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血清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刺激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平地 黄友章 +4 位作者 沈建良 向丹 岑坚 兰雨 刘早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44-846,共3页
目的 :探讨脐带血清 (CBS)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效应。方法 :采用骨髓粒单系祖细胞、混合祖细胞、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培养法 ,在培养体系中加入CBS或 和细胞因子 (CK) ,根据培养集落的形成量 ,推算CBS中CK的含量。结果 :CBS中... 目的 :探讨脐带血清 (CBS)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效应。方法 :采用骨髓粒单系祖细胞、混合祖细胞、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培养法 ,在培养体系中加入CBS或 和细胞因子 (CK) ,根据培养集落的形成量 ,推算CBS中CK的含量。结果 :CBS中含有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的CK ,其中约含GM CSF 6 5 6 μg L ,IL 32 9μg L ,有较高的SCF、IL 6等活性。结论 :CBS内含有的造血刺激活性 ,可支持造血细胞体外生长、扩增 ,与CK比 ,有一定可比性及协同作用 ,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清 细胞因子 骨髓 造血细胞
下载PDF
低温冻存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平地 黄友章 +2 位作者 沈建良 兰雨 向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低温冻存对骨髓细胞和贴壁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骨髓和经Dexter法培养 1 4d的骨髓贴壁基质细胞 (称“基质细胞”) ,经 - 1 96℃液氮冻存 (前者称“冻存骨髓” ,后者称“冻存基质细胞”) 2周 ,复温 ,再用Dex... 目的 :探讨低温冻存对骨髓细胞和贴壁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骨髓和经Dexter法培养 1 4d的骨髓贴壁基质细胞 (称“基质细胞”) ,经 - 1 96℃液氮冻存 (前者称“冻存骨髓” ,后者称“冻存基质细胞”) 2周 ,复温 ,再用Dexter法培养这些细胞 ,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抗原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 (CAFC) ,长期培养起始细胞 (LTC IC)的变化 ,比较冻存对骨髓细胞和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生长特性 :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冻存基质细胞比新鲜基质细胞培养后融合成片的时间延迟 ,细胞增殖数比也有减低。细胞成分 :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形成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比率下降 ,而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比率升高 ,冻存基质细胞上述现象更明显 ;冻存后含凋亡小体的细胞在骨髓细胞和基质细胞内均有增加。细胞表面抗原 :冻存骨髓、冻存基质细胞CD1 4、HLA DR抗原表达百分率比新鲜骨髓、新鲜基质细胞高 ,CD45、CD33反之。支持造血 :冻存前后骨髓和基质细胞支持形成的CAFC和LTC IC ,生长良好 ,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髓细胞和经培养生成的贴壁基质细胞 ,经冻存和复温 ,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变化 ,但仍可以保留良好的支持造血重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冻存 骨髓 基质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平地 沈素芸 +1 位作者 吴婉堃 范家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 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变应性亚败血症的特殊临床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平地 胡盛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3-5,共3页
变应性亚败血症(变亚)是一种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总结1964~1989年收治的28例患者,对他们中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有:(1)以血液学改变为突出特点,如贫血、白细胞过高或减低、血小板减少。同时描述了相伴的骨髓形态学改变。(2)... 变应性亚败血症(变亚)是一种少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总结1964~1989年收治的28例患者,对他们中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有:(1)以血液学改变为突出特点,如贫血、白细胞过高或减低、血小板减少。同时描述了相伴的骨髓形态学改变。(2)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特点,如腹痛、黑便,作者认为,在探讨变亚发病规律中,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败血症 血液学 临床
下载PDF
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平地 黄友章 +4 位作者 沈建良 兰雨 向丹 岑坚 马聪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低温冻存后贴壁基质细胞培养生长的基本特性 ,为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新鲜骨髓和经Dexter长期培养法培养 14d的骨髓贴壁基质细胞 (称“新鲜基质细胞”) ,用 5 %二甲基亚砜 6 %羟乙基淀粉为...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低温冻存后贴壁基质细胞培养生长的基本特性 ,为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新鲜骨髓和经Dexter长期培养法培养 14d的骨髓贴壁基质细胞 (称“新鲜基质细胞”) ,用 5 %二甲基亚砜 6 %羟乙基淀粉为保护剂 ,- 80℃冰箱降温 ,- 196℃液氮冻存 (前者称“冻存骨髓” ,后者称“冻存基质细胞”) 2周 ,复温后 ,再用Dexter法培养这些细胞 ,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等为指标 ,比较它们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 生长特性 :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出现贴壁细胞、细胞丛和细胞融合成片迟 1~ 2d ,冻存基质细胞融合成片比新鲜基质细胞迟 12~ 18h ;冻存骨髓与新鲜骨髓 ,冻存基质细胞与新鲜基质细胞增殖数比明显低。细胞成分 :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形成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比率下降 ,而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比率升高 ,冻存基质细胞上述现象更明显 ;内含凋亡小体的细胞冻存基质细胞多于新鲜基质细胞 ,冻存骨髓细胞多于新鲜骨髓 ;冻存骨髓和冻存基质细胞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 95 2 %、89 5 %;冻存骨髓、冻存基质细胞CD14、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百分率比新鲜骨髓、新鲜基质细胞高 ,CD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冻存 骨髓细胞 基质细胞 生物特性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附40例分析)
6
作者 杨平地 沈素芸 张阳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7期400-401,共2页
报告收治的40例老龄白血病(≥60岁),包括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其中CR+PR7例,住院期间死亡22例,早期病死率55.5%,与同期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下急性白血病相比,有效率明显减低。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如下:起病症状不典型,往往延误诊断;全身状况差... 报告收治的40例老龄白血病(≥60岁),包括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其中CR+PR7例,住院期间死亡22例,早期病死率55.5%,与同期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下急性白血病相比,有效率明显减低。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如下:起病症状不典型,往往延误诊断;全身状况差;化疗后骨髓功能衰竭且恢复迟缓;巩固治疗难以及社会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诊断 急性 白血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非肾性贫血15例
7
作者 杨平地 白庆咸 孙秉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85-87,共3页
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非肾性贫血15例,有效10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有效组在治疗后铁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提示Fe^(2+)利用得到改善。对治疗后各种不同反应情况做了简要分析。rhEpo... 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非肾性贫血15例,有效10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有效组在治疗后铁蛋白水平明显下降,提示Fe^(2+)利用得到改善。对治疗后各种不同反应情况做了简要分析。rhEpo是治疗非肾性贫血的有应用前景的造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肾性 贫血 药物疗法 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外病变
8
作者 杨平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9-411,共3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外病变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平地综述沈素芸审校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出现骨髓、肝、脾以外部位幼稚细胞肿瘤性浸润,称之为CML的骨髓外病变(EMD)[1]。EMD可以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外病变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平地综述沈素芸审校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中出现骨髓、肝、脾以外部位幼稚细胞肿瘤性浸润,称之为CML的骨髓外病变(EMD)[1]。EMD可以在某器官呈弥漫性浸润,也可表现为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外病变 慢性病
下载PDF
脐带血清与细胞因子在造血细胞培养中的效应比较
9
作者 杨平地 黄友章 +5 位作者 沈建良 罗晖 向丹 芩坚 汪声恒 唐亚辉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人脐带血清(CBS)与细胞因子在骨髓造血细胞培养中的效应。方法:在体外人骨髓CFU-GM、CFU-E、BFU-E、CFU-GEMM、CAFC、LTC-IC培养体系中,加入CBS或/和细胞因子,观察所形成的集... 目的:比较人脐带血清(CBS)与细胞因子在骨髓造血细胞培养中的效应。方法:在体外人骨髓CFU-GM、CFU-E、BFU-E、CFU-GEMM、CAFC、LTC-IC培养体系中,加入CBS或/和细胞因子,观察所形成的集落。结果:与细胞因子比,CBS中含有较高的GM-CSF、EPO、SCF、IL-3、IL-6等活性,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结论:CBS内的造血刺激活性能刺激CFU-GM、CFU-E、BFU-E、CFU-GEMM的生长,使CAFC、LTC-IC、得到明显扩增,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清 细胞因子 骨髓 造血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27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杨平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8期480-482,共3页
分析2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行性期的临床和实验室检察特点,着重阐述了在急变期时髓外脏器受累的特殊表现。骨髓外受累可分下列类形: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软组织肿块,溶骨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本组27例中8例是以骨髓外症状为急变... 分析2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行性期的临床和实验室检察特点,着重阐述了在急变期时髓外脏器受累的特殊表现。骨髓外受累可分下列类形: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软组织肿块,溶骨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本组27例中8例是以骨髓外症状为急变期的首发症状,此时尚无血液学症状,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细胞<50%。由于骨髓外脏器的受累,使慢粒急变期的临床表现更加多样化,这些髓外脏器的改变,患者由慢性期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的信号。本文对慢粒的治疗和死亡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诊断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平地 +2 位作者 梁蓉 袁跃传 田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联合逆转剂。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Westernblot和MTT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耐药细胞系HL - 6 0 /VCR的作用 ,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的白血病用川芎嗪与环孢菌素A(CsA)加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 2 1... 目的 :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联合逆转剂。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Westernblot和MTT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耐药细胞系HL - 6 0 /VCR的作用 ,对多种化疗药物耐药的白血病用川芎嗪与环孢菌素A(CsA)加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 2 1例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结果 :单用川芎嗪在体外能不同程度地增强HL- 6 0 /VCR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降低p170蛋白的表达。川芎嗪联合环胞素A有较好逆转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作用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44 4% ,部分缓解 33 3%。结论 :川芎嗪联合环胞素A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逆转药物 ,在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中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川芎嗪 多药耐药性 环孢霉素A RTPCR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同保存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友章 沈建良 +7 位作者 杨平地 吴南海 唐湘凤 宫立众 岑坚 王立新 王宁 郑培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2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DMSO或DMSO加HES,-80℃冰箱(简称冰箱)或程控降温,冰箱或液氮保存,定期检测标本的CFU-GM,LTC-IC,CD34+,TBR,计回收率。结果:冰箱降温并保存,5%DMSO-6%HES为保... 目的:为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2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DMSO或DMSO加HES,-80℃冰箱(简称冰箱)或程控降温,冰箱或液氮保存,定期检测标本的CFU-GM,LTC-IC,CD34+,TBR,计回收率。结果:冰箱降温并保存,5%DMSO-6%HES为保护剂的CFU-GM、LTC-IC、CD34+、TBR回收率分别为:82.2%±14.7%、83.0%±12.2%、94.2%±4.3%、97.7%±3.9%,比10%DMSO者具体回收率明显高(P<0.05);同一种保护剂下:冰箱降温并保存与程序降温冰箱保存比,差异不显著(P>0.05),冰箱降温并保存、冰箱降温液氮保存及程控降温液氮保存,在一年内,各种回收率差异不显著(P>0.05),二年时,只有冰箱降温并保存者其各种回收率指标明显下降(P<0.05);细胞复温后,标本不稀释也不洗涤,室温下放置,细胞活力的各指标均下降(P<0.05),以含10%DMSO为保护剂者影响最大。结论:造血干细胞优选保存方法是:保护剂用5%DMSO-6%HES,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年时,用冰箱降温并保存,长期保存时,冰箱降温则需液氮保存,细胞复温后,标本内保护剂应立即稀释(临床应用)或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外周血 低温冻存 二甲基亚砜 羟乙基淀粉
下载PDF
人骨髓细胞长期低温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友章 汪声恒 +4 位作者 杨平地 向丹 沈建良 岑坚 唐亚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9-359,378,共2页
关键词 人骨髓细胞 长期低温保存 保护剂
下载PDF
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应用血浆救治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岑坚 杨平地 +3 位作者 沈建良 黄有章 姜涛 王大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出凝血系统的影响,并观察在一般急救处理同时加用血浆救治的效果,为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犬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用海水浸泡... 目的探讨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出凝血系统的影响,并观察在一般急救处理同时加用血浆救治的效果,为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犬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用海水浸泡;普通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血浆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同时输注血浆。记录各组生存时间、体温、平均动脉压、血浆渗透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FTT)、D-二聚体、凝血因子Ⅱ等变化以及脏器病理特点。结果海水浸泡后动物PT、K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增加,凝血因子Ⅱ减少。动物生存时间,血浆组(45.6±12.5h)明显长于对照组(13.6±2.8h)和普通治疗组(18.6±3.2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伤后12h平均动脉压,血浆组(105.33±31.81mmHg)高于对照组(49.29±31.89mmHg)和普通治疗组(73.50±27.02mmHg),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组与对照组、普通治疗组比较,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纤溶激活减少。结论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小血栓形成,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输注血浆可以改善预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轻休克,是减少早期死亡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海水 血浆 血液凝固因子
下载PDF
预激态补骨脂素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友章 沈建良 +6 位作者 杨平地 向丹 兰雨 岑坚 王立新 刘毅 唐亚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8-571,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对K5 6 2细胞增殖的影响 ,为补骨脂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取预激态补骨脂素和晚激态补骨脂素处理的细胞 ,在培养后检测台盼蓝拒染细胞数和白血病细胞集落 ,并对它们在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 (TBIR...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对K5 6 2细胞增殖的影响 ,为补骨脂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取预激态补骨脂素和晚激态补骨脂素处理的细胞 ,在培养后检测台盼蓝拒染细胞数和白血病细胞集落 ,并对它们在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 (TBIR)、细胞增殖抑制率 (CPIR)和集落形成抑制率 (CFIR)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预激态补骨脂素对K5 6 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随着预激态补骨脂素浓度的增加 ,其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 ;预激态补骨脂素与晚激态补骨脂素的TBIR、CPIR、CFIR各值比的差异不显著 ;为使预激态补骨脂素要充分发挥对K5 6 2细胞的抑制作用 ,补骨脂素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应在 10分钟以上 ;与K5 6 2细胞作用时间也应大于 12小时 ;抑制作用会因预激态补骨脂素预激后搁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在 6小时内作用最强。结论 :预激态补骨脂素和晚激态补骨脂素对K5 6 2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有望作为临床的抗肿瘤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预激态补骨脂素 晚激态补骨脂素 K562细胞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犬血气和凝血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岑坚 杨平地 +5 位作者 沈建良 黄有章 向丹 郑培浩 姜涛 王大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2期84-86,90,共4页
目的探讨犬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机体血气和凝血的影响及观察参麦注射液的治疗作用,为制订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犬做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部伤后用海水浸泡;普通... 目的探讨犬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机体血气和凝血的影响及观察参麦注射液的治疗作用,为制订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犬做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对照组:腹部伤后用海水浸泡;普通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参麦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除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外,同时输注参麦注射液。检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pH、PO2、PCO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1(ET-1)。结果海水浸泡后动物MAP、pH值、PO2降低,PT、APTT明显延长,PCO2、FIB、ET-1增加。参麦注射液治疗后,MAP短暂升高,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治疗组,ET-1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普通治疗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在参麦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引起机体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形成。参麦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抗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及抗休克作用,在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血气 凝血 参麦注射液
下载PDF
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兰雨 张学敏 +3 位作者 胡美茹 杨平地 沈倍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泛素 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降解调节因子等各种短寿蛋白的重要途径。本实验就阻断泛素化通路诱发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应用MTT法显示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流... 泛素 蛋白酶体系统是真核细胞内降解调节因子等各种短寿蛋白的重要途径。本实验就阻断泛素化通路诱发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应用MTT法显示蛋白酶体抑制剂Z LLL CHO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细胞出现凋亡 ,并经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形态学观察得到进一步证实。通过对M 0 7e细胞裂解物做免疫印迹检测 ,发现在Z LLL CHO作用过程中Bcl 2蛋白被酶解及caspase 3酶原发生降解 ,色敏比色法检测显示caspase 3在凋亡过程中被激活。而同为bcl 2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系KG 1a对Z LLL CHO诱导凋亡不敏感 ,提示不同细胞对阻断泛素化通路敏感与否与Bcl 2蛋白表达量无关 ,而可能与细胞内caspase 3的激活及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蛋白酶体抑制剂 细胞凋亡 白血病 CASPASE-3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连如 朱智明 +19 位作者 王志国 费宇行 徐洪涛 李贤峰 陈宇 田海涛 王浩 曹毅 朱家瑞 贺声 黄友章 张宁坤 王丽华 张军 张云山 沈建良 刘惠亮 丁青艾 杨平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65-269,共5页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 (冠脉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bonemarrowcell,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 [常规PCI+细胞移植 (n =2 8...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 (冠脉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bonemarrowcell,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 [常规PCI+细胞移植 (n =2 8) ]和对照组 [常规PCI(n =10 ) ]。随访观察 3个月 ,包括临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像 (PET) ,4 8h持续心电监测。梯度密度法分离自体MBMC。PCI+MBMC移植或单纯PCI手术在心肌梗死后平均 14 6d进行。2 1例行超选择性移植 ,经梗死相关冠脉、气囊充盈下高压注入 4× 10 6 个MBMC ,重复注入 6~ 8次。 7例经冠脉选择性移植 ,气囊未充盈下高压注入移植细胞 ,细胞数与上相同。结果  2 8例细胞移植患者手术均安全。 3例于细胞注入后 15~ 30min出现发冷反应 ,半小时后好转 ;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早搏 ;术后 4 8h持续心电监测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15例完成移植后 3个月PET随访观察 ,13例 (13 15 ,86 6 7% )显示原梗死代谢缺损区出现有代谢活力心肌 ,平均占原梗死区 (4 0 0 8±8 82 ) %。超声心动图随访 ,MBMC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6 83% (P <0 0 1) ,左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8 6 3% (P <0 0 5 ) ;而对照组心功能无改善。结论 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移植 细胞移植 正电子发射体层心肌显像
下载PDF
低温冻存对脐血树突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友章 杨平地 +3 位作者 沈建良 兰雨 向丹 岑坚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 :观察低温冻存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培养生物特性的影响 ,为DCs的应用提供冻存方法。方法 :设未冻存脐血细胞 (UFCB)经增殖培养后产生的DCs(UFDCs)为对照组 ,来源于经低温冻存的脐血 (CPCB)的DCs和经低温冻存的DCs(CPDCs)... 目的 :观察低温冻存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s)培养生物特性的影响 ,为DCs的应用提供冻存方法。方法 :设未冻存脐血细胞 (UFCB)经增殖培养后产生的DCs(UFDCs)为对照组 ,来源于经低温冻存的脐血 (CPCB)的DCs和经低温冻存的DCs(CPDCs)为实验组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DCs生物特性 ,包括细胞增殖量 ,不染色和染色的细胞形态 ,台盼蓝拒染回收率 (TBR) ;细胞表面抗原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剌激指数 (SI)、抗毒 杀灭效应处理率(ER)。结果 :CPCB与UFCB比 ,形成DCs的时间迟 ,细胞增殖量、树突状细胞量、CD1a、CD83、HLA DR表达、SI、ER均低。CPDCs与UFDCs比 ,形成贴壁树突状细胞迟 ,细胞增殖量、树突状细胞量、CD1a、CD83、HLA DR表达、SI、ER均低。CPCB的TBR为 95.8% ,CPDCs的TBR为 88.7%。结论 :脐血细胞和经增殖培养的脐血DCs ,经低温冻存后复温培养 ,DCs的生物特性有一定的损伤 ,但基本功能仍比较完整 ,回收率均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低温冻存 肿瘤 疫苗治疗
下载PDF
来源于骨髓和脐带血的基质细胞基本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友章 杨平地 +7 位作者 沈建良 兰雨 向丹 岑坚 马骢 郭启煜 唐亚辉 刘晓鹏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 ,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 ,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 目的 比较骨髓与脐带血细胞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基本特性 ,为基质细胞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Dexter长期培养体系培养骨髓和脐带血基质细胞 ,以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 (CAFC) ,长期培养起始细胞 (LTC IC)为指标 ,比较两者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 ①细胞生长特性 :出现贴壁细胞时间 ,骨髓细胞为培养 3d ,脐带血细胞为培养 5~ 6d ;细胞融合成片时间 ,骨髓细胞为培养 10~ 14d ,脐带血细胞为培养 12~ 18d ;第 2 1天细胞增殖数 ,骨髓比脐带血细胞增殖少 ;②细胞成分 :2 1d培养后细胞成分 ,骨髓来源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其次是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 ,脂肪细胞最少 ;脐带血细胞来源者 ,以巨噬细胞为主 ,其次是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偶见脂肪细胞 ;细胞化学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 ;细胞表面抗原检测 ,CD14、CD4 5的表达骨髓细胞明显低于脐带血细胞 ;③细胞功能 :骨髓来源的基质细胞较脐带血细胞的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细胞形成的CAFC和LTC IC明显多。结论 ①生长特征 :形成贴壁细胞时间骨髓较脐带血短 ,骨髓细胞比脐带血细胞有核细胞数增殖快、持续时间相对短 ;②细胞成分特性 :骨髓来源形成的基质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 骨髓 脐带血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