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希替尼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朱莉 赵晴 +5 位作者 王娜 冉德林 杨宝琦 刘永霞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396-401,共6页
目的:明确一例可能由奥希替尼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致敏药物。方法:本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发病前曾服用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为明确致敏药物采取Naranjo评分、ALDEN评分、淋巴细胞... 目的:明确一例可能由奥希替尼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致敏药物。方法:本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发病前曾服用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为明确致敏药物采取Naranjo评分、ALDEN评分、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test, LTT)以及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进行验证;对既往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经过Naranjo评分、ALDEN评分,奥希替尼均得2分,在所有使用药物中得分最高且奥希替尼的LTT结果为阳性。文献检索中关于服用奥希替尼导致TEN的报道共7例。结论:结合Naranjo评分、ALDEN评分以及LTT的结果,确诊为由奥希替尼引起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奥希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卡瑞丽珠长期治疗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
2
作者 郑淳之 张民阔 +5 位作者 赛雯雯 曹园园 张朝霞 潘付堂 杨宝琦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22-424,共3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但同时也导致较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的发生。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种罕见的ir...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但同时也导致较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的发生。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种罕见的irAE,主要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疱壁紧张。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卡瑞丽珠长期治疗后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对ICI引起BP的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卡瑞丽珠单抗 大疱性类天疱疮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曲芃 杜东红 杨宝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日光性荨麻疹传统治疗方案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光硬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然而有很多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反应不佳。既往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有效,本文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一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一例... 日光性荨麻疹传统治疗方案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光硬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然而有很多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反应不佳。既往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有效,本文报道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日光性荨麻疹一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一例3岁男性患儿,日晒后全身红斑、风团伴瘙痒1年。给予患者奥马珠单抗150 mg皮下注射,患者好转出院。随访22个月,患者目前维持奥马珠单抗治疗中,皮疹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性荨麻疹 奥马珠单抗
下载PDF
经免疫学检查确诊的氨苯砜综合征一例
4
作者 杨宝琦 于长平 +1 位作者 孙乐乐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20-422,共3页
患者,男,28岁。因发热4周全身皮肤潮红、脱屑3周于2004年8月入院。患者入院9周前因寻常型银屑病给予雷公藤、氨苯砜、罗红霉素、复方甘草酸铵等药物治疗。4周前出现发热。3周前躯干四肢皮肤红斑、淋巴结肿大、肝功异常。外院给予糖皮质... 患者,男,28岁。因发热4周全身皮肤潮红、脱屑3周于2004年8月入院。患者入院9周前因寻常型银屑病给予雷公藤、氨苯砜、罗红霉素、复方甘草酸铵等药物治疗。4周前出现发热。3周前躯干四肢皮肤红斑、淋巴结肿大、肝功异常。外院给予糖皮质激素、抗菌素治疗,皮疹逐渐加重。入院时查体:T 37.7℃,颈、腋、腹股沟数个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脱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84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52 U/L、血白蛋白(ALB)31.2 g/L、总胆红素140.2μmol/L、直接胆红素107.7μmol/L。诊断为红皮病型药疹、药物性肝炎。停用氨苯砜等可疑药物后,给予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以及对症治疗47天后痊愈出院。出院13年后随访,检测患者HLA-B*13:01基因阳性,采用氨苯砜体外刺激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5酶联免疫斑点实验阳性。最终确诊为氨苯砜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苯砜 HLA-B*13:01等位基因 药物超敏综合征
下载PDF
建立和验证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风险因素预测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颖 赵伟 +13 位作者 张朝霞 杜东红 杨青 杨宝琦 王娜 颜潇潇 吴卫志 潘付堂 周盛基 王广进 吴梅 于长平 施仲香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PHN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HN将其分为两组。使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 目的:探索建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PHN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HN将其分为两组。使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评价。结果:共有30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101例(32.8%)患者出现了PHN。应用LASSO联合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以下独立危险因素:年龄≥50岁(OR值3.522,95%CI1.631~7.606,P=0.001)、合并糖尿病史(OR值2.182,95%CI 1.073~4.438,P=0.031)、急性期皮损面积≥5%(OR值2.756,95%CI 1.426~5.327,P=0.003)、先驱痛(OR值2.233,95%CI 1.216~4.099,P=0.010)、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NRS)≥6分(OR值10.724,95%CI 5.549~20.725,P<0.001)。结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史、急性期皮损面积≥5%、急性期先驱痛、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NRS)≥6分为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65例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红慧 赵晴 +5 位作者 尤家宝 杨宝琦 杨青 施仲香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32-337,共6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我院住院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示65例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包括DRESS 15例,TEN 12例,SJS 7例,AGEP 23例,ED 8例,平均年龄(...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我院住院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示65例重症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包括DRESS 15例,TEN 12例,SJS 7例,AGEP 23例,ED 8例,平均年龄(48.2±16.8)岁,男女比例0.38∶1,患者从应用致敏药物到发病平均潜伏期(13.5±14.4)天;致敏药物以抗感染药物(30.7%)及中成药(20.0%)为主;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31例患者采用单用糖皮质激素的常规治疗方案(组1);11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TNF-α拮抗剂治(组2);9例患者病情进展快速,症状严重,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TNF-α拮抗剂及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3);组4、组5各7例,病情相对较轻,分别给予单用TNF-α拮抗剂和环孢素治疗。组3患者皮损控制时间(7.4±1.3)天及平均住院时间(15.6±2.6)天分别低于组2的(9.5±2.6)天和(18.1±5.5)天(P<0.05),所有患者皮损控制平均时间(8.8±3.0)天,平均住院时间(16.8±4.4)天。患者出院半年后随访,58例患者痊愈,平均用药时间为(64.7±53.7)天,3例患者再次住院治疗,2例失访,2例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物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TNF-α拮抗剂 IVIG
下载PDF
一例老年银屑病患者感染COVID-19后的救治和应急处置报告
7
作者 槐鹏程 李珍 +15 位作者 李晶辉 马衍鹏 杨宝琦 刘静 孙勇虎 于功奇 刘亭亭 孙远航 王猛 李紫阁 刘军 张兆升 赵伟 李聪聪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目的:2022年11月19日晚,笔者所在医院一位老年银屑病住院患者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患者高龄、高热、高血压、高细胞因子水平且有冠心病病史,为迅速救治患者、控制疫情传播,特开展本次应急处置。方法:参照第九版新冠防控、诊疗方案及本院... 目的:2022年11月19日晚,笔者所在医院一位老年银屑病住院患者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患者高龄、高热、高血压、高细胞因子水平且有冠心病病史,为迅速救治患者、控制疫情传播,特开展本次应急处置。方法:参照第九版新冠防控、诊疗方案及本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处置预案(第十一版)》,进行信息报告、区域封锁、核酸单检、患者救治、密接判定、环境消杀、病例转运、风险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对老年阳性患者给予IL-6受体拮抗剂和人免疫球蛋白静滴等治疗。结果:经紧急救治,老年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血压、体温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无不适。共判定密接者12人,其中患者陪人及本院1名护士在隔离观察期间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对症治疗后痊愈。经连夜处置,疫情风险得到控制,未影响到住院患者的正常诊疗和医院门诊的正常开诊。结论:本文联合IL-6受体拮抗剂和人免疫球蛋白成功救治了一位伴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冠感染者,有效化解了患者转为重症的风险,为老年新冠感染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老年患者 救治
下载PDF
依奇珠单抗及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郑淳之 张为粼 +3 位作者 郭笑 杨宝琦 杨青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9期633-638,共6页
目的:比较依奇珠单抗及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使用依奇珠单抗或阿达木单抗且资料齐全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基线期、用药后2、4、8、12及24周银屑病... 目的:比较依奇珠单抗及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使用依奇珠单抗或阿达木单抗且资料齐全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基线期、用药后2、4、8、12及24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48例患者,其中依奇珠单抗治疗组31例,阿达木单抗治疗组17例。48例患者中治疗时间达24周的患者37例,其中依奇珠单抗治疗组25例,阿达木单抗治疗组12例。依奇珠单抗组在用药后2、4、12、24周PASI 90应答率为0%、32.26%、80.65%及84.00%,PASI 100应答率为0%、12.90%、45.16%及64.00%。阿达木单抗治疗组在2、4、12、24周PASI 90应答率为0%、5.88%、47.06%及66.67%,PASI 100应答率为0%、5.88%、23.53%及25.00%。依奇珠单抗组达到PASI 75的中位时间为4周,阿达木单抗组为8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奇珠单抗较阿达木单抗在短期内改善皮损方面效果更佳且起效更迅速,两种药物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依奇珠单抗 阿达木单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巨大溃疡型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9
作者 孙菲菲 杨宝琦 +3 位作者 杜东红 刘永霞 暴芳芳 张朝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8期598-600,共3页
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一例患者,病史2年,未及时诊疗,导致皮损逐渐加重,晚期呈现巨大深在性溃疡,累及韧带。给予多西环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6个月后溃疡愈合。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感染 巨大溃疡
下载PDF
头皮血管肉瘤一例
10
作者 方梦 冉德琳 +3 位作者 周桂芝 刘永霞 杨宝琦 王广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29-430,共2页
患者,男,68岁。头皮部褐色结节8个月,扩散并破溃3个月。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不规则血管腔形成,有明显异型性的肥大内皮细胞,提示血管肉瘤。免疫组化示:CD31(+)、CD34(+)、D2-40(+)、HHV8(-)。临床诊断:头皮血管肉瘤。
关键词 血管肉瘤 头皮部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冉德琳 杨宝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7-380,共4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国内外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相关性,其2种主要自身抗原BP180和BP230在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交叉免疫反应、自我耐受失败、等位基因HLA-DQB1^(*)03:01及...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国内外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相关性,其2种主要自身抗原BP180和BP230在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交叉免疫反应、自我耐受失败、等位基因HLA-DQB1^(*)03:01及“免疫缺陷皮区”概念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二者关联的可能机制。该文对BP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自身抗原 BP180 BP230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抗人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湿疹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宝琦 张福仁 +5 位作者 吴梅 王广进 周盛基 吴卫志 潘付堂 亓兴亮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评价抗人白细胞介素8(IL-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乳膏基质为对照,对64例湿疹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用药,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每日早晚各外用1次,连续3 wk,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 wk治疗,试... 目的:评价抗人白细胞介素8(IL-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乳膏基质为对照,对64例湿疹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用药,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每日早晚各外用1次,连续3 wk,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 wk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25%和3%,有效率分别为47%和9%,临床疗效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抗人IL-8单克隆抗体乳膏治疗湿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白细胞介素8 抗体 单克隆 双盲法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继发于染发皮炎的Kaposi水痘样疹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宝琦 王昌媛 于美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KAPOSI水痘样疹 染发皮炎 抗过敏治疗 继发 肿大淋巴结 大水疱 临床资料 眼睑肿胀
下载PDF
窄波UVB和Bclear紫外线治疗仪照射诱发寻常性银屑病转变为脓疱型银屑病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宝琦 田洪青 +2 位作者 潘付堂 单晓峰 张福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59-560,共2页
患者女 ,64岁。因全身皮肤鳞屑性丘疹伴瘙痒 3 0年加重 2个月就诊 ,诊断为寻常性斑块型银屑病。经窄波UVB和Bclear紫外线治疗仪各照射 1次后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 ,其上有密集针尖至绿豆大小黄白色浅表脓疱 ,部分融合成湖 ,部分皮损表... 患者女 ,64岁。因全身皮肤鳞屑性丘疹伴瘙痒 3 0年加重 2个月就诊 ,诊断为寻常性斑块型银屑病。经窄波UVB和Bclear紫外线治疗仪各照射 1次后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 ,其上有密集针尖至绿豆大小黄白色浅表脓疱 ,部分融合成湖 ,部分皮损表面有渗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窄波UVB Bclear 紫外浅治疗仪
下载PDF
空气动力学在测试呼吸与发声关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宝琦 程俊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呼吸与发声关系。测定正常人的各项空气动力学指标 ,以期建立一种无创性的嗓音检查方法 ,能够对嗓音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估。方法 应用空气动力学方法 ,使用嗓音功能分析仪 (AerophoneIIModel 6 80 0 )和可视音调仪 (Visi... 目的 研究正常人呼吸与发声关系。测定正常人的各项空气动力学指标 ,以期建立一种无创性的嗓音检查方法 ,能够对嗓音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估。方法 应用空气动力学方法 ,使用嗓音功能分析仪 (AerophoneIIModel 6 80 0 )和可视音调仪 (Visipitch 6 0 97) ,先记录下受试者的肺活量 ,再嘱受试者在自然舒适的音调和声音强度下 ,尽可能长地发元音 a : ,同时记录最长发声时间、平均气流率、平均音调、声音强度、发声气容量 ,从而推断呼吸与发声的关系。结果 发声气容量 (持续发最长声时所需空气的总量 )与肺活量之间呈直线相关。最长发声时间随平均气流率和发声气容量的变化而不同。平均气流率在不同个体之间变化不大 ,与音调和声音强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最长发声时间可作为衡量嗓音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平均气流率 发声容量 最长发声时间
下载PDF
喉狭窄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宝琦 张玉庚 +3 位作者 熊允縠 刘桂莲 曹海光 李志强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喉狭窄的原因,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有无瘢痕体质等诸多因素都影响治疗效果。多年来治疗喉狭窄采用瘢痕切除,扩张为主的手术方法,往往不能达到拔管目的。笔者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采用成形手术原理,应用多种术式改进喉狭窄的... 喉狭窄的原因,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各有不同,有无瘢痕体质等诸多因素都影响治疗效果。多年来治疗喉狭窄采用瘢痕切除,扩张为主的手术方法,往往不能达到拔管目的。笔者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采用成形手术原理,应用多种术式改进喉狭窄的治疗。同时为了控制瘢痕体质采用中西医结合行活血化瘀治疗。动物实验为活血化瘀法抑制瘢痕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狭窄 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活血祛瘀
下载PDF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宝琦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7-267,共1页
患者男, 21岁,前胸、后背分布深褐色扁平丘疹,呈网状排列,上覆少量鳞屑。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基底层色素增加。经用芳维甲酸乙酯治疗 2个月后痊愈。
关键词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病理 少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厚甲症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宝琦 张法义 +1 位作者 周桂芝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37-738,共2页
患者女,19岁。因双手(足)指(趾)甲肥厚19年,于2007年5月25日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双手(足)指(趾)甲开始肥厚,逐年加重,出现远端上翘,呈黄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双足跖摩擦后经常出现大疱,有时破溃,行走时疼痛,... 患者女,19岁。因双手(足)指(趾)甲肥厚19年,于2007年5月25日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双手(足)指(趾)甲开始肥厚,逐年加重,出现远端上翘,呈黄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双足跖摩擦后经常出现大疱,有时破溃,行走时疼痛,日久形成角化性斑块。腰背部及四肢伸侧皮肤出现干燥性丘疹,冬季加重。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智力正常,营养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甲症 先天性
下载PDF
95例住院天疱疮患者回顾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宝琦 张福仁 +6 位作者 施仲香 张迪展 于美玲 汪新义 史本青 田洪青 赵天恩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对95例住院天疱疮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95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第2组在第1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第3组在第1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分别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对95例住院天疱疮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95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第2组在第1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第3组在第1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分别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出院时第1组77例患者中68例(88.31%)皮损完全消退;第2组13例患者中10例(76.92%)皮损完全消退;第3组5例患者中4例(80.00%)皮损完全消退。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主要方法,对部分常规剂量不能控制病情者加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或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冲击疗法 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六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宝琦 张朝霞 +9 位作者 陈明飞 王娜 颜潇潇 杨青 潘付堂 王广进 杜东红 吴梅 施仲香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718-721,725,共5页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我院共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6例,其中1例为初治患...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并随访至少1年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9年我院共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6例,其中1例为初治患者,5例为病情复发的患者。剂量方案:1例采用淋巴瘤方案,5例采用类风湿关节炎方案。经过2~71个月随访,6例患者中停止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治疗中完全缓解3例,出院后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最新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已经将利妥昔单抗列为天疱疮的一线治疗药物。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顽固性天疱疮有效,可达到病情长期缓解的目的,但是需要警惕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利妥昔单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