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室VTE评分和D-二聚体对ICU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能分析
1
作者 亓志玲 韩秀霞 +4 位作者 李宗强 宫燕 张燕 郝翠平 杨富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入室静脉血栓栓塞(VTE)评分和D-二聚体(D-D)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8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下肢DVT... 目的:探讨入室静脉血栓栓塞(VTE)评分和D-二聚体(D-D)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的78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下肢DVT患者164例(DVT组),非DVT患者625例(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室VTE评分(内科患者采用Padua评分,外科患者采用Caprini评分)与外周血D-D预测脓毒症患者下肢DVT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VT组入室VTE评分和D-D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评分和D-D水平均为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VTE评分、D-D水平和联合指标(VTE+D-D)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分别为0.700、0.732和0.746,特异度分别为0.674、0.765和0.767;截断值分别为5.5分、3.255 mg/L和1.375;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入室VTE评分和D-D水平可为脓毒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 D-二聚体 Padua评分 Caprini评分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郭晓珂 张文莉 杨富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 目的:观察基于以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ITHBC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快速康复进程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自我管理依从性、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THBC的护理能够有效强化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升(AD)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 护理 主动脉夹层 自我管理
下载PDF
专职陪护干预对于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故发生率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姜慧 姜秀妮 +2 位作者 陈付娟 刘志梅 杨富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544-7550,共7页
目的:调查专职陪护人员对于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老年病科长期住院患者108名,按照住院原因、住院时长和行动能力等一般资料将该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陪护人员... 目的:调查专职陪护人员对于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老年病科长期住院患者108名,按照住院原因、住院时长和行动能力等一般资料将该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陪护人员主要为未掌握专业陪护技能的患者家属以及家用陪护。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职陪护干预。实验结束后,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老年住院患者在陪护过程中的跌倒事故发生率,并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对于陪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两组陪护人员的跌倒评估能力、预防跌倒相关知识以及跌倒处理能力达标率。结果:实验结束后数据显示实验组老年患者的跌倒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跌倒评估能力、预防跌倒相关知识以及跌倒处理能力达标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专职陪护的陪护质量较高,能够明显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故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可在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专职陪护进行陪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陪护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两种入路脊柱内镜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4
作者 陈康 罗圆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脊椎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85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患者,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49~81(65.5±8.3)岁;病程3~83(26.7±16.5)个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L-PELD组和TF-PELD组。其中IL-PELD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0~80(66.7±9.3)岁;病程3~65(25.7±15.0)个月。TF-PELD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51~78(64.1±7.6)岁;病程4~73(27.9±18.3)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的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侧隐窝矢状径评估责任椎间隙侧隐窝的减压程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善手术,无血管损伤、硬膜囊撕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时间14~53(27.0±9.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IL-PELD组手术时间(69.3±19.3)min,多于TF-PELD组(57.5±14.5)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8.8±2.6)次,多于IL-PELD组(4.8±1.2)次(P<0.05)。两组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PELD组术前腰痛、下肢痛VAS及ODI分别为(5.1±2.2)、(6.9±1.3)分、(71.4±12.6)%,TF-PELD组分别为(4.7±1.8)、(6.9±1.3)分、(68.4±13.9)%。IL-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4±1.5)、(1.6±0.8)、(1.4±0.9)分,下肢痛VAS为(3.0±1.2)、(1.6±0.7)、(1.5±1.0)分,ODI为(32.6±11.9)%、(17.4±6.5)%、(19.3±9.3)%;TF-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6±1.4)、(1.5±0.6)、(1.4±1.0)分,下肢痛VAS为(2.8±1.2)、(1.6±0.6)、(1.5±1.2)分,ODI为(32.0±11.2)%、(15.0±6.1)%、(20.0±11.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侧隐窝矢状径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侧隐窝矢状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PELD和TF-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均能扩大侧隐窝,并取得良好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不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5
作者 陈康 杨富国 +1 位作者 罗园超 何仁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采用脊柱内镜治疗的121例单节段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PETD组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8~72(44.0±13.9)岁;L3,4节段3例,L4,5节段27例,L5S1节段18例;PEID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9(40.1±12.1)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15例,L5S1节段27例;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9~72(41.2±15.0)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18例,L5S1节段11例。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并发症等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腰痛及下肢痛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价,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并经门诊及(或)电话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PETD、PEID组术中各发生1例硬膜囊破裂,硬膜囊破口小,术后均无明显不适。UBE组术中发生2例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平卧位休息、补液等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无明显不适。(1)PETD组与PEID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多于PETD及PEID组(P<0.05)。PEID组与UBE技术组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透视次数多于PEID组和UBE组(P<0.05)。(2)术后3个月UBE组腰痛VAS高于PETD和PEID组(P<0.05);而PETD组与PE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3组腰痛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手术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27例,良16例,中4例,差1例;PEID组优27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UBE组优16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3组各发生1例LDH复发,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于外院就诊治疗。结论:PETD、PEID及UBE技术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并发症率相似。PETD及PEID均为单通道微创手术,术中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但PET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PEID更合适L5S1节段;UBE为双通道手术,术中软组织损伤较重,但显露宽泛,更合适复杂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心房颤动病人信息超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遥遥 韩静 杨富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358,共4页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病人信息超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5月选取青岛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的200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信息超载量表、心房颤动抗凝知...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病人信息超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5月选取青岛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的200例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信息超载量表、心房颤动抗凝知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心房颤动病人的中文版信息超载量表总分为(19.17±4.16)分,心房颤动抗凝知识量表总分转化为百分制后为(52.50±25.86)分,二者呈负相关(r=-0.439,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脑卒中风险、心房颤动类型是心房颤动病人信息超载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房颤动病人信息超载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文化程度较低、脑卒中风险较高、阵发性房颤的病人,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抗凝知识水平,减轻病人信息负担和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信息超载 抗凝 文化程度 脑卒中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健康信息规避与健康促进行为的研究
7
作者 刘萌 李梦飞 +3 位作者 王淑云 杨富国 陈德鑫 刘景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732-741,共10页
背景肠造口术是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健康促进行为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维持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而健康信息规避会驱使患者回避健康风险信息,不利于自身健康.本研究猜想肠造口患者健康信息规避是健康促进行... 背景肠造口术是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健康促进行为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维持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而健康信息规避会驱使患者回避健康风险信息,不利于自身健康.本研究猜想肠造口患者健康信息规避是健康促进行为的主要因素.目的了解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健康信息规避和健康促进行为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肠造口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造口门诊就诊的205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信息规避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的健康信息规避得分为(25.99±8.81)分,105例(56.10%)肠造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其中64例(31.20%)患者为轻度规避,41例(24.90%)患者为重度规避.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得分(126.19±15.32)分,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健康信息规避与健康促进行为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是健康促进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肠造口患者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有待改善,健康促进行为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可了解患者在接收健康信息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健康信息规避,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造口 健康信息规避 健康促进行为 健康信息
下载PDF
丹酚酸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富国 张安勇 +3 位作者 陈作元 廉哲勋 刘革新 董果雄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兔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兔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A-B治疗组于左前降支结扎后静滴SA-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结扎前、缺血0.5 h、再灌注1h及4h静脉采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的数目。结果:假手术组手术前后血浆NO浓度、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缺血0.5h后,血浆NO浓度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升高(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治疗组应用SA-B后,再灌注1h及4h时血浆NO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SA-B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氯 内皮素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富国 杨波 +3 位作者 尹飚 黎双庆 杨逸禧 龚翼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905-4912,共8页
背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见,但缺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使得治疗后再骨折问题逐渐显现。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减少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疗效,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 背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见,但缺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使得治疗后再骨折问题逐渐显现。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减少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疗效,分析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方法:纳入8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51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复查胸/腰椎X射线片及骨密度值,对比两组在随访不同时间的脊柱稳定性、骨密度值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7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6-39个月,平均26.7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椎体骨小梁稀少;(2)骨密度值:两组治疗后12,24,36个月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再骨折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率,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 再骨折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能力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富国 刘革新 +1 位作者 董果雄 郭云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43-2846,共4页
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血管改变,观察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模拟器官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血管改变,观察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细胞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新生儿脐带(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标准)。②实验过程及分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先缺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0,40,80mg/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12h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③实验评估:分别用硫代巴比妥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免疫化学法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虎红染色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增多(P<0.01);随着黄芪甲苷预处理剂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P<0.01),呈剂量依赖性。②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Β阳性细胞率、细胞培养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及中性粒细胞黏附率升高(P均<0.01);随着黄芪甲苷预处理剂量的增加,核转录因子κB表达阳性细胞率、中性粒细胞黏附率下降(P<0.05或P<0.01),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减少(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NF-κB 胞间粘附分子1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在低聚木糖制备及乙醇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富国 方正 +1 位作者 余世袁 姚春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81,共5页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低聚木糖制备及乙醇发酵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木聚糖溶液的脱盐、浓缩和纯化 ,木聚糖酶解液中低聚木糖的分离 ,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 ,乙醇连续发酵与膜分离耦合 ,超滤膜反应器中蔗渣的酶水解和酶回收。在低聚...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低聚木糖制备及乙醇发酵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木聚糖溶液的脱盐、浓缩和纯化 ,木聚糖酶解液中低聚木糖的分离 ,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 ,乙醇连续发酵与膜分离耦合 ,超滤膜反应器中蔗渣的酶水解和酶回收。在低聚木糖制备及乙醇发酵中充分利用膜分离技术对解决污染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低聚木糖 乙醇 发酵 制备
下载PDF
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富国 黄霞 +2 位作者 温肇霞 张梅 宇毅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价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情况,并比较其在6个月内的再入院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电话随访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杨富国 刘革新 王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先缺氧处理1 h,再复氧1 h;药物干预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缺氧/复氧组:先缺氧处理1 h,再复氧1 h;药物干预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0、40和80 mg/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12 h后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化学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ICAM-1浓度均显著增加〔MDA(6.98±1.15)μmol/L比(2.38±0.49)μmol/L,ICAM-1(3 169.01±132.75)ng/L比(995.14±74.93)ng/L,P均<0.01〕,内皮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强〔(58.02±12.01)%比(6.28±1.43)%,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均明显减少(P均<0.01)、ICAM-1浓度均明显降低(P均<0.01),内皮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甲苷能显著抑制缺氧/复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对缺氧/复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木聚糖酶解反应与膜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富国 方正 +3 位作者 陈牧 宋向阳 勇强 余世袁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22,共4页
过程耦合是应用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开发促进了过程耦合技术的发展。如膜超滤、膜萃取、膜蒸馏、渗透蒸发。在超滤膜反应器中木聚糖酶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条件 :酶体积用量1 0 % ,木聚糖质量浓度 3 0 .0 g/L ,稀释率 ... 过程耦合是应用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膜及膜分离技术的开发促进了过程耦合技术的发展。如膜超滤、膜萃取、膜蒸馏、渗透蒸发。在超滤膜反应器中木聚糖酶解制备低聚木糖的条件 :酶体积用量1 0 % ,木聚糖质量浓度 3 0 .0 g/L ,稀释率 1h-1,pH值 5 .0 ,反应温度 48℃ ,酶解时间 1 3 5min。在该条件下 ,低聚木糖得率、木糖得率、低聚木糖生产能力及低聚木糖与总糖之比分别为 2 8.5 % ,4.1 % ,3 .80g/ (L·h)和0 .87,并比较了分批加料、浓缩酶、常规反应器中酶解反应效果 ,浓缩木聚糖酶酶解结果表明 :木糖得率很低(0 .2 % ) ,低聚木糖得率为 3 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反应 膜分离技术 木聚糖 木聚糖酶 过程耦合
下载PDF
电沉积钯镍合金的组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富国 方正 +1 位作者 吴振玉 朱琼霞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15,共2页
研究了在Pd(NH3) 2 Cl2 、NiCl2 ·6H2 O和NH4 Cl为基本组成的镀液中 ,Ni2 + 浓度对钯镍合金 (Ni含量≥ 2 5wt% )组成、硬度、孔隙率、耐蚀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 ,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镀液中Ni2 + 浓度来获得... 研究了在Pd(NH3) 2 Cl2 、NiCl2 ·6H2 O和NH4 Cl为基本组成的镀液中 ,Ni2 + 浓度对钯镍合金 (Ni含量≥ 2 5wt% )组成、硬度、孔隙率、耐蚀性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 ,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镀液中Ni2 + 浓度来获得不同含镍量的钯镍合金镀层。在Ni2 + 浓度为 6.5g/L、Pd2 + 浓度为 3.5g/L、比重为 1.0 7g/cm3、pH =7.5、电流密度为 2A/dm2 、温度为室温、镀层沉积速度达 0 .5 μm/min的工艺条件下 ,钯镍合金镀层中镍含量为 5 0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金属离子浓度 ,用金相显微镜测定其厚度。对样品进行了弯曲试验、热浸试验、人工汗试验、显微硬度及孔隙率的测定。综合比较以上镀层各种性能 ,发现镍含量为 5 0 %的钯镍合金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钯镍合金 组成 性能
下载PDF
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微粒ZnS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富国 朱琼霞 方正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采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纳米微粒ZnS .快速均匀沉淀法是利用酸度、温度对反应物解离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含有所需反应物的稳定前体溶液 ,通过迅速改变溶液的酸度、温度来促使颗粒大量生成 ,并借助表面活性剂防止颗粒团... 采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在水相体系中制备纳米微粒ZnS .快速均匀沉淀法是利用酸度、温度对反应物解离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含有所需反应物的稳定前体溶液 ,通过迅速改变溶液的酸度、温度来促使颗粒大量生成 ,并借助表面活性剂防止颗粒团聚 ,从而获得均匀分散纳米颗粒 ,它具有均匀性较好、沉淀快速、冷却迅速的特点 .以硫代乙酰胺 (CH3CSNH2 ,简称TAA)和硝酸锌 (Zn(NO3) 2 )为反应前驱体 ,用一定量的浓HNO3 调节pH为 1~ 2 ,用0 .45 μm的微孔膜过滤 ,恒温陈化一段时间成核后 ,将该起始溶液迅速倒入含有表面活性剂OP的冷氨水中 (氨水预冷至 0~ 2℃ ) ,混合完毕后再继续轻微搅拌 5min左右 ,浑浊一段时间 ,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乙醇等多次洗涤 ,得到无团聚、粒度分布窄、粒径为 30~ 40nm的球形ZnS微粒 .对纳米微粒ZnS进行了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该微粒无红外吸收 ,在激发波长为 2 90nm时 ,荧光发射峰在 35 0nm处 ;该法具有实验简单、操作方便、产率高、制得的纳米微粒粒径均一等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快速均匀沉淀法 硫化锌 水相体系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核因子-κB p65核转移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富国 陈作元 +3 位作者 廉哲勋 郭云良 刘革新 董果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2-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p65)核转移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酚酸B低剂量组和丹酚酸B高剂...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p65)核转移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酚酸B低剂量组和丹酚酸B高剂量组。假手术组(8只):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0.5cm处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8只):结扎0.5h后再灌注;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各8只):于结扎后分别静滴相应剂量的丹酚酸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4h后取心肌标本,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蛋白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F-κB p65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增加(P<0.01),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及MPO活性升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NF-κB p65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及MPO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丹酚酸B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减少更显著(P<0.01)。结论丹酚酸B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F-κB p65核转移受到有效抑制,TNF-α表达明显降低,减少中性细胞浸润,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不锈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富国 廖丽萍 +1 位作者 邓应财 阮善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6,共3页
采用主要含硫酸镍、次磷酸钠、表面活性剂、醋酸钠及柠檬酸钠的镀液对不锈钢试片进行化学镀镍,研究了硫酸镍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镀液pH值及温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确定了这几项参数的较佳取值。结果表明:硫酸镍25 g/L、表面活性剂0.1 g/... 采用主要含硫酸镍、次磷酸钠、表面活性剂、醋酸钠及柠檬酸钠的镀液对不锈钢试片进行化学镀镍,研究了硫酸镍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镀液pH值及温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确定了这几项参数的较佳取值。结果表明:硫酸镍25 g/L、表面活性剂0.1 g/L、温度85℃、pH值4.6较为适宜,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镀层样品经弯曲、热浸和人工汗实验均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化学镀 镀镍 工艺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富国 董果雄 张社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复氧组:先低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60mg/... 目的 了解黄芪注射液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低氧复氧组:先低氧处理1h,再复氧1h;药物干预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60mg/L的黄芪注射液,12h后进行低氧复氧处理。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结果低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及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升高,SOD活性减低,差异均有显著性(F=34.97~129.98,q=14.43~27.11,P〈0.01)。药物干预组与低氧复氧组比较,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含量及内皮细胞台盼蓝摄取率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q=2.91~26.61,P〈0.05、0.01)。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为40mg/L时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49~0.94,P〉0.05);黄芪注射液预处理浓度60mg/L与40mg/L相比,LDH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低氧复氧过程造成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死亡率增加。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对低氧复氧内皮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低氧 细胞培养技术
下载PDF
化成前处理对提高铝箔比容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富国 慕金芳 +4 位作者 王玉玲 程秀梅 王跃 张金武 徐长征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共3页
利用化成前引入高介电常数金属氧化物的方法,研究了TiO2涂层对提高铝箔比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箔在6%(质量分数)钛酸乙酯的乙醇溶液中,浸泡5 s,然后在450 恒温10 min,在210 V下有机酸化成,阳极氧化膜的结构与性能得到改善,铝箔比容... 利用化成前引入高介电常数金属氧化物的方法,研究了TiO2涂层对提高铝箔比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箔在6%(质量分数)钛酸乙酯的乙醇溶液中,浸泡5 s,然后在450 恒温10 min,在210 V下有机酸化成,阳极氧化膜的结构与性能得到改善,铝箔比容可提高10%,从而可有效提高形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二氧化钛 阳极氧化膜 比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