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其源解析
1
作者 徐圣友 郝展 +5 位作者 马明海 陈然 崔朋 程东华 石瑶 杨兴业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3,共12页
为探究典型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评估其生态风险,以黄山市徽州区蔬菜基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对其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蔬菜基地土壤pH整体呈酸... 为探究典型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评估其生态风险,以黄山市徽州区蔬菜基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对其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蔬菜基地土壤pH整体呈酸性,土壤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大小为Cr>Zn> Cu> Pb> Ni> As> Cd;除Cd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均合格,但均超出了安徽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d与As分别超标为422.68%与264.33%.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其中,Cd与As的潜在污染指数值均大于3,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评估结果显示,除重金属Cd为中度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均在轻度污染以下水平.重金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在较强及以上,其余均为轻度.重金属来源途径多种,主要与人类生产活动和成土母质有关,其中,Cd、As污染主要来自于人为源.综上可见,蔬菜基地土壤整体生态风险较高,土壤重金属存在积累趋势,应防范其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基地 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东新区恩平组烃源岩生烃特征及成藏贡献
2
作者 刘培 彭光荣 +5 位作者 熊万林 杨兴业 王宇辰 高翔 杜晓东 韩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东新区恩平组厚度达3000 m,沉积特征整体表现为陆相浅水广盆环境,恩平组烃源岩生烃特征和成烃规模一直是困扰研究区勘探的基础问题之一。为厘清上述两个关键问题,以构造学、沉积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思...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东新区恩平组厚度达3000 m,沉积特征整体表现为陆相浅水广盆环境,恩平组烃源岩生烃特征和成烃规模一直是困扰研究区勘探的基础问题之一。为厘清上述两个关键问题,以构造学、沉积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在化验分析数据基础之上,重新认识本地区恩平组烃源岩特征、生烃潜力及主要成藏贡献区。研究表明:惠东地区恩平组主体发育三角洲—浅湖相沉积,烃源岩包括煤、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为II型,具有早期生油,晚期持续生气的特征;盆地模拟计算原油地质资源量近3×108t,天然气资源量近500×108m3,资源潜力较大;油气源对比表明恩平组烃源岩来源的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惠东地区,惠东地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方向为邻近烃源岩的深层恩平组圈闭以及“源-断-脊-圈”匹配较好的浅层珠江、珠海组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组烃源岩 生烃特征 资源潜力 成藏贡献 惠东新区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下载PDF
古近系文昌组湖盆古环境及其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以珠江口盆地陆丰15洼为例
3
作者 郑仰帝 彭光荣 +3 位作者 肖张波 黄鑫 何雁兵 杨兴业 《华南地震》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文昌组湖相泥岩是珠江口盆地陆丰15洼的主力源岩层段,为了恢复文昌期湖盆的古环境,进一步探索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对洼陷内L15-1井的文昌组泥岩开展古生物、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昌... 文昌组湖相泥岩是珠江口盆地陆丰15洼的主力源岩层段,为了恢复文昌期湖盆的古环境,进一步探索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对洼陷内L15-1井的文昌组泥岩开展古生物、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各层段古环境差异显著,文一~文三段及文五段沉积期水体相对较浅,主要为充氧远源的滨浅湖环境,古生产力水平一般;文四段沉积期水体较深,半深湖—深湖环境,古生产力水平最高。陆丰15洼文昌期古湖盆在淡水—微咸水介质条件下,烃源岩的质量与古水深、古生产力以及古氧相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文昌组沉积期古气候整体差异不大,温暖湿润的气候对优质烃源岩发育有利。古生产力及古氧相是陆丰15洼文昌组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实际上是古生产力与保存条件良好的匹配,共同控制了有效烃源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氧相 古生产力 优质烃源岩 文昌组 陆丰15洼
下载PDF
百年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变迁的类型学研究
4
作者 汪瑞霞 杨兴业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42-48,100,共8页
江苏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人们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以文化物证为主要特征的聚落景观,以及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在新时代乡村建设语境下,通过系统地观察百年来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 江苏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人们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以文化物证为主要特征的聚落景观,以及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在新时代乡村建设语境下,通过系统地观察百年来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变迁的轨迹,旨为江苏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和探寻内生的文化凝聚力提供参考依据。从类型学研究视角,通过类同研究与异质研究,解析20世纪初至今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的生成逻辑。百年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按照功能可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景观、产业景观、生活景观和生命景观,它们四位一体、融合共生,共同构建起百年江苏乡村建设的文化景观系统,记录着江苏乡建百年的变迁轨迹与集体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文化景观 景观图像 类型学
下载PDF
京山地区方解石脉包裹体、同位素特征及古流体指示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兴业 何生 +2 位作者 何治亮 王芙蓉 李天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6,34,共9页
通过流体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资料分析及盆地模拟,对中扬子北缘京山地区古流体活动期次和流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京山地区存在4~5幕流体活动,确定地层裂缝中大规模流体活动时间为距今150~60 Ma;方解石脉... 通过流体包裹体,碳、氧、锶同位素资料分析及盆地模拟,对中扬子北缘京山地区古流体活动期次和流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京山地区存在4~5幕流体活动,确定地层裂缝中大规模流体活动时间为距今150~60 Ma;方解石脉体中捕获地层水盐度为12%~18%,具高盐度特征;奥陶系和三叠系灰岩围岩与方解石脉体的碳同位素δ13C值相当,方解石脉体沉淀时地层水的氧同位素δ18OSMOW值(5‰~12.5‰)高于海水,成岩流体为源于同层深部地层水;二叠系方解石脉体的δ13C、δ18O值较围岩偏负,锶同位素Sr87/Sr86值(0.707292~0.707735)与同期海水相当,成岩流体源于受有机质影响的本层地层水;中扬子北缘在距今150~60 Ma的构造挤压抬升作用中伴随的流体活动以同层内流动为主,穿层流动和地表水下渗影响微弱,古油气保存条件未遭受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中扬子地区 方解石脉体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油气保存
下载PDF
α-Fe_2O_3表面结构对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兴业 李斌 +4 位作者 孙亮 黄志伟 成晓敏 张韬伟 唐幸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4-188,共5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形貌的α-Fe2O3纳米棒和纳米立方体,并探索了它们的中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的活性.NH3-SCR测试表明α-Fe2O3纳米棒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形貌的α-Fe2O3纳米棒和纳米立方体,并探索了它们的中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的活性.NH3-SCR测试表明α-Fe2O3纳米棒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构分析表明:α-Fe2O3纳米棒暴露有高表面能的{110}活性面,而纳米立方体暴露的主要是低表面能的{012}晶面.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结果证明纳米棒比纳米立方体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性能.因此,α-Fe2O3纳米棒由于暴露高表面能的活性面具有比纳米立方体更高的NH3-SCR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Α-FE2O3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 表面结构影响
下载PDF
术前三维重建在肝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兴业 王林俊 +2 位作者 陈曦 周红兵 袁寅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总院收治的4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4个肝段)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检查,应用三维重建系统(IQQA-Liver)进...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总院收治的4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4个肝段)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检查,应用三维重建系统(IQQA-Liver)进行术前评估,充分显示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并行手术模拟规划,分别计算肝脏体积、模拟手术肝切除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手术切缘等。并与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及切缘对比。结果:45例患者三维重建后均能清晰显示肝脏、肝内外血管、肿瘤、肿瘤与肝脏血管关系。患者术前模拟切除肝脏体积(845.2+285.5)m 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826.3±268.1)m 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P>0.05)。模拟手术切缘(11.2±3.4)mm,实际切缘(10.6±2.8)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P>0.05)。此两项指标术前模拟与手术实际均呈正相关性(r=0.95,P<0.01;r=0.83,P<0.01)。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肝脏肿瘤与肝脏脉管的关系,准确评估肝切除的体积及手术切缘,在大范围肝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三维重建 大范围肝切除 肝脏体积 手术切缘
下载PDF
超压封存箱的压力封闭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兴业 何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2,共7页
超压封存箱的封闭机制研究是封存箱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倍受许多专家学者关注。深入研究和揭示封隔层的封存机制和异常高压的保存时间对超压成因和油气成藏条件诸多方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要。已有的关于异常高压的封闭机制研究可分为静态和... 超压封存箱的封闭机制研究是封存箱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倍受许多专家学者关注。深入研究和揭示封隔层的封存机制和异常高压的保存时间对超压成因和油气成藏条件诸多方面的研究都非常重要。已有的关于异常高压的封闭机制研究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观点。静态观点认为:极低渗透率(渗透率〈10-11μm2)的致密岩层可作为封闭层阻止流体流动,如蒸发岩或经历强烈碳酸盐矿化作用的碎屑岩可形成近于非渗透性岩层从而形成有效封闭;在砂泥岩频繁互层的地层中,气-水两相界面可产生足够大的毛细管压力,而且毛细管压力具有可叠加性,进而形成有效封闭。动态观点认为:在封存箱和封闭层处于连续水相的地质环境中,剩余压力将通过低速扩散方式逐步同其环境压力达到平衡,但由于异常高压通过低渗透岩层(渗透率〈10-8~10-10μm2)的扩散速度极其缓慢,从而也可使封存系统长期保持超压状态。超压封闭机制的静态和动态两种观点都各自具有事实依据,但具有普遍意义的封存机制可能是气-水两相界面毛细管压力封闭和低速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异常高压) 封闭层 超压封存箱 压力封闭机制
下载PDF
胆道镜治疗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兴业 周红兵 陈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658-1659,共2页
目的:探讨胆道镜治疗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4)与对照组(n=136),观察组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胆道镜治疗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64)与对照组(n=136),观察组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P<0.01);胆管狭窄解除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1);观察组总优良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P<0.01)。结论:胆道镜用于肝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的治疗,能够在彻底清除胆管结石的基础上有效解除胆管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胆结石/并发症 胆管疾病 @胆道镜
下载PDF
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中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科大学子重要回信精神两周年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兴业 赵宝永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48-255,共8页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却仍然存在总体思路不明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注重人文关怀,但思...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却仍然存在总体思路不明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注重人文关怀,但思想文化引领不够;注重形式创新,但内涵价值凝练不够;注重“引进来”,但“走出去”不够三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中的增信释疑、融通互鉴作用,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先行者和创新者,就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给北科大学子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始终遵循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坚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在筑牢中华文化自信根基、凝聚价值共识和创新载体方式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重要回信精神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 中外人文交流
下载PDF
肝细胞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兴业 周红兵 +1 位作者 陈曦 刘海日 《肝脏》 2015年第9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93例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分为TACE组(57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93例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分为TACE组(57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第1、2、3年的恶性肿瘤累计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第1年,TACE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9.30%、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术后第2、3年的恶性肿瘤累计复发率为31.58%、45.6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2.78%、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年,TACE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9.47%、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年TACE组生存率为73.68%、54.3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2.7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对患者行预防性TACE可明显降低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同时提高患者第2、3年的生存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生存率 复发率
下载PDF
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曦 袁寅 +2 位作者 叶青 曹雯 杨兴业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泰州人民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6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泰州人民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6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病灶的性质、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彻底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必要时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及时处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10±36)min,术中出血量(155±80)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5±7)枚,淋巴结阳性率52.8%。术后并发症发生10例(27.8%),其中A级胰瘘5例,B级胰瘘2例,胃瘫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5~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的方法,可以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完整切除,便于联合静脉切除重建,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时,此法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动脉优先入路 静脉悬吊 三静脉重建 胰头癌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露头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兴业 王家豪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8年第4期15-21,共7页
应用丰富的露头资料,以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的沉积相响应为主线对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划分。(1)沉积体系分析,通过对... 应用丰富的露头资料,以沉积体系分析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的沉积相响应为主线对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的目的层段进行了层序划分。(1)沉积体系分析,通过对野外露头的观察,岩样的成分、粒度分析,将研究区白垩系划分为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类型;(2)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白垩系与上覆的库姆格列木群呈角度不整合,为研究区一级层序界面,根据地层露头沉积体系垂向演化特征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该区白垩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下载PDF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兴业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6年第3期32-37,共6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思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兴业 《宁夏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47-50,共4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政策和观念两大制约因素。中国文化产业政策重于规范文化市场而支持产业发展无力,其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并且与国际市场化的文化产业规则接轨力度不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注重于道德的教化和意...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政策和观念两大制约因素。中国文化产业政策重于规范文化市场而支持产业发展无力,其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并且与国际市场化的文化产业规则接轨力度不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注重于道德的教化和意义的追寻,文化产品缺乏大众追求的娱乐性消遣性,从而影响了文化产品市场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产业 产业政策 文化产品
下载PDF
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曦 袁寅 +4 位作者 李迎春 王宏刚 李立军 杨兴业 刘庆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的病人12例,术前依据CT或者MRI平扫+增强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22年1月我院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的病人12例,术前依据CT或者MRI平扫+增强进行评估,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同时联合多脏器切除漏。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375±43)分钟,术中出血量(280±40)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神经均受累,清扫淋巴结(23±6)枚,12例中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其中A级胰漏3例,无B、C级胰漏,胃排空障碍1例,淋巴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治愈。无结肠吻合口漏和肾皮质危象发生。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8.6天。结论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施行胰体尾癌联合多脏器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中出血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体尾切除术 联合脏器切除 动脉优先入路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 胰腺癌
原文传递
马克思货币观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7
作者 杨兴业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25,63,共4页
马克思的货币观,探索了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角色特性与运动规律,是遵循了真理尺度的科学的货币观。此外,马克思的货币观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物役性的剖析,从人的主体价值角度,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 马克思的货币观,探索了货币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角色特性与运动规律,是遵循了真理尺度的科学的货币观。此外,马克思的货币观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物役性的剖析,从人的主体价值角度,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货币观 真理 价值 统一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热史重建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天义 何生 +4 位作者 何治亮 沃玉进 周雁 王芙蓉 杨兴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综合运用锆石及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资料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古地温演化进行了研究和重建。砂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别为107~126 Ma和9.8~54 Ma,分别反映早白垩... 综合运用锆石及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资料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古地温演化进行了研究和重建。砂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别为107~126 Ma和9.8~54 Ma,分别反映早白垩世燕山期、始新世至中新世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重要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事件。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错开现象以及现今地表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偏高,也证实了两次抬升剥蚀冷却事件的存在。研究表明,区内当深3井和建阳1井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在早白垩世早期(约137 Ma)达到最大古地温190~210℃,造成锆石裂变径迹退火,至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约97 Ma)剥蚀冷却至近地表20~40℃;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沉积使该套地层又一次埋深增温至140~165℃,造成磷灰石裂变径迹完全退火;喜马拉雅期再次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至现今70~90℃。研究区古近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为100~120℃和现今40~50℃。研究区中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热流值相对较低为53.5 mW/m2;晚白垩世古热流逐渐增大,古近纪达到最高59 mW/m2;其古地温梯度分别为中生代36.3~43.0℃/km和新生代30.2~37.8℃/km,现今降低至28.9℃/km。早白垩世和始新世至中新世的最大剥蚀厚度分别约为4 800 m和2 400 m,由此可认为,当阳复向斜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侏罗系,最大厚度可能达5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抬升 热史重建 当阳复向斜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天义 何治亮 +5 位作者 何生 周雁 孙冬胜 沃玉进 杨兴业 王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68-1882,共15页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 本文综合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U-Th)/He、镜质体反射率及盆地模拟等手段,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史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生代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地层冷却事件始于早白垩世(140—130 Ma);大规模抬升冷却过程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后期至晚白垩世.研究区虽然可能存在一定厚度的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沉积,总体沉积规模相对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中侏罗统或/和上侏罗统乃至早白垩世地层的沉积;而现今残存中生代中、上侏罗统地层相对较薄,主要是由于后期持续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估计总剥蚀厚度约4300 m左右.区内中生代地层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古地温,而不是在古近纪沉积末期;上三叠统地层最大古地温在170~190℃之间.热史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平均热流在53.64 mW·m^(-2);早侏罗世末期古热流开始降低,在早白垩世初期古热流约为48.38 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U-Th) He 镜质体反射率 盆地模拟 构造-热演化史 簰洲湾 中扬子江汉平原
下载PDF
中扬子北缘京山二叠系古油藏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天义 何治亮 +4 位作者 何生 周雁 孙冬胜 沃玉进 杨兴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0-1752,共13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U—Th)/He、裂变径迹及盆地模拟等测试分析手段,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中扬子北缘京山雁门口二叠系古油藏源岩、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油藏形成-改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二...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U—Th)/He、裂变径迹及盆地模拟等测试分析手段,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中扬子北缘京山雁门口二叠系古油藏源岩、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油藏形成-改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属于优质烃源岩;区内油气显示主要为黄绿色或褐黄色轻质油苗,产状以晶洞型、裂缝型和缝洞型为主;源岩和原油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相还原环境,推测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为自生自储;古油藏油气显示保存至今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保存条件或封闭条件较好。通过流体包裹体和地层埋藏史分析认为,区内二叠系烃源岩生油时间主要在早三叠世初期;而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203~159Ma)有一期或多期与油气运移有关的热流体活动,同时也是古油藏形成的关键期。裂变径迹和(U—Th)/He热年代学证据则显示古油藏形成后主要经历3期构造叠加改造(晚侏罗-旱白垩世的强烈构造抬升-冷却、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的缓慢抬升-冷却及古近纪中后期以来的相对强烈的抬升-冷却),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抬升剥蚀-冷却事件可能是古油藏被改造,乃至完全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该古油藏系统分析认为,在中扬子燕山期构造活动较弱地区,二叠系裂缝、晶洞发育带内上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裂变径迹 (U—Th) He 海相油气 中扬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