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一次“雷打雪”天气过程分析
1
作者 陈欣昊 王一格 杨亦典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利用综合气象要素、多元融合实况格点产品、探空资料、雨雪相态和雷达特征的结果,分析了2023年11月11日发生在西安地区的1次“雷打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冷暖空气交汇的典型天气形势下发生的,伴有雷电,预报难度较大。降雪... 利用综合气象要素、多元融合实况格点产品、探空资料、雨雪相态和雷达特征的结果,分析了2023年11月11日发生在西安地区的1次“雷打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是在冷暖空气交汇的典型天气形势下发生的,伴有雷电,预报难度较大。降雪过程发生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包括西南暖湿气流和低槽东移,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中低层湿度条件良好,为降雪过程提供了足够的不稳定能量,随着冷空气侵入,冷垫逐渐增厚。雨雪相态转换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雨、雨夹雪和湿雪等降水相态。雷达特征显示降水初期回波分散,后期逐渐增强,降水粒子较小且分布不均匀,-10℃层高度冰相粒子浓度较大,可能是雷电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打雪”天气 西安 雨雪相态
下载PDF
FY-4A产品在秦巴山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学君 王钊 +2 位作者 白爱娟 杨亦典 张燕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1期65-70,80,共7页
以秦巴山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分析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多种产品的特征,揭示FY-4A产品在山区复杂地形下,应用于当地对流检测的效果。结果表明:FY-4A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产品可以反映出对流初生、平移和成熟的特征,而云高... 以秦巴山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分析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多种产品的特征,揭示FY-4A产品在山区复杂地形下,应用于当地对流检测的效果。结果表明:FY-4A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产品可以反映出对流初生、平移和成熟的特征,而云高、云温变率效果更加明显,还能有效区分对流成熟和减弱;FY-4A的对流初生产品和闪电产品没有检测到这次强对流天气,只有在对流云水平尺度较大、与环境背景对比明显时才有显示;FY-4A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产品及其变率可以作为秦巴山区本地化对流检测和短时强降水预警的支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 秦巴山区 对流初生 卫星产品
下载PDF
陕西蓝田致灾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3
作者 刘瑞芳 杜萌萌 +2 位作者 杨亦典 赵强 高宇星 《河南科学》 2023年第7期1019-1027,共9页
利用3部相控阵雷达、FY-4A高分辨率卫星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8月19日发生在西安蓝田的突发极端大暴雨天气的环境场特征及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19”暴雨主要有两个强降水时段,期间西安... 利用3部相控阵雷达、FY-4A高分辨率卫星资料、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1年8月19日发生在西安蓝田的突发极端大暴雨天气的环境场特征及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19”暴雨主要有两个强降水时段,期间西安均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高温高湿且位于假相当位温“上低下高”的位势不稳定区,为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然而两降水时段的触发机制却存在明显不同,分散性对流降水阶段,底层大气接近超绝热状态,极易触发对流,地面上雷暴高压的冷池出流造成蓝田南部山区的扰动温度梯度增大,动力不稳定增强,触发新生对流,造成蓝田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持续降水发生时,近地层有明显的冷锋锋生,锋前触发的多个中γ尺度雷暴单体发展合并,与秦岭山区触发的沿着山体向东传播的对流云团不断合并加强产生“列车效应”,导致蓝田出现持续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相控阵雷达 冷池 触发机制 蓝田
下载PDF
气象因子、NO_(2)对关中近地面O_(3)浓度的影响
4
作者 金丽娜 杨亦典 杨睿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9-105,共7页
利用关中近地面2013年12月—2021年12月O_(3)、NO_(2)逐时、日、月、年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分析O_(3)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前体物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关中近地面O_(3)年均浓度、超标天数呈上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O_(3)超标天... 利用关中近地面2013年12月—2021年12月O_(3)、NO_(2)逐时、日、月、年浓度与同期气象要素,分析O_(3)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前体物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关中近地面O_(3)年均浓度、超标天数呈上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O_(3)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50.7%;O_(3)月均浓度为单峰分布,7月达峰值;O_(3)日均浓度也为单峰分布,16时达到峰值。NO_(2)的日变化与O_(3)基本相反,早高峰略有上升,16时出现谷值;春、夏季O_(3)浓度与NO_(2)浓度呈正相关,秋季、冬季呈负相关,且夏、冬季相关性更为显著。气温、日照与O_(3)日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55%时,O_(3)浓度与相对湿度趋势一致,相对湿度>55%时,二者趋势相反;风速<1.8 m/s时,O_(3)浓度与风速趋势一致,当风速≥1.8 m/s时,二者趋势相反,三面环山向东敞开、常年东北偏北风的地形及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当气温介于25~30℃、相对湿度在55%、风速在1.8 m/s左右时,应警惕O_(3)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NO_(2)浓度 O_(3)浓度 关中近地面
下载PDF
西南涡影响下汉中盆地一次暴雨过程MCC雷达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亦典 白爱娟 彭菊蓉 《气象科技》 2018年第3期575-583,共9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NECP再分析、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5年6月28—29日西南涡影响下发生在汉中盆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究了西南涡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本次暴雨过程是在850hPa西南涡影响下,伴随700hPa低空急流和对流层顶的高... 利用多普勒雷达、NECP再分析、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5年6月28—29日西南涡影响下发生在汉中盆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究了西南涡的中小尺度系统特征。本次暴雨过程是在850hPa西南涡影响下,伴随700hPa低空急流和对流层顶的高空辐散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强降水区集中在西南涡东北部的佛坪和镇巴两站。雷达强度场上,在西南涡的东北部有超级单体结构发展,对应两个强降水中心,超级单体持续1.5~2h左右,最强回波强度达58dBz。速度场上,超级单体伴随有深厚中气旋,两次暴雨过程中,中气旋分别位于超级单体的西南侧和中心,并在镇巴有带状逆风区存在。分析表明,由西南涡所诱发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中包含的超级单体是造成佛坪70.9mm/h和镇巴32.1mm/h强暴雨的直接原因,汉中盆地暴雨的发展与减弱直接受到超级单体风暴强弱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暴雨 中小尺度系统 超级单体 汉中盆地
下载PDF
西南涡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对陕南降水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亦典 彭菊蓉 +2 位作者 白爱娟 乔娟 杨波 《陕西气象》 2021年第5期9-14,共6页
西南涡是生成于我国西南地区,除台风外影响我国降水的最主要天气系统之一。通过回顾对西南涡的统计结果、结构特征、其降水落区以及秦巴山区对西南涡的影响等研究成果,阐述西南涡的基本概况及其中尺度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已公开发表的2... 西南涡是生成于我国西南地区,除台风外影响我国降水的最主要天气系统之一。通过回顾对西南涡的统计结果、结构特征、其降水落区以及秦巴山区对西南涡的影响等研究成果,阐述西南涡的基本概况及其中尺度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已公开发表的2008、2011-2019年全国4-10月主要暴雨过程的统计结果,挑选出该时段内陕南地区的暴雨过程并分析得出西南涡是造成陕南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其34.3%的暴雨过程受到了西南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中尺度系统 陕南暴雨
下载PDF
2014年9月6~17日汉中秋淋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彭菊蓉 杨波 +1 位作者 杨亦典 杨睿敏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76-79,共4页
强秋淋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期间夹杂着暴雨、特大暴雨,易引发中小河流水位暴涨、山洪暴涨、山体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城镇内涝、农田淹毁、交通电力水利设施损坏等多种气象灾害。通过对2014年9月的强秋淋天气过程的分析描述,应用天... 强秋淋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期间夹杂着暴雨、特大暴雨,易引发中小河流水位暴涨、山洪暴涨、山体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城镇内涝、农田淹毁、交通电力水利设施损坏等多种气象灾害。通过对2014年9月的强秋淋天气过程的分析描述,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本次过程从高低空形势场配置、地面冷空气的原地和扩散路径影响,进一步分析引发暴雨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总结连阴雨中暴雨的成因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淋 暴雨 高低空配置 水汽和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两次下击暴流天气的环境背景及多普勒雷达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毕旭 徐军昶 +1 位作者 杨亦典 郭庆元 《陕西气象》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西安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MICAPS资料和西安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陕西西安地区的两次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7年7月10日下击暴流发生在伴有冷空气侵入的环境背景场中,中低空垂直风切变弱,0~6 km垂直风切变为10 ... 利用西安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MICAPS资料和西安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陕西西安地区的两次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7年7月10日下击暴流发生在伴有冷空气侵入的环境背景场中,中低空垂直风切变弱,0~6 km垂直风切变为10 m/s,有弱的潜在不稳定能量;(2)2017年7月22日的下击暴流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由局地热力条件触发,0~6 km垂直风切变为6 m/s,垂直风切变弱,有中等强度的潜在不稳定能量;(3)7月10日、7月22日两次天气过程中下沉气流同位相叠加,造成地面产生更加有破坏性的灾害性大风;(4)下击暴流初生时,下沉气流导致对流体中高层整体对流减弱,反射率因子减小,当下沉气流产生导致中层径向辐合出现后,中层辐合增强后产生的补偿作用,使得对流体中径向辐合区上部的对流得以再次增强,反射率因子出现短时增大,并维持了对流体底层辐散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下击暴流 多普勒雷达 中层辐合 反射率因子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