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箭发明史简论
1
作者 杨德汤 李启斌 《昭通学院学报》 1985年第S1期1-4,共4页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到别的星球去旅行的美好愿望,如中国的“嫦娥奔月”神话和《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可是,现代科学证明:要上“天” 去旅行,只有使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才有可能。 人类的登天实践正是这样的。1957年10月4日,苏...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到别的星球去旅行的美好愿望,如中国的“嫦娥奔月”神话和《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可是,现代科学证明:要上“天” 去旅行,只有使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才有可能。 人类的登天实践正是这样的。1957年10月4日,苏联用强大推力的火箭T3A号,把“东方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上轨道,开创了人类宇宙航行的新纪元。在此之后,1958年1月31日,美国又用丘辟特C型火箭发射了“探险家1号”人造地球卫星,其后,苏美两国就开始了现代火箭技术的拉锯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推力 巴别塔 嫦娥奔月 齐奥尔科夫斯基 现代科学 苏联人 茅元仪 戈达德 科学技术人员 武备志
下载PDF
怎样指导学生物理课外阅读
2
作者 杨德汤 《昭通学院学报》 1985年第S1期29-33,共5页
课外阅读是教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 课外阅读是教学、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正是由于苏霍姆林斯基重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他任职的帕夫雷什这所乡村中学,引进了大量的书籍,设置了“思考之室” 的阅览室,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完全能与地处文化中心的学校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培根 使人 物理课 霍姆林斯基 精神空虚 文化中心 教育过程 前沿科学 自然科学史 学习成绩
下载PDF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续)
3
作者 杨德汤 勃.勃.布霍弗采夫 +2 位作者 弗.弗.克尔连采夫 格.亚.米亚基舍夫 格.叶.普斯塔洛夫 《昭通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25-32,共8页
国立莫斯科大学物理系于1965年3月至4月为中学高年级学生举办了传统的物理竞赛.竞赛分三局.学生在第一、二局参加解题竞赛,第三局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作业.被接纳参加竞赛的中学生有1500余名.表现出有优良成绩的竞赛者中有40人获得数理... 国立莫斯科大学物理系于1965年3月至4月为中学高年级学生举办了传统的物理竞赛.竞赛分三局.学生在第一、二局参加解题竞赛,第三局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作业.被接纳参加竞赛的中学生有1500余名.表现出有优良成绩的竞赛者中有40人获得数理小丛书的奖励,得到了优胜者证书和奖状.同时给教师们赠送证书,他们的学生曾积极地参加了物理竞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竞赛 莫斯科大学 表面张力系数 电容器组 气泡运动 透镜公式 球面半径 同心球 转动角速度 势能面
下载PDF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
4
作者 杨德汤 《昭通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17-25,共9页
1965年春假期间,在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各省举行了省的一系列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这些竞赛接受了22000多名中学生参加。全俄数学物理竞赛组织中心为这些竞赛推荐了64道题。最后的题选被省的组织委员会所采纳。 下面刊载的是这些推荐题中... 1965年春假期间,在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各省举行了省的一系列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这些竞赛接受了22000多名中学生参加。全俄数学物理竞赛组织中心为这些竞赛推荐了64道题。最后的题选被省的组织委员会所采纳。 下面刊载的是这些推荐题中的某些题。 1.园柱体从斜面滚下经过一个水平面后又滚向另一个斜面(图1)。摩擦足以使滑动不存在,且滚动摩擦可以忽略。如果借助于润滑油消除滑动摩擦,那么滚动的高度如何变化:1)在AB段,2)在CD段,3)在MN段,4)在整三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竞赛 组织委员会 组织中心 转动角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表面张力系数 竖直方向 气态方程 饱和水汽压 周围介质
下载PDF
物理概念的形成
5
作者 杨德汤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5-56,共2页
为了帮助中学教师讲清物理概念,本文就形成概念必须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途径,并运用变式与比较的方法,以及给概念下定义的时机和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等问题作了简明的论述。
关键词 概念 形成 途径 变式 比较
下载PDF
数学思想
6
作者 杨德汤 阿.斯.索宁 《昭通师专学报》 1994年第3期39-41,共3页
1832年5月31日早晨,有一个农民在巴黎郊区的湖边见到一个躺在地上失去了知觉的人,这是个用手枪决斗后肚子已被打伤了的人,对他弃置不顾,是于心不忍的,于是这个与受伤者素不相识的农民把他背进医院。在医院的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这个受... 1832年5月31日早晨,有一个农民在巴黎郊区的湖边见到一个躺在地上失去了知觉的人,这是个用手枪决斗后肚子已被打伤了的人,对他弃置不顾,是于心不忍的,于是这个与受伤者素不相识的农民把他背进医院。在医院的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这个受伤死去的人名叫埃瓦吕德·伽罗华,他只活了整20岁。他曾是共和党的一个积极分子,而且他的朋友不无根据地认为这场决斗是警察暗中搞的阴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罗华 数学思想 代数方程 群论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管见
7
作者 周天忠 杨德汤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9-13,15,共6页
“学而优则仕”本是孔子的高足弟子子夏提出的。对于它的本义,历来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以朱熹为代表。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把“优”训为“有余力”,把“仕”训为“事”,于是“学而优则仕”就被解释为“学习了,有余力要去做事... “学而优则仕”本是孔子的高足弟子子夏提出的。对于它的本义,历来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以朱熹为代表。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把“优”训为“有余力”,把“仕”训为“事”,于是“学而优则仕”就被解释为“学习了,有余力要去做事”。第二种看法,把“优”看作“优异”,把“仕”看作“从政做官”,于是“学而优则仕”,就被理解为“学习优异的可以从政做官”。持前一种看法的人,指责后一种看法是“望文生训”。但他们也承认后一种看法已在历史上通行下来,因而有些“积非成是”了。这里姑不论朱熹的解释是否合乎本义和情理,但既然后一种看法已经“积非成是”,那么,在讨论“学而优则仕”这个命题的历史作用时,就不能离开这种“积非成是”的历史状况。因此,本文无意对“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再行考证,而是在承认、面对并尊重所谓“积非成是”的历史状况的基础上,试图从我国吏治沿革的角度,对“学而优则仕”作一些新的探讨。不对之处,敬讫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历史状况 子夏 春秋时期 奴隶主贵族 封建统治者 开科取士 思想进程 思想理论基础 岳王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