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低渗透储层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希濮 孙卫 +2 位作者 高辉 郭庆 王国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和化验资料,研究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齐古组、头屯河组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偏低;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储集性能差...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和化验资料,研究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齐古组、头屯河组砂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套储层岩性为岩屑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偏低;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储集性能差到中等,原始产能低,非均质性强。结合生产动态状况,选用喉道半径、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饱和度、启动压力、孔喉半径比等低渗透储层评价新参数将齐古组、头屯河组储层划分成3类,分类结果适合地区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三塘湖油田 齐古组 头屯河组
下载PDF
三塘湖油田头屯河组流动单元划分及微观渗流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希濮 孙卫 +1 位作者 解伟 时鹏利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指导三塘湖油田头屯河组储层的开发,针对储层特征,选择渗透率、压实校正后的孔隙度及孔喉半径R353个参数进行聚类、判别分析,将头屯河组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各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驱油实验中,A类流动单元,水呈... 为了指导三塘湖油田头屯河组储层的开发,针对储层特征,选择渗透率、压实校正后的孔隙度及孔喉半径R353个参数进行聚类、判别分析,将头屯河组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各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驱油实验中,A类流动单元,水呈活塞式推进,驱油效率高;B类呈树枝状推进,驱油效率中等;C、D类呈指状推进,驱油效率低。微观孔隙结构的差异是造成驱油效率差别的主要原因。C、D类流动单元在研究区分布面积广,残余油多,是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渗流特征 微观孔隙结构 头屯河组 三塘湖油田
下载PDF
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以西峰油田庆阳区长8油层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孙卫 杨希濮 高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7-509,共3页
目的研究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系统的分析化验,微观、定量分析各类孔隙及其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与庆阳全区长8储层相比,... 目的研究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系统的分析化验,微观、定量分析各类孔隙及其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与庆阳全区长8储层相比,庄58井区由于溶孔-粒间孔较发育,使得长8储层喉道半径(0.1—2.61μm)、孔隙度(11.5%)、渗透率(1.17×10^-3μm^2)分别好于全区长8储层喉道半径(0.1—1.0μm)、孔隙度(10.9%)、渗透率(0.68×10^-3μm^2)。结论发育溶孔一粒间孔组合的储层,其物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溶孔-粒间孔组合 西峰油田
下载PDF
时移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 ——以西非深水扇A油田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筱 杨希濮 +3 位作者 肖鹏 吕文睿 张昕 段瑞凯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 A油田海上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开发中井数少且井距大,井控程度较低,存在连通性难判断、水淹范围及程度难刻画、剩余油难预测等问题。时移地震技术基于分析不同时间点三维地震数据的波阻抗差异,可有效弥补井资料不足的问题,成为油田生产优化及调整挖潜的重要手段。以西非某典型深水扇油田为例,采用动静结合的思路,将时移地震与构造断裂、储层预测、井网分布、生产动态研究相结合,探讨时移地震在深水浊积挥发性油藏中的有效应用,为该类油田的时移地震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表明,时移地震与断距结合,在判断断层封堵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有效厘清开发矛盾,指导调整井的部署;时移地震与沉积相及储层预测相结合,可有效刻画出水驱前缘、表征水淹程度,明确生产优化方向;时移地震与井点泥岩隔夹层结合,可准确判断层间连通性,指导措施优化;综合构造断裂、沉积相分布、储层结构和井网等信息,可以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预测并指导油田调整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 挥发性油藏 时移地震 水驱开发 应用实践
下载PDF
提高强非均质储层饱和度场预测精度方法研究
5
作者 刘钧 杨希濮 +2 位作者 邹婧芸 甘雨 吕文睿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89-95,98,共8页
针对裂谷盆地强非均质储层,油柱高度较大的油田,采用常规的分层赋值法或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储层初始饱和度模型,精度较低,不能满足油田开发前期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编制的需求,通过分析N油田的毛管压力资料,采用SHF法,综合考虑储层物性... 针对裂谷盆地强非均质储层,油柱高度较大的油田,采用常规的分层赋值法或随机模拟的方法建立储层初始饱和度模型,精度较低,不能满足油田开发前期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编制的需求,通过分析N油田的毛管压力资料,采用SHF法,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及油藏油柱高度双重影响,拟合了适用于N油田的饱和度计算公式,建立了N油田储层初始饱和度模型,对比所建立的饱和度模型与井上测井解释饱和度,该方法相比常规分层赋值法,精度提高了10.1%,为开发方案中储量计算提供了准确依据,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饱和度模型 非均质储层 油柱高度 SHF法
下载PDF
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水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莫建武 孙卫 +2 位作者 杨希濮 韩宗元 胡明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方法通过岩心多层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多层组合下,不同渗透率层的水驱效果(包括水驱动用、产量贡献及采出程度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影响因子代表各个... 目的研究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方法通过岩心多层水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多层组合下,不同渗透率层的水驱效果(包括水驱动用、产量贡献及采出程度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影响因子代表各个影响因素,并分析水驱效果与综合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合理的驱替压差是合注合采储层动用的关键;渗透率级差是影响多层合注合采开发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组合层数和平均渗透率;多层水驱油组合情况下,低渗层若要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其多层组合渗透率级差应小于8,多层组合综合影响因子要小于6。结论严重层间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必须保持合理的驱动压差,其注采层系划分应综合考虑组合层数、平均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非均质性 多层水驱油实验 驱替效果 渗透率级差 胡七南断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琚惠姣 孙卫 +1 位作者 杨希濮 韩宗元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5,157,共5页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 采用储层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2段储层属特低孔、低渗储层,但局部发育有物性相对较好的有利储层,其孔隙度在6.2%~13.2%,渗透率在(0.1~45)×10-3μm2。有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与控制。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促进了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形成。综合分析表明,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Y120、Y121、Y127、Y161、Y162、Y169及YQ2等井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山2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创 孙卫 +4 位作者 杨建鹏 解伟 杨姣 杨希濮 陈芳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8-523,共6页
在对油水接触面形态和油水过渡带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花17断块为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性油藏中油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其... 在对油水接触面形态和油水过渡带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花17断块为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性油藏中油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其在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随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增大而抬高;油水过渡带厚度仅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有关,二者相差越大,过渡带厚度越大;构造-岩性油藏产纯油带、油水过渡带的分布并非平行于构造等高线,油水分布除受构造位置控制外,还受由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接触面 油水过渡带 孔隙结构 构造-岩性油藏 苏北盆地
下载PDF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定量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廖朋 唐俊 +2 位作者 王凯 杨希濮 王琪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5期15-22,共8页
孔隙度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油气成藏和区域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实测孔隙度在深度上都是断续的,针对这一现状,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为例,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字模拟方法来定量模拟整... 孔隙度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油气成藏和区域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实测孔隙度在深度上都是断续的,针对这一现状,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为例,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字模拟方法来定量模拟整个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在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以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为变量,将研究区长8油层组孔隙演化进程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从埋藏初始至今的孔隙演化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机械压实作用阶段的孔隙度减小过程是以埋藏深度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胶结作用阶段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增孔窗口阶段(65~100℃)及次生孔隙度保持阶段均是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因此,分段模型叠加得到的总孔隙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函数.利用研究区实际地质资料对孔隙演化定量模型进行的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在砂岩孔隙演化模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定量模拟 长8油层组 安塞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希濮 孙卫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4-47,125,共4页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化验资料,从微观和定量的角度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填隙物对低渗油藏孔隙结构的影响。孔隙结构是决定储层物性的内在因素,低渗透储层由于喉道细小,孔隙...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分析化验资料,从微观和定量的角度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分析填隙物对低渗油藏孔隙结构的影响。孔隙结构是决定储层物性的内在因素,低渗透储层由于喉道细小,孔隙结构复杂,导致物性较差。而填隙物的类型及含量是孔隙结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填隙物 储层特征 低渗透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彦君 孙卫 +1 位作者 杨希濮 屈乐 《云南地质》 2011年第2期242-245,237,共5页
物性较好且孔隙结构分选和连通性较好的储层,其驱油效率较高;在注水开发初期,提高注入压力和增加注入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较明显,当注入量超过3Pv之后,二者的增加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将明显减弱。
关键词 储层物性 驱油效率 真实微观模型 西山窑组 牛圈湖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甜点”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希濮 孙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143,共6页
通过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微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二段储层孔隙结构明显优于盒八段,山二段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77%,喉道... 通过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微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二段储层孔隙结构明显优于盒八段,山二段以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77%,喉道较大,平均喉道半径为0.6μm,孔喉连通性较好;盒八段晶间孔相对较多,占总孔隙的32%,喉道较小,平均喉道半径为0.3μm,连通性较差。在此基础上对"甜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沉积与成岩作用的耦合是"甜点"储层的主控因素,主导储层空间展布和孔隙演化;沉积优势相带中,石英等刚性矿物含量高、填隙物含量少,导致储层在成岩过程中压实、胶结、杂质蚀变等破坏性作用减弱,溶蚀等建设性作用增强,促使孔隙结构向有利方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孔隙结构特征 二叠系 山二段 盒八段
下载PDF
尼日尔盆地油藏水道沉积构型识别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希濮 陈筱 +4 位作者 冯潇飞 杨宝泉 刘飞 赵晓明 葛家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7,共9页
深海水道作为深水环境中重要的储层类型,具有极为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近年来一直是深海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对水道内部构型边界的识别刻画仍然是一个难点。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以及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西非X油藏水道进行了内部构型... 深海水道作为深水环境中重要的储层类型,具有极为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近年来一直是深海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对水道内部构型边界的识别刻画仍然是一个难点。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以及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西非X油藏水道进行了内部构型边界的精细划分,并分析了其水道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区内水道体系边界可通过地震相特征差异进行识别,并将其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种类型;复合水道边界可通过“垂向分期”和“侧向划界”原则进行确定;单一水道边界可通过水道边界振幅强弱变化进行识别,其在平面上有单侧向迁移和沿下游摆动迁移2种迁移模式,在剖面上单向侧向迁移段水道呈侧向迁移的特征,沿下游摆动段呈现出多期水道相互摆动切叠的特征;水道体系的演化可划分为初始形成、快速发育、平稳发育以及水道消亡4个阶段,对应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水道 水道构型 边界识别 演化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一体化储层精细分类方法在非均质储层定量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希濮 杨小丽 +2 位作者 刘钧 房磊 邹婧芸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解决东非裂谷H油田强非均质储层难以精细分类及难以实现三维定量表征的问题,基于36.5 m岩心和399样次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心描述、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毛管压力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分类。结果表明:综合岩性、物性、... 为解决东非裂谷H油田强非均质储层难以精细分类及难以实现三维定量表征的问题,基于36.5 m岩心和399样次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心描述、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毛管压力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分类。结果表明:综合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能力等,将储层精细划分为4类;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岩-电关系,筛选出储层电性参数,即泥质含量和密度,并依据电性参数及界限值完成了单井上的储层分类;利用流动带指数和喉道半径这2个关键参数及界限值,构建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最终实现了储层三维定量表征,为编制开发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精细分类 流动带指数 喉道半径 东非裂谷 Albert盆地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的深水水道型浊积储层砂体展布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希濮 张栋 +4 位作者 陈筱 宋来明 黎孟承 刘飞 冯潇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0-77,共8页
深水水道型储层蕴含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海上油气勘探往往由于井数量不足导致地下储层预测困难。基于对深水水道的地质认识,构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水道概念模型,设计了井点处砂体叠置样式,并通过正演模型分析地震响应特征及地震属性敏感... 深水水道型储层蕴含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海上油气勘探往往由于井数量不足导致地下储层预测困难。基于对深水水道的地质认识,构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水道概念模型,设计了井点处砂体叠置样式,并通过正演模型分析地震响应特征及地震属性敏感性,结合多种敏感地震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及概率神经网络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西非X油藏,预测结果符合率达到87.5%,能够有效预测该油藏的砂体展布特征。预测结果结合地震沉积学综合研究认为,目的层内砂体主要分布于水道中部,两端分布较少,其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弯曲段流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 地震属性 砂体构型 砂体预测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重力流相的深水水道分类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飞 赵晓明 +4 位作者 冯潇飞 葛家旺 杨莉 杨宝泉 杨希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965,共15页
深水水道是深水环境下的油气储集的重要场所。当前,深水水道的沉积构型及级次划分已有诸多报道,但对于单一水道分类研究较少。现有主流分类方案主要依据水道侵蚀能力,然而受地震分辨率及露头完整度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基... 深水水道是深水环境下的油气储集的重要场所。当前,深水水道的沉积构型及级次划分已有诸多报道,但对于单一水道分类研究较少。现有主流分类方案主要依据水道侵蚀能力,然而受地震分辨率及露头完整度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基于全球26个野外露头和西非尼日尔三角洲Akpo油田X油藏的钻井岩心资料,对不同重力流相类型进行流态学解释,将水道内部岩相简化为高密度浊流相(HTL)、低密度浊流相(LTL)以及碎屑流相(CL);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重力流相在水道内部占比,划分出9种单一水道类型:高密度浊流单一充填水道(HTL>70%)、低密度浊流单一充填水道(LTL>75%)、碎屑流单一充填水道(CL>60%)、块状砂质混合充填水道(HTL=40%~70%、LTL=40%~20%、CL<30%)、含砾砂质混合充填水道(HTL=40%~70%、LTL<30%、CL=15%~50%)、层状砂质混合充填水道(HTL=5%~60%、LTL=40%~75%、CL<20%)、夹碎屑砂质混合充填水道(HTL<40%、LTL=40%~75%、CL=20%~40%)、等相混合充填水道(HTL=20%~40%、LTL=20%~40%、CL=20%~40%)、含砂砾质混合充填水道(HTL<50%、LTL<60%、CL=40%~60%)。根据野外露头及划分方案在深水油田实际应用,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类型水道在垂向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即碎屑流相充填的水道往往发育在水道体系底部,高密度浊流相充填的水道类型靠近水道中下部,而低密度浊流相充填的水道主要位于水道体系中上部。方案根据不同重力流相充填的百分比,对不同水道类型进行了明确定义,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与可操控性,同时对于深水水道储集层预测及储集层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 岩相 重力流 深水沉积 储集性能
下载PDF
深水浊积水道砂体内部渗流屏障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晨曦 苑志旺 +2 位作者 杨希濮 卜范青 赵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84,共10页
深水浊积砂体受成因影响,侧向变化往往十分迅速,使得储层内部的连通性较为复杂。在深水油田的开发实践中,发现影响连通性的主要因素中,渗流屏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井间的注水受效模式。对于深水浊积水道砂体沉积而言,如何... 深水浊积砂体受成因影响,侧向变化往往十分迅速,使得储层内部的连通性较为复杂。在深水油田的开发实践中,发现影响连通性的主要因素中,渗流屏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井间的注水受效模式。对于深水浊积水道砂体沉积而言,如何刻画储层内部即单一水道间的渗流屏障,表征砂体连通性,用以指导后续的井位优化、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综合应用甘南地区重力流沉积露头、尼日利亚AKPO油田某Z油组测井、地震及生产数据,分析渗流屏障的成因机制,对复合水道砂体内部渗流屏障的分布进行刻画,并分析其对注水受效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井下的注采井对,影响砂体连通的渗流屏障主要呈现散点式、线段式和复合点段式,受渗流屏障的影响,注采受效呈现直线式、波动式和散射式,不同的样式下,采油井的含水上升规律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开发 浊积砂体 渗流屏障 连通性 连通模式 甘南地区露头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多油水系统油藏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光义 杨希濮 +4 位作者 古莉 范廷恩 王晖 汪珍宇 高云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明确同类油田的开发调整方向和潜力目标,以滚动勘探开发为目的,以A油田为例,探讨了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北端新近系多油水系统油藏成因。储层与油源断层的有效配置是控制该类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基于已开发油田井震一体化精细地层对... 为明确同类油田的开发调整方向和潜力目标,以滚动勘探开发为目的,以A油田为例,探讨了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脊北端新近系多油水系统油藏成因。储层与油源断层的有效配置是控制该类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基于已开发油田井震一体化精细地层对比和储层展布研究,细化了储层空间展布,并结合油源断层特征剖析,系统分析了储-断耦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首先,油源断裂垂向活动强弱的差异与储层的匹配控制着油气垂向上主要聚集层位;其次,断裂平面发育程度的差异与储层展布的耦合控制着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再次,储-断接触关系影响着油气的富集和赋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多油水系统 储-断耦合 储层展布 油源断裂
下载PDF
裂谷盆地高凝油藏扇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小丽 房磊 +2 位作者 徐伟 杨希濮 姜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151-152,共4页
乌干达Albert裂谷盆地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为了明确盆地南部陡坡带高凝油藏K油田沉积类型与演化模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采用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学并结合构造地质学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该油田... 乌干达Albert裂谷盆地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为了明确盆地南部陡坡带高凝油藏K油田沉积类型与演化模式,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采用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学并结合构造地质学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该油田储层的沉积环境、物源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表明,该油田发育近物源为主的陆相沼泽—滨浅湖环境下中—粗砂岩扇三角洲沉积,牵引流为主控因素,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含油储层,沉积模式具有高水位期和低水位期沉积演化特点。裂谷盆地陡坡带发育牵引流主控的扇三角洲沉积,突破了传统认识,为深化Albert盆地沉积认识、细化储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高凝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及油田投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质 扇三角洲 沉积学 牵引流 高凝油藏 Albert裂谷盆地
下载PDF
深水浊积水道储层构型叠置关系定量表征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晨曦 王亚青 +2 位作者 杨希濮 卜范青 段瑞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6,共10页
为精细刻画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单一水道砂体之间的叠置关系,对尼日尔盆地AKPO油田Z油藏开展了定量表征的探索。研究发现,深水浊积水道储层单一水道砂体间不同的叠置关系可以采用"叠置比例"参数进行定量表征,该参数可进... 为精细刻画深水浊积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单一水道砂体之间的叠置关系,对尼日尔盆地AKPO油田Z油藏开展了定量表征的探索。研究发现,深水浊积水道储层单一水道砂体间不同的叠置关系可以采用"叠置比例"参数进行定量表征,该参数可进一步细分为垂向叠置比例和侧向叠置比例;单一水道砂体间的叠置比例与其所在的复合水道砂体弯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水道弯度与所在盆地坡度、物源供给等地质因素高度相关;单一水道砂体间的叠置比例与复合砂体内部的连通性存在相关性,且可拟合"连通系数"作为判断储层内部连通性的参考。研究表明,叠置比例是重要的桥梁,可在砂体叠置样式、形态与储层连通性、开发效果间建立数学联系,是开展深水浊积砂体精细表征和数字化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水道 定量表征 叠置比例 叠置样式 砂体连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