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信道环境下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
1
作者 王震宇 刘友江 +3 位作者 徐慧远 曹韬 杨大龙 李思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6-662,共7页
针对当前智能抗干扰技术策略维度低、复杂环境应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将单音信号作为探测信号,通过扫频方式减少探测阶段复杂度以实现快速实时的环境状态特征提取,之后设计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 针对当前智能抗干扰技术策略维度低、复杂环境应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多维策略智能抗干扰技术。将单音信号作为探测信号,通过扫频方式减少探测阶段复杂度以实现快速实时的环境状态特征提取,之后设计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实时智能决策引擎模型以提高决策速度和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准确地预测通信质量,最后根据目标函数在所有可通信策略中决策出最优策略,当探测信号扫频间隔选取合适时,该方案能够达到接近96%的决策准确率及较好的资源利用率,能有效进行抗干扰并取得较好的通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复杂信道环境 智能抗干扰 智能决策 深度神经网络(DNN)
下载PDF
Al-Mg-Zn-Cu合金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其强化机制
2
作者 沈顾伟 陈小林 +5 位作者 闫捷 范龙毅 张晋 杨大龙 管仁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02-4012,共11页
新型T-Mg_(32)(Al,Zn,Cu)_(49)相强化的Al-Mg-Zn-Cu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本文以Al-4.39Mg-2.78Zn-0.42Cu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合金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揭示Al-Mg-Zn-Cu合金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第二阶段14... 新型T-Mg_(32)(Al,Zn,Cu)_(49)相强化的Al-Mg-Zn-Cu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本文以Al-4.39Mg-2.78Zn-0.42Cu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合金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揭示Al-Mg-Zn-Cu合金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第二阶段140℃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显微组织由尺寸细小的Guinier-Preston(GP)区逐渐析出T相,析出相的尺寸不断增大,数量密度逐渐降低。拉伸测试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合金的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峰时效(90℃,48 h)+(140℃,16 h)状态下,合金的屈服强度为338 MPa。强化机制分析表明:T相析出强化以及Mg溶质原子的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分别对合金屈服强度贡献了284.8 MPa、55.6 MPa、12.2 MPa,说明了Al-Mg-Zn-Cu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为析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Zn-Cu合金 力学性能 析出行为 强化机制
下载PDF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近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7 位作者 曹俊明 董玉昌 孟宪国 丁文元 姚晓光 孟宪中 张为 李宝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分析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患者的33个节段进行了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统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例发... 目的:分析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患者的33个节段进行了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统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例发生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与术中过度牵拉有关,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1例颈部切口血肿形成,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经颈部伤口引流、抗感染等处理后痊愈;1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缓解不明显,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有关,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全部病例随访9个月~2年,平均15.6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34±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形成,2年随访时出现自发融合,原因不明;2例术后置换节段后凸,可能与术后椎间高度的丢失及椎间角度的改变有关,患者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复杂,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严格手术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人工椎间盘 颈椎病 置换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张为 曹俊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处骨化物占位率(OPLL占位率)与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ROM)的相关性,同时观察MRI T2像上脊髓内信号的变化并随访患者症状进展情况。结果:根据Tsuyama分型标准,本组连续型24例,混合型10例,节段型8例。OPLL占位率20%~64%,平均38.4%;最大受压节段ROM平均4.5°。线性回归显示OPLL椎管占位率与ROM呈负相关(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MRI T2相脊髓内信号改变。随访2年~5年6个月,平均3年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查体均未发现脊髓压迫症临床表现。结论:无脊髓压迫症状的颈椎OPLL,以连续型骨化多见,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较小可能是其无脊髓压迫症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影像学 无脊髓压迫症状 活动范围
原文传递
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7 位作者 曹俊明 董玉昌 孟宪国 丁文元 姚晓光 孟宪中 张为 李宝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初步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随访32例(男15例,女17例)36个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平均年龄43.6岁,对临床疗效及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 [目的]观察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初步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随访32例(男15例,女17例)36个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平均年龄43.6岁,对临床疗效及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术前JOA评分为(8.23±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5.81±1.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共6例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其发生率为18.75%。[结论]颈部轴性症状可发生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但症状较轻,其发病确切原因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即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人工椎间盘 颈椎病 置换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4 位作者 张英泽 董玉昌 孟宪国 丁文元 曹俊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85-486,共2页
目的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 目的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骨性融合率97.30%,优良率94.5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峡部裂性 滑脱 椎间盘 突出
下载PDF
高阶调制通用恒模盲均衡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大龙 陈大海 +1 位作者 张健 陈志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55-2861,共7页
在无线通信高速数据传输中,限带效应及多径信道带来的码间干扰(ISI)严重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目前广泛采用恒模盲均衡算法(CMA)消除ISI,但是对于高阶非恒定幅度调制信号,CMA算法收敛后的稳态误差很大,收敛效果较差。该文在改进原CMA算... 在无线通信高速数据传输中,限带效应及多径信道带来的码间干扰(ISI)严重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目前广泛采用恒模盲均衡算法(CMA)消除ISI,但是对于高阶非恒定幅度调制信号,CMA算法收敛后的稳态误差很大,收敛效果较差。该文在改进原CMA算法误差更新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均衡算法。新算法有效地降低了高阶调制下均衡器的稳态偏差并能适应各种调制体制。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给出,新算法在MQAM以及MAPSK调制下都较原CMA算法性能有较大的提升,适合应用在高阶调制体制的通信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盲均衡 恒模算法 剩余误差
下载PDF
部分更新块LMS均衡算法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大龙 任亚博 +1 位作者 张健 陈志强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4年第4期512-517,538,共7页
采用部分更新最小均方(LMS)算法和重叠保留的块信号频域处理结构,针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硬件实现平台,提出了时频混合部分更新块LMS和周期性块部分更新LMS均衡算法结构。2种新结构均能有效降低均衡算法的实现复杂度。步长收敛条... 采用部分更新最小均方(LMS)算法和重叠保留的块信号频域处理结构,针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硬件实现平台,提出了时频混合部分更新块LMS和周期性块部分更新LMS均衡算法结构。2种新结构均能有效降低均衡算法的实现复杂度。步长收敛条件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结构能够在适当调整更新步长的情况下,有效跟踪缓变信道的变化,实现与完整块LMS算法相当的性能,能够有效解决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均衡复杂度过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更新 最小均方 码间干扰 均衡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变速率部分更新盲均衡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大龙 任亚博 +2 位作者 张健 陈志强 陈大海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875,共7页
对于长抽头系数自适应算法,基于最大化自适应滤波器系数误差向量原则的变速率部分更新算法,能够在大幅度降低算法实现复杂度的同时,解决部分更新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但是,该变速率算法仅适用于LMS结构,对于具有非线性代价函数的部分... 对于长抽头系数自适应算法,基于最大化自适应滤波器系数误差向量原则的变速率部分更新算法,能够在大幅度降低算法实现复杂度的同时,解决部分更新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但是,该变速率算法仅适用于LMS结构,对于具有非线性代价函数的部分更新自适应盲均衡算法并不适用。基于同样的最优化思想,通过替换步长计算表达式中的部分统计量,提出了能够适合于部分更新多模盲均衡算法(MMA)的确定性变步长控制算法,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计算步长值,简化了实现过程。对固定信道和时变信道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相比传统基于收敛误差的经验性变步长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跟踪性能,有效解决了部分更新自适应盲均衡算法的确定性变速率控制问题,提升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均衡 多模算法 变速率算法 部分更新 收敛速度 跟踪性能
下载PDF
SC-FDE宽带航空数传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大龙 陈大海 +1 位作者 邝文 张祺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8-1414,共7页
为满足航空信道条件下的远距离宽带数据传输需求,基于单载波频域均衡传输(SC-FDE)体制,采用8PSK调制体制进行了宽带数字接收机的设计,包括传输帧同步、载波同步、定时同步、信道估计和频域均衡。同时,为保证灵活应用的需求,采用数字内... 为满足航空信道条件下的远距离宽带数据传输需求,基于单载波频域均衡传输(SC-FDE)体制,采用8PSK调制体制进行了宽带数字接收机的设计,包括传输帧同步、载波同步、定时同步、信道估计和频域均衡。同时,为保证灵活应用的需求,采用数字内插的方式进行了可变传输速率设计。基于Xilinx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对硬件实现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传输速率能够从112.5 Mbit/s覆盖到900 Mbit/s的数传接收机。仿真分析和硬件测试结果表明,该接收解调设备能够实现很好的性能指标,同时SC-FDE架构具备有效补偿多径传播影响的能力,适合应用于高动态无线宽带航空数据传输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信道宽带数字接收机 单载波频域均衡 高速数传 变速率
下载PDF
多模盲均衡载波同步联合架构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大龙 张健 +1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大海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5-673,共9页
对于QAM体制信号,多模盲均衡算法(MMA)具有优于恒模算法(CMA)的性能,同时具有矫正固定相位偏差及一定载波频率偏差(CFO)的能力。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MMA对载波频偏的适应能力有限,当系统存在较大CFO时,MMA均衡算法稳态性能大幅下降。为... 对于QAM体制信号,多模盲均衡算法(MMA)具有优于恒模算法(CMA)的性能,同时具有矫正固定相位偏差及一定载波频率偏差(CFO)的能力。但在实际通信系统中,MMA对载波频偏的适应能力有限,当系统存在较大CFO时,MMA均衡算法稳态性能大幅下降。为保证MMA算法的稳态性能,同时适应较大载波频率偏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均衡载波同步联合结构。该结构将均衡器置于载波同步环路中,在消除载波频偏对均衡器性能影响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载波频偏跟踪能力。文中对联合结构的载波环路跟踪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了环路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指出多模盲均衡载波同步联合算法能够在满足较大载波频偏跟踪性能的同时,实现接近无频偏时的均衡效果,很好的解决了大频偏下MMA算法性能损失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均衡 载波同步 正交幅度调制 多模算法 数字锁相环
下载PDF
土茯苓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大龙 易以军 《药学与临床研究》 1999年第2期40-42,共3页
报道土茯苓及其混伪品的性状鉴别、理化鉴别,以准确区别真伪土茯苓。
关键词 土茯苓 菝葜 肖菝葜 性状鉴别 理化鉴别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杨大龙 陆海明 +5 位作者 钟鉴宏 齐鲁楠 陈祖舜 向邦德 黎乐群 马良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切除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行手术切除的H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切除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2例行手术切除的H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切除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OS的因素。结果H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36/49),其中≥Ⅲa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9%(23/49),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2%(5/49)。术中出血量>500 mL、AJCC分期Ⅲ/Ⅳ期是HC患者术后发生≥Ⅲa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C患者术后中位OS为24.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49%和20%。术前CA19⁃9≥150 U/L以及全尾状叶切除是影响患者术后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AJCC分期Ⅲ/Ⅳ期和手术出血>500 mL是HC术后≥Ⅲa级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CA19⁃9≥150 U/L是术后OS的危险因素,全尾状叶切除是术后O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切除 并发症 总生存期
下载PDF
阿莫西林缓释片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4
作者 杨大龙 张根元 《药学与临床研究》 1998年第4期12-14,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采用C_(18)色谱柱(4.6×200mm·5μ)为固定相,以磷酸盐缓冲液(pH7.0)-甲醇(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nm。该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可靠。
关键词 阿莫西林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27
15
作者 曹俊明 申勇 +1 位作者 杨大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29-1631,1649,共4页
关键词 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疾患 后颈部 单开门椎管扩大 防治 术后伤口疼痛 疗效持久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曹俊明 申勇 +4 位作者 杨大龙 丁文元 孟宪中 张为 李志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发生,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对22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男13例,女9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病程1~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发生,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对22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男13例,女9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病程1~21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单节段置换20例,2个节段置换2例。对同期30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0.3岁。病程1~23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1例。单节段融合26例,2个节段融合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节段颈椎曲度、颈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情况及颈部AS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0.6个月。A组术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6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达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等。两组神经根型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两组脊髓型患者JOA评分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前及随访期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手术节段颈椎后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高于A组(P<0.05)。B组RO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部AS发生率A组为18.18%,B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路融合手术相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能维持手术节段ROM及曲度,避免ROM的减少及术后颈部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 椎间融合 颈轴性症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3
17
作者 任虎 申勇 +4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徐佳欣 杨大龙 候英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间的差异性。[方法]对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13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椎体根据术前MRI上信号强度的改变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新鲜型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间的差异性。[方法]对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13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椎体根据术前MRI上信号强度的改变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新鲜型骨折,Ⅱ型为修复型骨折,Ⅲ型为陈旧型骨折,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压缩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恢复情况、局部Cobb′s角及VAS评分变化情况来评估3种不同类型之间手术疗效的差异。[结果]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得到迅速而有效地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8.09±1.12下降为术后的2.31±0.91及随访时的2.26±0.88。所有骨折椎体Ⅰ型41例、Ⅱ型69例、Ⅲ型27例。Ⅰ、Ⅱ型椎体术后各项评估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而Ⅲ型椎体手术前后各项评估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骨折疗效要明显优于陈旧性骨折,应在发现患者存在压缩骨折后尽早施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手术疗效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18
作者 申勇 杨大龙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杜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椎间融合器 再手术
原文传递
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任虎 申勇 +5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杨大龙 徐佳欣 刘法敬 赵金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及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39±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及有无腰椎侧凸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剂量及手术途径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2、-0.283、0.131。结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高度恢复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后前路联合入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0
20
作者 吕振木 申勇 +3 位作者 徐英进 丁文元 杨大龙 王建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9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2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3.8岁。发病节段:C... [目的]探讨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9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2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3.8岁。发病节段:C3,4 2例,C4,5 ,9例,C5,5 11例,C6,7 10例。前路减压涉及一个椎间隙的4例,2个椎间隙一个椎体的12例,涉及3个椎间隙2个椎体以上的16例。本组所有患者均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周后再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或钛网植入内固定术。依据JOA评分标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患者JOA评分为(6.51±1.10)分,一期术后JOA评分为(9.47±0.55)分,随访时JOA评分为(12.42±0.79)分,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a=0.05),后前路联合手术改善率为(56.37±5.58)%。[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为复杂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提高CSM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