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下的船舶调度优化
1
作者 杨锦 李一博 +2 位作者 杨俊毅 姚红云 汪磊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提高“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模式下的内河水运枢纽通航设施工作效率,分析该模式下通航设施和船舶过坝特点,提出一种用于“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的基于滑动时间窗的船舶调度两阶段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滑动时间窗和... 为提高“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模式下的内河水运枢纽通航设施工作效率,分析该模式下通航设施和船舶过坝特点,提出一种用于“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的基于滑动时间窗的船舶调度两阶段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滑动时间窗和先到先服务规则,设计不同船型的船舶过闸编队方案;第二阶段仍采用滑动时间窗,建立以船舶平均延误时间最短和最大泊位占用数最小为目标的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使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进行求解,分别对船舶稀疏过坝、船舶密集过坝、船舶部分时段集中过坝3种情形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不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排队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情形下船舶平均延误时间均缩短了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调度 船舶过坝 双目标模型 船舶延误
下载PDF
乐清湾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响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俊毅 高爱根 +1 位作者 宁修仁 张东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41,共8页
乐清湾大型底栖生物的四季采样研究,发现124种大型底栖生物,其中多毛类41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类22种、棘皮动物10种和其他类14种。乐清湾大型底栖生物年均生物量41.95g·m-2,年均密度85个·m-2,生物量棘皮动物居首(约占60%)... 乐清湾大型底栖生物的四季采样研究,发现124种大型底栖生物,其中多毛类41种、软体动物37种、甲壳类22种、棘皮动物10种和其他类14种。乐清湾大型底栖生物年均生物量41.95g·m-2,年均密度85个·m-2,生物量棘皮动物居首(约占60%);密度软体动物最大(约占35%)。生物量和密度分布春季为最高。对乐清湾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现状与以往资料及邻近海湾进行了比较,并将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对乐清湾牡蛎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响应做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生态 水产养殖 乐清湾
下载PDF
RP-HPLC同时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浓度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俊毅 蒋学华 +3 位作者 林舒 林玉莲 周静 兰柯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采用RP -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浓度。方法 以茶碱为内标 ,甲醇 - 2 %醋酸 (2 0∶8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6 0nm。结果 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5 .6 %和 10 3.9% ;对乙酰氨... 目的 采用RP -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浓度。方法 以茶碱为内标 ,甲醇 - 2 %醋酸 (2 0∶8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6 0nm。结果 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5 .6 %和 10 3.9% ;对乙酰氨基酚日内RSD≤ 3.12 % ,日间RSD≤ 6 .12 % ;咖啡因日内RSD≤ 3.94 % ,日间RSD≤ 5 .13% ;在室温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血浆样品至少能稳定 4h ,在冰冻条件下至少能稳定 14d。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阿酚咖片 生物利用度 RP-HPLC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阿酚咖片中阿司匹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俊毅 蒋学华 +3 位作者 何林 周静 李素华 林舒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61-663,共3页
对阿酚咖片中的阿司匹林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 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阿酚咖片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 ,阿酚咖片中阿司匹林体内活性代谢物水杨酸的血药浓度的变化。用 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试验数... 对阿酚咖片中的阿司匹林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 4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阿酚咖片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 ,阿酚咖片中阿司匹林体内活性代谢物水杨酸的血药浓度的变化。用 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试验数据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 t检验。水杨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5 .36 %± 14 .15 % ;两种制剂水杨酸的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0→ T)分别为 :10 3.10± 11.92 μg· h/ ml与 98.4 5±13.4 9μg· h/ ml;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 :1.5± 0 .5 h与 1.5± 0 .5 h;峰浓度 (Cmax)分别是 :19.31± 2 .4 7μg/ ml与18.95± 2 .4 9μg/ ml。两种制剂中的水杨酸 AU C0→∞ 、AUC0→ T、Tmax及 Cmax经双单侧 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 ,表明以制剂中阿司匹林活性代谢产物水杨酸为指标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t1 ≥ t1 - 0 .0 5( 2 2 ) ,t2 ≥ t1 - 0 .0 5( 2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酚咖片 阿司匹林 生物利用度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俊毅 王春生 +2 位作者 刘镇盛 高爱根 王小谷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对2001年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的数量分布的初步调查,共发现了15个类群的小型底栖生物,其平均丰度为34.1个/10 cm2,东太平洋区的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数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小型底栖生物量比例随着沉积物厚度的... 通过对2001年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的数量分布的初步调查,共发现了15个类群的小型底栖生物,其平均丰度为34.1个/10 cm2,东太平洋区的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数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小型底栖生物量比例随着沉积物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量比例为68%~87%的小型底栖生物集中在沉积物0~2 cm层(表层)内.食物是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沉积物类型和底层流对小型底栖生物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北太平洋深海 小型底栖生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坎门排污工程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俊毅 高爱根 +2 位作者 王春生 陈全震 胡锡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55,共4页
通过对2002年8月坎门排污工程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本底调查资料的分析,该海域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4种,生物数量分别为45.98g/m2和142个/m2。运用生态学参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 通过对2002年8月坎门排污工程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本底调查资料的分析,该海域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4种,生物数量分别为45.98g/m2和142个/m2。运用生态学参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对排污工程控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漩门湾 排污口 底栖生物 生态学
下载PDF
乌江流域固碳服务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俊毅 李俊生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7-767,共11页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部分依赖图模型(PDP模型)分析各因子对固碳服务的贡献度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乌江流域固碳服务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时间上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上游的增速大于中游及下游.②时空尺度上,自然地表类因子均是对固碳服务贡献最大的环境要素,其中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55.08%;坡度在时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34.46%.③各影响因子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同的驱动机制,其中人口密度的驱动机制变化最为强烈,在空间上,固碳服务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在时间上,固碳服务整体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④2000—2020年,人类活动的改变是乌江流域固碳服务增加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固碳服务的高低虽受限于自然地表类环境因子,但人类活动的正面干扰能显著提高固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生态系统 固碳服务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普伐他汀钠片和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俊毅 何丽 +2 位作者 周静 蒋学华 王玉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普伐他汀钠片剂、胶囊剂及参比普伐他汀钠片剂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3周期的二重3×3拉丁方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40mg的3种普伐他汀钠制剂。用HPLC法测定受试...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普伐他汀钠片剂、胶囊剂及参比普伐他汀钠片剂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3周期的二重3×3拉丁方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40mg的3种普伐他汀钠制剂。用HPLC法测定受试者体内普伐他汀钠的血药浓度变化,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普伐他汀钠片剂、胶囊剂与参比制剂普伐他汀钠片的AUC0→∞分别为(234.3±45.0),(229.7±50.3),(243.0±40.9)μg·h·L-1;AUC0→T分别为(205.4±38.3),(202.8±40.1),(211.4±36.7)μg·h·L-1;tmax分别为(1.4±0.4),(1.4±0.3),(1.5±0.3)h;Cmax分别为(48.3±9.7),(49.0±12.5),(49.2±11.3)μg·L-1。普伐他汀钠片与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7.5±10.7)%和(96.2±10.2)%。结论:经统计学分析,2种受试制剂均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钠 生物等效性 固相萃取
下载PDF
阿酚咖片中对乙酰氨基酸和咖啡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俊毅 蒋学华 +1 位作者 周静 何丽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研究阿酚咖(AFC)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RP-HPLC测定24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AFC片供试品与参比制剂后,血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的变化。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2%±11.33%... 目的研究阿酚咖(AFC)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RP-HPLC测定24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AFC片供试品与参比制剂后,血液中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的变化。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72%±11.33%;供试品与对照品的AUC0→T分别为12.86±3.20、12.92±3.56μg.h.ml-1;Tmax分别为1.1±0.4、1.1±0.4 h;Cmax分别为3.25±0.57、3.31±0.61μg.ml-1。咖啡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96%±13.65%;供试品与对照品的AUC0→T分别为10.61±1.50、10.32±1.80μg.h.ml-1;Tmax分别为1.0±0.4、1.0±0.3 h;Cmax分别是1.74±0.20、1.68±0.25μg.ml-1。结论两种制剂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AUC0→∞、AUC0→T、Tmax及Cmax经双单侧t检验,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咖啡因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阿酚咖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俊毅 高爱根 +2 位作者 陈全震 胡锡钢 杨关铭 《东海海洋》 2004年第3期48-55,共8页
2002年12月对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海域3条潮间带断面的底栖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71种,平均生物量为1753.9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39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和K-优势曲线都显示了位于拟建电厂选址区内的潮间带底栖... 2002年12月对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海域3条潮间带断面的底栖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71种,平均生物量为1753.9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39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和K-优势曲线都显示了位于拟建电厂选址区内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已经受到了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态
下载PDF
台州列岛海域贝类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俊毅 高爱根 +2 位作者 王永泓 董永庭 王小谷 《东海海洋》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根据浙江省海岛资源调查资料 ,对台州列岛海域的贝类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共发现贝类 46种 ,隶属 2纲 8目 2 4科。种类组成以广温广布种为主 ,其次为亚热带种 ,暖温带种和热带种所占的比例较少。全区平均生物量为 1 8.0 6g/m2 ... 根据浙江省海岛资源调查资料 ,对台州列岛海域的贝类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共发现贝类 46种 ,隶属 2纲 8目 2 4科。种类组成以广温广布种为主 ,其次为亚热带种 ,暖温带种和热带种所占的比例较少。全区平均生物量为 1 8.0 6g/m2 ,平均栖息密度为 2 67.1 6个 /m2 。数量季节变化显著。这些特征与海流、沉积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生态 台州列岛海域 种类组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虎红光谱特性及其在小型底栖生物分离系统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俊毅 叶树明 +1 位作者 高少佳 潘佚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01-303,共3页
小型底栖生物经荧光染料虎红染色 ,测得虎红的吸收和激发光谱。通过光谱的对比和分析 ,选择合适的光学组件 ,设计一套光学检测系统 ,从沉积样品中自动分离小型底栖生物。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分离系统 光谱特性 应用 光学检测系统 荧光染料 激发光谱 光学组件 自动分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66
13
作者 蒋学华 李素华 +2 位作者 兰轲 杨俊毅 周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犬血浆中灯盏花素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的浓度 ,研究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6只家犬iv灯盏花素 (以灯盏乙素计为 1 2 0mg 只 )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 ,...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犬血浆中灯盏花素主要有效成分灯盏乙素的浓度 ,研究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6只家犬iv灯盏花素 (以灯盏乙素计为 1 2 0mg 只 )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 ,绘制药 时曲线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灯盏乙素的药 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 ,其T1 2γ ,T1 2 α和T1 2 β分别为 (1 1± 0 8)min ,(7 0± 2 8)min和 (52± 2 9)min ;Vc为 (880± 50 8)mL ;CL为 (1 90± 54)mL·min-1 ;AUC0 -90 和AUC0 -∞ 分别为 (574± 1 34)mg·min·L-1 和 (599± 1 32 )mg·min·L-1 。结论 灯盏花素家犬iv给药后 ,血浆中灯盏乙素浓度迅速下降 ,提示制剂开发的剂型选择、临床给药方法或给药间隔时间的确定都应该考虑其T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灯盏乙素 药代动力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象山港养殖区与非养殖区大型底栖生物生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高爱根 杨俊毅 +4 位作者 陈全震 王自磐 张健 董永庭 宁修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31,共7页
2000年在象山港3个养殖区(海带、牡蛎、鱼类)和非养殖区水域进行了四季调查,对养殖区和非养殖区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学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鉴定出71种大型底栖生物,其中养殖区45种、非养殖区61种,两区共有种为35种。牡蛎养殖区外侧、鱼类... 2000年在象山港3个养殖区(海带、牡蛎、鱼类)和非养殖区水域进行了四季调查,对养殖区和非养殖区大型底栖生物的生态学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鉴定出71种大型底栖生物,其中养殖区45种、非养殖区61种,两区共有种为35种。牡蛎养殖区外侧、鱼类网箱养殖区周围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高达433.53g·m-2和155ind·m-2、91.92g·m-2和114.96ind·m-2;海带养殖区仅为1.55g·m-2和27.5ind·m-2,也明显低于非养殖区5.24g·m-2和53.04ind·m-2;鱼类网箱养殖区中心未见生物分布。本文同时对底栖生物与养殖生物、沉积物及水文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作了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生态学 养殖区 非养殖区 象山港
下载PDF
不同分布随机参数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俊毅 陈建兵 李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7-1054,共8页
为了准确把握实际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能,需要合理考虑结构参数的随机性.本文采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结合以广义F-偏差最小化为准则的点集优选策略,实现了含有数十个随机参数的多自由度结构非线性随机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 为了准确把握实际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能,需要合理考虑结构参数的随机性.本文采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结合以广义F-偏差最小化为准则的点集优选策略,实现了含有数十个随机参数的多自由度结构非线性随机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基本随机参数的不同分布类型和不同变异系数对结构非线性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结构随机参数不同分布类型的影响,结构反应的二阶矩差异可达±30%;当基本变量变异系数很小和很大时,不同分布类型对二阶矩的影响程度均较大但影响趋势相反,因而存在结构反应二阶矩对不同分布类型不敏感的变异系数值域.随机参数的分布类型对结构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影响显著,甚至可能导致定性性质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结构 地震反应 非线性 广义F-偏差 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下载PDF
三七皂苷R_1和人参皂苷Rg_1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冯亮 蒋学华 +1 位作者 周静 杨俊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三七皂苷R1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56,0.114,0.076,0.085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052,0.121,0.065,0.055 h-1;三七皂苷R1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122,0.095,0.090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117,0.113,0.109 h-1;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的促吸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卡波姆和冰片能显著提高肠吸收速率,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在体肠吸收模型 吸收促进剂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 被引量:25
17
作者 高爱根 曾江宁 +9 位作者 陈全震 胡锡钢 杨俊毅 廖一波 寿鹿 徐晓群 刘晶晶 江志兵 董永庭 胡月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合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岩相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1.25~2.20和0.54~0.70)高于沙相的(0.23~0.95和0.17~0.94).岩相贝类数量为3025.70g/m^2和2660个/m^2,生物量垂直分布为低潮区最高(6471.99g/m^2),中潮区居中(3772.09g/m^2),高潮区最小(78.35g/m^2),栖息密度为中潮区最大(4245个/m^2),低潮区居中(2973个/m^2),高潮区最小(439个/m^2).沙相贝类数量为16.81g/m^2和11个/m^2,低潮区(29.43g/m^2和11个/m^2)大于中潮区(14.01g/m^2和10个/m^2).通过与以往资料比对发现,岩礁贝类数量有所增加,沙滩贝类数量则明显下降,监控区贝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对贝类资源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作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时空分布 潮间带 南麂海洋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42
18
作者 高爱根 陈全震 +2 位作者 曾江宁 廖一波 杨俊毅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40,共8页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西门岛
下载PDF
浙江苍南近海沉积物细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霍颖异 许学伟 +2 位作者 王春生 杨俊毅 吴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66-5172,共7页
针对浙江苍南大渔湾近海海底沉积物样品(东经120°34′28.6″,北纬27°19′57.3″),采用非培养法构建分子文库,并结合纯培养法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基于克隆子和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学研究,分析近海沉积物细... 针对浙江苍南大渔湾近海海底沉积物样品(东经120°34′28.6″,北纬27°19′57.3″),采用非培养法构建分子文库,并结合纯培养法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基于克隆子和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学研究,分析近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文库克隆子主要属于δ-变形杆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物种的相似性较低,表明浙江苍南近海环境样品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大量未知细菌物种资源。研究还分离获得细菌79株,丰富了近海微生物资源库。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主要属于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通过非培养和可培养数据结合发现,浙江苍南近海沉积物中的细菌优势类群为δ-变形杆菌和γ-变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南大渔湾 沉积物 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高爱根 陈全震 +5 位作者 胡锡钢 杨俊毅 董永庭 曾江宁 宁修仁 张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通过2000年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和邻近对照区的4季采样,对该区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41种,网箱养鱼区周边种类39种,对照区9种,约占象山港总种数的58%,网箱养鱼区周边生物量和密度(91.92g/m2和114.96个/m2)明显... 通过2000年象山港网箱养鱼区和邻近对照区的4季采样,对该区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41种,网箱养鱼区周边种类39种,对照区9种,约占象山港总种数的58%,网箱养鱼区周边生物量和密度(91.92g/m2和114.96个/m2)明显高于对照区(10.61g/m2和48个/m2).在网箱养鱼区周边沉积物中主要因子均高于对照区,其中硫化物高出4倍多,在网箱养鱼区周边硫化物较低的站位生物量较高,而在网箱养鱼区中央沉积物年均累积速率约25cm,已成黑色并有浓烈异味,未见大型底栖生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生态特征 网箱养鱼 象山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