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大赛引入本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剖析
1
作者 杨发展 梁怡爽 +1 位作者 姜芙林 王玉玲 《教育进展》 2020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环节。而在这个环节当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关键资源,...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环节。而在这个环节当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关键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起着关键和引领作用。而人才的培养涉及的内容和方面较多,新时代和新的需求,急需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进行变革,将创新大赛引入本科教学的全过程,该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从实践、尤其是动手操作实践教学作为突破口,以实现传统教学体系转换–实践平台创建–竞赛机制持续支持–课后动手实验的良性提升循环机制构建,激励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创新主动性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在全国/国际范围内展示学识和能力,以通过高水平的竞赛活动促进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大赛 创新意识 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逆向工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2
作者 周建强 李建军 +2 位作者 王彬 杨发展 李维华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6年第3期3-5,共3页
随着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实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产品进行建模、仿真、优化及新产品开发成为现代设计的一大热点。本文阐述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产品几何形状的数字化技术、测量数据的预处理技术、模型重建等,... 随着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实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产品进行建模、仿真、优化及新产品开发成为现代设计的一大热点。本文阐述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产品几何形状的数字化技术、测量数据的预处理技术、模型重建等,并对逆向工程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数据处理 曲面重构 模型重建
下载PDF
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对材料表面的润滑性能分析
3
作者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刘朝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3,共14页
织构对材料表面的减摩降磨具有积极效果,但内部结构对称织构在摩擦方向和润滑方式上较为单一。为研究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对加工润滑特性的影响以及在改善材料表面摩擦性能方面的激励机制,通过研究对称织构和两种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的正... 织构对材料表面的减摩降磨具有积极效果,但内部结构对称织构在摩擦方向和润滑方式上较为单一。为研究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对加工润滑特性的影响以及在改善材料表面摩擦性能方面的激励机制,通过研究对称织构和两种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的正、反向摩擦行为,对比润滑油在各织构单元体的压力分布、流速和流迹线来分析织构内部结构的对称性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飞秒激光以倾斜加工的工艺制备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并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证明:织构内部结构的对称特征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流速和流迹线状态,进而影响油膜的承载力,而流速越大空化效应越剧烈,且流迹线越向涡旋中心集中,惯性效应越强。在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正反两个方向的摩擦中,正向摩擦的润滑性能要优于反向摩擦的润滑性能,且无论是正向摩擦还是反向摩擦,织构沟槽呈现直角时的润滑性更加优异,内部结构非对称织构的加工工艺可以增加表面硬度,有利于降低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织构 Fluent仿真分析 流体动压润滑 倾斜加工工艺 摩擦因数
下载PDF
非对称织构对YT15硬质合金刀具切削性能及其衍生切削的影响
4
作者 杨发展 +2 位作者 刘朝伟 赵烁 隋潇斌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为研究非对称织构对刀具的切削性能及其对衍生切削的影响,基于Johnson-Cook模型,利用有限元分别进行无织构刀具(NT)、正向非对称织构刀具(FT)和反向非对称织构刀具(RT)切削45钢的仿真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切削实验,对比分析了NT、FT和RT的... 为研究非对称织构对刀具的切削性能及其对衍生切削的影响,基于Johnson-Cook模型,利用有限元分别进行无织构刀具(NT)、正向非对称织构刀具(FT)和反向非对称织构刀具(RT)切削45钢的仿真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切削实验,对比分析了NT、FT和RT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屑形态、衍生切削和刀具磨损等。研究发现非对称织构刀具的切削性能要优于无织构刀具,但织构的存在同时会诱发衍生切削现象,对切削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剧刀具磨损。NT、RT和FT的平均主切削力分别为601.9、196.4和419.1 N,织构刀具的切削力较无织构刀具减少了约30.4%~67.4%。结果表明,引入织构后有利于增大剪切角、降低切削力、改善刀尖温度分布和减少切屑的黏附,提高切削稳定性;但织构诱发的衍生切削会加剧织构在切屑流出端的刀面磨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切削温度、增大切削力,织构与衍生切削的耦合作用使得RT的切削性能优于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织构刀具 正反向微织构刀具 衍生切削 切屑形态 刀具磨损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YW1织构刀具切削仿真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刘朝伟 杨发展 +4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隋潇斌 赵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6,共7页
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植入微织构有利于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为深入探究织构化刀具对TC4钛合金加工性能的影响,设计一定几何参数的织构化刀具,通过调整刀具织构参数和加工参数对TC4钛合金进行切削仿真与试验分析,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 在硬质合金刀具表面植入微织构有利于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为深入探究织构化刀具对TC4钛合金加工性能的影响,设计一定几何参数的织构化刀具,通过调整刀具织构参数和加工参数对TC4钛合金进行切削仿真与试验分析,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切屑形貌、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等方面评价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带有微织构的硬质合金刀具对改善工件应力分布状态有积极作用,能降低切削力,缓解刀具瞬间的高温聚集,减小磨损面积,改善切屑的形貌,形成良好的工件表面质量;在不同形态织构刀具中,横向沟槽织构刀具(T3)改善切削力和降温效果最优,圆形织构刀具(T4)温度梯度分布最优;微织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刀具的抗黏附性能,其中,横向沟槽织构刀具(T3)前刀面处磨损面积最小,减摩抗黏性能最好,能形成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切削加工性 切削仿真 磨损面积 切屑形貌 表面质量
下载PDF
方坑-半圆柱体叠加织构滑块润滑性能仿真与参数优化
6
作者 刘朝伟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通过设计方坑-半圆柱体叠加织构,建立了不同面积占有率、不同深度、不同角度的方坑-半圆柱体叠加织构的流体动压模型,探索叠加织构不同几何参数对流体动压分布和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变化,方坑-半圆... 通过设计方坑-半圆柱体叠加织构,建立了不同面积占有率、不同深度、不同角度的方坑-半圆柱体叠加织构的流体动压模型,探索叠加织构不同几何参数对流体动压分布和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织构面积占有率的变化,方坑-半圆柱体叠加织构油膜承载能力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织构深度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倾角的织构能够提升滑块的动压润滑性能;当织构中方坑及半圆柱体深径比不变时,面积占有率为36%时流体动压效果较优,平均摩擦系数最小;在织构面积占有率不变时,深度为0.15 mm,织构倾角30°时动压效果较优,此时织构化滑块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升织构化特征滑块的润滑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织构 几何参数 流体动压 承载能力
下载PDF
液体辅助激光加工织构及表面摩擦特性研究
7
作者 黄珂 杨发展 +3 位作者 扈伟昊 林云龙 刘朝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为了缓解切削加工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过程中存在的刀具磨损等问题,采用激光器分别在空气介质和液体辅助条件下在YG6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加工直线沟槽织构,在UMT直线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不同工艺加工所得织构刀具的摩擦及磨损性能,... 为了缓解切削加工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过程中存在的刀具磨损等问题,采用激光器分别在空气介质和液体辅助条件下在YG6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加工直线沟槽织构,在UMT直线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不同工艺加工所得织构刀具的摩擦及磨损性能,通过体视显微镜对磨损形貌进行表征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试验进行模拟仿真,并结合流体动力学分析,探究织构刀具在润滑条件下的减摩机制。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工艺显著影响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在切削液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液体辅助激光加工所得织构表面表现出较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摩擦因数相对于无织构刀具表面降低了78.2%,主要是由于在摩擦过程中刀具-工件接触区的油膜产生了较好的楔形效应,改善了摩擦过程中的润滑状态,提高了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液体辅助激光加工 摩擦磨损 动压润滑
下载PDF
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山东农业生态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发展 李维华 +3 位作者 王黎阳 牟家宏 荐世春 史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6,共5页
随着农业生产用工劳动成本的增加及土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的快速形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数量和作业规模方面发展迅速,尤其在平原连片区及大型农田集中地占比逐年增加。本文通过深度调研和走访山东的鲁东、鲁... 随着农业生产用工劳动成本的增加及土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的快速形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数量和作业规模方面发展迅速,尤其在平原连片区及大型农田集中地占比逐年增加。本文通过深度调研和走访山东的鲁东、鲁中、鲁西北和鲁南4个典型作物生态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其运作方式、整体规模、作业模式、管理方式等运行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对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环节控制、后续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实施策略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未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 耕整地 可持续发展 播种 收获 作业模式
下载PDF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发展 卞东超 +2 位作者 李维华 姜芙林 林海波 《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419-425,共7页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肥投入量大、产出低,各类要素综合利用效率低的现状,本文论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并降低农业污染等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并被认为是目前改变农业生产...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肥投入量大、产出低,各类要素综合利用效率低的现状,本文论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节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并降低农业污染等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并被认为是目前改变农业生产现状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更是一项加速升级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模式和技术途径,可有力支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现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的缺憾和不足,并指出了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研究现状 现代农业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微量润滑工况下纳米粒子协同微织构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朝伟 杨发展 +4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赵烁 隋潇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95,共13页
目的探究微量润滑工况下纳米粒子与织构协同作用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不同工况下刀具的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应力以及切削力的变化进行仿真和预测评估。同时,通过切削试验进行验证分析,... 目的探究微量润滑工况下纳米粒子与织构协同作用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不同工况下刀具的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应力以及切削力的变化进行仿真和预测评估。同时,通过切削试验进行验证分析,并结合刀具前刀面的磨损状态、前刀面磨损区主要元素含量、切屑形貌及其变化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对刀具的切削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以探究纳米粒子与织构刀具的协同作用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N-O-M切屑的等效塑性应变较小,切屑层较薄,与N-O-T相比,最大等效应力值降低了26.4%,平均切削力为232N,刀具减摩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工况下平均切削力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试验值与仿真值高度一致;N-O-M磨损面积仅为1.95×10^(-2) mm^(2),刀具表面无明显的黏结物和崩刃现象,磨损面积仅为N-O-T的39.8%;N-O-M切屑卷曲半径最小,已加工工件表面脊线较长,工件表面质量较优。结论微量润滑工况下纳米粒子与表面织构的协同作用对提高刀具切削加工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微液滴在一定的压力下能渗入刀-屑界面接触区形成液膜,织构沟槽中的纳米粒子随着液膜中润滑介质的流动能够周期性释放到摩擦副的接触表面,持续作用于切削区域改变原有的摩擦接触状态和润滑方式,促进摩擦副间摩擦形式由滑动摩擦向滚动摩擦状态转变,实现减摩降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纳米粒子 协同作用 微织构 切削性能 减摩降磨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立式旋耕刀结构参数对作业影响仿真分析
11
作者 扈伟昊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林云龙 黄珂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探究立式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对其作业过程中自身受力及作业效果的影响,建立立式旋耕刀作业过程离散元模型,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内折弯角对旋耕刀入土阻力、耕作阻力、扭矩、碎土率的影响,以及刀尖... 为探究立式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对其作业过程中自身受力及作业效果的影响,建立立式旋耕刀作业过程离散元模型,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内折弯角对旋耕刀入土阻力、耕作阻力、扭矩、碎土率的影响,以及刀尖圆角半径对刀具入土阻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并建立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和内折弯角对其所受阻力、扭矩及碎土率影响的预测模型。以减阻提效为目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上述3个角度参数进行优选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刀具的外倾角为6.140°、刀刃倾角为5°、内折弯角为10.752°时,旋耕刀的耕作阻力为1 131.164 N、扭矩为307.758 N·m、碎土率为89.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旋耕刀 结构参数 离散元法 响应面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激光加工微织构研究进展及其在改善摩擦学特性方面的功能分析
12
作者 杨发展 +2 位作者 姜芙林 黄珂 刘朝伟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2,共10页
微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有着显著的减缓和改善作用,已成为工程应用和工业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激光烧蚀制备织构的去除机理,并对纳秒、皮秒以及飞秒激光等各类加工织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织构在多种领域表面改性作用,重点说明了微... 微织构对表面摩擦磨损有着显著的减缓和改善作用,已成为工程应用和工业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激光烧蚀制备织构的去除机理,并对纳秒、皮秒以及飞秒激光等各类加工织构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织构在多种领域表面改性作用,重点说明了微织构减摩降磨与提高润滑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和研究了织构的几何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激光制备微织构 减摩降磨 几何参数 摩擦性能
下载PDF
直管磁过滤弧离子镀CrN涂层改善304不锈钢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发展 王世庆 +3 位作者 唐德礼 作贵 金凡亚 沈丽如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直管磁过滤弧离子镀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CrN单一涂层和Cr/CrN复合涂层,分别运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测试分析了其组成结构及复合涂层的表面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直管磁过滤弧离子镀Cr/CrN复合涂层呈现... 采用直管磁过滤弧离子镀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CrN单一涂层和Cr/CrN复合涂层,分别运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仪测试分析了其组成结构及复合涂层的表面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直管磁过滤弧离子镀Cr/CrN复合涂层呈现出致密、均匀的表面形貌,且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等优异的表面机械性能,显著提高了304不锈钢表面的耐摩擦磨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管磁过滤 CrN单一涂层 Cr/CrN复合涂层 耐磨损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的XPS和Raman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发展 王世庆 +1 位作者 沈丽如 陈庆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00-1803,共4页
分别利用金属脉冲磁过滤真空阴极弧沉积法(FCVA)、直流磁控溅射法(SP)和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硅片上沉积类金刚石膜层。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法(Raman spectroscopy)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对类金刚石膜层进行... 分别利用金属脉冲磁过滤真空阴极弧沉积法(FCVA)、直流磁控溅射法(SP)和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硅片上沉积类金刚石膜层。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法(Raman spectroscopy)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对类金刚石膜层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不同方法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层的G峰位、D峰位、T峰位、半高宽、I(D)/I(G)值、I(T)/I(G)值和sp3键含量各不相同。其中,金属脉冲磁过滤真空阴极弧沉积法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层的G峰位波数最大、I(D)/I(G)和半高宽最小、I(T)/I(G)最大、sp3键含量最高;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层的G峰位波数、I(D)/I(G)、I(T)/I(G)和sp3键含量处于三者之间,G峰的半高宽是最大的;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层的G峰位波数sp3键含量最小、I(D)/I(G)最大、I(T)/I(G)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 制备方法 拉曼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316不锈钢表面沉积厚类金刚石膜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发展 沈丽如 +2 位作者 高翚 刘海峰 王世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994-1997,共4页
采用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在316不锈钢表面沉积膜层较厚的类金刚石膜层。利用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对膜层组成和微观结构... 采用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在316不锈钢表面沉积膜层较厚的类金刚石膜层。利用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对膜层组成和微观结构及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通过脉冲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在316不锈钢表面制备的类金刚石膜层光滑致密;Raman分析得到的ID/IG和IT/IG比值分别为0.72和0.22;FT-IR分析可知膜层含有较多的CHx组成的sp3键;摩擦磨损试验得到膜层的摩擦系数低至0.100,XPS分析膜层sp3含量高达60.7%和光学显微镜测量膜层的厚度达到7mm。由此可知沉积类金刚石膜层后,可以显著地改善316不锈钢表面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不锈钢 类金刚石膜层 等离子体气相沉积 表面性能
下载PDF
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铣削钛合金损坏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发展 艾兴 +1 位作者 赵军 周建强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5,共4页
基于用Y330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高速铣削Ti6Al4V钛合金的试验,分析了刀具的损坏形态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切削条件下,刀具的损坏形态以崩刃和灼烧为主,同时伴有表面材料扩散。据此提出了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加工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硬质合金刀具 高速铣削 钛合金 失效机理
下载PDF
WC基刀具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加工损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发展 赵军 +1 位作者 艾兴 周建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386-2389,2393,共5页
利用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WC基复合陶瓷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WC基纳米复合刀具材料的显微结构、断裂方式及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材料中由于ZrO2和Al2O3纳米颗粒的加入,促使其断裂方式以穿晶断裂为主,并伴有沿晶断裂。同时,... 利用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WC基复合陶瓷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WC基纳米复合刀具材料的显微结构、断裂方式及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材料中由于ZrO2和Al2O3纳米颗粒的加入,促使其断裂方式以穿晶断裂为主,并伴有沿晶断裂。同时,研究了材料中纳米颗粒ZrO2和Al2O3的形态及分布。发现ZrO2的均匀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WC晶粒的形状。通过透射电镜对纳米复合陶瓷中WC-ZrO2、WC-Al2O3、Al2O3-ZrO2的界面进行了观察,发现材料中气孔等缺陷较少,材料各相间具有较高的接合强度。同时,利用制备的刀具对钛合金(Ti6Al4V)进行了切削试验,并对刀具磨损和破损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发现刀具主要的损坏机理为粘结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陶瓷 显微结构 断裂方式 钛合金 损坏机理
下载PDF
蜂窝状铝合金高速加工刀具粘附行为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发展 赵万华 +1 位作者 康鲁迪 李青宇 《工具技术》 2014年第10期7-11,共5页
通过高速铣削试验方法对蜂窝状铝合金高速铣削刀具的粘附行为及粘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初期铝屑粘附在刀具表面上,致使后期切削加工中的铝切屑与刀具表面的化学活性近似,使得铝屑进一步强化粘附在刀具表面,且由于高速加工中... 通过高速铣削试验方法对蜂窝状铝合金高速铣削刀具的粘附行为及粘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初期铝屑粘附在刀具表面上,致使后期切削加工中的铝切屑与刀具表面的化学活性近似,使得铝屑进一步强化粘附在刀具表面,且由于高速加工中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使得粘附层材料发生变形。后续切屑划擦初期的粘附层,使粘附层出现变形和犁沟现象,加剧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状态。同时,铝合金高速加工中高的塑性变形特征是发生粘附磨损的另一重要作用机制。此外,切屑表层材料受到剧烈剪切变形引起表面积增加,使切削形成的金属表面膜破裂,在与刀具表面紧密接触的近乎为真空环境下刀具不断切削新的表面,活性非常高,极易发生摩擦化学反应,较高摩擦化学反应形成的表面厚度达到临界值时将发生磨损,导致刀具粘附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状铝合金 高速加工 粘附行为 磨损机制
下载PDF
Al_2O_3弥散相对WC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发展 赵军 +1 位作者 艾兴 周咏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241-2244,共4页
以提高WC基复合陶瓷的硬度和抗断裂性为目标,利用Al2O3弥散相的增韧增强作用,采用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Al2O3弥散WC-ZrO2复合刀具材料。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VC作为晶粒生长抑制剂和助烧剂,以实现材料最大程度的致密化。对热压... 以提高WC基复合陶瓷的硬度和抗断裂性为目标,利用Al2O3弥散相的增韧增强作用,采用热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Al2O3弥散WC-ZrO2复合刀具材料。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VC作为晶粒生长抑制剂和助烧剂,以实现材料最大程度的致密化。对热压后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比较。探讨了弥散相Al2O3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复合材料断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断裂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弥散相的添加对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和改善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相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断裂方式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WZV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发展 赵军 +1 位作者 艾兴 姜志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67,372,共5页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刀具材料,以WC、ZrO2和VC为原料,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分别在1500、1550、1600℃和1650℃烧结温度下制备了4种相同成分的WC/ZrO2/VC(WZV)复合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与刀具材料相对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刀具材料,以WC、ZrO2和VC为原料,利用热压烧结工艺,分别在1500、1550、1600℃和1650℃烧结温度下制备了4种相同成分的WC/ZrO2/VC(WZV)复合材料.分析了烧结温度与刀具材料相对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刀具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确定了该材料合理的烧结温度为1550℃.试验结果表明,ZrO2质量分数为10%的WZV复合粉末经过48 h的高能球磨,在1550℃、30 MPa的热压烧结条件下,可获得相对密度为99.2%,维氏硬度为17.6 GPa,抗弯强度为786 MPa,断裂韧性为11.51 MPa.m1/2的优异性能.此外,通过对材料显微结构和断裂方式的分析,发现烧结温度对材料的断裂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WC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