规LASIK术者40例(80只眼),散光(-3.47±1.23)DC。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7 d、1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视力、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的检查和视疲劳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 (1)术后7 d、1个月、6个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者视力分别优于常规LASIK术者(P<0.05)。(2)角膜地形图查残余角膜散光度:波前像差组7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0.35±0.24)DC、(-0.42±0.13)DC、(-0.51±0.19)DC;常规组7 d、1个月、6个月分别为(-0.75±0.28)DC、(-0.92±0.23)DC、(-1.21±0.21)D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波前像差组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均呈增加趋势,以彗差和球差增加为主。波前像差组在总高阶像差(HOAROM)、30°三叶草(Z6)、垂直彗差(Z7)和水平彗差(Z8)高阶像差的改变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4)视疲劳满意度调查:波前像差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较常规LASIK能更好地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使患者术后角膜残余散光更少,高阶像差的增加更少,视力恢复更理想,视觉质量更佳,患者的满意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高阶像差 角膜地形图 视疲劳
下载PDF
波前像差仪与综合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杜玲芳 陈庆德 +2 位作者 何芳 李国桥 张艳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仪和综合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近视眼矫正术术前常规行综合验光检查并行波前像差检查的患者586例(1160只眼),年龄18~4...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仪和综合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近视眼矫正术术前常规行综合验光检查并行波前像差检查的患者586例(1160只眼),年龄18~40岁。按其综合验光屈光度分为轻度组(0~-3.00 DS),中度组(>-3.00 D~-6.00 D),高度组(>-6.00 D以上)分别应用综合验光仪和波前像差仪检查其球镜度、柱镜度和散光轴位,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近视组综合验光与波前像差仪球镜检查结果分别为(-1.83±0.76)和(-1.88±0.7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分别为(-4.47±0.75)和(-4.38±0.9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分别为(-7.04±0.86)和(-7.16±0.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综合验光与波前像差检查结果分别为(-0.63±0.63)和(-0.69±0.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综合验光与波前像差检查结果分别为(129.76±62.95)和(125.76±64.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仪在准确测量眼的高阶像差的同时能准确地测量近视患者的低阶像差,可以很好的反映整个眼球屈光系统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近视 综合验光 低阶像差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继发性后圆锥角膜1例
18
作者 杜玲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后圆锥角膜 继发性 双眼外直肌 间歇性外斜视 眼球运动 内直肌 眼正位
下载PDF
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与融合范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娟 杜玲芳 邝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83-284,共2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为以后视疲劳的诊断提供又一证据,期待为视疲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wk,1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后...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为以后视疲劳的诊断提供又一证据,期待为视疲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wk,1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后电脑验光,检影检查及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AC/A,及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疲劳症状,LASIK术后散瞳检查与小瞳下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度数均降低,术后1wk,1mo散瞳验光等效球镜度的差值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值(P<0.05)。术后1wk,1mo较术前的融合范围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均比术前减小。术后1wkAC/A值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较术前增大,术后1moAC/A值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较术前减小。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眼的调节增加,集合功能减小。集合和调节功能的失衡是LASIK术后患者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在设计手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疲劳 融合范围
下载PDF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手术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后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芳 宋玮琼 +2 位作者 周娜 杜玲芳 李国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576-577,共2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参差性近视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接受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参差≥2.50D)患者30例(54眼)。应用博士伦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行LASIK手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3.2&...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屈光参差性近视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接受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参差≥2.50D)患者30例(54眼)。应用博士伦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行LASIK手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3.2±4.3)个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以及双眼视功能。结果术后1周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CVA)均明显提高,但屈光度较高眼的裸眼视力与度数低着相差2行以上者有19例(63.33%),相差1行者有6例(20%);经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裸眼视力相差2以上者有2例(6.67%),相差1行者4例(13.33%)均较前有所提高(P=0.039)。手术前、后存在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正常者分别为22例、28例,6例、28例,3例、19例;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周双眼视功能训练后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者分别为30例、30例、22例(P=0.018)差异明显。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在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并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功能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参差 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