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室周器官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天祝 贾漪涛 +3 位作者 马常升 曹翠丽 李学平 葛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29-132,194,共5页
目的系统观察 5个室周器官的微细结构。方法对 4 0只成年SD大鼠行脑切片 ,分别行硫堇和Tolivia还原银染色 ,以及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室周器官微小的体积与其异常丰富的血床形成鲜明的反差 ;② 5个室周器官依体积大小次序为穹隆... 目的系统观察 5个室周器官的微细结构。方法对 4 0只成年SD大鼠行脑切片 ,分别行硫堇和Tolivia还原银染色 ,以及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室周器官微小的体积与其异常丰富的血床形成鲜明的反差 ;② 5个室周器官依体积大小次序为穹隆下器、最后区、正中隆起、连合下器、终板血管器 ;③穹隆下器和终板血管器可能含神经分泌细胞 ;④连合下器具有室管膜下神经细胞层 ;⑤正中隆起具有最密集和最多的伸展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均呈阳性 ;⑥在最后区与延髓中央管之间 ,可能有神经纤维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周器官 形态学 解剖学 组织学 银染色法 组织细胞化学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术简介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天祝 李文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术 共焦显微镜检查 显微操作法 装置结构 操作技术
下载PDF
嗅刺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天祝 葛莉 万选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为了解嗅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区域及程度。方法以醋酸戊酯多次刺激大鼠,1h后灌注固定处死动物。以c-fos探针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分析c-Fos蛋白在大鼠脑内标记区。结果中枢系统内c-Fos蛋白标记区... 目的为了解嗅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区域及程度。方法以醋酸戊酯多次刺激大鼠,1h后灌注固定处死动物。以c-fos探针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分析c-Fos蛋白在大鼠脑内标记区。结果中枢系统内c-Fos蛋白标记区十分广泛,尤以脑桥以上脑区为多。除嗅觉通路诸结构外,边缘系统内也有广泛标记,提示存在嗅情绪反应、嗅内脏与嗅躯体反应及嗅记忆等多神经回路的活动。其次,与注意及中枢功能状态调节有关的脑区也有广泛标记。上丘深层、下丘及脑桥核等为强标记,推测与感觉和运动的整合活动有关。结论用嗅刺激诱导c-fos原癌基因表达,确可证实一种特异性嗅刺激可引起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泛脑网络上的广泛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C-FOS 原癌基因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脊髓运动神经元嫌Golgi树突的再论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天祝 石葛明 万选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3-410,共8页
以CB-HRP法(前后肢5块肌注射)和Golgi法,对同窝大鼠脊髓相应切片进行观察,佐以还原银切片分析。以前角外侧部细胞数相比,CB-HRP切片是Golgi切片的2倍。以标记或浸染的侧索内白质树突(WMD)的表面密度... 以CB-HRP法(前后肢5块肌注射)和Golgi法,对同窝大鼠脊髓相应切片进行观察,佐以还原银切片分析。以前角外侧部细胞数相比,CB-HRP切片是Golgi切片的2倍。以标记或浸染的侧索内白质树突(WMD)的表面密度相比,CB-HRP胫骨前肌注射者是Golgi切片的2.9倍。CB-HRP各肌注射组的WMD均能长达侧索周边部,其中不少形成软脊膜下边缘丛,即嫌Golgi树突(GBD)。前角内侧部细胞远达中央管室管膜的树突,是另一种GBD。这两种GBD均未能在Golgi切片上显示。GBD的存在改变了脊髓细胞构筑的基本概念,不同于比较解剖学的先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树突 CB-HRP 高尔基技术
下载PDF
稀水溶液中葡萄糖、甘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天祝 王小云 +3 位作者 刘文 吴敏 张莉 田洪孝 《山东化工》 CAS 1998年第5期20-21,共2页
本文采用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三甲基氯硅烷作硅醚化试剂,通过气相色谱对葡萄糖和甘露醇的稀水溶液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方法准确、可靠。
关键词 葡萄糖 甘露醇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3,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天祝 孙文岩 +1 位作者 郝文明 田烈刚 《山东化工》 CAS 2003年第1期31-32,共2页
用C1 8 柱、UV检测器 ,甲醇 /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做流动相的HPLC ,分析测定了 3,3′
关键词 3 3′-二氯联苯胺盐酸盐 高效液相色谱 C18柱 UV检测器
下载PDF
神经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天祝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神经组织 形态发生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下载PDF
对直立人体的某些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天祝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直立人体 生物力学 脊柱 肌肉 下肢肌
下载PDF
达尔文主义医学概念
9
作者 杨天祝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达尔文 进化论 生物科学 发展趋势 生物学现象
下载PDF
神经科学与临床思维
10
作者 杨天祝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临床思维 神经病学 神经生物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科研工作中的软件建设
11
作者 杨天祝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科学 研究 软件设计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学研究(综述)
12
作者 杨天祝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34-237,共4页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学研究(综述)杨天祝(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室,石家庄050017)中图号R744.5+1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学研究(综述)杨天祝(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室,石家庄050017)中图号R744.5+1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1]。近年来,关于自身免疫病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免疫学
下载PDF
插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马常升 马文领 +2 位作者 戴维国 葛莉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用自制的插线 ,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 ,栓塞大脑中动脉。结果 :插线前端经自制装置的处理和插线直径与动物体重不同组合的选择 ,插线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成功率...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用自制的插线 ,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 ,栓塞大脑中动脉。结果 :插线前端经自制装置的处理和插线直径与动物体重不同组合的选择 ,插线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成功率可达 81.3%~ 94 .5%。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总的成功率可达 70 %~ 8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 (手术时间 30分钟 ) ,结果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 再灌注模型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发病中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檀国军 朱一飞 +3 位作者 曹翠芳 赵晓云 马常升 杨天祝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4,共6页
为探讨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豚鼠脊髓生理盐水匀浆+完全福氏佐剂... 为探讨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豚鼠脊髓生理盐水匀浆+完全福氏佐剂诱导EAE大鼠1、7、14、21 d 时, 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观察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仅有少量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 诱导EAE 后, 伴随着大鼠EAE 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 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豚鼠脊髓生理盐水匀浆+ 完全福氏佐剂诱导7 d 后, HO-1 mRNA上升至高峰。14 d 时, HO-1 蛋白表达至高峰, HO-1 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 与 EAE 病变部位一致。此时大鼠的病情最重、体重减轻最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21 d 时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 大鼠EAE 症状也逐渐减轻。应用HO-1 特异性抑制剂锡原卟啉-9 以抑制脑内HO-1 蛋白表达后, 大鼠EAE 症状和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说明脑组织HO-1 的动态变化与EAE 症状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提示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过表达对EAE 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 H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脑脊髓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血红素氧合酶 穹窿下器
下载PDF
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常升 朱望东 +3 位作者 杨天祝 曹翠丽 李学平 田中重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外侧孔与外侧隐窝之间的室底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特点。 方法 将 34只正常雄性SD大鼠分为幼年、成年及老年 3组 (2周龄~ 10 8周龄 ) ,以扫描电镜术对上述区域进行观察。 结果 在外侧孔与外侧隐窝之间的室底区为一...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外侧孔与外侧隐窝之间的室底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特点。 方法 将 34只正常雄性SD大鼠分为幼年、成年及老年 3组 (2周龄~ 10 8周龄 ) ,以扫描电镜术对上述区域进行观察。 结果 在外侧孔与外侧隐窝之间的室底区为一少纤毛区 ,但有较丰富的室管膜上结构 :1 有两种室管膜上纤维 ,一种纤维位于纤毛上方 ,常粘合成纤维索 ,交织成纤维网 ;另一种纤维穿行于纤毛簇之间 ,紧贴室管膜细胞表面 ;纤维之间不粘合也不交织成网 ,单根纤维清晰可见 ,全长粗细基本一致。 2 室管膜上细胞可见 2种类型 ,1种为吞噬细胞样细胞 ,位于纤毛簇上方 ;另一种为神经元样细胞 ,紧贴于室管膜细胞表面上。 3 与幼年和成年动物相比 ,老年大鼠室管膜细胞的纤毛和微绒毛明显减少 ,而室管膜上结构明显增多。 结论 该区符合室周器官扫描电镜观察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 室周器官 扫描电镜 脑室 外侧隐窝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脑组织核因子-κB激活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檀国军 杨天祝 +3 位作者 赵晓云 周立霞 曹翠丽 马常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探讨脑组织核因子 κB(NF κB)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作用 ,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和NF κBp65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CFA GPSCH诱导大鼠EAE 1、7、14和 2 1d时脑组织NF κB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观察了这些变化与EA... 为探讨脑组织核因子 κB(NF κB)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作用 ,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和NF κBp65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CFA GPSCH诱导大鼠EAE 1、7、14和 2 1d时脑组织NF κB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观察了这些变化与EAE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仅有少量NF κB蛋白表达 ,其活性也很低 ;诱导EAE后 ,伴随着大鼠EAE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 ,其NF κB活性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 ;在免疫后 14d达到高峰 ,NF κB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 ,与EAE病变部位一致 ,此时大鼠EAE发病率最高、病情最重、体重减轻最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也最明显 ;2 1d脑组织NF κB活性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 ,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NF 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以抑制脑内NF κB蛋白表达后 ,大鼠EAE症状和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说明脑组织NF κB的动态变化与EAE症状及脑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脑组织NF κB的激活对EAE的发病起着关键的作用 ,应用NF κB抑制剂可能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脑脊髓炎 凝胶电泳迁移分析 核因子-ΚB 穹隆下器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松筠 晓光 +2 位作者 张若青 刘文淑 杨天祝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及胰岛素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分析成模第3月末及第6月末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结...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及胰岛素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治疗组,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分析成模第3月末及第6月末海马突触超微结构及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可见突触变性,突触密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显著减低,突触间隙宽度显著增宽。6月组较3月组更加严重。治疗组仅6月时有显著改变,但较糖尿病6月组明显轻微。结论糖尿病可导致大鼠海马突触数量减少、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预防、延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突触 超微结构观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 胰岛素治疗 超微结构改变 成年SD大鼠 突触后致密物 正常对照组 形态计量学 结构参数 透射电镜 间隙宽度 形态结构 治疗组 触变性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与NO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素文 张永健 +4 位作者 谢彦华 张连珊 王永利 杨天祝 郭兰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与NO的关系。方法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Griess比色法,测定AA模型大鼠血中NO-2/NO-3的水平,并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和NADPH-α组化观察关节处的变化。于...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与NO的关系。方法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Griess比色法,测定AA模型大鼠血中NO-2/NO-3的水平,并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和NADPH-α组化观察关节处的变化。于致炎后d19起,每日给予雷公藤多苷2、8和32mg·kg-1。结果雷公藤多苷8和32mg·kg-1组左、右两侧足跖的继发性肿胀度均于给药后d4即明显较给药前小。而且给药后d8,这两组在减轻足跖肿胀的同时,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NO含量。踝关节病理显示:模型对照组关节滑膜组织内有大量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关节面不完整,关节腔内可见退化、脱落的滑膜组织碎片,NADPH-α组化显示:膝关节滑膜下结缔组织中有散在的蓝黑色NOS阳性细胞;而给予雷公藤多苷8和32mg·kg-1后,关节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滑膜组织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明显减少,且32mg·kg-1组作用更明显,滑膜下结缔组织中NOS阳性细胞消失。结论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有NO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佐剂性关节炎 药物疗法 一氧化氮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庆卯 张祥宏 +7 位作者 邢凌霄 王俊灵 严霞 马常升 王丽 刘贵生 王凤荣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 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 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微绒毛结构消失、细胞破损,ST灌胃后2 h室管膜出现凹凸不平、损伤加重,ST灌胃后8 h室管膜凹凸不平和破损最为明显, ST灌胃后16 h逐渐恢复。结论:提示ST对小鼠SFO室管膜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下器 室管膜细胞 杂色曲霉素 小鼠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脑缺血早期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免疫组化的时程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文领 马常升 +2 位作者 戴维国 葛莉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早期 (2 4h内 )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 (Ast)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 :缺血 1 5min和 3 0min组 ,缺血中心区大脑皮质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均匀地分布于II~VI...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早期 (2 4h内 )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 (Ast)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 :缺血 1 5min和 3 0min组 ,缺血中心区大脑皮质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均匀地分布于II~VI层 ,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非缺血区 ;缺血 1h和 2h组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 ,胞质染色加深 ,并集中出现于III、IV层 ;缺血 3h组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大呈气球样 ,突起增长变粗 ,突起内出现水肿泡 ;缺血 6h组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细胞固缩 ,边界不清 ;1 2h和 2 4h组缺血中心区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细胞消失。同时观察到缺血 3h和 6h组缺血边缘区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细胞数量增多 ,直径增大 ,并可见到细胞分裂现象。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对脑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