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滋味品质的万州区主栽茶树品种绿茶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翔 许彦 +7 位作者 冯婷婷 张磊 张艳 付勋 胡琳玲 俞滢 杨如兴 聂青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1-139,共9页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 滋味是茶叶的重要品质,为探明万州区主栽品种绿茶的滋味品质,采用感官审评和靶向检测方法评价不同品种绿茶茶汤的滋味,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嘌呤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和有机酸类5大类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制备的绿茶滋味品质有明显区别,川中小叶群体种滋味浓强,‘安吉白茶’鲜爽、甘醇滋味特征明显,‘福鼎大白茶’兼具浓强、鲜爽、醇厚,‘中黄1号’滋味鲜爽但浓强不足;滋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川中小叶群体种儿茶素类含量较高,游离氨基酸类含量较低;‘安吉白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福鼎大白茶’各类滋味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中黄1号’滋味成分总量和水浸出物含量均较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可以得到较好地区分,通过滋味贡献度分析发现,芦丁、咖啡碱等13种滋味成分具有较大贡献;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茶氨酸是‘安吉白茶’和‘福鼎大白茶’鲜爽度的主要贡献物质,杨梅素-3-O-半乳糖苷和金丝桃苷是‘中黄1号’区别于其他3个品种茶类的主要滋味贡献物质,川中小叶群体种内部也有较大差异,其中C4和C5距离较近,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苷类物质,滋味表现出较强的收敛感。本研究对万州区主栽品种所制绿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万州区绿茶滋味品质改进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品种 滋味品质 川中小叶群体种
下载PDF
万州不同种植区域川中小叶种红茶滋味品质分析
2
作者 李翔 许彦 +10 位作者 冯婷婷 俞滢 胡琳玲 付勋 张艳 杨如兴 张小萍 张磊 聂青玉 何小丽 彭耀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5-332,共8页
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 为探明万州川中小叶种制作红茶滋味品质,该文以9个不同区域和表型特征的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采用靶向检测方法,分析茶汤中儿茶素类、游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醇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和可溶性糖组分6大类滋味成分,以感官分析,多元统计法,结合滋味贡献度(dove-over-threshold,Dot)分析川中小叶种茶树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茶样分为4类,Ⅰ类茶样中包含C4,C5,C6,C8以及2个对比样,各滋味成分含量相对较为均衡;Ⅱ类茶样具备类似的林下栽培环境,黄酮苷类物质含量低,没食子酸、咖啡碱(caffeine,CAFF)、儿茶素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含量高,表现出醇厚、鲜爽度高的滋味特征;Ⅲ类茶样为叶形较大的种质,黄酮苷类、琥珀酸为其特征滋味成分,儿茶素类、茶氨酸和CAFF含量低,涩味和鲜爽度较高;Ⅳ类茶样儿茶素类、CAFF含量较高,Thea含量低,滋味浓强,但欠鲜爽。该研究对万州区不同区域川中小叶种制备红茶的品质特性进行了梳理,为该类种质资源进一步改进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川中小叶种 滋味品质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3
作者 张磊 俞滢 +2 位作者 梁子钧 赵翊暄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4-14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共鉴定出560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等是以‘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为鲜叶原料制成白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萎凋过程中,两个品种白茶的挥发性代谢物总含量逐渐上升,在萎凋48 h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是‘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1-辛烯-3-酮和柠檬醛在萎凋前期大量累积而后减少,萜品油烯、苯甲醛、水杨酸甲酯和大马士酮在萎凋过程中持续累积。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对‘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形成花果香和甜香具有重要作用。1-辛烯-3-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清鲜香气形成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新品系‘福黄1号’制成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以白化茶树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福黄1号’ 白化突变 挥发性代谢物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茶树新品系‘白云0492’白茶香气特征成分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子钧 俞滢 +4 位作者 张磊 赵翊暄 邵淑贤 叶乃兴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13-321,共9页
以茶树新品系‘白云0492’(又名白云特早茶)为供试品种加工白茶,‘福云6号’为对照,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特征香气成分。结果显示,6个白茶茶样中共检测出928个香气成分,其中具有花果香的乙... 以茶树新品系‘白云0492’(又名白云特早茶)为供试品种加工白茶,‘福云6号’为对照,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香气检测分析,探究其特征香气成分。结果显示,6个白茶茶样中共检测出928个香气成分,其中具有花果香的乙酸壬酯可能是‘白云0492’品种特有的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芳樟醇、(Z)-癸-2-烯醛、大马士酮、橙花醛、柠檬醛为‘白云0492’与‘福云6号’白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白云0492’品种中的芳樟醇、苯甲酸甲酯、脱氢芳樟醇、乙酸壬酯、香茅酸、甲酸香叶酯等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福云6号’(变量重要性投影>1、P<0.05)。结果表明,芳樟醇和苯甲酸甲酯是‘白云0492’白茶的重要香气成分,参与其毫香和花果香的构成。研究结果有利于全面了解‘白云0492’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个性鲜明的‘白云0492’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白云0492’ 香气 等级
下载PDF
福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滢 梁子钧 +3 位作者 张磊 赵翊暄 陈强 杨如兴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特异资源种类繁多,这些茶树特异资源为研究茶树遗传多样性和茶树生物化学特性发挥重要的作用。茶树特异资源研究有利于拓展茶树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更高的市场价值。本文综述了福建地区高氨基酸、高茶多... 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特异资源种类繁多,这些茶树特异资源为研究茶树遗传多样性和茶树生物化学特性发挥重要的作用。茶树特异资源研究有利于拓展茶树资源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实现更高的市场价值。本文综述了福建地区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咖啡碱、低咖啡碱、高苦茶碱、高EGCG、高EGCG3"Me、叶色变异、高香型等茶树资源的研究进展,对今后茶树特异品种资源应用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茶树遗传育种的研究重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特异 育种 进展
下载PDF
白云特早新品系的茶类适制性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如兴 张磊 +2 位作者 尤志明 陈芝芝 吴民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971-976,共6页
白云特早茶树新品系按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5项因子法鉴定茶类适制性,并用GC/MS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云特早最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其3年感官审评得分达90.2~94.9分,分别比对... 白云特早茶树新品系按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5项因子法鉴定茶类适制性,并用GC/MS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云特早最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其3年感官审评得分达90.2~94.9分,分别比对照高1.3~5.2分、0.6~4.5分和-2.1~2.2分;3类茶样共检测出4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8种、醛类11种、酮类6种、酯类5种、烷烃2种、烯类8种、含氮化合物3种;3种茶类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醇类,分别达47.41%、58.79%和76.03%,含量较高的有醛类、酮类、酯类和烯类等,其中β-芳樟醇、反-橙花醇、反-β-罗勒烯、顺-茉莉酮、水杨酸甲酯、壬醛和β-紫罗酮等化合物是白云特早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系 白云特早 适制性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茶树品种(品系)芽叶色泽表型遗传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如兴 孔祥瑞 +2 位作者 张磊 陈芝芝 尤志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51,共8页
为探讨茶树春梢芽叶色泽的数量遗传特性,应用色差仪测定68份茶树品种(品系)春梢芽叶的色泽表型值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色差异度较高的第1叶位L*、a*、b*、C、H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将芽叶色泽划分为紫色系、黄色系和... 为探讨茶树春梢芽叶色泽的数量遗传特性,应用色差仪测定68份茶树品种(品系)春梢芽叶的色泽表型值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色差异度较高的第1叶位L*、a*、b*、C、H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将芽叶色泽划分为紫色系、黄色系和绿色系等7个色系。色系分类与CIELab颜色体系的对应性较强,色系划分符合茶树品种(品系)叶色表型特点。茶树品系的叶色表型较丰富,叶色在L*、a*、b*值三维坐标空间整体呈带域分布,色系由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绿色系向黄色系、黄绿色系、绿色系变化。春梢芽叶色泽表型数据的遗传数量分类与色系判定为茶树特异芽叶色泽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芽叶色泽 表型性状 数量分类 分层聚类
下载PDF
福建茶树品种选育现状及其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如兴 何孝延 +2 位作者 张磊 陈芝芝 尤志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9-916,共8页
通过分析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搜集保护与利用、茶树育种目标的变迁与品种选育、育成品种来源与茶类适制性、品种对产业推动和茶类贡献及茶农增效等概况,结果表明: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已搜集保护与利用品种资源或育种材料7 000多个;随着... 通过分析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搜集保护与利用、茶树育种目标的变迁与品种选育、育成品种来源与茶类适制性、品种对产业推动和茶类贡献及茶农增效等概况,结果表明: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已搜集保护与利用品种资源或育种材料7 000多个;随着早生、高产到优质育种目标的变迁,现已育成品种45个,其中35.6%的品种适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26.7%的品种适制白茶,具有多茶类适制和转制茶类灵活的优势;茶树良种的陆续育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茶园面积的增长、茶叶单产的提高和茶类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福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今后福建茶树资源搜集、多元化和个性化特色育种、良种推广和茶类加工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茶树 品种资源 茶类适制性 推广应用
下载PDF
安溪铁观音茶园土壤肥力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如兴 张磊 +4 位作者 王文建 吴民亿 谢伟良 邬龄盛 尤志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60-166,共7页
通过土壤肥力的测试,了解和掌握施肥水平,为铁观音茶园合理施肥和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安溪感德、祥华等8个有代表性铁观音主产乡镇茶园土壤的pH、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山地土壤pH均值为4.69,基础较... 通过土壤肥力的测试,了解和掌握施肥水平,为铁观音茶园合理施肥和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安溪感德、祥华等8个有代表性铁观音主产乡镇茶园土壤的pH、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山地土壤pH均值为4.69,基础较好,而茶园土壤pH在3.37~4.94之间,pH<4.0的占54.17%,酸化严重,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茶园土壤有机质总体表现优良,上层土壤有机质变幅为1.22%~5.39%,均值达2.61%,有机质含量超过土壤肥力Ⅰ级水平的占87.5%;茶园土壤氮素含量较高,供氮能力强,91.67%上层土壤的全氮量和碱解氮含量均达土壤肥力I级;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祥华祥地上层土壤有效磷含量高达464.8mg/kg,大大超过环境临界值;茶园土壤钾含量不均衡,下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其中感德五甲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钾量较高,与其他7个主产乡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西坪-松岩、龙涓-华祥苑茶园土壤钾含量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 铁观音 土壤 养分状况
下载PDF
茶树CPP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如兴 王鹏杰 +3 位作者 陈芝芝 张磊 叶乃兴 尤志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4-1032,共9页
CPP(cysteine-rich polycomb-like protein)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一类成员数目较少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茶树基因组系统的鉴定,获得10个CsCPP转录因子均具有典型的CX... CPP(cysteine-rich polycomb-like protein)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一类成员数目较少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茶树基因组系统的鉴定,获得10个CsCPP转录因子均具有典型的CXC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将CsCPP家族成员分为4类(A^D),且大部分成员与葡萄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A类和C类成员的CXC结构域分布在蛋白序列的N端,而B类和D类成员分布在C端。茶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CsCPP转录因子在生长活跃的顶芽和嫩叶中普遍高表达,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排序为:顶芽和嫩叶>根和茎>成熟叶和果>老叶和花。启动子分析发现了CsCPP家族成员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的ABA和干旱响应元件;干旱处理下,6个CsCPP成员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4个成员在ABA处理后表达迅速上调,表明CsCPP转录因子可能在ABA介导的干旱胁迫响应中起正调控作用;低温处理下,大部分CsCPP成员的表达均有轻微下调,而CsCPP 2和CsCPP 6的表达水平在6 h达到顶峰,表达量均超过2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掘茶树CPP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PP转录因子 表达分析 胁迫
下载PDF
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对绿茶增效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如兴 陈芝芝 +2 位作者 张磊 吴民亿 何孝延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783-787,共5页
分析了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对福云10号绿茶品种春梢萌芽期、发芽密度、1芽1叶百芽重、净光合速率、鲜叶产量和制茶品质等主要增效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季适当休茶留养可使福云10号春茶萌发提早4~6d,春茶发芽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春茶1芽... 分析了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对福云10号绿茶品种春梢萌芽期、发芽密度、1芽1叶百芽重、净光合速率、鲜叶产量和制茶品质等主要增效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季适当休茶留养可使福云10号春茶萌发提早4~6d,春茶发芽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春茶1芽1叶百芽重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提高3.51%~26.19%,小区春茶鲜叶产量提高26.62%~188.88%,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香气和滋味感官审评得分比对照高出4~8分,审评综合得分比对照高出2.8~4.3分,品质提高一个等级以上;伏季休茶留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纯利润比对照高373.50~8 483.40元.hm-2,增效明显,适宜在农村劳动力紧缺的茶区推广应用,而全年采摘模式是在加强施肥管理的情况下适合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茶区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 休茶留养 产量 品质 生产效益
下载PDF
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成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如兴 王文建 +4 位作者 张磊 黄东方 吴民亿 钟臻安 陈芝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18-222,共5页
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对稳定提升乌龙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元昌基地和安溪县茶叶研究所基地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观音低产茶园提纯后纯度达(97.6±0.603)%~(9... 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对稳定提升乌龙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元昌基地和安溪县茶叶研究所基地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观音低产茶园提纯后纯度达(97.6±0.603)%~(99.5±0.467)%,苗木纯度可达(99.9±0.067)%,比未提纯的高出9.7%,提纯结果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改造后供试点土壤pH明显提高,均值分别达到4.64和5.06;铁观音的种植成活率均值分别达(99.3±0.513)%和(99.5±0.5)%,比老茶园高5.13%~9.1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改造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增产10%和15%以上,增产效果明显;综合改造后品质得分比对照高出3.05~9.46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质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铁观音 低产茶园 改造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提高福建茶园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技术构建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如兴 江福英 +1 位作者 吴志丹 尤志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30-634,共5页
针对福建省纯茶园地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衰老和幼龄茶园光能利用率低、肥料过量偏施导致碳排放增加等茶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福建茶园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茶园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的减排潜力,提出适合福建茶叶优质稳产... 针对福建省纯茶园地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衰老和幼龄茶园光能利用率低、肥料过量偏施导致碳排放增加等茶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福建茶园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茶园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的减排潜力,提出适合福建茶叶优质稳产的立体生态茶园、复合生物循环茶园和因需施肥免耕茶园等增汇减排的低碳茶业经济技术构建模式。估算在福建20万hm2茶园的80%纯茶园中建立人工立体复合生态茶园,每年可增加生物固碳3.88×105t以上,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7.30×105t以上;优化施肥,有机碳储量可提高4.70×105t。通过技术构建,相当于固定CO2量5.82×106t以上,增强了山地茶园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低碳农业 固碳减排 技术模式
下载PDF
铁观音低产茶园综合改造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如兴 王文建 +4 位作者 张磊 黄东方 吴民亿 钟臻安 陈芝芝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一、铁观音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混杂和种性退化显现,品质提升难度大 铁观音品种混杂主要是品种本身分化异株混杂。而随着无性系铁观音良种繁育和大面积推广,在长期的异地(指原产地以外)母本园剪穗扦插过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 一、铁观音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混杂和种性退化显现,品质提升难度大 铁观音品种混杂主要是品种本身分化异株混杂。而随着无性系铁观音良种繁育和大面积推广,在长期的异地(指原产地以外)母本园剪穗扦插过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因生产活动而出现品种混杂现象。另外,铁观音近300年的生产演变和多代剪穗扦插,生物学年龄不断增长,加之生产环境和栽培地域的变化,种性退化现象也随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综合改造 低产茶园 种性退化现象 品种混杂 技术 剪穗扦插 生产活动
下载PDF
福建原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如兴 尤志明 +3 位作者 何孝延 张磊 陈芝芝 王文建 《茶叶学报》 201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概述了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迁地、就地保护和相关技术及优异茶树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情况。迄今为止,已保护的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7287份(品、株、系),其中2008年以来新增保护地方有性群体种及单株938个(株)、特异品种资源73株... 概述了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迁地、就地保护和相关技术及优异茶树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情况。迄今为止,已保护的福建原生茶树品种资源7287份(品、株、系),其中2008年以来新增保护地方有性群体种及单株938个(株)、特异品种资源73株、野生或半野生(近缘种)茶树品种资源24株。已筛育出地方种24个,选育出杂交种20个。建立了茶树品种资源公益性资源共享平台,筛选新品系40多个,创意利用茶树种质资源2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茶树 品种资源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 创新利用
下载PDF
坦洋工夫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策略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如兴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04-508,共5页
针对近年坦洋工夫红茶产业的良好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坦洋工夫生产8项科技创新:①茶树资源与高香型品种创新应用;②低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集成创新;③花果香红茶加工技术创新;④红茶标准研制与加工机械创新;⑤包装及其文化创意创新... 针对近年坦洋工夫红茶产业的良好传承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坦洋工夫生产8项科技创新:①茶树资源与高香型品种创新应用;②低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集成创新;③花果香红茶加工技术创新;④红茶标准研制与加工机械创新;⑤包装及其文化创意创新;⑥销售理念与网络平台创新;⑦茶叶冲泡技艺创新;⑧品牌建设模式创新。提出坦洋工夫"品名、包装、文化、茶旅"等创意思路和"稳定茶园面积、发挥品种优势、研发特色产品,支持体系认证、实现GAP管理、建立追溯体系,引导生产方式转变、走低碳高效与产品差异化道路、尝试茶庄园经营"的产业发展策略,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洋工夫 科技创新 产业策略 转型升级
下载PDF
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如兴 陈芝芝 +1 位作者 张磊 邬龄盛 《茶叶学报》 2017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茶叶主要生化组分、茶类适制性及品质特征、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茶叶主要生化组分、茶类适制性及品质特征、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树多为栽培类型;通过茶叶生化组分测试和感官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具有咖啡碱含量较低或味苦且品质表现优异的野生茶树种质(单株),可为福建提供良好的茶树遗传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茶树 野生茶树 品种资源
下载PDF
福建茶树种质的抗寒力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如兴 张磊 陈志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4期157-161,共5页
为了解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应用电导率法、冰柜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和综合决策排序法对具代表性的福建34份茶树种质(品系)的抗寒力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对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寒冻害的影响极显著,气温达-6℃且持续3 h... 为了解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应用电导率法、冰柜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和综合决策排序法对具代表性的福建34份茶树种质(品系)的抗寒力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对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寒冻害的影响极显著,气温达-6℃且持续3 h时,茶树轻微受害,-9℃时受害率达17.6%,-12℃时67.6%的茶树种质(品系)受害;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对低温的忍耐性和适应性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地方种质的抗寒力差异大,杂交新品系的抗寒力多数介于两亲本之间,其忍受的临界低温大都小于-9℃,同属较抗寒类型,适宜在江南、华南茶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性 临界低温 Borda值
下载PDF
福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如兴 吴志丹 +1 位作者 张磊 尤志明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1期21-24,共4页
阐述了福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建设概况,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典型案例的调研和重点茶区生产实践分析,提出适宜福建茶叶生产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构建技术与模式。
关键词 人工复合型 生态茶园 模式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茶树品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如兴 张文锦 廖剑秋 《福建茶叶》 2000年第4期17-18,共2页
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模型库管理系统 (TSM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对 10个茶树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新梢着叶数 >叶片锯齿数 >新梢长度 >叶柄长 >最长节间 >叶长 &... 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模型库管理系统 (TSM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对 10个茶树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新梢着叶数 >叶片锯齿数 >新梢长度 >叶柄长 >最长节间 >叶长 >叶脉数 >新梢粗度 >叶面积 >叶宽 >R值 ;生态适应性综合表现为 :杨树林 783 >杨树林 781>福云 5 95 >白云 1号 >桂红 4号 >宜红早 >福云 7号 >黄叶水仙 >桂红 3号。其结果为茶树高产育种、早期鉴定、引种及推广等提供了更加数量化并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性状 生态适应性 灰色关联度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