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杨丽芝 林哲聪 何文贞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血红细胞分布密度(RDW)的相关性,旨在为脑小血管总体负荷寻找更为简单、廉价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的133例CSVD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将患者分别按照CSV...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与血红细胞分布密度(RDW)的相关性,旨在为脑小血管总体负荷寻找更为简单、廉价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3年3月我院的133例CSVD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将患者分别按照CSVD总负担评分分为0分,1分,2分,3分和4分五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CSVD总负荷评分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卒中史、颈动脉硬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在不同CSVD总负荷分组均有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VD与RDW呈正相关(r=2.203,P=0.002)。结论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卒中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下载PDF
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与评价——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2
作者 杨丽芝 王国明 +2 位作者 韩博 李状 陈瑶 《华北地质》 2023年第2期51-62,68,共13页
本文基于聊城市不同精度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资料以及InSAR解译成果等数据,对聊城市中心城区目前存在的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级评价,并分析了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聊城市中... 本文基于聊城市不同精度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资料以及InSAR解译成果等数据,对聊城市中心城区目前存在的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级评价,并分析了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聊城市中心城区2008—2018年的地面沉降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沉降漏斗中心,2016年以来,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变缓,地面沉降发育程度逐渐从中等发育转变为弱发育;研究区大部分土壤处于未盐渍化状态,土壤盐渍化现象基本消失;研究区郊区地下水污染程度很轻,城区及附近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主要受三氮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苯并[a]芘等指标影响;研究区良好级水(Ⅱ、Ⅲ类)、较差级水(Ⅳ类)和极差级水(Ⅴ类)分别约占全区总面积的0.6%、53.4%和46%,部分水样硝酸根、Cl^(-)、SO_(4)^(2-)等单项指标达到Ⅴ类或Ⅳ类;研究区广泛分布易液化砂土,但对建筑未造成危害。本次研究成果可为聊城市规划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 分级评价 发育特征 城市地质调查 聊城市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下水同位素年龄及可更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1 位作者 刘中业 刘春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笔者采用大量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数据,利用天然放射性氚和14C的通用测年技术,分别估算浅、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评价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引黄河灌溉水,循环速度较快,... 笔者采用大量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数据,利用天然放射性氚和14C的通用测年技术,分别估算浅、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评价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引黄河灌溉水,循环速度较快,循环时间20~50a,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由大气降水入渗形成,循环速度较慢,循环时间8~20ka,更新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同位素 年龄 更新能力 鲁北平原
下载PDF
利用环境同位素信息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2 位作者 胡乃松 刘春华 刘中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522,共8页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黄河水(包括引黄灌溉和黄河水渗漏),大气降水与黄河水所占的比例随距黄河的远近而变化。总补给量中,大气降水和黄河水的补给比例分别为86%和14%;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大气降水入渗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降水与黄河水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补给特征
下载PDF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丽芝 曲万隆 +2 位作者 佟照辉 刘春华 刘中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本文在对鲁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高密度的样品采集、高精度的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受到有机物污染,污染程度总体较低,个别地区出现... 本文在对鲁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高密度的样品采集、高精度的污染物组分测试及污染程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在部分地区受到有机物污染,污染程度总体较低,个别地区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13种,个别有机物含量高。浅层地下水污染区的分布及污染程度,与油田采油区位置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分布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检出率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鲁北平原地下水的劣变特征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3 位作者 刘春华 刘中业 卫政润 韩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6-403,共8页
2005年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开采机井数由9.29万眼增至28.76万眼,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了近2倍和3.76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并... 2005年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开采机井数由9.29万眼增至28.76万眼,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了近2倍和3.76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并产生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采取农业节水、调整工业开采强度布局、加强浅层水均衡开发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本地劣质水资源化、保护和涵养深层地下水资源等举措,修复和涵养鲁北平原超采区的深层地下水系统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北平原 地下水 疏干 沉降量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重大工程建设对济南泉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丽芝 韩晔 +2 位作者 佟照辉 刘春华 尚浩 《工程勘察》 CSCD 2012年第5期42-48,共7页
本文在对济南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济南泉水成因、断流及复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尚在论证的市区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区评价了重大工程建设对济南泉水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明湖路以南、顺河路以东,经十路以北、历山路以西的区域施工... 本文在对济南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济南泉水成因、断流及复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尚在论证的市区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区评价了重大工程建设对济南泉水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明湖路以南、顺河路以东,经十路以北、历山路以西的区域施工轨道交通线路,对济南泉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挤占岩溶水径流通道、工程突水产生新的排泄点减少泉流量或工程降水排水降低岩溶水水位,影响泉水出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泉水 轨道交通 工程建设 影响
原文传递
开采条件下山东德州深层水资源组成及其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丽芝 张光辉 +1 位作者 刘中业 刘春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9-597,共9页
针对德州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以深层地下水动态、地面沉降监测及其对应的粘性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和同位素技术方法,初步查明深层水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盛... 针对德州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以深层地下水动态、地面沉降监测及其对应的粘性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和同位素技术方法,初步查明深层水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盛期的大气降水补给;考虑地面沉降条件下,开采资源中20.6%的侧向径流补给和越流补给来自区域径流系统,反映深层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含水层弹性释水占17.5%,其中61.9%来自粘性土的压密释水,这是产生地面沉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水化学 同位素 资源组成 山东德州地区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组分和环境同位素信息探讨山东德州深层承压地下水起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丽芝 曲万龙 +1 位作者 张勇 刘春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本文针对海河流域平原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选择德州深层水分布区作为重点研究区,以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及同位素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深层地下水起源与更新性。研究结果表明,德州... 本文针对海河流域平原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选择德州深层水分布区作为重点研究区,以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及同位素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深层地下水起源与更新性。研究结果表明,德州深层水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盛期较寒冷的大气降水淋滤,在形成及径流过程中,遭遇较强烈的蒸发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形成以HCO3-Na型水为主要成因类型,具有高氟、高钠、低钙、偏碱性的水化学特征,和氢氧稳定同位素低,氚含量低的同位素特点;深层地下水循环缓慢,更新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水化学组分 环境同位素 起源
下载PDF
济南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及轨道交通建设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丽芝 曲万龙 +2 位作者 刘春华 尚浩 祈晓凡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在对大量的工程地质钻探与测试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济南绕城高速以内、面积526 km2的济南城市建城区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分区进行研究。围绕尚在论证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对济南泉水的出流和流量有无影响为准尺,分区研究济... 在对大量的工程地质钻探与测试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济南绕城高速以内、面积526 km2的济南城市建城区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分区进行研究。围绕尚在论证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对济南泉水的出流和流量有无影响为准尺,分区研究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明湖路以南、顺河路以东,文化路以北、历山路以西的区域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产生明显影响,是城市轨道交通不适宜区;经十路和文化路之间地带(包括经十路、文化路)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产生的影响程度较小,是轨道交通建设较适宜区;其他区域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对济南泉水产生的影响程度小,是轨道交通建设适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轨道交通 泉水 适宜性 济南市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南海鸢乌贼墨汁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丽芝 杨贤庆 +4 位作者 黄卉 李来好 邓建朝 赵永强 杨少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2-296,共5页
目的:为探索南海鸢乌贼墨汁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海鸢乌贼墨汁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 目的:为探索南海鸢乌贼墨汁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海鸢乌贼墨汁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Y(多糖含量(%)×粗多糖得率(%)×104)为响应值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鸢乌贼墨汁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浸提液p H5.5、加酶量1.00%,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0.91%,多糖含量为9.8%,与理论预测值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鸢乌贼墨多糖提取工艺,取得最佳提取工艺,且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墨汁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退化及与地下水开采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丽芝 王雪琼 刘春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6-233,共8页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不断退化,产生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咸水入侵、咸水界面下移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近60年来该区地下水过量开采所致。至21世纪,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由不足20×10~8...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不断退化,产生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咸水入侵、咸水界面下移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近60年来该区地下水过量开采所致。至21世纪,黄河下游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由不足20×10~8 m^3/a增至近52×10~8 m^3/a,超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42×10~8m^3/a。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笔者认为黄河下游平原地质环境退化与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有关。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环境地质问题频发,地质环境不断恶化。有效遏止地质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需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入手,修复和涵养平原地区地下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平原 地质环境 退化 地下水开采
下载PDF
济南泉水水化学特征变异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丽芝 刘春华 祁晓凡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采集的泉水及泉域岩溶水样品水化学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地下水循环及水文地球化学理论,通过与大量历史资料对比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济南泉水水化学变异特征,探讨了引起泉水变异的原因,目的在于保护济南泉水水质,遏止泉水变异趋... 以采集的泉水及泉域岩溶水样品水化学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地下水循环及水文地球化学理论,通过与大量历史资料对比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济南泉水水化学变异特征,探讨了引起泉水变异的原因,目的在于保护济南泉水水质,遏止泉水变异趋势。通过研究分析认为,济南泉水水化学近50多年来发生较大变异,变异原因主要是保护不当,人为污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变异 成因 济南泉水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中部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丽芝 林尚华 +2 位作者 佟照辉 祁晓凡 尚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6期34-37,42,共5页
通过采集的大量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发现,华北平原中部的衡水——德州一带,深层地下淡水多为重碳酸钠型水。本文利用地下水循环理论及地球化学理论,探讨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来源于大... 通过采集的大量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发现,华北平原中部的衡水——德州一带,深层地下淡水多为重碳酸钠型水。本文利用地下水循环理论及地球化学理论,探讨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重碳酸钠型水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淋滤补给,后期水岩相互作用,离子产生迁移,特别是阳离子交换作用,致使地下水中钙离子缺失,钠离子富集,形成重碳酸钠型水。同时,在碱性环境中,地下水中氟离子富集,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碳酸钠型水 地下水 水岩作用 离子平移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德州深层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变化阈值识别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丽芝 刘春华 刘中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5期55-60,共6页
针对德州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以深层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及其对应相关的粘性地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深层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分析,... 针对德州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以深层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及其对应相关的粘性地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深层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分析,确定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沉降与深层地下水位之间显著相关,德州深层地下水容许水位降深为70.2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下水 降落漏斗 粘性土释水 地面沉降 容许水位降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衰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丽芝 张勇 刘春华 《工程勘察》 2013年第6期48-55,共8页
相对20世纪50年代末至本世纪华北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由不足100×108m3/a增至211.98×108m3/a,超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192.31×108m3/a。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 相对20世纪50年代末至本世纪华北平原地下水总开采量由不足100×108m3/a增至211.98×108m3/a,超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192.31×108m3/a。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致使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不断衰退,并产生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采取农业节水、工业调整开采强度布局、建立应急用水机制、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本地劣质水资源化等综合举措,修复和涵养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资源功能 可持续利用
原文传递
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衰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丽芝 胡乃松 +2 位作者 张光辉 刘春华 刘中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年第4期10-15,共6页
相对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近2倍和4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致使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不断衰退,... 相对20世纪70年代,鲁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浅层水、深层水开采量分别增加近2倍和4倍,长期超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体积不断增加,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致使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不断衰退,并产生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针对资源功能衰退问题,采取"农业节水、工业调整开采强度布局"、"加强浅层地下水均衡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本地劣质水资源化"和"保护和涵养深层地下水资源"等综合举措,修复和涵养鲁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保证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资源功能 衰退 可持续利用 鲁北平原
下载PDF
胜利油田北部采油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丽芝 刘中业 +1 位作者 刘春华 韩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在对胜利油田北部采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样品采集与有机污染物含量测试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油田采油区地下水已普遍受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有机污染区,污染程度油田采油井数量、采油... 在对胜利油田北部采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样品采集与有机污染物含量测试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胜利油田采油区地下水已普遍受有机物污染并形成多个有机污染区,污染程度油田采油井数量、采油年限及相关石油化工工业布局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有机污染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德州深层地下水位漏斗形成主导因素识别与可恢复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丽芝 刘中业 刘春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6期9-15,共7页
本文以近40年来的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水位动态监测系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德州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和演变规律,识别和确定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与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工开采;建立了德州深层水位... 本文以近40年来的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水位动态监测系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德州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和演变规律,识别和确定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与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工开采;建立了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变化与人类开采活动的相关模型为多次项模型,并预测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中心和漏斗区平均水位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漏斗合理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水位降落漏斗 主导因素 相关模型
下载PDF
胶体探孔器在观测岩溶水流速流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丽芝 刘迪 +2 位作者 刘本华 彭俊峰 刘治政 《工程勘察》 2019年第4期35-39,共5页
直接测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目标之一,常用方法有电位差法、水文物探法、示踪法。本文在水位埋深较大的岩溶裂隙水井中,利用美国Geotech公司生产的地下水胶体探孔器,对监测井不同深度(239m、157m、101m)的地下水的流速和... 直接测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一直是研究人员的目标之一,常用方法有电位差法、水文物探法、示踪法。本文在水位埋深较大的岩溶裂隙水井中,利用美国Geotech公司生产的地下水胶体探孔器,对监测井不同深度(239m、157m、101m)的地下水的流速和流向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从下到上分别是:流向322.71°(北偏西37.29°),流速1496.56μm/s(129.3m/d);流向309.17°(北偏西50.83°),流速1032.0μm/s(89.16/d);流向26.76°(北偏东26.76°),流速754.06μm/s(65.15m/d)。测试的流向与由实际资料分析的地下水流向基本一致,速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裂隙水 流速流向 胶体探孔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