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1
作者 杜贵超 王凤琴 +1 位作者 王晓梅 郭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184-188,共5页
围绕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地质工程专业水文地质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提高教师... 围绕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加强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地质工程专业水文地质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水文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及水平,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并完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探索思路及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学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认证 工程实践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甘泉油田长8油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钙质夹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耀科 杜贵超 +4 位作者 王凤琴 王聪娥 陈奕阳 王颖 黄杏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钙质夹层研究对油田开发初期井网布置、后期增储上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甘泉油田延长组长8段钙质夹层岩性、电性、分布成因及其对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 钙质夹层研究对油田开发初期井网布置、后期增储上产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对甘泉油田延长组长8段钙质夹层岩性、电性、分布成因及其对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钙质夹层发育受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主要发育在砂体顶部和底部,具有稳定性较高、厚度较大等特征,此外,具有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的测井响应特征。钙质夹层发育主要受控于2期方解石胶结,第一期与同生成岩期方解石的过饱和沉淀有关,此时期,壳类生物残体的溶解、河流携带的Ca^(2+)及CO_(2)^(3-)、大气中CO_(2)的溶解等是方解石胶结的物质来源;第二期方解石胶结为中成岩阶段B期的孔隙式胶结,地层中残留流体的Ca^(2+)及CO_(2)^(3-)、不稳定组分溶蚀、黏土矿物转化等为钙质胶结提供了Ca^(2+)及CO_(2)^(3-)。钙质夹层的发育增强了储集层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导致砂体垂向连通性变差和油水关系复杂。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钙质夹层与相邻非渗透性隔夹层斜交形成有效隔挡,形成局部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油田 延长组 长8油藏 钙质夹层 致密砂岩 水下分流河道 成岩作用 方解石胶结
下载PDF
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奕阳 杜贵超 +4 位作者 王凤琴 王春艳 郭睿良 崔耀科 王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0,44,共13页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呈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属典型的致密...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呈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长8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及岩屑溶孔为主,有少量晶间孔、微裂缝。影响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分为建设性及破坏性成岩作用,其中,建设性因素包括溶蚀作用及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中期及晚期胶结作用对孔隙产生破坏性影响。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演化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生粒间孔遭到大幅破坏,孔隙度由原始35.88%下降至15.99%,早期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7.86%,后因胶结作用致孔隙度下降至14.17%,随后有机酸溶蚀使孔隙度增至14.60%,溶解产物进一步发生胶结使孔隙度降至现今孔隙度6.74%。长石、岩屑颗粒及胶结物的溶蚀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长8储层物性改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甘泉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6
4
作者 陈国俊 吕成福 +2 位作者 王琪 杜贵超 陈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572,共7页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孔隙类型...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硅质岩屑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蚀、溶解产生的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在2 750~3 500m和3 800~4 600m深度发育有两个次生孔隙带。沉积相带的分异作用和成岩作用引起的孔喉变化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相带的不同导致储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的差异,甚至孔隙水的差异,进而导致储层的物性差异。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使得原生孔隙急剧减小,但碳酸盐胶结物又增强了储层的抗压能力,为后期酸性流体溶蚀、溶解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次生孔隙带 孔隙演化 沉积相带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吕成福 陈国俊 +5 位作者 张功成 杜贵超 王琪 李超 李伟 陈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63-2773,共11页
通过岩石铸体薄片、粒度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分析白云凹陷珠海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演化特征,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以长石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支撑并以碳... 通过岩石铸体薄片、粒度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分析白云凹陷珠海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演化特征,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以长石质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颗粒支撑并以碳酸盐、自生石英和黏土矿物接触式胶结。储层物性总体具有中低孔中低渗特征,以粒间溶蚀扩大孔为主,其次为珠海组底部黏土膜保护的原生孔隙,分选好的中-粗喉型喉道使孔隙连通性良好;在凹陷西斜坡,珠海组上部和底部分别发育钙质砂岩夹层和铁泥质砂岩夹层。三角洲前缘环境是珠海组储层物性良好的先决条件;酸性流体的溶蚀溶解作用和绿泥石黏土膜保护是储层物性较好的根本原因,压实作用是粒间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而部分储层渗透率较低是因为自生石英和黏土矿物充填喉道;钙质砂岩夹层物性差是胶结作用所致,而铁泥质砂岩夹层物性差是压实和胶结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沉积环境 成因机制 南海北部
下载PDF
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特征与储层物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吕成福 李小燕 +5 位作者 陈国俊 鲁新川 杜贵超 李超 李伟 陈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8-1144,共7页
碳酸盐胶结物是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砂岩内一种重要的自生矿物,其对深部储层储层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认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并且以后者为主,其分布具有... 碳酸盐胶结物是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砂岩内一种重要的自生矿物,其对深部储层储层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认为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铁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并且以后者为主,其分布具有不均一性且分带性明显。碳酸盐胶结物均为成岩作用后期产生,形成该矿物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泥岩的黏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演化,还有一部分钙来源于斜长石的蚀变。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溶解是深部低渗透储层中发育较为优质储层的重要原因,该溶蚀溶解必须存在流体运移的通道,另外,碳酸胶结物含量也对储层质量有所影响,当碳酸盐含量大于5%时,储层孔隙度随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增加而降低,而当其含量小于5%时,储层孔隙度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盆地 营尔凹陷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物质来源
下载PDF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吕成福 陈国俊 +3 位作者 杜贵超 陈吉 韩小松 魏浩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562,共7页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油气储层以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为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本文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该区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油气储层以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为特征,储层物性差严重制约着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本文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分析等手段对该区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长石、硅质岩屑、石英和碳酸盐胶结物的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为主,纵向上在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顶发育有两个次生孔隙带。近物源快速堆积的沉积环境导致储层分选磨和圆差,矿物成分成熟度低,这是储层物性较差的根本原因。从成岩作用角度看,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物充填了大部分孔隙。胶结作用一方面充填于孔隙中使储层物性变差,另一方面又为后期溶蚀溶解奠定了物质基础。有机质热演化以及粘土矿物在成岩转化过程中释放的酸性水溶蚀及溶解作用产生大量次生孔隙,这是深部储层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低孔、低渗 早白垩纪 营尔凹陷 酒泉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_(3)段泥页岩储层有机质发育特征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7
8
作者 杜贵超 杨兆林 +3 位作者 尹洪荣 王凤琴 陈奕阳 崔耀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7_(3)段泥页岩储层有机质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的热点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微量元素分析等资料,对长7_(3)段泥页岩储层开展了有机质发育特征及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7_(3)段泥页岩储层有机质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的热点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微量元素分析等资料,对长7_(3)段泥页岩储层开展了有机质发育特征及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7_(3)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页岩气烃源岩潜力巨大。有机质主要表现为顺层富集、大段厚层富集及大面积分布等特征。受印支运动的影响,长7_(3)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大幅沉降,形成了大规模沉积中心,扩大了湖盆的可容空间。潮湿-半干旱气候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湖盆,促进水生生物聚集,火山活动等事件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提高了有机质生产力。长期稳定的缺氧还原环境为沉积有机质保存提供了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泥页岩 有机质 页岩气 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浊积体含油气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国俊 吕成福 +4 位作者 李玉兰 何仕斌 王天奇 刘得文 杜贵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1-885,共5页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一厚300余米、面积约140km2的浊积砂体,其上下岩性均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细粒沉积物。文昌组是该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一厚300余米、面积约140km2的浊积砂体,其上下岩性均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细粒沉积物。文昌组是该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物质条件。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地质和测井等综合技术,对该浊积体的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浊积体具有低频振幅能量增强、高频振幅能量降低的特点;同时AVO异常,在浊积体下部表现出同相轴下拉现象。EP17-3-1井钻遇该浊积体边缘,在浊积砂体深度(4552~4642m)出现异常高压。这些特点都是含油气的表现。因此,该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勘探目标,也是该区获得油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的希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浊积体 文昌组 恩平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成岩相与优质储层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成福 付素英 +4 位作者 李晓峰 李伟 李超 杜贵超 陈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6,共6页
通过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的成岩相特征和优质储层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8油层组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表... 通过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的成岩相特征和优质储层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8油层组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表现为低-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导致该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因素。根据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研究区共划分出4种成岩相带,抗压实-溶蚀孔隙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隙相是次有利成岩相带,而压实致密相和方解石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长8储层 镇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国俊 杜贵超 +3 位作者 吕成福 薛莲花 陈吉 张晓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6-875,共10页
从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古—始新世、渐新世古地形、古物源及沉积体系构成与分布的演变方面,剖析了柴西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及控制因素。受阿尔金断裂在新生代走滑过程中近南北向挤压分量的作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形成了多隆多坳的... 从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古近纪古—始新世、渐新世古地形、古物源及沉积体系构成与分布的演变方面,剖析了柴西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及控制因素。受阿尔金断裂在新生代走滑过程中近南北向挤压分量的作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形成了多隆多坳的地形格局。下干柴沟组沉积期(约60~40 Ma),随阿尔金山的快速隆升,在阿尔金山前形成数个沉降中心,沉积中心也从狮子沟迁移至南翼山—油泉子一带,并以尖顶山—南翼山—油泉子为界,分为东、西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区,沿阿尔金山前陡坡带形成近物源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半深湖沉积体系;在尖顶山—大风山缓坡带则形成远源控制型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至上干柴沟组沉积期,因前期的超补偿沉积,阿尔金山前沉降区快速充填,沉积相由半深湖相变为浅湖相,大风山地区也因牛鼻子梁物源供给的减少,湖泊向东扩展,滨浅湖广布柴达木西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充填过程 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油田N2^1、N2^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得文 陈国俊 +1 位作者 吕成福 杜贵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利用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特针对N21和N22碎屑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对30余口井的样品和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南油田N21和N22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利用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特针对N21和N22碎屑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影响因素,对30余口井的样品和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南油田N21和N22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粘土膜(粘土环边)的形成、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隙,其中次生粒间溶孔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基质内微孔隙和裂缝孔隙。孔隙度多为8%~18%,渗透率多为0.5×10-3~10×10-3μm2,属中低孔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其中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细砂岩和粉砂岩相),其次为远砂坝粉砂岩相,间湾薄层砂岩储集性能差。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影响乌南油田N12和N22储层的最主要的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物性 乌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玉兰 陈国俊 +3 位作者 吕成福 王天奇 刘得文 杜贵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泡地区 萨尔图油层Ⅰ砂组 三角洲前缘 地震属性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演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成福 陈国俊 +5 位作者 梁建设 王琪 李超 张锦伟 杜贵超 李伟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共7页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对瓯江凹陷古近系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凹陷古近系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滨海相和浅海相5种沉积相类型。根据该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沉积充...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对瓯江凹陷古近系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凹陷古近系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滨海相和浅海相5种沉积相类型。根据该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沉积充填特征,可将瓯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演化分为3个阶段:早古新世断层开始活动,形成了凹陷雏形,总体发育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晚古新世断裂活动由鼎盛逐渐向衰弱转化,凹陷发育三角洲—滨海—浅海—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至晚古新世末期闽浙隆起区物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始新世凹陷处于东海盆地坳陷环境中,发育三角洲—滨海—浅海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瓯江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9-796,共8页
通过研究区3口钻井岩芯、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X衍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呵叻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发育缓坡型... 通过研究区3口钻井岩芯、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X衍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呵叻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发育缓坡型无障壁碳酸盐台地沉积,研究区位于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部位,以海水浪基面为界,可划分为台地前缘浅水斜坡亚相及较深水斜坡亚相。浅水斜坡亚相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或附近、水动力弱、弱还原—弱氧化的台地前缘斜坡环境;较深水斜坡亚相组合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水体较深、水动力弱、弱还原—中等还原的前缘斜坡环境。整体来看,研究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时期主要为水体较深、水动力弱、垂向上沉积环境稳定的低能环境沉积。该沉积环境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基质孔隙条件,有利储层发育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地层后期改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叻盆地 二叠系 碳酸盐岩 PHA Nok Khao组 沉积相
下载PDF
甘泉油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16
作者 仓辉 杜贵超 +3 位作者 王聪娥 陈奕阳 崔耀科 王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6,共12页
为厘定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建立并完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应用薄片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试手段,精细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 为厘定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建立并完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应用薄片鉴定、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测试手段,精细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甘泉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孔喉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分级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油田长7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空气渗透率中值小于1×10^(-3)μm^(2),覆压渗透率中值为0.0554×10^(-3)μm^(2),属典型的致密储层。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见少量微裂缝。平均面孔率为3.45%,孔喉半径呈宽范围大尺度分布;储层砂岩孔径一般0.23~57.35μm,平均孔径约为22.35μm,主要以小孔为主。喉道半径一般为0.03~3.5μm,平均约为0.35μm。研究区储集层孔喉结构复杂,且非均质性较强,主要为小孔-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储层,此2类储层孔喉结构对研究区储层物性起到主要贡献。建立了研究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将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5类储层,其中,Ⅱ类及Ⅲ类储层在研究区长7油层广泛发育,是有利的储层类型,次为Ⅰ类及Ⅳ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泉油田 长7油层 致密储层 孔喉结构 储层分类
下载PDF
扫描电镜法在石油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林鑫 杜贵超 《录井工程》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了提高石油地质储层勘探的有效性,将扫描电镜法应用到石油地质勘探中。结合测井资料,分析石油储层矿物组分与储层特征,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渤海湾盆地东北部石油储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中海相沉积环境的长英质矿物含量最高,碳酸盐矿... 为了提高石油地质储层勘探的有效性,将扫描电镜法应用到石油地质勘探中。结合测井资料,分析石油储层矿物组分与储层特征,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渤海湾盆地东北部石油储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中海相沉积环境的长英质矿物含量最高,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少,陆相沉积环境中无具备绝对优势的矿物;该区域石油地质储层中共包含长英质页岩与灰云岩两种类型岩石,长英质页岩的整体发育程度与连通性较好,其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高于灰云岩,说明其含油饱和度较高,对储集空间贡献较大;该区域中有机质孔与晶间孔两种孔隙类型对储集空间贡献较大;该区域石油地质储层整体属于中孔、中渗储层;该区域最上层属于劣势储层,不利于石油开采,最下面的两个地层属于优势储层,孔隙结构较优,利于石油开采。这表明扫描电镜法可以对石油地质储层进行精准的评价,所得到的储层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法 石油地质 储层勘探 测井资料 模糊数学 矿物组分 评价
下载PDF
番禺低隆起珠海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贵超 苏龙 +4 位作者 陈国俊 张功成 丁超 曹青 鲁岳鑫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为了深化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碎屑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问题,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开展了系统的成岩作用... 为了深化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的油气地质特征认识,针对碎屑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特征、胶结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问题,采用孔渗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区珠海组储层砂岩开展了系统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同生成岩期、早成岩阶段A期及晚成岩阶段A_1期共3期碳酸盐胶结;同生成岩期发育基底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与该时期孔隙流体在弱碱性成岩环境中过饱和析出有关;早成岩阶段A期发育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该期胶结物质来源包括生物化石骨架颗粒溶解、铝硅酸盐矿物水化作用及早期残余孔隙流体等;晚成岩阶段A_1期发育少量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该阶段末期成岩环境逐步转变为弱碱性—碱性,在较大埋深、较高温压条件下,强烈的水-岩反应释放出Ca^(2+),Fe^(2+)及Mg^(2+)等离子并进入孔隙流体,导致末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过饱和析出;碳酸盐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包裹碎屑颗粒,充填粒间孔隙,极大地破坏了储层物性,中期孔隙式胶结的方解石、铁白云石及菱铁矿进一步缩减了孔隙空间,晚期碳酸盐胶结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充填粒间孔隙并交代碎屑颗粒,使砂岩进一步致密化。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有利区带预测及勘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珠海组 番禺低隆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杜贵超 胡双全 +1 位作者 石立华 魏繁荣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 通过孔渗、压汞、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储层呈现出低孔、低渗—特低渗特征。长6储层砂岩总体处于晚成岩A期,其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影响储层物性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在早成岩期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可使粒间孔隙急剧减小,物性变差。主要的胶结类型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及黏土矿物胶结,它们均使得物性进一步变差,而长石、岩屑颗粒及浊沸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改善了碎屑的孔喉结构,加大了次生孔隙空间,是物性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延长组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呵叻盆地L区块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贵超 仓辉 +1 位作者 张森森 曹卿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5,共5页
在钻井取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对呵叻盆地L区块二叠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碳酸盐岩共发育早期充填缝及晚期张开缝2期构造裂缝。张开缝主要为低角度裂缝及水平裂缝,... 在钻井取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对呵叻盆地L区块二叠系碳酸盐岩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层碳酸盐岩共发育早期充填缝及晚期张开缝2期构造裂缝。张开缝主要为低角度裂缝及水平裂缝,呈半充填—未充填特征,其形成演化与印支期造山运动有关,为印支Ⅰ、Ⅱ幕2期构造运动叠加的产物;在Ⅱ幕印支运动强烈构造挤压作用下,低角度正断层F1发生挤压变形,2号断块被推覆到1号断块之上,导致灰岩断块内部沿较脆弱的沉积纹理面破裂,形成低角度缝及水平裂缝;岩心裂缝统计及常规测井识别表明,该套裂缝在垂向上以薄层为主,裂缝密度较小。从构造作用改造程度来看,研究区碳酸盐岩目的层地层厚度较大,受区域构造应力改造相对较小,断层断面曲率及地层曲率小,导致构造裂缝发育密度较小,不利于油气规模性成藏。该研究可为呵叻盆地L区块有利区的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呵叻盆地 碳酸盐岩 裂缝型储层 裂缝类型 低角度裂缝 水平裂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