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强化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损伤
1
作者 丁凯 姚雨婧 +4 位作者 李志鹏 王磊 顾长源 束昊 孙鲁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75-5680,共6页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肌腱完整组与肌腱撕裂组术前Goutallier分级存在差异(P<0.05),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年,患侧肩关节MRI见18例患者缝合肌腱愈合良好,愈合率78%;(3)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可为难以完成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提供可靠修补,能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巨大肩袖撕裂 肱二头长头腱转位 加强缝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古方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世洲 孙鲁宁 +5 位作者 曹鲁梅 梅伟 束昊 黄瑶 袁滨 毛国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138-2142,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共识不断增强,诸如古方青娥丸等一系列传统医药逐渐显现出其独特优势。着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共识不断增强,诸如古方青娥丸等一系列传统医药逐渐显现出其独特优势。着重探讨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并结合相关可能机制做出综述,能够更好地展现其独特魅力,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证诊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娥丸 骨质疏松症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骨形成 骨吸收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5
3
作者 束昊 袁滨 +3 位作者 卢超 刘锌 孙鲁宁 黄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0-573,599,共5页
目的:研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前后... 目的:研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前后通过CT套叠观察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变化,采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并在最终随访时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活动度,评估髌骨稳定性,了解术后髌骨脱位是否复发。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TT-TG值为(10.24±2.31)mm,与术前(23.15±2.1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93.20±5.49)、(93.14±4.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髌骨外推试验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屈膝活动度与健侧差值<5°。结论:对于选择性的病例,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可以有效减少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发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重建 胫骨结节 截骨
原文传递
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束昊 邱勇 +4 位作者 孙超 刘文军 王信华 俞杨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的关系。方法:NF-1伴脊柱侧凸组共有患者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4.9岁,侧凸Cobb角40°-132°(平均81.4°);同年龄非脊柱畸形...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1,NF-1)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的关系。方法:NF-1伴脊柱侧凸组共有患者18例,年龄10-18岁,平均14.9岁,侧凸Cobb角40°-132°(平均81.4°);同年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25例,年龄11-19岁,平均15.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两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比较,并对NF-1伴脊柱侧凸组患者的BMD检测结果与侧凸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NF-1伴脊柱侧凸患者所测各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L2~L4)平均骨密度(0.61g/cm^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g/cm^2),腰椎骨密度的降低比股骨明显,NF-1伴脊柱侧凸组患者腰椎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BMD与侧凸Cobb角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NF-1伴脊柱侧凸患者存在全身性的骨量减低,其与侧凸的严重程度无关,可能与NF-1伴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凸 青少年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束昊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7-869,共3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5%~1%,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女性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大约为3%-4%,其发病机理目前仍然不明确。与AIS病因学相关的假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5%~1%,女性多于男性.在我国女性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大约为3%-4%,其发病机理目前仍然不明确。与AIS病因学相关的假说包括基因遗传、神经系统平衡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以及躯干生长不平衡等。有人认为AIS患者双侧椎旁肌在结构、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椎旁肌作为人体躯干姿势反射的效应器官.与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患 椎旁肌 神经内分泌异常 女性青少年 脊柱畸形 发病机理 基因遗传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手术中髂前嵴取骨术后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束昊 邱勇 +3 位作者 俞扬 朱锋 刘臻 刘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8-568,587,共2页
腹膜后血肿为腹腰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可因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最常见原因是骨盆及脊柱骨折。脊柱前路手术髂前嵴取骨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罕见,我们在行颈椎前路手术时从髂前嵴取骨术后并发巨大腹膜后血肿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腹膜后血肿 颈椎前路手术 术后并发 取骨 手术中 脊柱前路手术 常见并发症 腰部损伤
原文传递
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束昊 孙鲁宁 +4 位作者 袁滨 杜斌 闵文 戴庆生 沈计荣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hevron截骨术联合 Akin 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患者31例,比较手术前后外翻角(halhx valgus angle, 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 目的:探讨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hevron截骨术联合 Akin 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患者31例,比较手术前后外翻角(halhx valgus angle, 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术后不采用任何外固定,早期负重活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趾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患足进行功能评价,同时行患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影像学评估。随访结果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本组患者获得15-42个月(平均25.1个月)的随访,无外翻畸形复发,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HVA由术前(31.8°±4.9°)矫正到(10.1°±3.1°)(P〈0.01),IMA由术前(15.5°±2.2°)矫正到(8.3°±2.0°)(P〈0.01)。足踝的AOFAS系统评分由术前(28.1±5.9)提高到(83.6±11.0)(P〈0.01)。结论:应用Chevron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外翻畸形有利于畸形矫正和功能锻炼,患者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 外翻 Chevron截骨术 Akin截骨术 外翻角 跖骨间角
下载PDF
内花键挤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束昊 郑伟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18,共2页
介绍了挤压成形的工艺特点,通过对内花键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其成形的可行性,找出影响复合挤压的关键因素,针对其成形特点,设计合理的模具,对该零件的生产应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内花键 复合挤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启动齿星轮冷挤压工艺的模拟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定举 束昊 +1 位作者 刘霞 郑伟刚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针对启动齿星轮成形工艺的特点,对其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找出了影响挤压成形的工艺参数,设计了合理的启动齿星轮的成形工艺。通过工艺实验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工艺既保证了启动齿星轮内曲面和外齿型的同心度,又解决了挤压... 针对启动齿星轮成形工艺的特点,对其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找出了影响挤压成形的工艺参数,设计了合理的启动齿星轮的成形工艺。通过工艺实验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工艺既保证了启动齿星轮内曲面和外齿型的同心度,又解决了挤压过程中由于金属流动不畅造成的塌陷、缩孔现象,同时降低了挤压力,大大缩短了工艺实验周期,对于启动齿星轮的生产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轮 成形工艺 模拟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文军 邱勇 +4 位作者 孙旭 刘臻 束昊 王信华 孙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204例AIS患者,男性36例,女性168例,平均年龄15.0岁;平均Cobb角50.1°...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204例AIS患者,男性36例,女性168例,平均年龄15.0岁;平均Cobb角50.1°;平均Risser征3.4度;主弯跨度平均6.8个椎体;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2.0度。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及仰卧左右侧屈位X线片,计算主弯柔韧性。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指标与主弯柔韧性的相关性。结果:女性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胸腰弯组和腰弯组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显著大于胸弯组(P<0.05),胸腰弯和腰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中的年龄及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且胸弯女性AIS患者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及顶椎旋转度也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胸弯AIS患者中侧屈位主弯Cobb角、胸腰弯/腰弯组中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主弯跨度及Risser征与脊柱柔韧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脊柱柔韧性受年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弯型及顶椎旋转度等因素影响;男性AIS患者的脊柱侧凸柔韧性主要受主弯Cobb角及弯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柔韧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球面滑履冷挤压模脱模装置的改进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伟刚 束昊 +3 位作者 吴启山 滕生磊 何欣 马潇潇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2,共3页
介绍一种高精度球面滑履零件冷成形模具,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具能实现滑履成形,但模芯经常断裂,而且滑履挤压件的薄壁端口发生微塑变形。通过对模芯断裂和顶出变形分析,将模芯由台阶配合改作锥面配合,并将模具脱模机构改成梯度脱模,从而很... 介绍一种高精度球面滑履零件冷成形模具,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具能实现滑履成形,但模芯经常断裂,而且滑履挤压件的薄壁端口发生微塑变形。通过对模芯断裂和顶出变形分析,将模芯由台阶配合改作锥面配合,并将模具脱模机构改成梯度脱模,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模芯断裂和挤压件顶出变形的问题。有效保护模具和保证挤压件尺寸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滑履 精密挤压模 梯度脱模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中基于图论分析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赞 束昊 +2 位作者 刘端 施咏梅 张志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结合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图论分析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大脑网络存在局部和全局拓扑属性异常改变,这不仅为了解其病理生理...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及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结合结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图论分析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大脑网络存在局部和全局拓扑属性异常改变,这不仅为了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疾病的诊断寻找到新的影像学标志。作者主要回顾近年来人脑网络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基于图论分析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并提出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小世界网络 图论分析 综述
下载PDF
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于志 孙福荣 +3 位作者 葛广勇 张义福 束昊 邱昊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3 例移位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固定治疗,其中A组10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B组13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观察评...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3 例移位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固定治疗,其中A组10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B组13 例患者行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观察评估两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和愈合、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A组(63.5±11.3) min,B组(46.3±6.0) min,钢丝组手术时间比缝线组要长(t=4.43,P<0.05).23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患者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骨性愈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范围0~130°,均无明显伸屈受限.A组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91.6±4.2)分,B组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90.4±3.9)分,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A组有1 例患者Lachman试验弱阳性,B组有2 例患者Lachman试验弱阳性,其余患者Lachman试验皆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患者却无明显膝关节疼痛、主观不稳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钢丝与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都能实现骨折良好复位,稳定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使用缝线固定治疗手术更简便,无需二次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 缝线 固定 胫骨髁间嵴骨折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结束后近期矫正丢失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斌 孙超 +5 位作者 邱勇 束昊 孙旭 朱泽章 王信华 刘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支具治疗结束后短期内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完成规范化支具治疗后短期随访的AIS患者84例,其中男4例,女80...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支具治疗结束后短期内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完成规范化支具治疗后短期随访的AIS患者84例,其中男4例,女80例。初诊时年龄10~15岁,平均12.8岁;Risser征0~3级,平均1.6级;主弯Cobb角20°~43°,平均29.5°。胸腰双主弯36例,单胸弯22例,单胸腰弯或腰弯26例。所有患者在初诊、复查时均摄佩带支具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分别测定不同时期侧凸Cobb角,记录侧凸类型、Risser征、患者的生理年龄及月经初潮时间,分析去除支具后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AIS患者支具治疗后主弯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12.4%,其中14例(16.7%)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弯型脊柱侧凸的侧凸矫正率、进展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具治疗结束时主弯Cobb角10°~37°,平均25.5°,明显小于初诊时的29.5°(P<0.05),停用支具后6~18个月主弯Cobb角为27.2°,与支具治疗结束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用支具后,有15例(17.6%)患者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弯型脊柱侧凸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进展的患者在支具治疗时主弯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23.3%,明显高于未出现侧凸进展患者的1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支具时不同Cobb角组后期出现侧凸进展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具治疗能够有效控制AIS患者侧凸的进展。在结束支具治疗后短期内随访侧凸矫正基本稳定,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侧凸进展,这种进展与弯型、侧凸的严重程度无关,可能与支具治疗期间侧凸的矫正率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 支具
原文传递
球面滑履精密冷挤压大升角旋转脱模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伟刚 束昊 +1 位作者 滕生磊 何欣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104,共5页
球面滑履在冷挤成形后,由于球面和柱面回弹对模芯产生很大抱合力,加之凹模壁面摩擦阻力,导致脱模时滑履顶出端口发生变形,影响零件成形精度。考虑采用模芯和滑履相对旋转后顶出方式来消除模芯和滑履内表面微观机械咬合力进行脱模,从而... 球面滑履在冷挤成形后,由于球面和柱面回弹对模芯产生很大抱合力,加之凹模壁面摩擦阻力,导致脱模时滑履顶出端口发生变形,影响零件成形精度。考虑采用模芯和滑履相对旋转后顶出方式来消除模芯和滑履内表面微观机械咬合力进行脱模,从而达到减小脱模阻力目的,文章对大升角旋转顶出的脱模方法原理进行分析,并根据球面对称性特点,利用数值拟合方法获得回弹变形方程,然后利用回弹变形方程和与之变化相适合球面积分计算重要参数旋转脱模升角,从而实现通过大升角螺旋传动把顶杆直线运动转化模芯旋转运动,达到旋转脱模的效果,通过工艺实验证明,旋转顶出的脱模方式具有脱模阻力小,脱模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滑履 精密挤压 旋转脱模 回弹变形方程 球面积分 脱模升角
下载PDF
新型精密冷挤成形脱模装置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伟刚 束昊 +2 位作者 袁玉红 何欣 滕生磊 《模具工业》 2009年第4期63-66,共4页
分析了旋转顶出脱模方法的原理,并计算重要参数螺旋升角,设计出合理旋转顶出脱模装置,最后通过工艺试验证明旋转顶出脱模装置具有脱模阻力小,成形精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 凹球滑履 精密成形 脱模装置 螺旋升角
下载PDF
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弯型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超 邱勇 +4 位作者 束昊 刘臻 王信华 王斌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弯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74例AIS患者,女性213例,年龄13~18岁(15.3±1.4岁),Risser征3~5(3.7±0.6),Cobb角10°~40°(26.7°... 目的:探讨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弯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74例AIS患者,女性213例,年龄13~18岁(15.3±1.4岁),Risser征3~5(3.7±0.6),Cobb角10°~40°(26.7°±6.1°);男性患者61例,年龄14~18岁(15.7±1.0岁),Risser征3~5(3.5±0.5),Cobb角10°~40°(25.9°±5.9°)。对所有患者拍摄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然后对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距离。对不同性别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角度AIS患者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8.8%,其中男性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6.4%,明显高于女性的6.6%(P<0.05)。两组均以单胸弯最为常见,各种典型弯型在两组中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胸弯中,胸椎左侧凸的发生率为3.4%,其中男性患者胸左侧凸的发病率为10.7%,明显高于女性的1.7%(P<0.05)。在冠状面上,男性患者的躯干失平衡率为28.3%,明显高于女性的20.1%(P<0.01)。结论:小角度AIS各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和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性别 弯型
原文传递
儿童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涛 孙旭 +4 位作者 朱泽章 王斌 毛赛虎 束昊 邱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3-247,共6页
目的 研究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年龄10岁以下的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儿.观察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胸椎后凸、腰椎前凸、MRI扫描上小脑扁桃... 目的 研究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7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年龄10岁以下的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儿.观察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胸椎后凸、腰椎前凸、MRI扫描上小脑扁桃体下坠程度、空洞的形态和长度以及空洞与脊髓的最大比值(S/C最大比值),对以上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40例患儿入选,男23例(23/40,57.5%),女17例(17/40,42.5%),其中累及胸弯37例,包括左胸弯9例,占22.5%(9/40).典型侧凸模式中不典型特征发牛率为72.7%(16/21).胸椎后凸角平均为25.4°,胸椎正常后凸与过度后凸24例(24/40,60%);腰椎前凸角平均53.1°,MRI扫描发现其中36例(36/40,90%)伴有脊髓空洞.结论 儿童Chiari畸形以胸弯累及多见,不典型弯型及典型弯型中不典型特征较多见,胸椎后凸角较大,对于具有上述特征的低龄患儿,建议行MRI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CHIARI畸形 脊柱侧凸 影像学特点 临床意义 Type children MRI扫描 不典型 腰椎前凸角 胸椎 典型特征 低龄患儿 脊髓空洞 影像学资料 影像学特征 小脑扁桃体 研究对象 脊柱外科 测量指标
下载PDF
以Charcot关节为首诊的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军 邱勇 +4 位作者 钱邦平 孙旭 束昊 王信华 孙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6-266,276,共2页
近年来国内关于Charcot关节的报道逐渐增多,但以Charcot关节为首发症状的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1、2]。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CHARCOT关节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首诊 首发症状
原文传递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纯化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信华 邱勇 +3 位作者 袁硕 束昊 刘文军 孙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以4例NF-1患者的神经纤维瘤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FB,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后传代,差速贴壁法(...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以4例NF-1患者的神经纤维瘤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FB,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后传代,差速贴壁法(15min/次)纯化P1、P2代FB。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表达情况,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约5d可见大量细胞从组织块周围迁出,20d左右达80%~90%融合。经纯化后P3代FB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9.4%和99.6%;S-100染色阴性。结论:组织块培养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出高纯度NF-1肿瘤组织内FB,该培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NF-1肿瘤组织FB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块培养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