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水分利用来源的旱雨季差异
1
作者 王志超 许宇星 +1 位作者 竹万宽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59,共10页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适应季节性干旱的水分利用来源策略,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分布面积最大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旱雨季典型月...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适应季节性干旱的水分利用来源策略,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分布面积最大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旱雨季典型月份尾巨桉木质部水、各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稳定同位素值(δD)和氧稳定同位素值(δ^(18)O),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量化尾巨桉旱雨季对各土层土壤水或地下水的利用比例,深入探讨了尾巨桉旱雨季水分利用来源的差异。【结果】当地大气降水存在明显的蒸发富集现象,且其δ^(18)O呈明显的雨季偏负,旱季偏正的季节变化规律;各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旱季土壤含水量显著(P<0.05)小于雨季,且越接近地表差异越大。尾巨桉在雨季主要利用0~40和4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28.0%和24.3%,而旱季主要利用15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利用比例分别为29.9%和22.6%。旱季大量降水后,土壤水分尤其是浅层土壤水得到大量补充,尾巨桉对0~40和40~100 cm土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分别提高了111.4%和10.3%,对100~150、150~200 cm土层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利用比例分别降低了3.1%、40.1%和15.9%。【结论】尾巨桉面对环境可利用水资源的变化,具有灵活多变的水分利用来源策略,这表明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5表1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分利用来源 MixSIAR模型 旱雨季 尾巨桉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
2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1 位作者 王志超 杜阿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 【目的】探究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雷州半岛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施物理和化学(施用除草剂)方式去除林下植被,并以未去除为对照。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土壤温度和湿度(5 cm深处)进行为期1 a的连续监测。【结果】物理和化学去除林下植被极显著降低了土壤总呼吸及其组分(化学去除的根系呼吸除外)(P<0.01),且物理去除的土壤总呼吸速率(3.45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4.15μmol·m^(−2)·s^(−1))(P<0.01)。2种方式的矿质土壤呼吸速率和凋落物层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系呼吸速率表现为物理去除(1.02μmol·m^(−2)·s^(−1))显著低于化学去除(1.37μmol·m^(−2)·s^(−1))(P<0.05)。凋落物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为36.45%~39.40%、26.34%~31.29%、30.10%~39.40%。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其组分最高值出现在雨季(4—10月),根系呼吸速率最低值出现在7—8月。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双因子拟合模型最优,能解释土壤总呼吸速率变异的75.1%(物理去除)、60.9%(化学去除)、57.1%(对照);凋落物呼吸速率时间变异主要由土壤湿度调控;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从大到小依次为物理去除(2.12)、化学去除(1.95)、对照(1.93)。【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通过改变林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且物理去除林下植被相比于化学去除能更大程度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降低森林土壤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去除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尾巨桉人工林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主要生态效应研究
3
作者 任世奇 杜阿朋 +5 位作者 胡刚 顾大形 伍琪 韦振道 李昌荣 陈健波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为揭示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客观评价尾巨桉人工林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依托南宁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湛江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尾巨桉人工林为... 为揭示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客观评价尾巨桉人工林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依托南宁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湛江桉树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单木蒸腾耗水量、林分蒸散耗水量和根系吸水来源;分析枯落物量及分解归还特征,并探讨尾巨桉纯林改培混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解析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规律;评估碳储量和固碳效率。结果发现:尾巨桉单木日均蒸腾耗水量1.32 mm,年蒸腾耗水量349 mm,占当年降水量的27%;尾巨桉林年蒸散耗水量占当年降水量的82%;尾巨桉林的凋落物养分归还以氮元素为主,归还总量随林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延长尾巨桉培育周期有助于凋落物分解、养分还土;纯林改培套种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e)的混交林能够显著改善土壤质量;广西的尾巨桉林中有维管植物120科369属584种,其中包括灌木201种、草本186种;明确中龄尾巨桉人工林白天为碳汇、夜间为碳源,其中夏季和秋季吸收固定CO_(2)的能力最强,每日净吸收固定CO_(2)约为11.0 g·m^(-2),转化为每年净固定碳约为10.9 t·hm^(-2)。阶段性观测研究表明尾巨桉生长未吸收消耗大量水分,纯林改培为混交林可显著提升土壤质量,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桉树的碳汇功能强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该结论为客观认知桉树人工林与生态环境的互作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优化桉树人工林经营方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水分消耗 土壤养分 植物物种多样性 碳汇
下载PDF
桉树、相思、湿地松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晓华 杜阿朋 +3 位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桉树(主要包括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和尾细桉等)、相思(主要包括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分析不同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 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桉树(主要包括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和尾细桉等)、相思(主要包括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分析不同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的差异特征以及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胸径、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相思、湿地松人工林的BCEF平均值分别为0.66 Mg·m^(-3)、0.98 Mg·m^(-3)、0.69 Mg·m^(-3),BCEF平均值分别为1.26、1.61、1.66,R平均值分别为0.19、0.23、0.22。桉树林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树高和林分密度,相思林生物量估算系数主要受胸径和蓄积量影响。湿地松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受林分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影响。因此,在估算区域尺度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气候和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相思 湿地松 生物量估算系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杜阿朋 于澎涛 +4 位作者 王彦辉 袁玉欣 郭明春 何常清 管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7-554,共8页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 2005年6—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不同坡面设置了93个调查样点,研究了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坡向、坡位及植被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土深增加,土壤密度和石砾含量逐渐增大,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却逐渐减小,但非毛管孔隙度在100cm以下土层时因石砾含量加大却随土深增加而增大;(2)各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基本上均是阴坡优于半阴半阳坡和阳坡,半阴半阳坡与阳坡差别不大;(3)随着坡位下降,土壤厚度、土壤密度、石砾含量、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各种持水量指标基本上也是程度不同地减小,但上坡的持水量指标大于阴坡坡顶;(4)4种植被类型0~30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石砾含量为退耕地最低,其它3种植被类型差别不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天然灌丛〉天然草地〉乔木林地〉退耕地;非毛管孔隙度则是退耕地〉乔木林地〉天然灌丛〉天然草地。其次,还建立了土壤物理性质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深度、地表植被覆盖度等之间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密度 土壤孔隙度 持水能力
下载PDF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9
6
作者 杜阿朋 何常清 +4 位作者 管伟 王彦辉 于澎涛 徐丽红 刘建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31,共7页
采用小区漫流法研究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典型植被下的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平均值表现为天然草地>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华北落叶松林地。坡向影响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 采用小区漫流法研究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典型植被下的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平均值表现为天然草地>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华北落叶松林地。坡向影响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位对土壤稳渗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坡度对土壤稳渗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中坡>陡坡>缓坡,当坡度小于25°时土壤稳渗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当坡度大于25°时土壤稳渗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因此,以坡度25°为分界点,找到了影响土壤稳渗速率的主导因子,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得到土壤稳渗速率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段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稳渗速率 影响因素 六盘山
下载PDF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的土壤石砾含量坡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杜阿朋 王彦辉 +3 位作者 管伟 何常清 于澎涛 刘建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0,127,共6页
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经常很高,这对土壤水文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六盘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叠叠沟小流域调查研究了土壤石砾含量随坡向、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以表层0-20 cm为例)石砾体积含量... 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经常很高,这对土壤水文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六盘山区土壤石砾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叠叠沟小流域调查研究了土壤石砾含量随坡向、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以表层0-20 cm为例)石砾体积含量的坡向顺序为阳坡(3.07%)>阴坡(2.89%)>半阴半阳坡(1.99%),坡位顺序为下部(3.46%)>中上部(3.05%)>坡顶(2.46%)>中部(2.20%)>上部(2.08%)。在受侵蚀影响导致表层土壤石砾富集的同时,石砾含量主要受离开母岩距离的影响,因而表现为随土壤加深而增加的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不同坡向坡位时石砾体积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的模型,与实际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石砾含量 空间分布 土壤深度
下载PDF
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杜阿朋 赵知渊 +2 位作者 王志超 陈云峰 吴志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6-1310,共5页
以广西10年生的4种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的生长特征、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林分生长特征方面,4种桉树林分平均胸径在13.9~15.5 cm之间变化,柳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树高和冠幅均达到极... 以广西10年生的4种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的生长特征、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林分生长特征方面,4种桉树林分平均胸径在13.9~15.5 cm之间变化,柳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树高和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粗皮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在凋落物贮量及持水特征上,林下总的凋落物贮量范围是18.7~20.1 t/hm2,排序为:大花序桉(20.1t/hm2)>邓恩桉(19.6t/hm2)>粗皮桉(19.1 t/hm2)>柳桉(18.7t/hm2);最大持水量在25.9~40.7 t/hm2之间变化,排序为:邓恩桉(40.7 t/hm2)>大花序桉(32.9 t/hm2)>柳桉(27.2 t/hm2)>粗皮桉(25.9t/hm2).在土壤持水特性方面,4种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为粗皮桉林地最小,柳桉林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长特征 持水性能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桉树林木碳贮量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杜阿朋 陈少雄 +1 位作者 张婧 张治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01,共5页
在广西东门林场进行了桉树不同施肥水平下林木碳贮量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桉树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6种施肥处理中最大施肥量的胸径、树高最大,最小施肥量的胸径、树高最小;在施肥总量相... 在广西东门林场进行了桉树不同施肥水平下林木碳贮量研究,分析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桉树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生物量和碳贮量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6种施肥处理中最大施肥量的胸径、树高最大,最小施肥量的胸径、树高最小;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P含量比例高的林分胸径、树高平均值均大于P比例低的施肥处理;施肥对桉树林分生长的影响效果随着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192月生时6种施肥处理下桉树林分平均单株碳贮量大小排序为处理3(81.37 kg)>处理1(80.22 kg)>处理5(79.65 kg)>处理4(78.07 kg)>处理2(77.86 kg)>处理6(76.21 kg);各器官碳贮量所占比例的大小排序均为树干(48.62%~48.95%)>树枝(17.20%~17.29%)>树根(16.15%~16.36%)>树叶(9.57%~9.67%)>树皮(8.05%~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施肥水平 碳贮量
下载PDF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阿朋 韦东艳 +1 位作者 张婧 谢耀坚 《桉树科技》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 cm)的土壤有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差,炼山+机械挖桩造林措施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破坏作用要明显高于伐根催腐造林;与皆伐前相比,两种造林措施均导致了林地土壤pH向酸性化方向发展;伐根催腐造林使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全K、Ca和Mg含量均较皆伐前大,炼山措施导致大量养分烧失和流失,故其最小;土壤微量元素中除了Cu以炼山造林地最大外,Fe、Mn、Zn、B均以伐根催腐造林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造林措施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阿朋 韦东艳 +1 位作者 张婧 谢耀坚 《桉树科技》 2012年第3期9-14,共6页
对比分析了5个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各层土壤容重均呈现随林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增大,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 对比分析了5个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贮水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各层土壤容重均呈现随林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度随林龄增加有所增大,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随林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各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地0-100cm土层的土壤最大贮水力排序为:7年生(585.39 t·hm^-2)〉3年生(582.93 t·hm^-2)〉5年生(580.41 t·hm^-2)〉1.5年生(570.99 t·hm^-2)〉1年生(570.63t·hm^-2),土壤有效贮水力排序为:1.5年生(59.50 t·hm^-2)〉7年生(46.96 t·hm^-2)〉1年生(22.47 t·hm^-2)〉5年生(22.46 t·hm^-2)〉3年生(13.82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尾巨桉人工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贮水能力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邓恩桉凋落物及土壤持水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阿朋 赵知渊 +2 位作者 邓玉华 王志超 吴志华 《桉树科技》 2016年第2期19-24,共6页
以广西10年生的3个密度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林下凋落物和土壤及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密度林分的林下凋落物贮量为18.5~19.6 t·hm^(-2),最大持水量为31.5~40.7 t·hm^(-2),均是高密度的... 以广西10年生的3个密度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林下凋落物和土壤及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密度林分的林下凋落物贮量为18.5~19.6 t·hm^(-2),最大持水量为31.5~40.7 t·hm^(-2),均是高密度的最小;3个密度邓恩桉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高密度最大,土壤容重是高密度最小,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中密度最大,低密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凋落物持水性 土壤持水性
下载PDF
深圳市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量化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阿朋 张婧 谢耀坚 《桉树科技》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至2008年,深圳市森林覆盖率达47.6%,深圳全市现有桉树林面积为3658.4 hm2,本文依此并结合相应公式得出深圳市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分别为:涵养水源经济价值为4336.08万元;保育土壤16389.6 t,取得的经济价值为101.77万元;固定CO2的价值为... 至2008年,深圳市森林覆盖率达47.6%,深圳全市现有桉树林面积为3658.4 hm2,本文依此并结合相应公式得出深圳市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分别为:涵养水源经济价值为4336.08万元;保育土壤16389.6 t,取得的经济价值为101.77万元;固定CO2的价值为4401.38万元,制氧价值为835.02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1829.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树干直径生长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1
14
作者 管伟 熊伟 +4 位作者 王彦辉 于澎涛 何常清 杜阿朋 刘海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2005年5—11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叠叠沟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9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树干直径的日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20:00;直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表... 2005年5—11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叠叠沟林场,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9株华北落叶松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树干直径的日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20:00;直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月下旬以后基本停止生长;林分内优势度大的林木生长较快;树干直径生长过程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幂函数曲线,方程的确定系数为0.78~0.92。对影响直径生长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是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偏相关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空气相对湿度、日平均太阳辐射通量和土壤含水量作为影响树干直径生长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华北落叶松 树干直径 气象因子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枯落物覆盖对地表径流的拦阻效应 被引量:19
15
作者 何常清 于澎涛 +5 位作者 管伟 王彦辉 袁玉欣 郭明春 杜阿朋 董晓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5-599,共5页
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坡面径流小区(长0.9m、宽0.5m)内进行了10种枯落物覆盖量(0.0、0.5、1.0、3.0、5.0、7.0、10.0、15.0、20.0、25.0t·hm^2)、5个人口流量(10、20、30、40、60mL·s^-1)的地表径... 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坡面径流小区(长0.9m、宽0.5m)内进行了10种枯落物覆盖量(0.0、0.5、1.0、3.0、5.0、7.0、10.0、15.0、20.0、25.0t·hm^2)、5个人口流量(10、20、30、40、60mL·s^-1)的地表径流试验。结果表明:当枯落物覆盖量从0.0t·hm^-2增加到25.0t·hm^-2时,地表径流流速与无枯落物覆盖相比减小了57.50%~72.27%;地表径流流速随入口流量增加而明显加大,尤其是无枯落物覆盖时增加最快;在坡度为14°的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对地表径流流速的阻延值△V(cm·s^-1)与单宽流量q(mL·s^-1·cm^-1)、枯落物覆盖量G(t·hm^-2)的关系为:△V=3.6177q^0.5075G^0.4315(R^2=0.9102);枯落物覆盖量增加使地表曼宁阻力系数n值加大,在枯落物覆盖量小于10.0t·hm^-2时,n值随枯落物量增加而急剧加大;当枯落物覆盖量在10.0~25.0t·hm^-2范围内增加时,n值的加大趋势逐渐变缓;n值与枯落物覆盖量之间呈较好的二项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枯落物覆盖 地表径流 流速 曼宁阻力系数
下载PDF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典型坡面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建立 王彦辉 +4 位作者 于澎涛 程丽莉 熊伟 徐丽宏 杜阿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确定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合理调控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关系、科学恢复林草植被的核心问题。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作为土壤水分限制型生态系统的坡面植被,植物种类和植被密度等结构特征与... 确定土壤水分的植被承载力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合理调控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关系、科学恢复林草植被的核心问题。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作为土壤水分限制型生态系统的坡面植被,植物种类和植被密度等结构特征与降水量紧密相关。根据六盘山石质山区的特点,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阴坡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和阳坡草地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数学模型,即由4~10月的生长季降雨量(P)计算得到可承载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公式:LAItree=exp((0.7731×P–186.12)/146.46)和LAIgrass=exp((0.5112×P–345.93)/227.89),并提出了考虑坡面水分再分配影响的不同坡位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计算方法。阴坡华北落叶松的植被承载力(用LAI表示)从坡顶的1.45升高到坡中的4.83,然后稳定在3.0~3.3。对于阳坡草地,土壤水分可承载的LAI从坡顶的0.37上升到坡中的0.46,然后在0.41~0.47之间变动,LAI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坡面 土壤水分 承载力 植被恢复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林冠截持降雨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郭明春 于澎涛 +4 位作者 王彦辉 沈振西 时忠杰 杜阿朋 何常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3-1637,共5页
通过对林冠截持过程的研究,将单场降雨划分成很多个小的时段,顺序计算各小时段内降雨在林冠内的分配,建立了一个林冠降雨截持模型.模型考虑了冠层和树干干燥度对冠层雨期蒸发的影响,并在计算雨期蒸发时引入冠层叶面积指数、单位林地面... 通过对林冠截持过程的研究,将单场降雨划分成很多个小的时段,顺序计算各小时段内降雨在林冠内的分配,建立了一个林冠降雨截持模型.模型考虑了冠层和树干干燥度对冠层雨期蒸发的影响,并在计算雨期蒸发时引入冠层叶面积指数、单位林地面积上树干表面积.运用模型对华北落叶松林的降雨截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穿透雨与实测穿透雨基本吻合,误差在±1 mm范围内,但在小降雨(<6 mm)时模拟值偏低;树干茎流量模拟值偏低,茎流模拟相对误差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同时模拟了穿透降雨的过程,结果与林内自动气象站实测穿透降雨的过程基本吻合,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冠截持 模型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板栗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时忠杰 杜阿朋 +1 位作者 胡哲森 徐大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3-687,共5页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了板栗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随胁迫强度的增加,板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同;活性氧...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了板栗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随胁迫强度的增加,板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同;活性氧保护酶SOD、POD、CAT随胁迫程度的增强呈先降后增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而ASP基本呈降低的变化趋势;O2-.产生速率呈先增再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H2O2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中度胁迫时含量最大;MDA含量与质膜相对透性均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大;SOD、CAT、ASP等保护酶可以作为板栗幼苗抗旱力强弱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板栗幼苗 活性氧化谢
下载PDF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冠层降水再分配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建立 王彦辉 +5 位作者 于澎涛 程丽莉 熊伟 徐丽宏 张淑兰 杜阿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81,共6页
于2006-2007年生长季(5-10月)定位监测了六盘山北段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特征,并基于同期气象数据初步分析了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穿透雨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差异随着降雨量增大... 于2006-2007年生长季(5-10月)定位监测了六盘山北段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特征,并基于同期气象数据初步分析了有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穿透雨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差异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变小。在整个测定期间,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占总降雨量的(74.94±2.4)%,树干茎流占(0.16±0.03)%,而林冠截留占(25.08±2.41)%。穿透雨、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的数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p<0.01),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并且在高的雨量(>20 mm)和雨强(>5 mm/h)下逐渐趋于稳定。当降雨量到达6.44 mm时开始出现树干茎流。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华北落叶松 穿透雨 树干茎流 林冠截留
下载PDF
不同品种桉树林生活叶-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1 位作者 竹万宽 杜阿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0,110,共8页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Eucalyptus spp.)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为其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雷州半岛赤桉(E.camaldulensis)、粗皮桉(E.pellida)、托里桉(E.torelliana)、尾叶桉(E....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Eucalyptus spp.)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为其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雷州半岛赤桉(E.camaldulensis)、粗皮桉(E.pellida)、托里桉(E.torelliana)、尾叶桉(E.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湿加松(P.elliottii×P.oaribaea)人工林为对照,对各桉树人工林生活叶、凋落物及土壤(0~20cm)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桉树林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生活叶>凋落物>土壤,且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生活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湿加松,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湿加松;托里桉凋落物全氮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桉树品种,与湿加松无显著差异;湿加松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各品种桉树土壤;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凋落物C/N为39.43~63.3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成为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元素;8a生赤桉和10a生粗皮桉土壤C/N显著高于10a生托里桉、高于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说明10a生托里桉及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表层土壤具有较快的矿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内部碳、氮、磷元素已在植物、凋落物与土壤之间实现了运输和转换。【结论】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及湿加松人工林下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是限制分解的主要元素;相比各桉树品种,湿加松具有较高的植物营养利用效率及固碳能力;不同桉树品种及湿加松生长限制性元素有所不同,建议在雷州半岛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及时补充多元素复合肥,充分发挥氮、磷、钾等元素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湿加松 生活叶 凋落物 土壤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