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省属重点本科高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实践探索——基于福建师范大学审核评估工作的思考
1
作者 史柳萍 杨发福 《教育评论》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分层分类评价方式助推本科高校内涵发展。地方省属重点本科高校应以审核评估为契机,突破办学历史、办学资源等多种因素制约,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夯实办学特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数据梳理应用等,全面提高本科教...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分层分类评价方式助推本科高校内涵发展。地方省属重点本科高校应以审核评估为契机,突破办学历史、办学资源等多种因素制约,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夯实办学特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数据梳理应用等,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省属重点本科高校 审核评估 质量保障体系
下载PDF
依托青蒿素精神在化学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以“物质的分离提纯”教学为例
2
作者 杨玉叶 杨发福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充分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将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展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融入化学课堂,有助于丰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文章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为例,以... 充分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将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展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融入化学课堂,有助于丰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文章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为例,以科学家屠呦呦研究、提取青蒿素的历程为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蒿素精神 文化自信 化学教学 物质的分离 提纯
下载PDF
《齐民要术》融入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索
3
作者 卓玲颖 杨发福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2期66-68,98,共4页
文章通过探析《齐民要术》中蕴含的农业知识,挖掘其中与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将其以问题情境的形式融入教学设计及试题编制中,在顺应时代之要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文章通过探析《齐民要术》中蕴含的农业知识,挖掘其中与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将其以问题情境的形式融入教学设计及试题编制中,在顺应时代之要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深化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传统农业知识 初中化学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服务新探索——以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为例
4
作者 杨玉叶 杨发福 《中学理科园地》 2024年第2期77-79,共3页
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多样化学习势在必行。以初中阶段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为例,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选取“辣椒红为什么不辣”“冰淇淋火山”“美丽染料板蓝根”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情境,培养学... 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多样化学习势在必行。以初中阶段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为例,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选取“辣椒红为什么不辣”“冰淇淋火山”“美丽染料板蓝根”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课外实验探究活动能够融合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双减” 课后延时 实验探究 科学素养
下载PDF
植酸改性银耳菌糠及其对重金属铜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郑林禄 苏佳欣 +1 位作者 杨发福 黄剑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从食用菌废弃物菌糠的有效循环再利用出发,采用植酸对银耳菌糠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富含大量羟基、磷酸基、羰基等活性基团的菌糠基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应用于冶金废水中重金属(铜)的吸附。以铜离子吸附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 从食用菌废弃物菌糠的有效循环再利用出发,采用植酸对银耳菌糠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富含大量羟基、磷酸基、羰基等活性基团的菌糠基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应用于冶金废水中重金属(铜)的吸附。以铜离子吸附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下,植酸改性银耳菌糠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可达98.91%,比未经改性菌糠的吸附率提高27.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改性银耳菌糠 重金属铜
下载PDF
生命中的快乐激素——多巴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 李秀华 杨发福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虽然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脑细胞可以产生多巴胺,但这一化学物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与人类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密切相关。在梳理多巴胺的发现过程、合成多巴胺的两大脑区、多巴胺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代谢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讨... 虽然只有二十万分之一的脑细胞可以产生多巴胺,但这一化学物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与人类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密切相关。在梳理多巴胺的发现过程、合成多巴胺的两大脑区、多巴胺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代谢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学习记忆功能及其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帕金森病和上瘾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帕金森病 上瘾 学习记忆
原文传递
含席夫碱和酰胺单元的新型双杯[4]芳烃的合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发福 郑林禄 +2 位作者 季衍卿 郭红玉 林建荣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对叔丁基杯[4]芳烃-1,3-二醛基衍生物2与对叔丁基杯[4]-1,3-二酰肼衍生物4在稀释条件下进行“1+1”分子间缩合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含席夫碱和酰胺单元的新型双杯[4]芳烃衍生物5.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 对叔丁基杯[4]芳烃-1,3-二醛基衍生物2与对叔丁基杯[4]-1,3-二酰肼衍生物4在稀释条件下进行“1+1”分子间缩合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含席夫碱和酰胺单元的新型双杯[4]芳烃衍生物5.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杯[4]芳烃单元均为1,3-桥联且采取锥式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杯[4]芳烃 合成 席夫碱 酰胺 杯[4]芳烃衍生物 单元 对叔丁基 肼衍生物 核磁共振谱 缩合反应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心智模型的测评——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8
作者 欧廉 杨发福 +1 位作者 高兴远 刘振威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6,共5页
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采用二段式纸笔测验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分别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4个维度对初三学生持有... 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采用二段式纸笔测验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分别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4个维度对初三学生持有的“质量守恒定律”心智模型进行测评,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归纳9种缺陷模型,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 质量守恒定律 心智模型
下载PDF
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配合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发福 蔡秀琴 +1 位作者 郭红玉 陈希磊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8,i002,共5页
杯[4]-1,3-二乙酸乙酯衍生物1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杯[4]芳烃酰肼衍生物2,然后进一步与相应的芳醛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三个新型的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杯[4]芳烃衍生物3a~3c和一例新型杯[4]冠醚4.阳离子萃取实验表明新型杯芳烃衍生物比只... 杯[4]-1,3-二乙酸乙酯衍生物1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杯[4]芳烃酰肼衍生物2,然后进一步与相应的芳醛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三个新型的含酰胺和席夫碱单元的杯[4]芳烃衍生物3a~3c和一例新型杯[4]冠醚4.阳离子萃取实验表明新型杯芳烃衍生物比只含有酰胺基或席夫碱基的杯芳烃衍生物有更强的软金属离子配合性能,杯[4]冠醚4还对Ag+有较好的选择性萃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 席夫碱 杯[4]芳烃 配合性能 合成方法
下载PDF
杯[4]芳烃硫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络合性能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发福 余天祥 杨先金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40-1043,共4页
杯 [4 ]芳烃四丁醚经过对位硝化反应后在水合肼作用下被还原成氨基衍生物 ,并进一步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单取代与 1,3 二取代的杯 [4 ]芳烃硫脲衍生物 ,总收率为 5 0 %.它们对系列阴离子的络合实验表明氢键的形成在络合过程中有重要... 杯 [4 ]芳烃四丁醚经过对位硝化反应后在水合肼作用下被还原成氨基衍生物 ,并进一步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得到单取代与 1,3 二取代的杯 [4 ]芳烃硫脲衍生物 ,总收率为 5 0 %.它们对系列阴离子的络合实验表明氢键的形成在络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其中杯 [4 ]双硫脲衍生物 5b对H2 PO-4 显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络合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 硫脲衍生物 合成 阴离子 络合性能 氢键 磷酸二氢根 离子识别
下载PDF
杯[4]芳烃黄原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阳离子萃取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发福 陈希磊 +2 位作者 郭红玉 林深 陈远荫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二氧六环作溶剂, 杯[4]芳烃二甲氧基二羟乙氧基衍生物 2 与氢氧化钾、二硫化碳作用合成了杯芳烃黄原酸盐衍生物 3, 并进一步与碘甲烷或氯化苄反应首次合成了含黄原酸酯基的杯芳烃衍生物 4a 和 4b. 阳离子萃取试验表明该新型杯芳烃衍... 以二氧六环作溶剂, 杯[4]芳烃二甲氧基二羟乙氧基衍生物 2 与氢氧化钾、二硫化碳作用合成了杯芳烃黄原酸盐衍生物 3, 并进一步与碘甲烷或氯化苄反应首次合成了含黄原酸酯基的杯芳烃衍生物 4a 和 4b. 阳离子萃取试验表明该新型杯芳烃衍生物比单硫杂杯芳烃衍生物具有更好的过渡金属离子萃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酯 衍生物 合成 氯化苄 阳离子 乙氧基 碘甲烷 杯[4]芳烃 杯芳烃 萃取性能
下载PDF
新型多重氮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发福 季衍卿 +2 位作者 郭红玉 林建荣 彭奇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6-869,共4页
对叔丁基杯[4]芳烃-1,3-二醛基衍生物1与水杨酰肼、烟酰肼、异烟酰肼反应,合成了具有开链结构新型杯[4]多重氮杂衍生物2a~2c,产率分别为88%,85%和90%.化合物1与乙二酰肼、丙二酰肼、己二酰肼反应,得到具有桥联结构的新型杯[4]多重氮杂... 对叔丁基杯[4]芳烃-1,3-二醛基衍生物1与水杨酰肼、烟酰肼、异烟酰肼反应,合成了具有开链结构新型杯[4]多重氮杂衍生物2a~2c,产率分别为88%,85%和90%.化合物1与乙二酰肼、丙二酰肼、己二酰肼反应,得到具有桥联结构的新型杯[4]多重氮杂衍生物3a~3c,产率分别为86%,89%和90%.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表征证实,杯[4]芳烃单元均为1,3-取代且采取锥式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 多重氮杂 酰肼 合成
下载PDF
具有酯基和酰氨基的新型杯[4]冠醚与杯[6]冠醚的合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发福 郭红玉 +1 位作者 黄秋锋 陈远荫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35-1437,共3页
乙醇胺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N ( 2 氯乙酸酯基乙基 ) 氯乙酰胺 ( 1) .1与杯 [4]芳烃和杯 [6]芳烃分别在K2 CO3 /苯和K2 CO3 /甲苯体系中反应 48h ,以 3 7%和 2 5 %的产率得到具有酯基和酰氨基的杯芳烃冠醚 .经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表... 乙醇胺与氯乙酰氯反应得到N ( 2 氯乙酸酯基乙基 ) 氯乙酰胺 ( 1) .1与杯 [4]芳烃和杯 [6]芳烃分别在K2 CO3 /苯和K2 CO3 /甲苯体系中反应 48h ,以 3 7%和 2 5 %的产率得到具有酯基和酰氨基的杯芳烃冠醚 .经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证实杯 [4]冠醚为 1 ,3 桥联方式 ,杯 [6]冠醚为 1 ,4 桥联方式 ,且均采取杯式构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 酰氨基 杯[4]冠醚 冠醚 合成 结构表征 1 3-桥联方式 1 4-桥联方式 杯式构象
下载PDF
多重氮杂杯[4]芳烃和双杯[4]芳烃的合成与阳离子萃取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发福 郑林禄 +2 位作者 季衍卿 林建荣 彭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1-693,共3页
合成了含有偶氮基、胺基、酰胺基和席夫碱基新型杯[4]芳烃多重氮杂衍生物3和4以及双杯[4]芳烃5,产率分别为87%、89%和84%。它们的结构经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证。液液两相萃取实验表明,它们对阳离子有较好的萃取能力,比仅含... 合成了含有偶氮基、胺基、酰胺基和席夫碱基新型杯[4]芳烃多重氮杂衍生物3和4以及双杯[4]芳烃5,产率分别为87%、89%和84%。它们的结构经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证。液液两相萃取实验表明,它们对阳离子有较好的萃取能力,比仅含酰胺基和席夫碱基的类似杯芳烃衍生物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 双杯[4]芳烃 多重氮杂 萃取
下载PDF
单取代杯[6]芳烃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发福 陈远荫 林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在各种不同反应体系与条件下杯 [6 ]芳烃与含酯基、环氧基、溴代烷基等活性基团化合物的选择性功能化反应行为 ,发现分别在K2 CO3 甲苯以及KOH 乙腈体系中能以较好产率得到了具酯基、环氧基、溴代烷基的单取代杯 [6 ]芳烃... 系统地研究了在各种不同反应体系与条件下杯 [6 ]芳烃与含酯基、环氧基、溴代烷基等活性基团化合物的选择性功能化反应行为 ,发现分别在K2 CO3 甲苯以及KOH 乙腈体系中能以较好产率得到了具酯基、环氧基、溴代烷基的单取代杯 [6 ]芳烃高分子单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衍生物 合成 表征 氢氧化钾 乙腈 甲苯 碳酸钾
下载PDF
环氧丙基杯[6]-1,4-冠4-聚合物的合成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发福 郭红玉 +1 位作者 陈希磊 蔡秀琴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23-525,564,共4页
通过具有稳定锥式构象的杯 [6] 1,4 冠 4与环氧氯丙烷反应 ,再与多乙烯多胺开环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稳定构象的新型含氮杯 [6]芳烃冠醚聚合物 ( 3a~ 3c)。并研究了它们对阳离子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其吸附选择性较没有稳定构象... 通过具有稳定锥式构象的杯 [6] 1,4 冠 4与环氧氯丙烷反应 ,再与多乙烯多胺开环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稳定构象的新型含氮杯 [6]芳烃冠醚聚合物 ( 3a~ 3c)。并研究了它们对阳离子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其吸附选择性较没有稳定构象的类似杯 [6]芳烃聚合物好 ,聚合物 3b和 3c对Cu2 + 表现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6]芳烃 聚合物 合成 吸附
下载PDF
超分子螯合树脂——杯[4]芳烃接枝纤维素的设计、合成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发福 陈希磊 +1 位作者 郭红玉 蔡秀琴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6-901,共6页
通过纤维素多乙烯多胺衍生物2a^2c与1,3-二环氧丙基杯[4]芳烃3反应,合成了螯合树脂杯芳烃接枝纤维素4a^4c,用红外、元素分析和SEM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含氮量推算出新螯合树脂4a^4c中每个纤维素单元的杯芳烃接枝取代度分别为... 通过纤维素多乙烯多胺衍生物2a^2c与1,3-二环氧丙基杯[4]芳烃3反应,合成了螯合树脂杯芳烃接枝纤维素4a^4c,用红外、元素分析和SEM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含氮量推算出新螯合树脂4a^4c中每个纤维素单元的杯芳烃接枝取代度分别为0.75、0.82和0.87.金属阳离子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杯芳烃单元的引入在吸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该螯合树脂结合了杯芳烃和纤维素的各自吸附性能优势,不仅吸附容量较高,而且表现出高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树脂4b和4c对Ni2+离子表现出很高的吸附选择性,4a^4c的Ni2+饱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2.96 mmol/g、2.93 mmol/g和2.66 mmol/g.在pH<4的强酸性条件下树脂的吸附能力迅速下降.该树脂用10%的氨水解吸附后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芳烃 纤维素 合成 吸附 镍离子
下载PDF
大环杯芳烃冠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发福 陈远荫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3-208,共6页
杯芳冠醚是杯芳烃化学中最令人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大环杯 [5 ,6 ,8]芳冠醚的合成、构象固定、衍生化以及它们的识别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参考文献 2
关键词 杯芳烃冠醚 合成 衍生化 构象固定 分子识别 综述
下载PDF
以蓝染工艺发展史为情境的有机化学复习教学
19
作者 刘秀钦 杨发福 《化学教与学》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以蓝染工艺的发展史为轴线,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介绍我国传统蓝染工艺以及近代化学家合成靛蓝的史料,引导学生掌握蓝染工艺中印染材料的结构、性质,进而预测其可能产生的有机反应;并指引学生参与合成靛蓝的整个过程,学会设计有机合... 以蓝染工艺的发展史为轴线,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介绍我国传统蓝染工艺以及近代化学家合成靛蓝的史料,引导学生掌握蓝染工艺中印染材料的结构、性质,进而预测其可能产生的有机反应;并指引学生参与合成靛蓝的整个过程,学会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方法,帮助学生搭建有机化学整体的复习框架,形成全面、系统的有机化学学习思路和方法。在揭示化学学科的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史教学 蓝染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机化学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PDF
融合民间小吃的化学教学案例开发--以“探秘绿豆凉粉中的氢键”为例
20
作者 陈丽芬 杨发福 《化学教与学》 2023年第16期38-42,66,共6页
围绕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小吃“绿豆凉粉”,从其制作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设计“认识绿豆凉粉—寻找绿豆凉粉中的氢键—探究绿豆凉粉制作过程中氢键类型的变化—绿豆凉粉黏度的调控”的任务线,引导学生学习氢键的形成及其对物理性质的... 围绕具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小吃“绿豆凉粉”,从其制作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出发,设计“认识绿豆凉粉—寻找绿豆凉粉中的氢键—探究绿豆凉粉制作过程中氢键类型的变化—绿豆凉粉黏度的调控”的任务线,引导学生学习氢键的形成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和访谈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符合预计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问题情境 绿豆凉粉 氢键 高中化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