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苏军 王亚峰 +5 位作者 王琪 成怡冰 崔利丹 杜语慧 李倩影 海莉丽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某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2月~2022年6月诊治的26例危重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n=14... 目的:评估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某院重症监护室2020年2月~2022年6月诊治的26例危重症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n=14)和临床无效组(n=12)。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合并疾病、病原菌、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情况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对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多黏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临床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性别、年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合并疾病、病原菌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有效组的多黏菌素B使用时间较无效组更长(P=0.000),临床无效组有更多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果结提示治疗时间(OR:2.606,95%CI:1.346~5.046,P=0.004)是影响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结论: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儿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是影响多黏菌素临床疗效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儿童 危重症 多重耐药 革兰阴性菌感染
下载PDF
危重症监护病房死亡与存活患儿血糖波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杜语慧 李静 +1 位作者 刘成军 许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波动指标对危重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PICU滞留时间≥72 h患儿的血糖水平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中的临床指标,以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单因...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波动指标对危重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PICU滞留时间≥72 h患儿的血糖水平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Ⅲ)中的临床指标,以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单因素分析血糖水平和PRISM-Ⅲ评分临床指标与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确定入科时首次血糖、72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高血糖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血糖不稳定指数中对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预测价值最大的指标,连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24 h有创机械通气、PRISM-Ⅲ评分、72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72 h血糖不稳定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72 h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72 h血糖不稳定指数与PRISM-Ⅲ评分均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0.202、0.204和0.335。ROC曲线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3(95%CI:0.665~0.801,P<0.001),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血糖不稳定指数AUC分别为0.624(95%CI:0.539~0.708,P=0.003)、0.654(95%CI:0.577~0.730,P<0.001)、0.630(95%CI:0.552~0.708,P=0.002)、0.605(95%CI:0.525~0.686,P=0.012)、0.687(95%CI:0.611~0.7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ISM-Ⅲ评分和血糖不稳定指数均是危重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四分位数分层比较,随着血糖不稳定指数的升高,血糖不稳定指数≥3.13 mmol^2·h^(-1)·d^(-1)的患儿病死率和PRISM-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儿血糖波动与病死率密切相关,72 h血糖不稳定指数比他血糖波动指标对预后更有预测价值,将其控制在3.13 mmol^2·h^(-1)·d^(-1)以下可能是一个相对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危重患儿 预后
下载PDF
DNM1L基因变异致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缺陷相关脑病 1例
3
作者 杜语慧 贾鑫磊 +4 位作者 梅道启 张群群 苏军 崔利丹 吕艳琦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DNM1L基因变异所致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缺陷相关脑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的癫痫性脑病,具有临床表型和遗传异质性特点。急性期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预后差,可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现报道1例经基因确诊的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 DNM1L基因变异所致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缺陷相关脑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的癫痫性脑病,具有临床表型和遗传异质性特点。急性期为药物难治性癫痫,预后差,可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现报道1例经基因确诊的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缺陷相关脑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1L基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缺陷 脑病 癫痫持续状态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现状和再认识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成军 杜语慧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372-1375,共4页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且疗效确定,但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观察结果并不一致。早期研究发...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且疗效确定,但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观察结果并不一致。早期研究发现PS可改善ARDS患儿的氧合,降低病死率,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PS并不能改善ARDS患儿的远期预后。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PS制剂、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机等有关。目前不推荐在ARDS治疗中常规使用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危重患儿血糖波动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语慧 李静 刘成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危重患儿血糖波动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观察年龄对血糖波动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410例危重患儿的资料,以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分为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危重患儿血糖波动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观察年龄对血糖波动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410例危重患儿的资料,以入PICU后28 d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入住PICU后72 h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运用单因素、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血糖波动指标中,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对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价效能[GLI:r=0.404,P<0.001;曲线下面积(AUC)=0.626,95%CI为0.558~0.6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调整了疾病构成比、严重程度及平均血糖,GLI是P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9,95%CI为1.018~1.122,P<0.01)。(2)与成人不同,儿童血糖波动存在不均质性,年龄更小的患儿(小于36月龄组)在最低平均血糖、最高血糖波动组有更高的病死率(71.4%),而年龄更大的患儿(大于36月龄组)在最高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组病死率更高(69.2%)。结论危重患儿血糖波动增加病死率,GLI比其他血糖波动参数对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更好。该研究首次表明儿童血糖波动对预后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性影响,不同年龄血糖波动对预后影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危重患儿 年龄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两例罕见男性Rett综合征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璇 刘磊 +6 位作者 王彦红 王亚丽 王慧英 杜语慧 高刘炯 张耀东 梅世月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2例非典型Rett综合征男性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对检出的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例1患儿母亲进行X... 目的探讨2例非典型Rett综合征男性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对检出的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例1患儿母亲进行X染色体偏移失活检测,以分析MECP2的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例1为5岁10月男孩,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和轻度智力障碍(IQ:54),患儿母亲智力落后;例2为9月18天男婴,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功能差、肌张力低和全面发育迟缓。WES显示例1患儿MECP2基因存在c.499C>T(p.R167W)半合子错义变异,Sanger测序显示该变异遗传自患儿母亲;母亲X染色体极度偏移失活,野生型和突变MECP2表达量比率为0:100%。例2患儿MECP2基因存在c.62+2_62+3del半合子剪切变异,Sanger测序显示该变异为新发变异。这两个变异均已有文献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499C>T(p.R167W)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c.62+2_62+3del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M6)。结论确诊了2例MECP2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男性Rett综合征,此2例患儿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且差异较大,丰富了中国男性RTT的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T综合征 MECP2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