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天娇 杨刚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600-2612,共13页
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是哺乳动物体内两种主要的脂肪类型,它们在结构、分布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体内能量平衡的调控有着重要的影响。米色脂肪细胞作为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类型,具有独特的来源和生化特征。近年来,白色脂肪组织的... 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是哺乳动物体内两种主要的脂肪类型,它们在结构、分布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体内能量平衡的调控有着重要的影响。米色脂肪细胞作为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类型,具有独特的来源和生化特征。近年来,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在调控体内能量代谢和防治代谢性疾病方面潜在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棕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运动和饮食、激素、细胞因子、基因调控、肠道微生物、MicroRNA等。激活白色脂肪棕化与代谢改善相关,为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和靶点。然而,棕化过程也存在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因为其可能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恶病质相关的能量消耗、影响免疫功能、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对心血管系统造成额外负担。未来的研究应集中在如何优化这一过程,确保转化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脂肪棕色化 米色脂肪 研究进展
下载PDF
Reg蛋白家族在糖尿病中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郑亚莲 杨刚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59-767,共9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全球流行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球老龄化,DM患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负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是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中心环节。目前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全球流行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球老龄化,DM患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负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是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中心环节。目前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和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但难以控制血糖长期稳定达标,且不良管理可带来严重后果,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保护或补充功能胰岛β细胞群,从而维持血糖稳态。再生蛋白(Regenerating protein, Reg)属于钙依赖凝集素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具有营养、抗凋亡、抗炎、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多功能分泌分子。根据Reg基因编码蛋白的一级结构,Reg蛋白家族可分为4个亚型(I, II, III, IV)。近年来,Reg蛋白在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改善血糖水平中的作用引起重视,可能成为潜在的糖尿病预测及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Reg基因蛋白结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再生蛋白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家族性白蛋白异常性高甲状腺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晓丽 廖涌 +2 位作者 蒲丹岚 杨刚毅 李伶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152-3156,共5页
家族性白蛋白异常性高甲状腺素血症(FDH)是临床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易被误诊为甲状腺毒症。若进一步给予不必要的相关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续疾病出现。因此加强对FDH的认识十分必要。该文就其发病机制... 家族性白蛋白异常性高甲状腺素血症(FDH)是临床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高甲状腺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易被误诊为甲状腺毒症。若进一步给予不必要的相关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续疾病出现。因此加强对FDH的认识十分必要。该文就其发病机制、检测手段、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认识FDH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甲状腺素血症 白蛋白异常 甲状腺功能正常
下载PDF
NIDDM 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刚毅 邱鸿鑫 +3 位作者 邓华聪 李伶 汪恕萍 张素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5-116,共2页
NIDDM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杨刚毅1邱鸿鑫1邓华聪1李伶2汪恕萍1张素华1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血中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则在... NIDDM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杨刚毅1邱鸿鑫1邓华聪1李伶2汪恕萍1张素华1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血中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体内脂代谢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脂肪酸 体重指数
下载PDF
人红细胞膜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其对膜微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刚毅 李伶 +3 位作者 詹世琴 李开敏 陈小丽 刘菊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8-92,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荧光偏振技术测定了4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膜微粘度,并探讨了膜脂肪酸和血浆FFA构成与膜微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人红细胞膜主要由廿二碳六烯酸(C22∶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荧光偏振技术测定了42例正常人红细胞膜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及膜微粘度,并探讨了膜脂肪酸和血浆FFA构成与膜微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人红细胞膜主要由廿二碳六烯酸(C22∶6)、花生四烯酸(C20∶4)、亚油酸(C18∶2)、软脂酸(C16∶0)、油酸(C18∶1)和硬脂酸(C18∶0)等六种脂肪酸组成。血浆FFA构成与膜脂肪酸相似,但不含C22∶6而含十四烷酸(C14∶0)。红细胞膜各脂肪酸含量大多与其血浆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红细胞膜微粘度与膜软脂酸和硬脂酸呈明显正相关,与膜廿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呈明显负相关。提示红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受血浆FFA成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 脂肪酸类 膜微粘度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红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及组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刚毅 邱鸿鑫 +2 位作者 李伶 邓华聪 詹世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3期230-235,共6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2例正常成人红细胞膜脂肪酸(FA)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该法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重复性变异系数平均5.5%,回收率平均94.7%。人红细胞膜主要由廿二碳六烯酸(C226)、花生四烯酸(...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2例正常成人红细胞膜脂肪酸(FA)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该法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重复性变异系数平均5.5%,回收率平均94.7%。人红细胞膜主要由廿二碳六烯酸(C226)、花生四烯酸(C204)、亚油酸(C182)、软脂酸(C160)、油酸(C181)和硬脂酸(C180)等六种FA组成,其中花生四烯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 高效液相色谱法 脂肪酸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白细胞吞噬功能与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和内毒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刚毅 李伶 +1 位作者 唐莉 江雅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本文测定36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内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和F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这两项指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升高,与白... 本文测定36例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能、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内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和F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这两项指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升高,与白细胞吞噬功能呈明显负相关。提示上述改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白细胞 吞噬功能 纤维连结蛋白
下载PDF
急慢性肝病患者白细胞吞噬功能与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和内毒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刚毅 姜雅琴 +1 位作者 唐莉 李伶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3-74,共2页
测定了36例肝硬化患者,26例急性肝炎和2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WBC)吞噬功能、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和内毒素及血清C3等。并进一步探讨了WBC吞噬功能与其它指标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和急性肝炎患者WBC吞噬率明显低于... 测定了36例肝硬化患者,26例急性肝炎和2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WBC)吞噬功能、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和内毒素及血清C3等。并进一步探讨了WBC吞噬功能与其它指标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肝硬化和急性肝炎患者WBC吞噬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血浆内毒素则明显高于对照,并与吞噬率呈明显负相关。同时,肝硬化病人血浆Fn明显低于树照组且与其WBC吞噬率呈明显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急慢性肝病患者易合并感染主要因其WBC吞噬功能减退,而后者与血浆Fn浓度的降低及存在内毒素血症(ETM)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白细胞吞噬功能 纤维连结蛋白 内毒素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刚毅 李伶 +1 位作者 Peter Chung Gangther Bode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75-880,共6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III(PDE3 )抑制剂米力农 (milrinone)对大鼠胰岛素分泌、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的影响和剂量依赖关系 ,及其在胰岛素钳夹状态下对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由植入导管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 目的 :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III(PDE3 )抑制剂米力农 (milrinone)对大鼠胰岛素分泌、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的影响和剂量依赖关系 ,及其在胰岛素钳夹状态下对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由植入导管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米力农 ( 1、5、2 5 μmol/kg)在不同时相测定血糖、血浆FFA和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在清醒状态下建立大鼠高胰岛素 -正常血糖钳夹技术 ,并在钳夹 12 0min时分别经导管给予米力农 ( 2 5 μmol/kg)和 2 5 %二甲基亚砜 (DMSO ,对照组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仪 (GC -MS)测定糖代谢率。结果 :3个不同剂量米力农组血浆FF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给药前 ,在注射后 2min ,各组FFA升高的百分数为 :5 0 %、5 2 %、5 5 % ( 1、5、2 5μmol/kg)。在 5、2 5 μmol/kg组血浆胰岛素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给药前 ,仅 2 5 μmol/kg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和给药前。在胰岛素钳夹研究中 ,米力农处理组大鼠血浆FFA明显高于给药前 ,肝糖输出 (HGP)也明显高于给药前。葡萄糖输注率 (GIR)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给药前。结论 :米力农损害了胰岛素抑制脂解和肝糖输出的能力及胰岛素介导的外周组织糖的利用。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胰岛素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与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刚毅 邓华聪 +3 位作者 邱鸿鑫 汪恕萍 张素华 任宗毕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与视网膜病变*杨刚毅1邓华聪1邱鸿鑫1汪恕萍1张素华1任宗毕2随着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研究的深入,红细胞(RBC)膜流动性改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分组比较了伴或不伴...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与视网膜病变*杨刚毅1邓华聪1邱鸿鑫1汪恕萍1张素华1任宗毕2随着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研究的深入,红细胞(RBC)膜流动性改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分组比较了伴或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NIDDM病人R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膜流动性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不同浓度胰岛素输注对胰岛素钳夹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刚毅 李伶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大鼠正糖钳夹技术(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是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国内虽有个别报道,但其钳夹术是在麻醉及手术状态下,且未作糖代谢研究[2].我们设计了清醒大鼠胰岛素钳夹模型,用6,6-D2葡萄糖作非... 大鼠正糖钳夹技术(Euglycemic clamp technique)是近年来国外广泛应用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1].国内虽有个别报道,但其钳夹术是在麻醉及手术状态下,且未作糖代谢研究[2].我们设计了清醒大鼠胰岛素钳夹模型,用6,6-D2葡萄糖作非放射性示踪剂,给予三种浓度胰岛素输注,观察了大鼠糖代谢及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浓度 胰岛素输注 大鼠 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血浆 游离脂肪酸 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
下载PDF
清醒大鼠胰岛素钳夹术及其糖代谢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刚毅 Peter Chung Guenther Boden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1-344,共4页
为准确地评价在体组织对胰岛素 (Ins)的敏感性及探讨在胰岛素抵抗 (IR)状态下机体糖代谢变化。采用 6 ,6 D2 葡萄糖作为示踪剂 ,建立了自由状态下大鼠正常血糖 -高胰岛素钳夹术 ,并动态观察了其体内糖代谢的动态改变及血浆游离脂肪酸 (... 为准确地评价在体组织对胰岛素 (Ins)的敏感性及探讨在胰岛素抵抗 (IR)状态下机体糖代谢变化。采用 6 ,6 D2 葡萄糖作为示踪剂 ,建立了自由状态下大鼠正常血糖 -高胰岛素钳夹术 ,并动态观察了其体内糖代谢的动态改变及血浆游离脂肪酸 (FFA)和Ins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大鼠在 4 8mU (kg·min)速率Ins输注下 ,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而肝糖输出被抑制 ,胰岛素介导的机体葡萄糖利用率较基础状态显著增加 ,游离脂肪酸 (FFA)浓度显著下降。本钳夹术平均血糖变异系数为 5 76 %。平均GIR变异系数为 6 2 5 % ,GRd为 9 17%。重复试验GIR与GRd误差范围为 1 2 %和 1 7%。以 6 ,6 D2 葡萄糖作为示踪剂建立的自由状态下的大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具有准确、可靠 ,无放射污染等优点 ,在外源性胰岛素 -葡萄糖代谢稳定状态下 ,机体对葡萄糖利用显著增加 ,脂肪分解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岛素钳夹术 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血浆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美吡达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红细胞膜流动性及脂肪酸成分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刚毅 李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为探讨美吡达和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人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 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荧光偏振技术测定了采 用美吡达或胰岛素(Ins)治疗的伴和不伴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肪 酸成分和膜微粘... 目的:为探讨美吡达和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人红细胞膜脂肪酸成分 及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荧光偏振技术测定了采 用美吡达或胰岛素(Ins)治疗的伴和不伴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肪 酸成分和膜微粘度,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美吡达治疗的病人红细 胞膜花生四烯酸(AA)含量和组成明显低于正常对照(135.84±21.00和144.49±24.33vs 164.54±27.42,P<0.01和P<0.05),红细胞膜总脂肪酸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胰岛素(Ins)治疗组(502.94±84.67和505.04±80.40vs 554.69±96.50,均P<0.01)。糖尿病各组红细胞膜微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用美毗达治疗伴有并发症组红细胞膜微粘度又明显高于胰岛素组和无并发症组(单纯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有利于维持红细胞膜脂的脂肪酸成分和改善膜流动 性,这在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吡达 胰岛素 治疗 2型糖尿 红细胞膜流动性 脂肪酸 成分测定
下载PDF
涅槃于伊拉克战火的中国电视新闻理念
14
作者 杨刚毅 《新闻记者》 CSSCI 2003年第6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电视新闻报道 中国 电视新闻理念 观众需求 新闻规律 新闻时效性 直播
下载PDF
公共建筑内抗雷击电涌保护探讨
15
作者 杨刚毅 《广东科技》 2006年第12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公共建筑 电涌保护 抗雷击 电子信息设备 雷电过电压 计算机系统 电压水平 工作电压
下载PDF
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先祥 阳皓 +5 位作者 杨刚毅 叶菲 李伶 李钶 李彦 罗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评估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艾塞那肽组37例(男性17例,女... 目的评估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艾塞那肽组37例(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55.6±8.2)岁;沙格列汀组37例(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8.6)岁。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受试者达到HbA1c<7.0%的人数百分比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的降幅。结果治疗后艾塞那肽组T2DM患者HbA1c下降(0.75±0.69)%,沙格列汀组患者HbA1c下降(0.59±0.89)%;艾塞那肽组FPG下降幅度高于沙格列汀组[(1.79±1.29)mmol/L vs(1.54±1.75)mmol/L,P<0.05]。两组HbA1c的达标率(38.2%vs 37.0%)无显著性差异(P>0.05);艾塞那肽对控制体质量及收缩压的效果优于沙格列汀(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报告不良事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塞那肽与沙格列汀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好;艾塞那肽较沙格列汀有利于降低体质量和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血浆FGF-21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靖 杨刚毅 +2 位作者 李伶 刘东方 李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运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30例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2 w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运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30例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2 w短期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并采用酶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FGF-21水平。结果 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vs(1.1±0.4)μg/L,P<0.01〕。T2DM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 w后,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6±0.1)vs(1.3±0.1)μg/L,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2 h PBG、SBP及FFA是影响血浆FGF-2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YFGF-21=0.625XWHR+0.034XPBG+0.003XSBP-0.419XFFA+0.626)。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浆FGF-21水平,血浆FGF-21水平与代谢紊乱有关,并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 胰岛素敏感性 FGF-21
下载PDF
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的三维仿真技术应用探讨
18
作者 杨刚毅 《广东科技》 2012年第15期211-211,230,共2页
数字城市三维仿真平台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通过空间投影,建立了一个与真实世界空间信息完全一致的三维空间。以此作为平台,在科技馆开发三维地图展示项目,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漫游世界"的方式,只需通过网络便能了解... 数字城市三维仿真平台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通过空间投影,建立了一个与真实世界空间信息完全一致的三维空间。以此作为平台,在科技馆开发三维地图展示项目,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漫游世界"的方式,只需通过网络便能了解城市的景观及环境、交通等,为出行和旅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 广东科学中心 应用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俊 杨刚毅 +4 位作者 徐秋 李伶 李钶 李生兵 陈文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5-947,共3页
目的:以诺和灵R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说明预混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44例T2DM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优思灵R组(n=22)和诺和灵R组(n=22),治疗前... 目的:以诺和灵R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说明预混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44例T2DM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优思灵R组(n=22)和诺和灵R组(n=22),治疗前和12周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肝肾功能、体重和BMI值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HbA1c、FPG和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血脂、肝肾功能、体重和BM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诺和灵R相比,优思灵R在治疗T2DM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优思灵R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浆脂肪甘油三酯脂酶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颖 李伶 +5 位作者 杨刚毅 王毅 陈文雯 董靖 李仁哲 杨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血浆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水平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61例,分为4组:初诊T2DM患者(T2DM)组、初诊T2DM...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血浆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水平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方法纳入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61例,分为4组:初诊T2DM患者(T2DM)组、初诊T2DM伴肥胖患者(T2DM-ob)组、正常糖耐量伴肥胖者(NGT-ob)组和正常对照(NGT)组。再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位数将上述161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及胰岛素敏感(IS)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上述受试者血浆ATGL水平,并分析其与BMI、WH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4组间血浆ATG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组中T2DM-ob组、T2DM组ATGL浓度分别与NGT-ob组、NGT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IR组ATGL水平(61.7±21.6μg/L)明显低于IS组(75.3±22.9μg/L,P<0.01)。血浆ATG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明显正相关(r=0.229,P<0.01),而与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呈明显负相关(r=-0.199,P<0.05;r=-0.234,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DL-C、BMI、体内脂肪百分比(FAT%)均为影响血浆ATG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ATGL水平的改变与肥胖相关因素和IR等有关,并可能参与了肥胖、IR和T2DM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甘油三酯脂酶 糖尿病 2型 肥胖症 胰岛素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