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
1
作者 韩星 杨亚攀 +1 位作者 申媛媛 范立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靶血管为左回旋支(LCX)与右冠状动脉(RCA)患者心电图特征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靶血管为LCX NSTEMI患者(LCX组)与70例靶血管为RCA NSTEMI患者(RCA组)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电图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电图特征对靶血管定位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患者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患者占比分别为80.00%、92.86%、92.86%、45.71%,明显高于LCX组的26.14%、38.64%、51.14%、6.82%,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患者占比分别为20.00%、5.71%、2.86%、5.71%,明显低于LCX组的70.45%、60.23%、31.82%、5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各特征联合鉴别诊断LCX和RCA靶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50~0.947),其敏感度为94.25%,特异度为87.14%,优于各特征单独鉴别诊断价值(P<0.05)。结论心电图特征为STⅠ降低、STⅢ↑>STⅡ↑、(ΣSTV_(1)~V_(3)↓/ΣSTⅡ、Ⅲ、aVF↑)≤1、STV4R升高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RCA具有一定价值,STⅠ等电线、STⅡ↑>STⅢ↑、STV4R降低、V_(7)~V_(9)导联QRS波终末扭曲对判断NSTEMI靶血管为LCX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LCX与RCA靶血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血管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 心电图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ACS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陈赓禹 杨宏辉 +9 位作者 武天坤 刘莹莹 李新 周博通 朱利杰 李清曼 徐桂安 杨亚攀 郭一鸣 陈璐琳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2557-2562,共6页
目的:评价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肌酸激酶、血小板聚集率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13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应用达比加群酯)和治疗组(加用银杏... 目的:评价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ACS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肌酸激酶、血小板聚集率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患者13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应用达比加群酯)和治疗组(加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酸激酶、血小板聚集率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CK、PAR值均显著降低,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0.028,0.011,0.004,0.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9)。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ACS能明显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 达比加群酯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酸激酶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慧慧 楚英杰 +3 位作者 董淑娟 李静超 余海佳 杨亚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STEMI患者不同血栓类型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根据OCT检查的血栓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是红色血栓组和白色血栓组... 目的探讨影响STEMI患者不同血栓类型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根据OCT检查的血栓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是红色血栓组和白色血栓组,并收集STEMI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和OCT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血栓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中入组的92例STEMI患者,血栓检出率100%。根据OCT血栓诊断标准,检出红色血栓73(79.3%)例,白色血栓19(20.7%)例。两组患者在梗死相关血管、梗死部位的分布均无差异,白色血栓组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红色血栓组;两组患者在斑块破裂、薄纤维帽脂质斑块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红色血栓组的发生率较高。斑块破裂(OR=2.894,95%CI 2.704~2.956)、薄纤维帽粥样脂质斑块(OR=8.033,95%CI 7.985~8.283)、单支血管病变(OR=1.746,95%CI 1.659~1.785)是红色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单支血管病变、斑块破裂、薄纤维帽脂质斑块与红色血栓的形成相关;多支血管病变、稳定斑块与白色血栓的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类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类型与ST段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亚攀 楚英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11-3313,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血栓抽吸,分析2组抽吸血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T...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类型与心电图ST段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血栓抽吸,分析2组抽吸血栓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STEMI组抽吸血栓48例,其中红色/混合血栓39例(81.3%),白色血栓9例(18.7%);NSTEMI组抽吸血栓12例,其中白色血栓8例(66.7%),红色/混合血栓4例(33.3%)。结论:红色/混合血栓和白色血栓均可见于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示包括血栓形成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类型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关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分类的建议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亚攀 楚英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6期449-45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传统理论认为,NSTEMI多见于多...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传统理论认为,NSTEMI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在一系列炎症因子刺激下发生溃疡、破裂,激活局部血小板,使其发生粘附、聚集,形成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导致血管的不完全闭塞。然而,我们工作中却发现,部分NSTEMI的特征不是如此,却与STEMI更近似。本文旨在介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无偏移 ST段压低
下载PDF
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的形态学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亚攀 董淑娟 +3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楚英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类型,将患者分为STEMI组(45例)和NSTEACS组(48例)。术中在介入治疗前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罪犯病变的破裂斑块、斑块脂质成分、纤维帽厚度、血栓类型及管腔面积。结果STEMI组破裂斑块(68.9%比39.6%,P=0.005)、富含脂质斑块(88.9%比68.8%,P=0.018)、薄纤维帽粥样斑块(71.1%比37.5%,P=0.001)以及红色血栓(73.3%比29.2%,P=0.006)的比例显著高于NSTEACS组。STEMI组斑块破口的最大横截面积显著高于NSTEACS组[(2.45±0.65)mm 2比(1.62±1.01)mm 2,P=0.002]。结论OCT显示STEMI和NSTEACS罪犯病变形态各不同,提示冠状动脉内破裂斑块形态和血栓类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罪犯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下载PDF
公共财政视角下土地流转信托的研究
7
作者 杨亚攀 任倩倩 程博 《当代经济》 2015年第26期8-9,共2页
土地流转信托的出现加强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解决了土地流转中的资金问题,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建立良好的综合保障。本文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从我国目前土地信托的实... 土地流转信托的出现加强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解决了土地流转中的资金问题,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建立良好的综合保障。本文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从我国目前土地信托的实践着手,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今后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应该在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信托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余海佳 董淑娟 +3 位作者 李静超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2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资料按照治疗...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2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 <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FS、LVEF均显著更高(P <0.05);LVESV、LVEDV、LVDs、LVDd均明显较低(P <0.05)。结论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与经皮冠脉介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脉介入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壁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龙东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是否发生LVA分为LVA组(32例)和非LVA组(20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LVA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总缺血时间分级(<6 h、6~12 h、>12 h)的延长,LVA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4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缺血时间、入院时心率(beat per minute,bpm)、Killip分级(≥Ⅱ级)、≥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2级为L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依次为1.400(95%CI=1.163~1.687,P=0.000)、1.054(95%CI=1.011~1.099,P=0.014)、14.041(95%CI=3.131~62.970,P=0.001)、7.419(95%CI=1.222~45.053,P=0.029)、12.034(95%CI=1.456~99.450,P=0.021);而既往心绞痛为L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66(95%CI=0.010~0.424,P=0.004)。结论: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LVA的形成风险,pPCI治疗且达到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预防LV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壁瘤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球囊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10
作者 徐桂安 杨亚攀 +3 位作者 杨廷杰 李清曼 牛方卿 杨宏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球囊介入治疗后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均行药物球...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球囊介入治疗后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均行药物球囊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140 mg/次,1次/2周,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12个月时,检测血脂水平;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记录治疗后最小管腔面积。治疗12个月时评价疗效,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最小管腔面积[(4.89±0.92)mm^(2)]大于对照组[(4.15±0.82)mm^(2)](t=7.105,P<0.001)。治疗前观察组TC[(4.50±1.20)mmol/L]、TG[(2.12±0.54)mmol/L]、LDL-C[(2.76±0.76)mmol/L]、HDL-C[(1.13±0.24)mmol/L]、Lp(a)[(320.20±76.33)mg/L]、apoA[(1.32±0.34)g/L]、apoB[(1.04±0.22)g/L]水平与对照组[(4.43±1.12)mmol/L、(2.14±0.51)mmol/L、(2.72±0.71)mmol/L、(1.12±0.21)mmol/L、(328.18±74.45)mg/L、(1.31±0.28)g/L、(1.03±0.20)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5、-0.319、0.455、0.371、-0.886、0.269、0.398,P均>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TC[(3.34±1.01)mmol/L]、TG[(1.30±0.38)mmol/L]、LDL-C[(1.59±0.27)mmol/L]、Lp(a)[(199.45±75.50)mg/L]、apoB[(0.65±0.19)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78±0.98)mmol/L、(1.66±0.34)mmol/L、(1.80±0.26)mmol/L、(231.10±76.62)mg/L、(0.78±0.17)g/L](t=-3.699、-8.354、-6.629、-3.481、-6.033,P均<0.05),HDL-C[(1.27±0.24)mmol/L]、apoA[(1.53±0.34)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7±0.17)mmol/L、(1.36±0.31)g/L](t=4.023,P<0.001;t=4.372,P<0.001);2组治疗12个月时TC、TG、LDL-C、Lp(a)、apo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apo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85.7%)(χ^(2)=2.633,P=0.008),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10.7%)(χ^(2)=6.832,P=0.009)。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球囊介入治疗后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球囊介入治疗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并钙化结节介入治疗中疗效观察
11
作者 陈赓禹 杨宏辉 +8 位作者 李新 刘莹莹 周博通 朱利杰 李清曼 徐桂安 杨亚攀 郭一鸣 陈璐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PCI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82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者35例为球囊组,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者47例为支架组。2组均于PCI前、后即刻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记录PCI前最大钙化弧度、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钙化长度、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钙化结节凸向管腔长度,PCI后最小管腔面积、相对膨胀率、对称率、即刻管腔获得面积、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比较2组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血管狭窄程度、PCI预处理方法;记录PCI预处理后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情况及PCI后慢血流/无复流、支架贴壁不良、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脱载、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3年5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男性、吸烟、饮酒比率及PCI前血管最大钙化弧度、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钙化长度、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结节凸向管腔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PCI预处理行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比率(51.43%)高于支架组(21.28%)(χ^(2)=10.572,P=0.005),PCI后最小管腔面积[4.00(3.58,4.51)mm^(2)]、即刻管腔获得面积[2.03(2.58,2.63)mm^(2)]、钙化结节处管腔面积[4.32(3.90,5.00)mm^(2)]均小于支架组[4.88(4.21,5.42)、2.50(2.00,3.23)、5.20(4.60,6.87)mm^(2)](P<0.05),相对膨胀率[93.20(88.89,95.64)%]高于支架组[87.83(80.03,94.25)](Z=2.423,P=0.015),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血管狭窄程度及对称率与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PCI预处理后A/B型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42.86%)高于支架组(21.28%)(χ^(2)=4.408,P=0.036)。球囊组PCI预处理后发生C型冠状动脉夹层1例,支架组PCI后发生慢血流/无复流1例、支架贴壁不良3例。2组PCI后均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支架脱载、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至2023年5月,球囊组4例发生MACE,支架组3例发生MACE。结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钙化结节患者PCI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均可有效开通病变血管,药物涂层球囊可避免支架贴壁不良,不增加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 冠状动脉钙化结节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原文传递
“急诊PCI”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早期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淑娟 龙东阳 +4 位作者 楚英杰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早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 目的探讨“急诊PCI”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早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的7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病程资料、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排除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既往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及LVT病史等患者。从中筛选出LVT患者(38例)为试验组,根据年龄(与实验组年龄差绝对值最小)、性别按l∶3个体匹配的原则选择匹配出同期住院的非LVT患者为对照组(114例)。采用Graphpad Prism5、SPSS 22.0、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早期L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线性趋势χ2检验提示,总缺血时间(total ischemic time,TIT)与LVT的发生呈线性关系(χ^2=304,P<0.01),且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IT与LVT呈正相关性(ρ=0.626,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T延长、ST段抬高总幅度增加、pPCI术后TIMI血流≤2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下降、合并LVA为L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值)依次为1.996、13.689、16.996、0.868、9.195。构建模型1为LVA、ST段抬高总幅度,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9;向模型1中加入TIT、LVEF、术后TIMI血流≤2级得到模型2,其AUC为0.990,Delong法比较两者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94,P=0.001)。结论“急诊PCI”模式下STEMI合并早期LVT的危险预测因素或已发生改变,临床医生需对具有合并LVT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以降低其发生率,改善预后。积极开展术前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或有助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左心室血栓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和血栓类型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淑娟 杨亚攀 +3 位作者 楚英杰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根据心电图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型,探究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冠脉内血栓类型。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32例患者。... 目的根据心电图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型,探究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和冠脉内血栓类型。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于发病24 h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32例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n=161)、ST段无偏移组(n=28)和ST段压低组(n=43)。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OCT的指导下对冠脉内血栓进行分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特点和冠脉内血栓类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段抬高组和压低组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多见,而无偏移组以左回旋支多见(P<0.01)。ST段抬高组和压低组的梗死部位多位于近中段;而无偏移组多位于中远段(P=0.008)。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的闭塞病变比例均高于ST段压低组(68.3%vs.30.2%,P<0.05;67.9%vs.30.2%,P<0.05);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的单支血管比例均高于ST段压低组(36.0%vs 4.7%,P<0.05;39.3%vs.4.7%,P<0.05)。ST段无偏移组和压低组梗死相关动脉侧枝循环形成比例均高于ST段抬高组(35.7%vs.16.1%,P<0.05;58.1%vs.16.1%,P<0.05)。ST段抬高组、无偏移组冠脉内红色血栓比例均高于无偏移组(76.4%vs.34.9%,P<0.05;64.3%vs.34.9%,P<0.05)。结论与ST段压低组相比,ST段无偏移组和ST段抬高组心肌梗死患者单支血管、闭塞病变所占比例较高,且冠脉内形成的多为红色血栓。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ST段无偏移者有别于ST段压低者,建议将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进一步分为ST段抬高型、ST段无偏移型和ST段压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ST段无偏移 ST段压低 冠脉造影 血栓类型 红色血栓 白色血栓
原文传递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中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淑娟 楚英杰 +3 位作者 余海佳 李兵 宋慧慧 杨亚攀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中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而接受肺静脉大环隔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6...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中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而接受肺静脉大环隔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61例)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55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肺静脉隔离率和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进行分析。结果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与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相比: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6±6.2) min 对(23.0±6.5) min,P>0.05],总手术时间降低[(143±56) min对(165±63) min,P<0.05)],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减少[(4±2)个对(15±6)个,P<0.05],肺静脉隔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对96.4%,P>0.05)。结论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能明显提高肺静脉隔离术的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 肺静脉隔离术 手术质量
原文传递
AMI合并新发一过性RBBB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李静超 董淑娟 +1 位作者 杨亚攀 楚英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1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一过性右束支阻滞(RBBB)相关因素。方法收集AMI合并新发RBBB阻滞患者107例,根据RBBB是否院内消失将其分为新发持续RBBB组和新发一过性RBBB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院内预后;应用关联性分析研究AMI合并...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一过性右束支阻滞(RBBB)相关因素。方法收集AMI合并新发RBBB阻滞患者107例,根据RBBB是否院内消失将其分为新发持续RBBB组和新发一过性RBBB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院内预后;应用关联性分析研究AMI合并新发RBBB患者RBBB消失与接受接诊治疗时间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新发RBBB院内消失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新发持续RBBB相比,新发一过性RBBB患者年龄、心功能受损程度及梗死面积相对较小,院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较低,且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比率较高;新发RBBB院内消失比率与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943;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新发RBBB院内消失与年龄、心肌酶峰值、Killip分级≥2呈负相关,与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呈正相关。结论 AMI合并一过性RBBB较持续RBBB预后较好,新发RBBB院内消失比率与急诊介入治疗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发右束支阻滞 相关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门-字”时间延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盼盼 董淑娟 +8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乔堃 龙东阳 谭远远 孔春灵 楚英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603,共8页
目的评估“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一中国的客观现实对STEMI患者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有效缩短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首诊于河南省... 目的评估“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一中国的客观现实对STEMI患者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有效缩短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首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并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2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观察指标包括:(1)患者基线资料;(2)急诊冠脉血运重建各时间节段:总缺血时间、“门-囊”时间、“门-字”时间、“字-囊”时间;(3)患者家属的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门-字”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226例首诊于本院的STEMI患者的年龄为(55.23±10.80)岁,男性181例(80.1%)。226例STEMI患者,总缺血时间、“门-囊”时间、“门-字”时间、“字-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2 min、166 min、82 min、80 min。“门-字”时间在“门-囊”时间及总缺血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28.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门-字”时间延误的因素,结果表明,直系家属个数(P < 0.01)、家属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P = 0.010)、高中/中专(P = 0. 029)、家属顾虑医疗费用太高(P = 0.020)、等待更多亲属共同商议(P = 0.001)、咨询其他医务人员(P = 0.022)是“门-字”时间延误的危险因素,家属居住地为城市(P = 0.048)是“门-字”时间延误的保护因素。结论“门-字”时间过长是中国急诊冠脉血运重建实践的现实,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居住地、直系家属个数、家属的心理因素及处理方式等均对“门-字”时间延误产生影响。中国的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时间,在强调“门-囊”时间的同时,也应重视“字-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门-字”时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龙东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后早期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LVT)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后早期发生左心室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LVT)的危险因素。方法急性STEMI并行pPCI治疗患者124例,其中早期发生LVT患者31例为LVT组,未发生LVT患者93例为无LVT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行pPCI术后发生LVT的危险因素。结果 LVT组陈旧性心肌梗死(58.06%)、既往PCI史(32.26%)、Killip分级≥Ⅱ级(74.19%)、≥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58.06%)、围手术期不良事件(54.84%),病理性Q波(61.29%)、术前TIMI血流0级(70.97%)、术后TIMI血流≤Ⅱ级(22.58%)和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40%(48.39%)比率以及入院时收缩压[142(135,152)mm Hg]、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58.00(19.00,141.00)u/L]和室壁瘤发生率(29.03%)高于无LVT组[15.05%、11.83%、36.56%、24.73%、33.33%、24.73%、32.26%、3.23%、8.60%、125(106,144)mm Hg、22.30(12.25,75.40)u/L、12.90%](P<0.05),总缺血时间[11.00(10.00,12.00)h]长于无LVT组[6.00(4.00,9.00)h](P<0.05);总缺血时间延长(OR=1.760,95%CI:1.092~2.836,P=0.020)、陈旧性心肌梗死(OR=22.371,95%CI:1.636~305.933,P=0.020)、pPCI术前TIMI血流0级(OR=19.767,95%CI:1.234~316.751,P=0.035)和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40%(OR=13.713,95%CI:1.137~165.373,P=0.039)为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早期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STEMI患者pPCI后早期发生LVT的危险因素可能为术前TIMI血流0级、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延长和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40%,应及时评估LVT的形成风险,以减少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血栓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预后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 被引量:19
18
作者 谭远远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方法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依据术后10 d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62例,非MACEs组6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OR值对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MACEs组年龄、心率、ST段抬高总幅度、平均ST段抬高幅度,以及饮酒、下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Ⅱ~Ⅲ级比率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左室射血分数等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4.45,95%CI:1.65~12.04,P=0.003),入院时心率≤67次/min(OR=3.47, 95%CI:1.25~9.63,P=0.017)、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 (OR=10.08,95%CI:2.64~38.53,P=0.001)、下壁心肌梗死(OR=7.78,95%CI:2.11~28.69,P=0.002)、Killip分级Ⅱ级(OR=4.21, 95%CI:2.96~6.32,P<0.001)、Killip分级Ⅲ级(OR=8.38, 95%CI:4.56~13.53,P<0.001)是院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结果显示,高风险组院内MACEs发生率(86.54%)高于低风险组(22.37%)(P<0.05)。结论高龄(>60岁)、入院时心率(≤67次/min)、Killip分级Ⅱ~Ⅲ级、下壁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是STEMI患者行pPCI治疗后发生院内MACEs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识别危重患者、及时行p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分层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冠脉急性完全闭塞好发部位及临床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杨松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杨亚攀 余海佳 宋慧慧 楚英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本研究拟按照美国AHA冠脉15段分法,分析冠脉急性闭塞的好发部位,分析其原因,结合其临床特征,对此类患者群体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连续纳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22例,将其分为完全闭塞组和非完全闭塞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 目的本研究拟按照美国AHA冠脉15段分法,分析冠脉急性闭塞的好发部位,分析其原因,结合其临床特征,对此类患者群体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连续纳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22例,将其分为完全闭塞组和非完全闭塞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分析冠脉急性闭塞好发部位及其可能的原因。结果入组122例患者中,最终参于统计分析的117例,完全闭塞组66例(56.4%),完全闭塞组单只血管闭塞的比例(75.76%vs 35.25%,P<0.01)及ST段抬高的比例(80.3%vs 60.78%,P<0.01)均较非完全闭塞组高;且完全闭塞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为冠脉第6段,即前降支开口到第一对角支分出的部位。结论 AMI患者急性闭塞患者单只血管完全闭塞导致ST段抬高患者比例较高,但是仍存在部分患者完全闭塞未引起ST段的抬高,其与缺血预适应和多重血供相关。且冠脉第6段为较易闭塞的部位,与心脏的解剖和冠脉内的血流动力学存在极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造影 急性闭塞
原文传递
CHA2DS2-VASc评分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危险分层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7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CHA2DS2-VASc评分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HA... 目的探讨利用CHA2DS2-VASc评分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分组(组1:1-2分、组2:3-4分、组3:>4分),探讨其急诊介入手术情况及随评分不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利用ROC曲线验证有效性。结果三组患者急诊介入情况对比:多支病变患者占比对比:组1(29.37%)低于组2(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45.95%)低于组3(6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29.37%)低于组3(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囊时间对比:组1[90(84,107)]低于组2[105(9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105(90,118)]低于组3[108(102,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A2DS2-VASc评分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示曲线下面积为:0.73,95%置信区间为:(0.68,0.78),最佳截断值为3.5。结论临床工作中,可以利用CHA2DS2-VASc评分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快速危险分层;随着评分的增加,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CHA2DS2-VASc评分 危险分层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