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诊断青年人胃癌46例分析
1
作者 杨同占 王丙信 +1 位作者 吕玉洁 冉登峰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9-59,共1页
胃癌是常见癌瘤之一,居消化系统癌症首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而青年人胃癌也并非少见,现将我科于1978年-1998年8月经胃镜检查的634例胃癌中30岁以下的患者46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青年人 胃镜 诊断 胃癌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2
作者 王应成 杨同占 《神经药理学报》 1998年第A04期115-116,119,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 1 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尚未明了,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 1 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尚未明了,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探索初见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 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免疫抑制剂 保留灌肠 内科治疗 结肠上皮细胞 白细胞减少 溶菌酶 重症病人
下载PDF
大剂量胃舒平与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观察
3
作者 杨同占 王丙信 +2 位作者 苏桂仙 王应成 吴剑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常选用抑酸药,H<sub>2</sub>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了探讨传统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我科于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对67例经胃镜诊断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胃舒...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很多,常选用抑酸药,H<sub>2</sub>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了探讨传统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我科于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对67例经胃镜诊断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胃舒平组与雷尼替丁组,治疗四周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雷尼替丁 胃舒平 疗效对比 大剂量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溃疡 受体拮抗剂 纤维胃镜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经胃镜喷洒止血凝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5例
4
作者 杨同占 范兆明 +1 位作者 孙继革 王丙信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2,共2页
我科1988年7月~1990年10月采用经胃镜喷洒自制止血凝的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止血凝的组成及制作方法五倍子20g、诃子10g、大黄20g、枯矾10g,加水1000ml,煎至300ml,再浓缩至200ml,用三层纱布过滤,留取上... 我科1988年7月~1990年10月采用经胃镜喷洒自制止血凝的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止血凝的组成及制作方法五倍子20g、诃子10g、大黄20g、枯矾10g,加水1000ml,煎至300ml,再浓缩至200ml,用三层纱布过滤,留取上清波,加甘油15ml后存放冰箱中保存备用。二、治疗方法凡急性呕血及便血患者均在末次出血24~48h内检查止血。如有休克者,纠正休克后行胃镜检查。术前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1mg。操作应轻巧,发现病灶经胃镜下管直接喷洒止血凝进行局部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经胃镜喷洒 止血凝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94例
5
作者 王丙信 杨同占 +2 位作者 吕玉洁 王应成 任爱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7-,共1页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中药组32例,益胃丸10粒,4次/d,服药4wk.西药组30例,服丽珠得乐冲剂110mg,4次/d,服药4wk;甲硝唑0.4,3次/d,服...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4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中药组32例,益胃丸10粒,4次/d,服药4wk.西药组30例,服丽珠得乐冲剂110mg,4次/d,服药4wk;甲硝唑0.4,3次/d,服药10d;羟氨苄青霉素0.5,3次/d,服药10d.中西医结合组32例,中药组+西药组用药,疗程亦同.服药结束后1mo,复查内镜,检测Hp及病理变化,Hp根除者列入观察.每3mo~6mo复查内镜,随访3a.结果中药组溃疡复发率12.50%(4/32),Hp复发率9.38%(3/32),西药组溃疡复发率Hp复发率均为26.27%(8/30),中西医结合组溃疡复发率Hp复发率均为6.25%(2/32).中药组与西药组Hp与溃疡复发率相比无差异(卡方检验,P=0.250),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100),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卡方检验,P=0.025).结论中药方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与西药三联疗法疗效相似,中西医结合疗法既有很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溃疡愈合率,Hp和溃疡的复发率也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发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丙信 杨同占 +1 位作者 吕玉洁 任爱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 方法 :将Hp阳性消化性溃疡用中药方剂 (益胃片 )、西药三联 (丽珠得乐加甲硝唑加羟氨苄青霉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胃片加西药组用药 )治疗根除Hp后 ,... 目的 :探讨中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远期疗效。 方法 :将Hp阳性消化性溃疡用中药方剂 (益胃片 )、西药三联 (丽珠得乐加甲硝唑加羟氨苄青霉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胃片加西药组用药 )治疗根除Hp后 ,分别随访 3年 ,共 94例 ,观察Hp和溃疡的复发率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西药组Hp和溃疡复发率均为 2 6 6 7% ;中药组Hp复发率为 9 38% ,溃疡复发率为 12 5 0 % ;中西医结合组Hp复发率和溃疡的复发率均为 6 2 5 %。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药方剂益胃片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既有很好的Hp根除率 ,又有很好的溃疡愈合率 ,Hp和溃疡的复发率也很低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益胃片 中西医结合治疗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81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丙信 李进根 +1 位作者 杨同占 姚希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8年第4期215-216,共2页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疗效,将81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中药(丹黄丸)、西药(丽珠得乐+庆大霉素)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HP根除率60.87%,临床显效率73.13%,活...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的疗效,将81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中药(丹黄丸)、西药(丽珠得乐+庆大霉素)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HP根除率60.87%,临床显效率73.13%,活动性炎症消失率43.48%;西药组HP根除率65.00%,临床显效率60.00%,活动性炎症消失率35.00%;中西药联合组HP根除率和临床显效率均为88.00%,活动性炎症消失率72.00%。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HP相关胃炎既有较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和消除胃粘膜组织中活动性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丹黄丸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丙信 杨同占 +2 位作者 李进根 王应成 姚希贤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8年第1期12-14,共3页
将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6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灭幽丸、抗生素三联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灭幽丸)溃疡愈合率为80.95%,HP根除率76.19%;西药组(丽珠得乐+甲硝唑+四环素)溃疡愈合率75.00%,HP... 将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6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灭幽丸、抗生素三联和中西药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组(灭幽丸)溃疡愈合率为80.95%,HP根除率76.19%;西药组(丽珠得乐+甲硝唑+四环素)溃疡愈合率75.00%,HP根除率90.00%;联合组(灭幽丸+西药组用药)愈合率90.48%,HP根除率95.24%。活动性胃炎消失率中药组(23.80%)和联合组(28.57%)优于西药组(15.00%)。中药组和联合组副作用亦明显少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粪便序贯隐血与微量白蛋白互补对提高大肠肿瘤筛检率的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世荣 张彩莲 +4 位作者 徐恩迪 杨同占 程南屏 刘蕴衡 何绮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1-383,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序贯粪隐血大肠肿瘤筛检方案(S方案)的敏感性,我们建立了免疫粪微量白蛋白与序贯粪隐血互补的大肠肿瘤筛检方案(SA方案)。同时采用两个方案检测365例已知患者,并对883例无症状人群进行盲法普查论证。在已知... 为进一步提高序贯粪隐血大肠肿瘤筛检方案(S方案)的敏感性,我们建立了免疫粪微量白蛋白与序贯粪隐血互补的大肠肿瘤筛检方案(SA方案)。同时采用两个方案检测365例已知患者,并对883例无症状人群进行盲法普查论证。在已知患者中,大肠癌检出的敏感性,S方案为50.7%(37/73),SA方案为87.7%(64/73),P<0.001;大肠腺瘤检出的敏感性,S方案为8.1%(6/74),SA方案为36.5%(27/74),P<0.001。无症状人群中,检出大肠癌的敏感性,S方案为2/3,SA方案为3/3;大肠腺瘤检出的敏感性,S方案为4.7%(4/85),SA方案为42.4%(36/85),P<0.001。结果提示,SA方案检出大肠肿瘤的敏感性显著高于S方案,减少了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普查筛检率 隐血试验 微量白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