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申练兵 谭俊铭 +5 位作者 王金鑫 张颉锋 方良勤 邢顺民 何翔 来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95-3997,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系统有关指标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术前24 h与术后24、72 h的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 目的:研究凝血系统有关指标在骨科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术前24 h与术后24、72 h的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LC(血小板计数)等凝血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深静脉血栓(DVT)形成16例,术前24 h与术后24、72 h的FIB、APTT、PLC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DVT组与非DVT组患者发现,术前FIB与APTT指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72 h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APTT、PLC凝血系统指标可作为骨科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DVT形成的诊断依据,为临床诊断DVT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系统 相关指标 骨科大手术 DVT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长螺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德纯 来津 +3 位作者 谭俊铭 王朝阳 邢顺民 时国华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应用长螺钉在胸腰椎骨折的复位作用。方法对62例AO分类为A型及部分B1、B2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后路手术,分析伤椎形态特点,伤椎椎弓根两侧或一侧置入长度与上下椎弓根等长的螺钉,通过长螺钉...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应用长螺钉在胸腰椎骨折的复位作用。方法对62例AO分类为A型及部分B1、B2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后路手术,分析伤椎形态特点,伤椎椎弓根两侧或一侧置入长度与上下椎弓根等长的螺钉,通过长螺钉置顶、撬拨复位等,使压缩、爆裂粉碎椎体恢复正常或近似正常高度及解剖序列,恢复椎管容积,占位>50伴神经症状者在术中减压并需用其他器械辅助进行椎管内骨片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月,平均19月,62例患者均伤椎置长钉,共118枚,骨折块复位和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较术前纠正;其中1例复位不佳,均无后方韧带复合体过撑。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爆裂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但伤椎长螺钉更加容易复位及维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复位 后方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谭俊铭 王朝阳 +8 位作者 陈德纯 邢顺民 申练兵 苏加向 廖腾 时国华 何翔 王金鑫 来津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了早期颈后路切除减压融合治疗18例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患者。方法术前常规X线、CT和MRI检查,其中11例患者存在异常T2加权MRI信号,手术前后分别行Nurick和Niu系统评估。随访6个月-5.5年,平均2.4年。结果平均Niu评分由术... 目的回顾分析了早期颈后路切除减压融合治疗18例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患者。方法术前常规X线、CT和MRI检查,其中11例患者存在异常T2加权MRI信号,手术前后分别行Nurick和Niu系统评估。随访6个月-5.5年,平均2.4年。结果平均Niu评分由术前6.22(5-7)提高到术后4.72(3-7),15例患者(83.3%)的最后随访示Nurick评分至少提高Ⅰ级,3例无明显改善和恶化。术后6例患者仍存在T2加权MRI信号异常。结论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早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疗效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何翔 来津 +2 位作者 邢顺民 王东旭 谭俊铭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双节段固定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双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申练兵 谭俊铭 +7 位作者 邢顺民 陈德纯 朱亚中 陈德纯 张颉锋 何翔 来津 王金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MRI明确诊断为慢性VCF的患者行PVP治疗,手术前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手术前后VAS变化的差异,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2个月至2年,术前VA... 目的探讨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MRI明确诊断为慢性VCF的患者行PVP治疗,手术前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手术前后VAS变化的差异,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2个月至2年,术前VAS平均为(7.44±1.11)分,随访时为(3.1±0.96)分;手术的主观满意度良好。结论 MRI对于VCF患者的评估非常重要,术前MRI出现骨髓水肿信号的慢性VCF采用PVP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雷 方良勤 +3 位作者 邢顺民 来津 范国涛 谭俊铭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asato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Masato神经损伤评... 目的探讨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asato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Masato神经损伤评分明显改善,无加重病例发生,磁共振检查:椎管无明显狭窄。结论骶骨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诊断明确后都应及早地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后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充分彻底的骶管探查减压并修复损伤的马尾神经,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马尾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围手术期抗凝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来津 李孝明 +1 位作者 方良勤 何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7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根据术前CHA_(2)DS_(2)-VASc评分对患者年龄、性别、糖...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7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根据术前CHA_(2)DS_(2)-VASc评分对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血管疾病史进行评分,并将患者分成3组:低危组(≤1分,18例)、中危组(>1~2分,36例)、高危组(>2分,24例),3组患者术前5 d均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术后24~48 h分别予阿司匹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分层抗凝。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血红蛋白量、围手术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结果低、中、高危组患者的CHA_(2)DS_(2)-VASc评分分别为(0.56±0.48)、(1.73±0.23)和(5.62±0.76)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3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组年龄最小,高危组年龄最大。中、高危组有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比例均较低危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有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的患者比例较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中危组与高危组有既往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和INR,术后1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F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可根据血栓风险因素指导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分级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_(2)DS_(2)-VASc评分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抗凝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骨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安小凤 王兆 +2 位作者 方良勤 来津 谭俊铭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骨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试验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手术后连续3 d观察谵妄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骨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试验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手术后连续3 d观察谵妄的发生率、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清白介素(IL)-1β、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术后3 d发生谵妄8例(19.05%),明显低于对照组21例(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P<0.05);试验组术后24 h的血清IL-1β、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47、14.89、14.26,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当天、术后2 d和术后3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70、15.06、13.94,P均<0.05)。结论FIC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是术后有效的镇痛及血清中较低的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部骨折 老年 术后谵妄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比较
9
作者 杨雷 方良勤 +3 位作者 邢顺民 来津 范国涛 谭俊铭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对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被分为接受骨折术后马尾神经未探查减压治疗组和未接受骨折术后马尾神经探查减压治疗... 目的对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被分为接受骨折术后马尾神经未探查减压治疗组和未接受骨折术后马尾神经探查减压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骨盆骨折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中Tile骨折C型患者最多。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术Maje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压组中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Masato的标准评分改善明显(P<0.05),马尾神经的疗效中手术组减压治疗总优良率明显优于未探查减压组(P<0.05)。结论合并有马尾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中以Tile骨折C型者居多,骨折术后减压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未探查减压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马尾神经损伤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术前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申练兵 谭俊铭 +7 位作者 王金鑫 张颉峰 方良勤 吴福政 邢顺民 何翔 来津 陈德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65-3467,共3页
目的:对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1例,使用Mimics软件于置钉前对椎弓根的完整性进行观察,对置钉之前、置钉... 目的:对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1例,使用Mimics软件于置钉前对椎弓根的完整性进行观察,对置钉之前、置钉之后2周以及8个月时患者伤椎的前缘椎体高度比值以及Cobb′s角进行测量,并对手术后患者骨折的复位状况和随访期内固定失败以及复位丢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解。结果:21例患者行过可视化技术引导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00%的患者对于知情同意的评分是非常满意;置钉方式和内植物的选择更加合理;螺钉位置、手术时间和患者失血量得到改善;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可视化技术引导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多节段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颈椎过伸伤伴脊髓损伤同头面部损伤位置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俊铭 申练兵 +10 位作者 王朝阳 姜军松 邢顺民 陈德纯 时国华 廖腾 苏加向 何翔 来津 王金鑫 张颉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面部损伤位置对于颈椎过伸伤患者是否发生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颈椎过伸伤患者52例,按头面部损伤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前额组16例、面部组25例、下颌组11例。本组52例患者... 目的:研究不同面部损伤位置对于颈椎过伸伤患者是否发生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颈椎过伸伤患者52例,按头面部损伤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前额组16例、面部组25例、下颌组11例。本组5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采用Frankekl分级和JOA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前额组:C42例,C55例,C65例,C73例,C31例;面部组:C513例,C68例,C74例;下颌组:C55例,C65例,C71例。不同组间脊髓损伤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Frankel分级前额组患者C级2例,D级6例,E级8例;面部组患者C级6例,D级8例,E级1例;下颌组患者B级3例,D级6例,E级2例。不同组间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面部损伤位置同颈椎过伸伤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无明显影响,但下颌部损伤较面部和前额部损伤的患者脊髓神经更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椎过伸伤 头面部损伤
下载PDF
后路手术治疗L_1爆裂骨折伴圆锥综合征
12
作者 方良勤 谭俊铭 +6 位作者 杨雷 申练兵 邢顺民 来津 王金鑫 张颉峰 徐寅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术对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岁。总结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4年随访...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术对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9.5岁。总结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4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行充分后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植骨融合良好,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纠正,无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平均高度由术前0.412 cm恢复到0.780 cm;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6°恢复到最终随访18.4°;评价椎管占位采用Wolter分型由术前平均47%降低到最终随访1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提高l级者有8例,2级者有2例;38例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者中有25例完全恢复,9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无变化。结论后路减压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伴圆锥综合征不仅重建脊柱序列稳定性,而且使圆锥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骨折 后路手术 圆锥综合征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来津 何翔 +1 位作者 王飞 谭俊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S1期110-111,共2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成人上肢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骨折患者的4%~5%,在所有的肱骨骨折中占50%,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更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仅轻度移位或无移位,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愈合和理... 肱骨近端骨折是成人上肢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骨折患者的4%~5%,在所有的肱骨骨折中占50%,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更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仅轻度移位或无移位,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愈合和理想的功能恢复。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一般提倡对严重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随着技术和相关理论的发展,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也存在一定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技术 手术入路 旋肱前动脉 移位骨折 三部分骨折 肱骨解剖颈 大结节 关节面
原文传递
距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来津 谭俊铭 +4 位作者 申练兵 邢顺民 何翔 王金鑫 张颉锋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658-1661,共4页
目的探讨与距骨骨折手术疗效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本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骨折患者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33.8±10.2)岁;其中距骨体骨折27例,距骨颈骨折1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 目的探讨与距骨骨折手术疗效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本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骨折患者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33.8±10.2)岁;其中距骨体骨折27例,距骨颈骨折1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手术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距骨骨折部位、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6±0.4)年,术后优良率为55.5%。不同骨折复位患者术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内固定方式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复位情况、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P〈0.05)。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有助于距骨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距骨 损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飞 何翔 +5 位作者 来津 魏显招 沈力 李志鲲 朱晓东 李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2009-01—2013-01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0个月...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自2009-01—2013-01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4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和1年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高度略有下降,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效果较明显。该手术方案维持了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在稳固脊柱的前提下保留一定活动度,能够预防邻近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但远期的疗效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DYNESYS 内固定 非融合术
原文传递
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不同数量骨折碎片的桡骨头骨折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邢顺民 来津 +4 位作者 杨雷 何翔 陈翰林 常维东 谭俊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44-947,共4页
目的 研究比较假体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不同数量骨折碎片的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6-02—2013-04诊治桡骨头骨折42例,根据骨折碎片的数量分为2组。Ⅰ组22例(骨折碎片〉3个):12例行假体置换(ⅠA组),10例行切开复... 目的 研究比较假体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不同数量骨折碎片的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6-02—2013-04诊治桡骨头骨折42例,根据骨折碎片的数量分为2组。Ⅰ组22例(骨折碎片〉3个):12例行假体置换(ⅠA组),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ⅠB组)。Ⅱ组20例(骨折碎片≤3个):12例行假体置换(ⅡA组),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B组)。结果 2组术后平均随访28.5(15-35)个月。Ⅰ组:22例均获骨性愈合,ⅠA组和Ⅰ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A组在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提携角和尺侧位移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ⅠB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20例均获骨性愈合,ⅡB组和ⅡA组在VAS评分、尺侧位移、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提携角、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桡骨头骨折碎片〉3个时假体置换的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碎片≤3个时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假体置换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碎片
原文传递
L_1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圆锥损伤术后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俊铭 申练兵 +9 位作者 王朝阳 邢顺民 陈德纯 时国华 廖腾 苏加向 何翔 来津 王金鑫 张颉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L1节段爆裂骨折合并圆锥损伤手术后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查体情况后行后路或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手术。记录手术... [目的]研究L1节段爆裂骨折合并圆锥损伤手术后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查体情况后行后路或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手术。记录手术前后膀胱功能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鞍区感觉障碍,其中25例鞍区感觉减退,10例感觉消失。比较鞍区感觉减退组和感觉消失组的膀胱尿动力学参数,如最大自由尿流率、自主排尿量、最大尿流速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最大压力时的尿流速和逼尿肌的最大压力。感觉减弱组显著优于感觉消失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中,感觉减退组16例3个月内大小便恢复正常,7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术后恢复较差需要导尿;感觉消失组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低于感觉减退组(P<0.05)。[结论]L1椎体爆裂骨折并圆锥损伤手术的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是较为重要的评价预后指标,而其恢复同患者术前感觉区域的损伤情况具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 腰椎 圆锥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早期后路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韧 陈德纯 +8 位作者 来津 谭俊铭 巫发凡 邢顺民 方良勤 徐寅强 何翔 范国涛 张颉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早期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1—2017-11行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后Majeed评分、疼...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早期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1—2017-11行后路神经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后Majeed评分、疼痛VAS评分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1年骶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骶椎管及骶孔减压彻底,后路内固定物在位、无松动;患者均可站立活动、生活自理,7例球海绵体反射明显改善,4例球海绵体反射稍改善,5例球海绵体反射改善效果不佳。18例均无特殊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评定采用Majeed功能评分:优5例,良3例,可7例,差3例。术后疼痛VAS评分(2.44±1.15)分,较术前的(8.56±0.78)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4,P <0.05)。结论不稳定骶骨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在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普及性较高,早期坚强内固定可满足患者早期负重下床行走,明显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马尾神经损伤 后路手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9
作者 方良勤 杨雷 +7 位作者 范国涛 徐寅强 李韧 来津 何翔 张颉锋 谭俊铭 邢顺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9-01诊治的48例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5例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组),23例采用双侧入...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9-01诊治的48例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5例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组),23例采用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数以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单侧组低,椎体前缘高度较单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虽然需要同时进行多节段椎体灌注,手术时间较长,操作技术难度较大,但骨水泥弥散更佳,早期可改善疼痛,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入路 老年
原文传递
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练兵 谭俊铭 +6 位作者 王金鑫 张颉峰 方良勤 吴福政 邢顺民 何翔 来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29期63-65,共3页
目的 研究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双节段内固定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矫正情况、伤椎相邻椎关... 目的 研究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双节段内固定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矫正情况、伤椎相邻椎关节病变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上节段和下节段间盘退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07.93±2.75) min比(132.68±2.81) min、(198.44±9.17)ml比(314.18±8.73)ml、(8.36±1.15)cm比(12.33±1.08) cm、8.89%(4/45)比26.67%(12/45)、6.67%(3/45)比22.22%(10/45)和4.44%(2/45)比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症状适宜的情况下,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突出,术后患者恢复状况好,术后并发症少,远期不良影响轻微,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单节段 胸腰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