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多年地表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孙宽 孙雪岩 +5 位作者 唐艳 张亚玲 刘富刚 范克胜 杨子琼 屈志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9,共14页
选取青海省3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CHEN-WENG感热系数方案,计算了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感热通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选取青海省35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CHEN-WENG感热系数方案,计算了1980—2017年青海省地表感热通量。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0年以来,青海省全年和各季节感热通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并具有28 a的主周期和约18 a的副周期,冬季的周期变化较为复杂;(2)全年和各季节感热通量与地气温差存在显著相关性,2004—2017年受地气温差增大的影响上升;(3)全年、春季和秋季感热通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相关性,1980—2004年受风速减小的影响感热通量下降;(4)夏季降水与感热通量呈显著负相关;(5)从空间上看,全年以及春季感热通量呈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秋、冬季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南北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EOF分析 M-K检验 小波分析 青海省
下载PDF
图像匹配算法在图像消冗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杨子琼 《消费电子》 2013年第16期101-101,共1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以及愈加开放化,大量的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复制和使用变得更加频繁,给互联网上带来了大量的冗余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造成大量存储空间的浪费,而且也使得数据检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给用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以及愈加开放化,大量的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复制和使用变得更加频繁,给互联网上带来了大量的冗余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造成大量存储空间的浪费,而且也使得数据检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给用户体验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对大量图像集合的图像消冗,显得刻不容缓。根据需要进行消冗的源图像集合的特征,将图像消冗分为两类,在两类图像消冗技术中,图像匹配算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第一类图像消冗算法中使用了快速Hash过滤方法,是使用了基于灰度信息的图像匹配方法,计算图像的块平均灰度并进行后续处理。在第二类图像消冗算法中,将图像匹配算法作为图像消冗的核心步骤,查找出源图像集合中的重复图像,对图像消冗的效率有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图像消冗 信息冗余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和林格尔黄土丘陵区治理成效分析
3
作者 屈志强 韩国栋 +5 位作者 铁英 李治国 张梓婷 白璐 杨子琼 孙雪岩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3-971,共9页
黄土丘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黄土丘陵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采取人工植被修... 黄土丘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黄土丘陵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采取人工植被修复措施后生态修复区治理前后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植被覆盖度、生态脆弱性指数以及水土保持能力随修复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取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逐渐增强。经过10年的治理,两个修复区NDVI 0.5的平均面积占比从0.61%增加到34.52%;植被覆盖度>60%的平均面积占比增加了52.46%;微度脆弱区域面积占比平均上升至76.20%,水土保持能力较好的面积平均占比提高到59.07%,生态系统自恢复能力呈变好态势。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脆弱性 遥感影像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子琼 李迪文 +2 位作者 赵小斌 刘登辉 张佑红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采用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高产纳豆激酶的突变菌株。以前期实验室从纳豆食品中筛选并保存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XD2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试验和紫外诱变实验,确定0.1 mol/L EMS最佳处理时间为40 min,紫外线最佳照射时间为120... 采用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高产纳豆激酶的突变菌株。以前期实验室从纳豆食品中筛选并保存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XD2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试验和紫外诱变实验,确定0.1 mol/L EMS最佳处理时间为40 min,紫外线最佳照射时间为120 s;通过复合诱变及添加LiCl的初筛培养基进行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到纳豆激酶能力提升的6株菌株;进一步通过遗传稳定性试验,确定成功筛选到一株高产纳豆激酶且产酶稳定性良好的突变菌株YC4,发现其发酵时间48 h,纳豆激酶酶活力为8450.55 IU/mL,是出发菌株XD2的2.42倍,说明复合诱变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了产酶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枯草芽孢杆菌 复合诱变 菌种选育
下载PDF
8字缝合对减少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效果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黄家林 廖瑞恒 +1 位作者 杨子琼 文为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 8字 (连续交叉 )缝合[1]对减少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角巩膜缘大切口 ,进前房后 ,大信封式弧形截前囊 ,手法娩核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后 ,连续交叉缝合切口 3~ 4针。结果 :术... 目的 :探讨 8字 (连续交叉 )缝合[1]对减少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角巩膜缘大切口 ,进前房后 ,大信封式弧形截前囊 ,手法娩核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后 ,连续交叉缝合切口 3~ 4针。结果 :术后 1周视力≥ 0 5者 55眼 (70 5% ) ,术后 1个月视力≥ 0 5者 63眼 (80 8% )。角膜散光度 (0 92± 0 87)D ,对照组 (1 78± 1 2 1)D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角巩膜切口用 10 -0单丝尼龙线连续交叉缝合减少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散光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字缝合 白内障 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角膜散光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草地微斑块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屈志强 孙雪岩 +7 位作者 杨子琼 王宇 白璐 李治国 那亚 韩国栋 张梓婷 王静 《草地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558-1571,共14页
草地植被的斑块化分布是其对自然条件与利用方式长期适应的外在表现。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采食、践踏和排泄物沉积等作用都可以引起草地植被变化,导致草地植被异质性。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斑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四子王旗... 草地植被的斑块化分布是其对自然条件与利用方式长期适应的外在表现。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采食、践踏和排泄物沉积等作用都可以引起草地植被变化,导致草地植被异质性。为探究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斑块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四子王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对该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微斑块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斑块多趋于细小破碎、空间分布分散的状态,中度放牧区蔓延度指数值最小,为57.41,且景观分离指数和分散指数均为最大,分别是0.74和42.1。(2)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斑块聚集度提高,空间分布均匀;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斑块的空间分布和形状分散杂乱,抗干扰的能力较差。综上可知,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可在不同干扰强度或干扰条件变化之间相互转化,来保证其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微斑块 荒漠草原 无人机遥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