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洋参多糖的超滤分离及其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修仕 周闲容 +4 位作者 王丽君 于晓娜 石振兴 任贵兴 董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2,57,共5页
采用超滤法分离西洋参多糖并研究其免疫增强活性。采用不同分子截留量的超滤膜将西洋参根水提物分为〉100ku(AGPl)、30-100ku(AGP2)、10~30ku(AGP3)和〈10ku(AGP4)四个多糖组分,测定了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免... 采用超滤法分离西洋参多糖并研究其免疫增强活性。采用不同分子截留量的超滤膜将西洋参根水提物分为〉100ku(AGPl)、30-100ku(AGP2)、10~30ku(AGP3)和〈10ku(AGP4)四个多糖组分,测定了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免疫增强活性。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的得率为5.17%,其中,AGP1-AGP4分别约占46.61%、3.30%、12.11%和37.98%。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范围为42.87%-56.55%。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各组分分别由6—8种单糖组成,且均含有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免疫增强活性研究表明,AGP1与AGP2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NO、TNF-α、IL-6及IL-10的生成,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多糖 超滤分离 免疫增强活性
原文传递
桔梗皂苷D提取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修仕 董川 任贵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0-762,共3页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桔梗皂苷D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桔梗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测定梗皂苷D。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响应面实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Box-Beh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以...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桔梗皂苷D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桔梗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测定梗皂苷D。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响应面实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Box-Beh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以桔梗皂苷D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桔梗皂苷D水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7、提取温度96.2℃、提取时间66.3 min。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桔梗皂苷D的实际提取率为0.330 5%,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提取率;该工艺条件可为桔梗皂苷D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RSM) 桔梗皂苷D 提取
下载PDF
藜麦在张家口地区试种的表现与评价 被引量:116
3
作者 周海涛 刘浩 +4 位作者 么杨 杨修仕 高文杰 杨才 任贵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7,共6页
本研究对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种的4份藜麦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19.27~180.51cm,生育期范围为103~118d。子粒饱满,产量可达3637.32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79±0.72%,脂肪含量为7.57&#... 本研究对在张家口地区进行试种的4份藜麦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19.27~180.51cm,生育期范围为103~118d。子粒饱满,产量可达3637.32kg/hm2,蛋白质含量为14.79±0.72%,脂肪含量为7.57±1.17%,天冬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37±0.06%、1.00±0.03%、1.47±0.08%,皂苷含量为2.12±0.50%。以上结果与文献对比结果表明,藜麦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且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平衡、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能够充分表现,适宜在张家口地区以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试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北部藜麦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胡一波 杨修仕 +1 位作者 陆平 任贵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4-470,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为全世界公认的全营养谷物。为了解国内不同藜麦种质资源营养性状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测定国内25份藜麦种质资源的13个品质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是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为全世界公认的全营养谷物。为了解国内不同藜麦种质资源营养性状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测定国内25份藜麦种质资源的13个品质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与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0.55),而与赖氨酸和组氨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52和–0.54);总多酚、总黄酮和总皂苷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13个品质性状分别隶属于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6%。25份种质材料可以聚类为4组,在品质和遗传距离方面各组群之间差异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藜麦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藜麦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品质性状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浩 周闲容 +4 位作者 于晓娜 杨修仕 刘三才 么杨 任贵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5-221,共7页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挖掘、广泛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鉴定评价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完成了近20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约...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挖掘、广泛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鉴定评价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完成了近20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约占保存总数的50%)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初步鉴定评价;作物种质资源品质鉴定评价内容涉及面广、鉴定的品质性状变异性大、多样性丰富;提高了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标准化程度。此外还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品质性状鉴定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国内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鉴定评价
原文传递
60份国内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石振兴 杨修仕 +1 位作者 么杨 任贵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研究藜麦子粒的品质性状,可以为藜麦育种、加工及消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4份国内和56份国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份藜麦材料子粒的千粒重、灰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2... 研究藜麦子粒的品质性状,可以为藜麦育种、加工及消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4份国内和56份国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份藜麦材料子粒的千粒重、灰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23 g、2.28%、14.03%、57.71%、6.53%、2.46%、1.83 mg/g和1.49 mg/g。国内藜麦材料的灰分、蛋白质和总多酚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3.47%、14.92%和1.78 mg/g;秘鲁藜麦材料的脂肪、粗纤维和总黄酮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6.69%、2.66%和2.03 mg/g;美国藜麦材料的淀粉平均含量较高,为59.91%;玻利维亚藜麦材料的千粒重较高,为4.32 g;不同子粒颜色藜麦材料之间的品质存在差异,黑色藜麦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白色和红色藜麦材料的淀粉含量较高,红色和黑色藜麦材料的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材料 国内外 品质性状 子粒颜色
原文传递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豆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楠 许韵华 +5 位作者 宋雯雯 杨如萍 秦培友 杨修仕 任贵兴 韩天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7-1044,共8页
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酸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 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豆氨基酸测试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167份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子为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对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的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天冬氨酸(R2CV=0.85)、谷氨酸(R2CV=0.86)、丝氨酸(R2CV=0.82)、甘氨酸(R2CV=0.89)、酪氨酸(R2CV=0.83)、苯丙氨酸(R2CV=0.78)、异亮氨酸(R2CV=0.86)和色氨酸(R2CV=0.81)及15种氨基酸总和(R2CV=0.82)可利用FT-NIRS准确预测;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检测模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进行相对含量的估测;而对组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蛋氨酸的预测不准确。本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氨基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大豆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NIRS法快速检测荞麦蛋白质与淀粉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慧敏 杨修仕 +2 位作者 刘三才 李进才 任贵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7-471,482,共6页
为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荞麦蛋白质与淀粉含量的方法,本研究以217份荞麦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和交叉验证构建近红外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前处理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维数(Rank)分别为5和5,光谱区间6803.9~6094.2/c... 为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荞麦蛋白质与淀粉含量的方法,本研究以217份荞麦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最小二乘回归预测和交叉验证构建近红外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前处理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维数(Rank)分别为5和5,光谱区间6803.9~6094.2/cm所建立的荞麦蛋白质与淀粉含量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81和0.9167,交叉验证均方根(RMSECV)分别为0.68和2.08,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4.39和3.46,均大于3.0,外部验证相关系数均大于0.96。本试验所建立的蛋白质与淀粉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健性,可用于荞麦品质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近红外光谱法 蛋白质 淀粉
原文传递
模拟消化中藜麦的酚类化合物释放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进才 刘梦杰 +3 位作者 陈银焕 郭慧敏 杨修仕 任贵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5-794,共10页
为了解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功能性营养成分在人体消化系统的利用效率,以籽粒颜色白、红和黑的3种颜色藜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消化模型分析了藜麦经模拟口腔、胃和肠消化时酚酸、多酚和黄酮释放量、生物可及性及抗氧化活性... 为了解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功能性营养成分在人体消化系统的利用效率,以籽粒颜色白、红和黑的3种颜色藜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消化模型分析了藜麦经模拟口腔、胃和肠消化时酚酸、多酚和黄酮释放量、生物可及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模拟消化过程中,3种颜色藜麦的酚酸、多酚和黄酮的释放量随消化进程的进行而增加,其中酚酸和黄酮在肠消化阶段释放较多,多酚在胃消化阶段释放较多,红藜麦和黑藜麦的酚类化合物释放量多于白藜麦(P<0.05);模拟消化结束时的酚酸、多酚和黄酮释放量在白藜麦、红藜麦和黑藜麦之间也差异显著(P<0.05),依次分别为34.39、41.73、51.88 mg/(100 g),362.19、400.40、436.62 mg(GAE)/(100 g),28.73、48.90、41.24 mg(RE)/(100 g);模拟消化结束时的生物可及性,酚酸为白藜麦90.33%、红藜麦85.41%和黑藜麦91.61%,多酚为白藜麦81.44%、红藜麦84.09%和黑藜麦78.75%,黄酮为3种颜色藜麦无显著差异约20%(P>0.05);模拟消化过程中,3种颜色藜麦的抗氧化活性(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消化进程的进行而增大,多酚释放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P<0.01),红藜麦和黑藜麦的抗氧化活性大于白藜麦(P<0.05).从这些结果可以推论,食用藜麦可以获取酚类化合物功能性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生物活性,食用红藜麦和黑藜麦会获取较白藜麦更多的酚类化合物功能性营养成分和更大的抗氧化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模拟消化 酚酸 多酚 黄酮 生物可及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藜麦粉末中主要营养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6
10
作者 石振兴 朱莹莹 +1 位作者 杨修仕 任贵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57,共3页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6 1和0.948 1,相对分析误差(PRD)分别为3.52、4.60和3.15。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评价采用外部检验的方法,3个营养成分的平均差异为0.28%~1.78%。表明构建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藜麦的品质分析工作,但其脂肪模型的准确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近红外
下载PDF
小豆抗性淀粉含量及蒸煮后硬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闲容 杨修仕 +5 位作者 么杨 朱志华 程须珍 王立侠 王素华 任贵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0-743,共4页
利用国内140个小豆种质资源,探究其抗性淀粉含量与蒸煮后硬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蒸煮后硬度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同时筛选抗性淀粉含量高与蒸煮后硬度低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40份小豆抗性淀粉的平均含量为14.25%,蒸煮后硬度的平均值为1... 利用国内140个小豆种质资源,探究其抗性淀粉含量与蒸煮后硬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蒸煮后硬度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同时筛选抗性淀粉含量高与蒸煮后硬度低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40份小豆抗性淀粉的平均含量为14.25%,蒸煮后硬度的平均值为150.72 g。吉林地区小豆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15.71%;内蒙古地区小豆蒸煮后硬度最低,为96.42 g。抗性淀粉与总淀粉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蒸煮后硬度与抗性淀粉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但与总淀粉及蛋白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筛选出12份抗性淀粉含量>17.83%的优异小豆种质资源,可用于糖尿病人专用品种的选育及产品开发;9份蒸煮后硬度<76.48 g的优异小豆种质资源可用于豆饭、豆粥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抗性淀粉 硬度 地域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氮磷肥配施对甜荞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鑫 张宝林 +3 位作者 邓妍 刘三才 杨修仕 王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291-1294,共4页
为探索旱地甜荞生产的施肥培肥技术,在山西中部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施对甜荞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肥能有效地提高甜荞的干物质量和产量,氮肥的影响效果要略大于磷肥,其中,N2... 为探索旱地甜荞生产的施肥培肥技术,在山西中部地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施对甜荞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肥能有效地提高甜荞的干物质量和产量,氮肥的影响效果要略大于磷肥,其中,N2P3(中氮高磷)处理下产量最高;增施氮磷肥对甜荞的主要营养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氮肥的影响效果大于磷肥;蛋白质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2P2(中氮中磷)处理下,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黄酮含量最低,N3P2(高氮中磷)处理的蛋白质和黄酮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产量和品质比较得出,N2P3(中氮高磷)处理是一种最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甜荞 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中国大豆品质性状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雯雯 秦培友 +2 位作者 杨修仕 任贵兴 韩天富 《大豆科技》 2013年第3期5-5,共1页
为了解我国各地大豆品质状况,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10—2012年组织31个综合试验站从各服务区域内的科技示范县收集到1176份大豆主栽品种样品,对40余项品质性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大豆粗蛋白平均含量以南方为高,达43.75%,... 为了解我国各地大豆品质状况,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10—2012年组织31个综合试验站从各服务区域内的科技示范县收集到1176份大豆主栽品种样品,对40余项品质性状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大豆粗蛋白平均含量以南方为高,达43.75%,其次为黄淮海流域(41.94%),再次为西北地区(40.01%),东北地区最低(39.16%)。从省份分布情况看,四川、浙江和广西居前3位。粗蛋白含量位居前列的主栽品种包括中黄42、晋遗19、菏豆12、山宁16、豫豆29、浙秋豆3号、南豆12、桂夏1号、桂夏3号、高雄2号等。粗脂肪含量以东北地区最高(20.47%),西北地区及黄淮流域相近(分别为19.85%和19.83%),南方最低(18.94%)。各省份粗脂肪含量以江西、吉林和河北为最高。粗脂肪含量位居前列的品种包括北豆14、合丰50、长农17、冀豆17、沧豆6号、中黄30等。将2010年收集到的269份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品质检测,结果表明,硬脂酸、亚麻酸和脯氨酸的含量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而总蛋白与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则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异黄酮含量以东北地区最高,南方地区次之,西北地区较低。异黄酮含量排在前3位的品种是北8731、北豆5号和南农99-1;低聚糖含量排在前3位的品种依次为新大豆1号、赤豆1号和邯豆7号;磷脂含量则以合丰50、合丰55和石大豆2号为最高。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大豆品质呈现脂肪含量“北高南低”、蛋白质含量“南高北低”的态势,低温及适度的降水条件适宜生产高异黄酮、高磷脂的大豆,可建立相关原料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豆 品质性状 地理分布 粗脂肪含量 原料生产基地 异黄酮含量 主栽品种 粗蛋白含量
下载PDF
藜麦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1
14
作者 魏爱春 杨修仕 +5 位作者 么杨 刘浩 秦培友 赵德刚 李怡 任贵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72-276,共5页
藜麦是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VB1、叶酸、矿物质(Ca、Zn、Fe)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酚、黄酮、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皂苷等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减肥等生理活性。本文综述藜麦的营养... 藜麦是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VB1、叶酸、矿物质(Ca、Zn、Fe)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酚、黄酮、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皂苷等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减肥等生理活性。本文综述藜麦的营养功能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藜麦饲用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琴萍 邢宝 +5 位作者 周帮伟 孙梦涵 么杨 杨修仕 任贵兴 秦培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8,共7页
藜麦是一种粮饲兼用型作物,其籽粒被视为营养全面的粮食,茎叶可作为饲草饲喂牲畜。当前藜麦食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是其饲用发展潜力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藜麦饲用研究的相关数据,对藜麦的饲用... 藜麦是一种粮饲兼用型作物,其籽粒被视为营养全面的粮食,茎叶可作为饲草饲喂牲畜。当前藜麦食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是其饲用发展潜力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藜麦饲用研究的相关数据,对藜麦的饲用价值和饲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限制藜麦饲用开发的关键因素及应用前景进行归纳。结果表明,藜麦全株的营养价值较高,生物产量较大,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是良好的饲草替代品。在灌浆期收获,藜麦全株饲用价值高且适口性好,适宜作为青绿饲料和青贮原料。由于当前市场缺乏高产、稳产、低皂苷和低纤维素的饲用藜麦品种,限制了其广泛的饲料应用。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藜麦这一优质饲草,对解决优质饲料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饲用价值 饲喂试验 皂苷
下载PDF
不同品种藜麦粉对馒头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银焕 杨修仕 +2 位作者 郭慧敏 任贵兴 李进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了明确小麦粉中添加藜麦粉对馒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探讨了高筋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不同品种藜麦粉(红藜麦、白藜麦以及黑藜麦)对混配粉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混配粉面团粉质特性、馒头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以及馒头... 为了明确小麦粉中添加藜麦粉对馒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探讨了高筋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不同品种藜麦粉(红藜麦、白藜麦以及黑藜麦)对混配粉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混配粉面团粉质特性、馒头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以及馒头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0%和20%藜麦粉的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且感官评价总分均在82分以上,而添加30%藜麦粉严重降低了馒头品质。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的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筋小麦粉馒头(40.39 mg GAE/100g),尤其添加20%藜麦粉的黑藜麦混配粉馒头最高(165.41 mg GAE/100g)。在藜麦馒头加工过程中,抗氧化活性降低。与小麦馒头相比,添加20%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添加黑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最高(ORAC值为2624.4μmol TE/100g)。3种藜麦粉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0%,此添加比例可以在保证藜麦混配粉馒头品质的同时有效提高馒头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粉 馒头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小米营养及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宇杰 陈银焕 +1 位作者 杨修仕 任贵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共3页
综述了小米的营养功能成分及相关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小米 营养 功能
下载PDF
热转化西洋参茎叶皂苷的抗氧化及美白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彪 滕聪 +3 位作者 杨修仕 张瑞 王英平 任贵兴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4-263,共10页
该文研究了热转化前后西洋参茎叶皂苷中低极性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并对转化前后的西洋参茎叶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和美白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转化过程使得西洋参茎叶皂苷中低极性人参皂苷含量由0.07 mg/mg增加到0.66 mg/mg。并且,在... 该文研究了热转化前后西洋参茎叶皂苷中低极性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并对转化前后的西洋参茎叶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和美白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转化过程使得西洋参茎叶皂苷中低极性人参皂苷含量由0.07 mg/mg增加到0.66 mg/mg。并且,在0.1~5 mg/mL浓度范围内,转化前后西洋参茎叶皂苷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16.65%和38.28%,对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20%和41.94%,还原能力分别为3.24 mg TEAC/g DW和25.22 mg TEAC/g DW。此外,在0.025~0.1 mg/mL浓度范围内,热转化前后西洋参茎叶皂苷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0.22%和33.54%,对B16细胞内黑色素生成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7.27%和29.33%。综上,热转化过程提高了西洋参茎叶皂苷中的低极性人参皂苷含量,增强了西洋参茎叶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和美白活性,在美容与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转化 西洋参茎叶皂苷 抗氧化 美白
下载PDF
藜麦营养组分与加工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进才 朱凯莉 +3 位作者 刘梦杰 郭慧敏 杨修仕 任贵兴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5-663,共9页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对藜麦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营养组分含量对藜麦加工品质特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糊化特性方面,总蛋白质和清蛋白含量与藜麦粉的峰值黏度等糊化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在质构特性方面,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与藜麦蒸煮后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等质构指标显著正相关(p<0.05),而总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低的藜麦蒸煮后硬度和胶着性更大,更耐咀嚼;粗脂肪含量与回复性极显著负相关(p<0.01),谷蛋白含量与内聚性和胶着性显著正相关而与弹性显著负相关(p<0.05),球蛋白含量与弹性显著正相关(p<0.05).在感官品质方面,藜麦饭的感官评价总分与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滋味得分与总淀粉、粗脂肪和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藜麦中不同营养组分含量与加工品质特性间的关系,可为不同加工用途藜麦的原料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淀粉 蛋白质 糊化特性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下载PDF
藜麦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慧敏 耿艳楼 +1 位作者 吕玮 杨修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1,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藜麦食用及食品加工现状,介绍了藜麦在医药保健、饲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提出我国藜麦开发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藜麦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藜麦 食品开发 药用价值 饲用价值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