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钕钆变质镁铝基合金的固溶及时效行为
1
作者 杨建东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6-63,共8页
为研究稀土元素Nd、Gd复合变质及热处理工艺对Mg-8Al合金组织的影响,分析与镁合金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的β-Mg_(17)Al_(12)相及稀土相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 为研究稀土元素Nd、Gd复合变质及热处理工艺对Mg-8Al合金组织的影响,分析与镁合金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的β-Mg_(17)Al_(12)相及稀土相的组织演变规律。通过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试样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分析Mg-8Al-1Nd-1Gd合金在420℃固溶处理、210℃时效析出工艺中β-Mg_(17)Al_(12)及稀土相的形貌及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向镁合金中添加Nd、Gd变质后共晶β-Mg_(17)Al_(12)由粗大的连续网状转变为细小不连续岛状,同时在晶界产生热稳定性良好的Al_(2)RE相;在固溶处理过程中共晶β-Mg_(17)Al_(12)相分解步骤为连续网状-不连续岛状-球状颗粒-完全溶解形成α-Mg单相过饱和固溶体,而Al_(2)RE相在热处理前后并未发生改变;时效析出的层片状及针状β-Mg_(17)Al_(12)相分别分布在晶界和晶内,稀土元素Nd和Gd的变质作用使析出的β-Mg_(17)Al_(12)相呈现细小、弥散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镁合金 固溶时效 稀土相 析出相
下载PDF
基于镧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建东 张曼 +1 位作者 吴丹 王晓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 荧光探针能够快速、可靠的识别目标物,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与传统单发射中心型荧光探针相比,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高可靠性及可视化传感等优点。镧系金属-有机框架物(Ln-MOFs)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合理选择镧系金属离子、有机配体及客体分子可以构筑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构建方法、荧光传感机理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构筑Ln-MOFs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物 荧光检测 比率型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壳聚糖/磁性核桃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高浓度Pb(Ⅱ)的吸附
3
作者 燕翔 杨建东 +6 位作者 韩丽 王都留 袁贵霞 范秀梅 周雅丽 郭宗杰 侯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5,共11页
以核桃壳粉作为生物质原料,依次采用H_(2)O_(2)和FeCl_(3)为改性剂,在限氧条件下制备磁性核桃壳生物炭,然后以壳聚糖为改性剂、聚乙二醇为交联剂,制备了壳聚糖/磁性核桃壳生物炭复合材料(CS/MWSB),采用SEM、FT-IR、N_(2)脱附、XRD、XPS... 以核桃壳粉作为生物质原料,依次采用H_(2)O_(2)和FeCl_(3)为改性剂,在限氧条件下制备磁性核桃壳生物炭,然后以壳聚糖为改性剂、聚乙二醇为交联剂,制备了壳聚糖/磁性核桃壳生物炭复合材料(CS/MWSB),采用SEM、FT-IR、N_(2)脱附、XRD、XPS、VSM技术对其形貌和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CS/MWSB对模拟废水中Pb(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S/MWSB的表面有大量微孔结构,表面负载球状Fe_(3)O_(4)颗粒和壳聚糖,CS/MWSB的活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有所增加;壳聚糖负载量为30%的CS/MWSB对Pb(Ⅱ)的吸附能力最强;对于初始浓度为400 mg/L的Pb(Ⅱ)溶液,当吸附剂投加量为4 g/L时,在pH为5.0、温度为40℃吸附3 h时,CS/MWSB对Pb(Ⅱ)的吸附率达90.86%,吸附容量为89.86 mg/g;CS/MWSB对Pb(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CS/MWSB可用于对于高浓度Pb(Ⅱ)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磁性生物炭 壳聚糖 吸附 铅离子 废水处理 重金属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热处理对Al_(2)O_(3)f/Mg-6.0Al-1.0Nd-1.0Gd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建东 刘董超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通过无压浸渗法制备Al2O3f/Mg-6.0Al-1.0Nd-1.0Gd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室温及高温压缩性能的影响,分别对铸态、T4态和T6态复合材料进行压缩性能测试并对其断口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4和T6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复合... 通过无压浸渗法制备Al2O3f/Mg-6.0Al-1.0Nd-1.0Gd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室温及高温压缩性能的影响,分别对铸态、T4态和T6态复合材料进行压缩性能测试并对其断口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4和T6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相较T6处理,T4处理效果更佳;复合材料宏观断口主要呈准解理断裂,相对于铸态,热处理态复合材料塑性断裂特征明显,其中,T4态复合材料的失效形式主要为纤维拔出,而T6态复合材料则为纤维脱粘,二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纤维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强化 热处理 高温压缩性能
下载PDF
基于Qt的串联水电站过渡过程图形建模与计算
5
作者 赵桂连 刘程鹏 +1 位作者 杨桀彬 杨建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140,共10页
多级串联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管网复杂,管道与节点类型众多,传统的水电站过渡过程计算程序无法对其进行建模、确定管网拓扑关系以及计算。针对多级串联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的布置方式,开发了一套以Qt库为基础的多级串联水电站过渡过程图... 多级串联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管网复杂,管道与节点类型众多,传统的水电站过渡过程计算程序无法对其进行建模、确定管网拓扑关系以及计算。针对多级串联水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的布置方式,开发了一套以Qt库为基础的多级串联水电站过渡过程图形建模及计算的软件。按照软件的功能需求以及各模块间相互独立的设计思想将软件划分为3个模块:以Qt图形视图框架为基础的绘图模块、以瞬变流为基础的计算模块以及用于结果展示的后处理模块。3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用户通过主界面对3个模块进行管理。最后以两个工程算例验证软件的实用性以及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水电站 过渡过程 图形建模 可视化开发 QT
下载PDF
带调节池的两级串联水电站负荷调节工况过渡过程研究
6
作者 刘程鹏 杨桀彬 +2 位作者 熊诗琪 刘道桦 杨建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5-301,306,共8页
带调节池的多级串联水电站是应对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地形复杂难题的主要布置方案。如何实现负荷调节工况下串联电站的流量匹配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为此,从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角度出发,建立了带调节池的两级串联水电站过渡过... 带调节池的多级串联水电站是应对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地形复杂难题的主要布置方案。如何实现负荷调节工况下串联电站的流量匹配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为此,从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角度出发,建立了带调节池的两级串联水电站过渡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负荷变化下机组转速、出力和尾水管进口压力等机组参数以及调节池水位和流量等水力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串联电站参与电网调节时,调节池对各级电站的调节品质无影响;但若无后续的调节,串联水电站只能维持短时间内的运行。在部分机组甩负荷后负荷重新分配工况中,负荷分配机组尾水管进口压力均存在明显的下降;负荷分配机组调整时间以及负荷分配方案对串联水电站的运行亦无明显影响。上述研究为两级串联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水电站 调节池 调节品质 负荷调节
下载PDF
大黄抗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炎性介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8
7
作者 杨建东 陈德昌 +3 位作者 景炳文 杨兴易 陈学云 李红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8期470-47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炎性介质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6组:单纯手术组、内毒素组、大黄预防用药组(150mg/kg组和750mg/kg组)和大黄治疗组(150mg/kg组和750... 目的:研究大黄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炎性介质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6组:单纯手术组、内毒素组、大黄预防用药组(150mg/kg组和750mg/kg组)和大黄治疗组(150mg/kg组和750mg/kg组)。检测磷脂酶A2(PL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活性。结果:内毒素注射前6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性差异;注射内毒素后4小时MAP明显降低;大黄预防用药组和大黄治疗组MAP则与注射内毒素前及单纯手术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并均显著高于内毒素组注射内毒素4小时后。注射内毒素后4小时,血清和小肠组织中PLA2活性及PAF含量均明显增高;与内毒素组注射内毒素后4小时比较,大黄预防组和治疗组则血清和小肠组织中PLA2活性和PAF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内毒素休克 血小板活化因子 磷脂酶A2
下载PDF
紧急甩负荷与突甩负荷对调节保证极值的影响
8
作者 熊诗琪 杨桀彬 +3 位作者 刘程鹏 赵桂连 杨建东 张战午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3年第4期56-64,共9页
工程设计常将紧急甩负荷得到的调节保证极值作为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的设计依据,而往往忽视了突甩负荷得到的调节保证极值大于前者的可能,忽视了突甩负荷过程中机组转速超出过速保护阈值转向紧急关机的操作及相应的调节保证极值,给水电... 工程设计常将紧急甩负荷得到的调节保证极值作为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的设计依据,而往往忽视了突甩负荷得到的调节保证极值大于前者的可能,忽视了突甩负荷过程中机组转速超出过速保护阈值转向紧急关机的操作及相应的调节保证极值,给水电站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拉哇水电站调节保证设计为例,探讨紧急甩负荷和突甩负荷两者之间的差异,对紧急甩负荷时导叶关闭规律进行了优化,并对突甩负荷时调速器参数、接力器全行程关闭时间、过速保护阈值的选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突甩负荷时,调节保证参数的极值主要取决于接力器全行程关闭时间;突甩负荷以及过速保护工况可能会出现较紧急停机工况更加不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甩负荷 突甩负荷 调节保证 导叶关闭规律 接力器关闭速率 过速保护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飞逸稳定性及其与反S特性曲线的关联 被引量:23
9
作者 杨建东 曾威 +2 位作者 杨威嘉 姚尚武 郭文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水泵水轮机反S特性直接相关。在电站甩负荷工况下,时有发生调速器事故,导致水泵水轮机导叶拒动,使机组进入飞逸工况。而由于水泵水轮机的反S特性会使得机组参数不能像常规水轮机一样快速收敛,甚至出现振荡... 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水泵水轮机反S特性直接相关。在电站甩负荷工况下,时有发生调速器事故,导致水泵水轮机导叶拒动,使机组进入飞逸工况。而由于水泵水轮机的反S特性会使得机组参数不能像常规水轮机一样快速收敛,甚至出现振荡的现象,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针对布置有下游调压室的抽水蓄能电站,采用线性化处理方法获得了水泵水轮机反S特性曲线的传递函数,并建立了流道-水轮机-发电机耦合的常微分数学模型,并进一步推导了水泵水轮机飞逸工况稳定性的判别条件。结果表明飞逸振荡的现象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水泵水轮机飞逸点的曲线斜率为关键因素。利用已建立的物理模型平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所得的理论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反S特性 抽水蓄能电站 飞逸稳定性
下载PDF
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过渡过程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建东 李进平 +2 位作者 王丹 陈鉴治 吴荣樵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3,共7页
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过渡过程是流体、机械、电气、甚至结构相互耦合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现有的将水、机、电分开研究的方法及成果无法满足大型长输水道地下式水电站设计和运行的需要 ,所以需要开展水电站过渡过程整体性物理模拟。本文作... 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过渡过程是流体、机械、电气、甚至结构相互耦合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现有的将水、机、电分开研究的方法及成果无法满足大型长输水道地下式水电站设计和运行的需要 ,所以需要开展水电站过渡过程整体性物理模拟。本文作为初步的探讨 ,着重介绍模型比尺、水机电整体模拟、控制测试以及大波动、小波动和水力干扰等过渡过程的试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过渡过程 相似律 模型比尺 整体模型试验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尾水管水柱分离数值模拟
11
作者 肖鹏飞 赵志高 +3 位作者 杨桀彬 刘程鹏 何相慧 杨建东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
抽水蓄能机组在极端工况运行时,可能会出现气体释放、空化甚至水柱分离现象,这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设计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潜在威胁。针对上述工程问题,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将气液相变空化模型应用于气液两相流和水柱分离计算。基于R... 抽水蓄能机组在极端工况运行时,可能会出现气体释放、空化甚至水柱分离现象,这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设计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潜在威胁。针对上述工程问题,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将气液相变空化模型应用于气液两相流和水柱分离计算。基于Riemann不变量方程,提出有限体积和特征线耦合计算方法对抽水蓄能机组尾水管空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系统分析了尾水管进口发生空化和水柱分离后的压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压力管道内负压产生的空化和水柱分离可能引起较大升压,对机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该研究对电站工程设计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水柱分离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过渡过程 数值模拟 水柱分离
下载PDF
串联水电站明渠管网连接方式过渡过程研究
12
作者 夏勇 刘程鹏 +1 位作者 赵桂连 杨建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6-302,共7页
地形条件的限制使得明渠管网成为连接串联水电站新的方式,该方式存在管网复杂,有压与无压衔接等诸多问题。采用改进的压力梯度法以及明渠管网整体矩阵法分别对多级串联水电站的恒定流以及非恒定流进行模拟,讨论了正进正出及正进侧出两... 地形条件的限制使得明渠管网成为连接串联水电站新的方式,该方式存在管网复杂,有压与无压衔接等诸多问题。采用改进的压力梯度法以及明渠管网整体矩阵法分别对多级串联水电站的恒定流以及非恒定流进行模拟,讨论了正进正出及正进侧出两种衔接方式下明渠管网内过渡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恒定流工况下,正进正出下明渠管网中纵向明渠起储水作用,横向明渠向下游电站输水;正进侧出则是纵向明渠向下游电站输水,横向明渠进行流量分配。下游电站甩负荷或增负荷时,正进正出下涌波沿横向明渠传播,并在通过岔点时向两侧纵向明渠传播;正进侧出则是涌波沿纵向明渠传播,在通过岔点时,随着流速上升扰动从向远离上游一侧横向明渠传播变为向两侧横向明渠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水电站 明渠管网 恒定流 水力过渡过程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对机组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13
作者 鄢劭恺 赵志高 +3 位作者 桂中华 刘程鹏 陈飞 杨建东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3年第5期36-46,共11页
为准确量化不同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对机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实际工程数据,针对同一电站场景,通过对比首部式和中部式开发方式、一洞四机和两洞四机的洞机组合方式以及取消或设置上游调压室三种不同布置形式的大波动过渡过程动态... 为准确量化不同输水系统布置形式对机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实际工程数据,针对同一电站场景,通过对比首部式和中部式开发方式、一洞四机和两洞四机的洞机组合方式以及取消或设置上游调压室三种不同布置形式的大波动过渡过程动态响应参数,探究不同布置形式对机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中部式、一洞四机以及取消上游调压室的布置形式时蜗壳进口压力分别增加2.25%、3.20%、4.49%;采用一洞四机和取消上游调压室的布置形式时尾水管进口压力分别减小1.43%、0.97%,而机组转速最大上升率分别增大2.76%、3.02%。同时,在设置尾水调压室的前提下,当引、尾水支管长度之比相近时,首部式和中部式布置方案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相近,这对优化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布置形式 过渡过程 调节保证参数
下载PDF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巢域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建东 张泽钧 +2 位作者 李明 胡锦矗 魏辅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2002年5~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小熊猫的巢域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只戴颈圈个体M1、M2、M3、F1、F2、F3的巢域面积分别为330·26hm^2、135·18hm^2、190·67hm^2、98·23hm^2、141&... 2002年5~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小熊猫的巢域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只戴颈圈个体M1、M2、M3、F1、F2、F3的巢域面积分别为330·26hm^2、135·18hm^2、190·67hm^2、98·23hm^2、141·60hm^2、204·80hm^2;雄性个体平均巢域面积为218·70hm^2,雌性个体为148·21hm^2。小熊猫个体间巢域重叠普遍,平均重叠率达25·33%,其中雄性个体之间为26·00%,雌性个体之间为23·67%,两性个体之间为25·67%。可能受人为干扰的影响,M1在6只监测个体中巢域面积、日均移动距离均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无线电遥测 巢域
下载PDF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觅食特征和营养对策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建东 张泽钧 +2 位作者 胡锦矗 李明 魏辅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9-256,共8页
2002年4~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觅食特征和营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Ei衡量小熊猫对竹笋和竹茎年龄的选择程度。结果表明,小熊猫食物由竹叶(70·5%)、竹笋(22·1%)、野果(7·2%)... 2002年4~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觅食特征和营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Ei衡量小熊猫对竹笋和竹茎年龄的选择程度。结果表明,小熊猫食物由竹叶(70·5%)、竹笋(22·1%)、野果(7·2%)以及毛(0·2%)等组成。小熊猫几乎全以冷箭竹为食,未发现采食短锥玉山竹。春季食物主要由竹叶和竹笋组成,夏秋季主要由竹叶和果实组成,而冬季以竹叶为主。小熊猫对竹笋、竹叶的觅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基径在3mm以上被采食竹笋,Ei的值为0·0719~0·0944,竹高在10~70cm未被采食竹笋,Ei的值为0·1496~0·1989。对不同年龄竹茎和竹叶的选择在各个月份间存在变化,4~6月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竹竹叶Ei分别为0·0362、0·2248和0·4876,7~8月三者Ei分别为0·0071、0·0027和0·0098,9~11月特别喜食当年生老笋上的竹叶(Ei=0·5521)。此外,小熊猫在6~8月还特别喜食已展开(53·4%)和未展开的卷曲嫩叶(36·3%),不喜食较老的竹叶(10·3%)。小熊猫的食性及其对食物的选择体现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觅食对策的优化,可最大化觅食过程中的物质或能量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 觅食特征 营养对策
下载PDF
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建东 孔曼 +1 位作者 黄希芬 裴文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采用TACE治疗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TACE后,38例肿瘤完全消失,65例肿瘤缩小>50%,25例肿瘤缩小25%~50%,8例...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采用TACE治疗1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结果TACE后,38例肿瘤完全消失,65例肿瘤缩小>50%,25例肿瘤缩小25%~50%,8例肿瘤无明显变化。TACE后腹痛发生率47.79%(65/136),其中80.00%为轻、中度,术后发热为41.18%(56/136)。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联合碘化油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使用方便,能够克服碘油流失,增强栓塞血管的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微球 碘化油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预防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建东 李家顺 +4 位作者 贾连顺 钱列 曹师峰 邵将 陈宣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6-48,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在脊髓损伤后24h和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s重物打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组、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在脊髓损伤后24h和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对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观察。结果:与脊髓损伤组相比,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善;Tarlov评分明显提高;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预先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Tarlov评分 凋亡
原文传递
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建东 贾连顺 +1 位作者 李家顺 叶晓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 :介绍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行峡部植骨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例共 2 4处病变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2个月 ,平均 13个月。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优 9例 ;良 3例。结论 :峡部植骨融合术符合生... 目的 :介绍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行峡部植骨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例共 2 4处病变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2个月 ,平均 13个月。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优 9例 ;良 3例。结论 :峡部植骨融合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操作简单、创伤也较小 ,是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理想方法。但要求术中植骨确实可靠 ,术后正确指导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植骨 椎弓峡部裂
下载PDF
上游调压室设置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建东 汪正春 詹佳佳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7,共4页
上游调压室设置条件是水电站引水发电管道系统初步设计的重要判据之一,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上游调压室设置条件的判别式,即压力管道中水流惯性时间常数的允许值[Tw]的大小取决于设计允许水击压力相对值ξmax、机组转速升高相对值βmax以... 上游调压室设置条件是水电站引水发电管道系统初步设计的重要判据之一,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上游调压室设置条件的判别式,即压力管道中水流惯性时间常数的允许值[Tw]的大小取决于设计允许水击压力相对值ξmax、机组转速升高相对值βmax以及机组加速时间常数Ta等参数,分析了[Tw]随Ta、ξmax、βmax增大而增加的规律性,并且结合工程实例,得出了高水头水电站不设置上游调压室的[Tw]有可能远远小于2s、低水头水电站[Tw]有可能大于4s等主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上游调压室 设置条件 水击压力 机组转速升高
下载PDF
水轮机特性对调压室稳定断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建东 赖旭 陈鉴治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1,共5页
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了水轮机综合特性系数对调压室稳定断面的影响,即水轮机运行中不同工况点效率的相对变化对调压室稳定断面的影响.得出了最危险的调压室稳定断面取决于设计水头,并通过实例得到验证.
关键词 水轮机特性 调压室 水轮机效率 水电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