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壮群 王正辉 +2 位作者 虎小毅 屠军波 荔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82,共4页
目的 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研究α 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α 硫辛酸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 ,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并与茶多酚的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 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研究α 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α 硫辛酸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 ,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并与茶多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α 硫辛酸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 ,能使细胞增殖力降低 ,酪氨酸酶活性减弱 ,黑素合成减少。结论 α 硫辛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 ,这为临床应用α 硫辛酸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体外培养 黑素细胞 实验 酪氨酸酶活性 色素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壮群 王正辉 +2 位作者 荔鹏 屠军波 虎小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效应。方法: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主要有丝分裂原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MTT法测定芦荟苦素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图像信号采... 目的:研究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效应。方法: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主要有丝分裂原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MTT法测定芦荟苦素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图像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黑素含量,并与熊果苷及茶多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可显著减少黑素生成量,对黑素细胞活力影响很小。结论:芦荟苦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很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苦素 体外培养 黑素细胞 实验研究 黑素生成
下载PDF
髁突颈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应力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壮群 虎小毅 +3 位作者 王正辉 荔鹏 屠军波 凌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髁突颈部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模拟髁突颈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后骨折... 目的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对髁突颈部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模拟髁突颈部骨折微型钛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进程中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从骨折初期到骨折完全愈合,微型钛板的固定有助于恢复髁突局部的生物力学环境,但经过12周的固定仍然与正常值有一定的差别。结论钛板内固定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对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可能是临床上髁突颈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骨折 内固定 髁突
下载PDF
模拟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以及骨折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壮群 虎小毅 +3 位作者 王正辉 荔鹏 屠军波 凌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扫描建立下颌骨、模拟下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途径。方法:对正常志愿者颌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下颌骨解剖结构的三维坐标数据库;输入ANSYS前处理程序,获...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扫描建立下颌骨、模拟下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途径。方法:对正常志愿者颌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获取下颌骨解剖结构的三维坐标数据库;输入ANSYS前处理程序,获取正常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获得了形态细致逼真、相似性好的健康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了模拟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骨折愈合进程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与Ansys前处理程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正常下颌骨、模拟下颌骨骨折、骨折内固定以及愈合进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计算机模拟 下颌骨骨折
下载PDF
TNF-α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壮群 荔鹏 王正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TNF-Α 体外培养 黑素细胞活力 肿瘤坏死因子-A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脂质体鱼肝油酸钠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壮群 马建明 +5 位作者 屠军波 王正辉 宋勇 虎小毅 徐泉 李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研究鱼肝油酸钠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HEC)的病理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HEC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通过形态学(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毒性试... 目的:研究鱼肝油酸钠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HEC)的病理作用。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HEC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和脂质体剂型,通过形态学(倒置显微镜、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毒性试验(MTT试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探讨2种剂型的鱼肝油酸钠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SPSS1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普通剂型组出现了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膜破裂等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坏死;脂质体剂型组出现了染色质凝集、碎裂并向胞膜移动,最终脱离细胞,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细胞活性测定显示,普通剂型组活细胞数目下降速度显著快于脂质体剂型组(P<0.01)。结论:鱼肝油酸钠的普通剂型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表现为剧烈的毒性作用,呈现坏死性变化;而脂质体鱼肝油酸钠制剂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表现为渐进性的缓释作用,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内皮细胞 鱼肝油酸钠 脂质体 凋亡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壮群 刘利锋 +6 位作者 曹峻岭 许援朝 师钟丽 邢喆 荔鹏 兰海龙 屠军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9-11,i001,共4页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体外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及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单层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对照组培养液为无血清 DMEM,实验组在培养液 DMEM 中加入 IGF-1 使其终浓度...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体外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及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单层培养豚鼠肋软骨细胞,对照组培养液为无血清 DMEM,实验组在培养液 DMEM 中加入 IGF-1 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10ng/ml、50ng/ml、100 ng/ml, 作用 6 天后, 检测细胞 DNA 含量和培养液中糖醛酸的含量。 结果:IGF-1 在 10~100ng/ml 浓度范围能明显增加培养软骨细胞的 DNA 及糖醛酸的含量,且以 50ng/ml 作用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1 对体外培养肋软骨细胞有刺激,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坚强内固定后对髁突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壮群 刘晓华 +3 位作者 谭卫明 虎小毅 屠军波 荔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坚强内固定以后对髁突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下颌角骨折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用螺旋CT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功能、有限元处理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下颌骨正常有限元模型及下颌角骨折有... 目的:分析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坚强内固定以后对髁突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下颌角骨折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用螺旋CT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功能、有限元处理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下颌骨正常有限元模型及下颌角骨折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坚强内固定,定量对比分析髁突应力分布状况。结果:患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尤以髁突前斜面和嵴顶部最为显著;健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在外斜线行坚强内固定后髁突表面应力分布发生了异常改变,破坏了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可能是下颌骨损伤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下颌角骨折 坚强内固定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离体培养条件下氟与硒对毛囊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壮群 邢喆 +2 位作者 屠军波 薛瑛 刘利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652-654,i001,共4页
目的:观察氟与硒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囊长度的变化;连续观察毛囊形态学改变并做电镜切片检查。结果:1mmol/L和10mmol/L的氟化... 目的:观察氟与硒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囊长度的变化;连续观察毛囊形态学改变并做电镜切片检查。结果:1mmol/L和10mmol/L的氟化钠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离体毛囊的生长(P<0.05)。0.01mmol/L的亚硒酸钠对1mmol/L氟化钠毒性有拮抗作用(P<0.05)。0.1mmol/L氟化钠单独作用对毛囊生长无影响(P>0.05),0.1mmol/L氟化钠及0.01mmol/L亚硒酸钠共同作用对毛囊生长无影响(P>0.05)。电镜观察发现10mmol/L氟化钠作用的毛囊在培养5天时即可见较为严重的凋亡前改变及凋亡现象,10mmol/L氟化钠加0.01mmol/L亚硒酸钠组毛囊也可见到类似的改变,培养9天时还可见到细胞内有空泡,连接紊乱,桥粒连接破坏等现象。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对游离的人头皮毛囊的生长有不同作用,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能拮抗氟化钠对毛囊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作用于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壮群 宋勇 +5 位作者 屠军波 王正辉 马建明 兰海龙 徐泉 李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以N-琥珀酰-3-2-联硫基吡啶-丙酸盐((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作为耦联剂,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 目的:探讨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以N-琥珀酰-3-2-联硫基吡啶-丙酸盐((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作为耦联剂,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的单克隆抗体耦联到脂质体表面,运用吹膜挤压法制备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MTT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探讨其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制备的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平均粒径为122.9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普通脂质体制剂相比,其与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结合能力更强、更早,促凋亡作用更为明显,而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与普通脂质体制剂类似,作用较为缓和。结论:成功制备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主动靶向能力,可以诱导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发生较为普遍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肝油酸钠 免疫脂质体 人血管瘤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体外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壮群 王正辉 +4 位作者 屠军波 张铁良 虎小毅 李国光 宋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探寻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的方法。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采用消化法获得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采用组织块法获得成纤维细胞,以鼠尾胶原为支架,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HE染色、Fontana Masson染色检测构建的色素化皮肤类似... 目的探寻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的方法。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采用消化法获得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采用组织块法获得成纤维细胞,以鼠尾胶原为支架,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HE染色、Fontana Masson染色检测构建的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的大体结构及其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状态,以透射电镜观察类似物的超微结构。结果构建的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结构完整,细胞状态良好,与皮肤结构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化皮肤类似物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同种软骨移植后基质动态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壮群 侯成群 +3 位作者 常晓峰 王奕 许援朝 郑信民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7年第1期14-16,共3页
同种软骨移植后,软骨基质对于维护移植软骨的成活,保持其生物学特性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软骨基质在移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通过测定蛋白多糖含量、胶原含量、细胞密度等方式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发现移植后1~4周蛋白多糖、... 同种软骨移植后,软骨基质对于维护移植软骨的成活,保持其生物学特性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软骨基质在移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通过测定蛋白多糖含量、胶原含量、细胞密度等方式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发现移植后1~4周蛋白多糖、胶原含量一过性下降,细胞密度相应增加,移植后20周接近于对照组水平,说明移植软骨能够在宿主体内存活和保持外形基质的含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动态 蛋白多糖 胶原 细胞密度 软骨移植
下载PDF
扩张的耳后皮瓣行耳再造设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壮群 侯成群 +4 位作者 郑信民 谭卫明 常晓峰 屠军波 白岫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的皮瓣设计方法行耳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行耳再造 2 6只。 结果 :几种不同的方法均可完成耳再造术 ,但术后效果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采用方法三行耳再造 ,术后形态较好 ,收缩程度低 。
关键词 耳再造 扩张 耳后皮瓣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下唇带蒂组织瓣整复双侧上唇裂术后畸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壮群 苏智勇 +5 位作者 侯成群 李延 谭卫明 白岫峰 屠军波 陈红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186-187,共2页
治疗上唇双侧裂术后唇鼻畸形。方法 :采用下唇带蒂组织瓣转移整复上唇畸形 17例。结果 :术后伤口 期愈合 ,外形均获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此种方法对于双侧上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下唇瓣 双侧唇裂 手术后畸形 整复
下载PDF
放线菌酮诱导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杨壮群 荔鹏 王正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放线菌酮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放线菌酮处理体外培养黑素细胞24h后,利用MTT法测定MC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MC凋亡率、电镜观察MC凋亡时形态学改变。结果:用40mg/l和80mg/l的放线菌酮分别作用24h后,黑素细胞活力明... 目的:观察放线菌酮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放线菌酮处理体外培养黑素细胞24h后,利用MTT法测定MC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MC凋亡率、电镜观察MC凋亡时形态学改变。结果:用40mg/l和80mg/l的放线菌酮分别作用24h后,黑素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并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染色质边集,核固缩,凋亡小体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典型的凋亡峰。结论: 放线菌酮有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促黑素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酮 诱导 体外培养 黑素细胞 实验研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眼轮匝肌悬吊睑袋整复术42例报告
16
作者 杨壮群 李延 +2 位作者 陈红喜 杨小平 侯成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5年第3期133-,168,共2页
本组手术在常规睑袋整复术的基础上,施行眼轮匝肌悬吊术42例,有效地防止了睑袋整复术后下睑回缩和下睑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介绍了作者临床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 睑袋整复术 眼轮匝肌悬吊
下载PDF
离体培养条件下神经生长因子对毛囊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屠军波 杨壮群 +1 位作者 姚天华 赵小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29,141,共4页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中 ,加入 10 0 μg·L -1的NGF ,测量毛囊长度的变化以及 2 4hDNA合成率。结果 目镜测微器观测 10 0 μg...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中 ,加入 10 0 μg·L -1的NGF ,测量毛囊长度的变化以及 2 4hDNA合成率。结果 目镜测微器观测 10 0 μg·L -1的NGF与 12 5mg·L-1的米诺地尔一样能明显地促进游离的人头皮毛囊生长 (P <0 .0 5 ) ,尤以前 8d较为明显 ;3 H TdR掺入检测的DNA合成率亦明显增高。结论  10 0 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体外培养 毛囊生长 神经调控 形态学
下载PDF
牙槽突和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文抑西 石冰 杨壮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腭裂上颌骨模型。在上颌骨前牙区及两侧前磨牙区以正常上唇压力加载负荷,观察各种应力沿上颌骨分布的特点。结果未植骨模型,上颌骨段以变形和移位为主,各种应力集中于上颌骨前壁、牙槽突和腭板等处。植骨模型表现为应力分布均匀化。牙槽突植骨可以显著降低由于上颌骨变形而产生的剪应力和牙槽突的向内移位。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与牙槽突植骨差异不大。结论唇裂修复手术后产生的压力是使未作植骨修复的牙槽突产生变形移位的主要原因。牙槽突植骨修复可以使腭裂上颌骨表面应力分布趋向均匀,生物力学意义重大。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与单纯牙槽突植骨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骨有限元模型 牙槽突 硬腭 植骨
下载PDF
芦荟苦素对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模型中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兰海龙 王正辉 +5 位作者 杨壮群 张铁良 屠军波 荔鹏 虎小毅 李国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观察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对此模型中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分别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 目的: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观察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对此模型中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分别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体外构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检测芦荟苦素、熊果苷及茶多酚作用于此模型后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混合培养5天后出现浅灰色,继续培养,颜色逐渐加深。三种退色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的合成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混合培养模型,三种退色剂均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产生浓度依赖性抑制,以茶多酚作用最强,芦荟苦素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培养模型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芦荟苦素 熊果苷 茶多酚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特点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16
20
作者 屠军波 姚天华 +2 位作者 杨壮群 李彤 孙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门诊110颗(95例)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门诊110颗(95例)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有8颗进行了开窗牵引治疗。埋伏牙的定位困难时可用CT或螺旋CT辅助检查。结果: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I期愈合。随访的103例中有70例切牙间有2-6mm的间隙,58例在3-12个月内自行关闭,约占83%,其余未能自行调整者择期行正畸治疗。结论:术前准确定位、充分麻醉,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埋伏尖牙应尽量保留治疗,由颌面外科、正畸科医师共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中间隙 正畸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