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亚勇 牟静 金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64-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红花注射液30 m L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促炎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的DVT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利伐沙班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IL-6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霉酚酸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均匀设计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亚勇 李长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霉酚酸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8%的葡萄糖,0.1%L-甲硫氨酸,0.1%酵母粉,0.04%磷酸二氢钾。
关键词 霉酚酸 均匀设计法 发酵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在线颗粒度分析仪在美伐他汀结晶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亚勇 张雷 邹任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1-474,共4页
在线颗粒度分析仪(FBRM)是专门为在线监测颗粒度相关参数设计的一种仪器,本文采用FBRM对美伐他汀药物结晶工艺进行在线监测。在现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从复合溶剂、养晶时间和溶解程度3个方面对美伐他汀工艺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在... 在线颗粒度分析仪(FBRM)是专门为在线监测颗粒度相关参数设计的一种仪器,本文采用FBRM对美伐他汀药物结晶工艺进行在线监测。在现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从复合溶剂、养晶时间和溶解程度3个方面对美伐他汀工艺进行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在现行工艺的控制范围内,复合溶剂优化在美伐他汀粗品∶甲苯∶乙酸乙酯=1∶3∶0.5时,颗粒度总数最多,平均粒径较小,最适宜工业化生产;(2)养晶时间选择在25min左右为宜;(3)降温结晶前无需经过超滤等前处理,溶解40min左右后即可降温结晶,对产品质量和产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伐他汀 结晶 FBRM 颗粒度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卡波糖原料药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亚勇 陈景勇 林曼芬 《今日药学》 CAS 2010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建立阿卡波糖原料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2.1mm×50mm,1.7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冰醋酸(50:20:30:1.2);流速0.5ml/min;柱温:30℃;样品温度:10℃;进样体积:5μl;检测波长:21... 目的建立阿卡波糖原料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2.1mm×50mm,1.7μm);流动相:乙腈-甲醇-水-冰醋酸(50:20:30:1.2);流速0.5ml/min;柱温:30℃;样品温度:10℃;进样体积:5μl;检测波长:210nm。结果阿卡波糖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线性范围49~588mg/L,平均回收率99.8%,系统重复性的RSD=0.6%,样品测定重复性的RSD=0.36%。用该法测定阿卡波糖原料药的含量,结果准确。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阿卡波糖 原料药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美伐他汀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亚勇 黄炜乾 《今日药学》 CAS 2009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建立美伐他汀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采用HB-5(30.0 m×0.32 mm×0.25μm)硅胶键合毛细管柱;柱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5 min后,升至90℃,升温速率为2℃/min,保持0 min,升至160℃,升温速率... 目的建立美伐他汀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条件:采用HB-5(30.0 m×0.32 mm×0.25μm)硅胶键合毛细管柱;柱温:初始温度为40℃,保持5 min后,升至90℃,升温速率为2℃/min,保持0 min,升至160℃,升温速率为30℃/min,保持2 min;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器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氮气;流速:4 ml/min;分流比:1∶10。结果丙酮在15.8~79.0μg/ml、乙酸乙酯在18.0~90μg/ml、甲苯在8.7~43.3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较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丙酮101.0%,相对标准偏差值(RSD)=1.6%;乙酸乙酯99.8%,RSD=1.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是控制美伐他汀中残留溶剂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美伐他汀 残留溶剂
下载PDF
普伐他汀粗品结晶母液回收工艺研究
6
作者 杨亚勇 邓雪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普伐他汀粗品结晶母液中有效成份的回收工艺方法。方法根据普伐他汀的特性,将普伐他汀内酯转为开环的可溶于水的盐,采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作吸附剂,吸附流速1/50(BV/min),采用80%的乙醇(含2%氢氧化钠)作解吸剂,解吸流速1/100... 目的建立一种普伐他汀粗品结晶母液中有效成份的回收工艺方法。方法根据普伐他汀的特性,将普伐他汀内酯转为开环的可溶于水的盐,采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作吸附剂,吸附流速1/50(BV/min),采用80%的乙醇(含2%氢氧化钠)作解吸剂,解吸流速1/100(BV/min)。结果普伐他汀总收率提高了10%以上,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结论大孔树脂法在普伐他汀提高收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上工艺操作可行,值得在工业生产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有效成份 回收工艺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牟静 孙年怡 +5 位作者 陈莎莎 何宇 杨亚勇 林松 李玲 张安仁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55-58,68,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各自组内治疗30 d后的VAS评...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各自组内治疗30 d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0 d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治疗7 d后、14 d后和30 d后与治疗前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14 d后和30 d后与治疗7 d后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30 d后与治疗14 d后的PUSH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7 d后、14 d后和30 d后与治疗前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30 d后与治疗7 d后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30 d后与治疗14 d后的PUSH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 d后、30 d后PUSH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对压疮患者的疼痛治疗优于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和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对压疮的治疗均有效,在治疗7 d时2组比较无差异,治疗14 d和30 d后,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对压疮的治疗优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电刺激 压疮 疼痛 疗效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预混剂中恩拉霉素的含量 被引量:6
8
作者 曾玉勤 杨亚勇 +1 位作者 黄炜乾 程艳 《今日药学》 CAS 201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恩拉霉素的含量。方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5um,4.6mm×250m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钠-乙腈(70:30),检测波长为267nm。结果恩拉霉素A及恩拉霉素B在12.5~200ug/mL范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恩拉霉素的含量。方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5um,4.6mm×250mm),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钠-乙腈(70:30),检测波长为267nm。结果恩拉霉素A及恩拉霉素B在12.5~200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0和0.9945;恩拉霉素A的回收率为96.4%-101.6%,恩拉霉素B的回收率为96.8%~101.2%。恩拉霉素A及恩拉霉素B的RSD分别为0.65%和1.12%。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拉霉素 预混剂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应用3种指标评价片剂分剂量节省成本的潜力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元江 缪经纬 +3 位作者 陈景勇 杨亚勇 邓欣 张黎黎 《今日药学》 CAS 2011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应用3种指标评价高剂量规格片剂分剂量是否节省成本。方法查询中国药品价格数据库,计算高剂量规格与低剂量规格片剂价格/DDD、价格比、节省比。结果高剂量规格片剂与低剂量规格片剂相比,价格/DDD较小、价格比<1或节省比>0时,... 目的应用3种指标评价高剂量规格片剂分剂量是否节省成本。方法查询中国药品价格数据库,计算高剂量规格与低剂量规格片剂价格/DDD、价格比、节省比。结果高剂量规格片剂与低剂量规格片剂相比,价格/DDD较小、价格比<1或节省比>0时,表明高剂量规格片剂分剂量可节省成本。结论价格/DDD、价格比、节省比3种指标均可用于评价片剂分剂量节省成本的潜力,其中以价格/DDD计算方法最为简单、结果较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日剂量 价格比 节省比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GMP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雪萍 杨亚勇 曾玉勤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5期36-37,共2页
通过项目化教学尝试以及对学生的调查,本文对项目化教学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做法。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设计 调查报告 启示
下载PDF
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雪群 杨亚勇 罗月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45-3948,共4页
目的:探讨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情况,寻找新的组织工程替代物。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检索1993-01/2009-10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有关胶原材料... 目的:探讨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载体中的应用情况,寻找新的组织工程替代物。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检索1993-01/2009-10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有关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剂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胶原材料,组织相容性,药物缓释载体,临床应用"。排除内容重复、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一步评价。结果:胶原材料在临床应用于皮肤损伤修复、软骨损伤修复、创伤止血等,并做为工程支架材料构建心肌组织。胶原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能、低抗原活性、低刺激性和低细胞毒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性能。因而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载体。由于生长因子的半衰期通常较短,而胶原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而不宜直接被作为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使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以其水不溶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缓释载体的构建中。结论:胶原材料虽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载体,但在各种临床应用和药物载体的使用中效果差异很大,这是源于缓释载体构建中的很多问题仍没得到解决。虽然目前天然生物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如何使胶原材料更符合药物载体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解决载体构建的问题,最终实现胶原材料的充分应用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材料 组织工程 组织相容性 药物缓释载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辅料对罗通定片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黄自通 陈景勇 +1 位作者 裘建社 杨亚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辅料对罗通定片的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罗通定片的工艺处方。方法:用加速试验着重研究几种不同辅料对罗通定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用淀粉、微晶纤维素、枸椽酸、川蜡作辅料的工艺处方所制的罗通定片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辅... 目的:研究不同的辅料对罗通定片的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罗通定片的工艺处方。方法:用加速试验着重研究几种不同辅料对罗通定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用淀粉、微晶纤维素、枸椽酸、川蜡作辅料的工艺处方所制的罗通定片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辅料对罗通定片剂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通定片 辅料 稳定性 工艺处方
下载PDF
麦考酚酸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亚勇 李长洪 孟文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对麦考酚酸产生菌(Penicilliumbrevicomactum)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麦考酚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经原生质体再生获得了A-S-8的菌株,该菌株比对照... 对麦考酚酸产生菌(Penicilliumbrevicomactum)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麦考酚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经原生质体再生获得了A-S-8的菌株,该菌株比对照菌株生产能力提高28.2%,摇瓶和50L发酵实验的效价均可达到6000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 原生质体 诱变
下载PDF
超滤膜在多粘菌素E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亚勇 刘珍奇 蒋顺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5,266,共3页
应用 Ultra- flo TM超滤膜技术处理多粘菌素 E发酵液 ,可将菌丝分离与后续工艺中的蛋白质剔除合二为一 ,彻底替代了传统的板框过滤 ,既避免了大量助滤剂的耗用 ,节约生产成本 ;又提高了滤液质量 。
关键词 超滤膜 多粘菌素E 发酵液 预处理
下载PDF
提高白色链霉菌盐霉素产量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亚勇 蒋顺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61-664,共4页
以白色链霉菌SL-F 2-110为产生菌,着重从菌种选育和补料工艺两方面研究提高白色链霉菌的盐霉素产量。结果表明,①氯化锂前处理与紫外线复合处理后筛选出的突变株盐霉素发酵产量有很大提高;②在基础培养基中减少豆油加量,采用中间补豆油... 以白色链霉菌SL-F 2-110为产生菌,着重从菌种选育和补料工艺两方面研究提高白色链霉菌的盐霉素产量。结果表明,①氯化锂前处理与紫外线复合处理后筛选出的突变株盐霉素发酵产量有很大提高;②在基础培养基中减少豆油加量,采用中间补豆油控制,发酵水平与没有补料的相比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 白色链霉菌 发酵工艺
下载PDF
克拉维酸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顺进 杨亚勇 王惠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5-337,共3页
以棒状链霉菌 CA- 0 3- F2 为出发菌 ,进行克拉维酸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在控制培养温度 2 8℃ ,搅拌转速 4 0 0 r/ min,罐压 0 .0 5 Mpa,空气流量 0 .5 vvm,保证溶氧浓度 4 0 %以上以及适当控制培养基中各成分含量的情况下 ,... 以棒状链霉菌 CA- 0 3- F2 为出发菌 ,进行克拉维酸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在控制培养温度 2 8℃ ,搅拌转速 4 0 0 r/ min,罐压 0 .0 5 Mpa,空气流量 0 .5 vvm,保证溶氧浓度 4 0 %以上以及适当控制培养基中各成分含量的情况下 ,发酵效价可从 2 14 0 μg/ ml提高到 3132 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维酸 发酵工艺 优化
下载PDF
纳滤膜在硫酸多粘菌素E浓缩与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永荣 杨亚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47,352,共3页
纳滤膜能在低温状态下 ,将硫酸多粘菌素 E树脂解析液的浓缩和纯化合二为一 ,彻底替代了原有的真空薄膜蒸发器和树脂除杂质 ,既降低了能耗 ,又避免了产品受热分解和树脂除杂质时损失 ,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成品质量。
关键词 纳滤膜 硫酸多粘菌素E 浓缩 纯化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小刚 杨亚勇 《攀钢技术》 1999年第3期52-56,共5页
攀钢发电厂3^#发电机组,由于发电机组线匝间短路造成5^#、6^#大轴振动。通过对振动现象及有关数据和图谱的分析,阐述了机组振动原因的诊断和处理。
关键词 振动诊断 汽轮发电机组 振动调谱
下载PDF
发酵液中阿卡波糖的超滤和纳滤膜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亚勇 陈景勇 黄雪群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用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技术提取发酵液中的阿卡波糖。发酵液通过超滤膜除去杂质,然后将超滤液通过纳滤膜除盐和浓缩。筛选了不同型号的超滤膜和纳滤膜,并分别优化操作条件,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选用ULT-1超滤膜,阿卡波糖发酵液的进料浓度3 g... 用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技术提取发酵液中的阿卡波糖。发酵液通过超滤膜除去杂质,然后将超滤液通过纳滤膜除盐和浓缩。筛选了不同型号的超滤膜和纳滤膜,并分别优化操作条件,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选用ULT-1超滤膜,阿卡波糖发酵液的进料浓度3 g/ml,操作压力0.26~0.28 MPa,操作温度25℃;选用STM-2纳滤膜,操作压力0.6~0.8 MPa,操作温度25℃,料液浓缩倍数为6倍。应用上述条件提取发酵液中的阿卡波糖,提取率为62.2%,较原工艺提高了约20%,浓缩液中阿卡波糖含量高于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纳滤 阿卡波糖 膜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