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水环境下强–中风化硅质板岩吸水特性及微观演化规律
1
作者 杨志全 李飞洋 +6 位作者 甘进 赵鹏飞 付梦 闫煜 谭皓 张建 朱颖彦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为探讨富水环境下强–中风化硅质板岩的吸水特性及吸水过程微观演化规律,以玉溪至楚雄段国家高速公路旧寨隧道中的强–中风化硅质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浸水试验、电镜扫描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富水环境下强–中风化硅质板... 为探讨富水环境下强–中风化硅质板岩的吸水特性及吸水过程微观演化规律,以玉溪至楚雄段国家高速公路旧寨隧道中的强–中风化硅质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浸水试验、电镜扫描试验和X射线衍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富水环境下强–中风化硅质板岩吸水过程可分为急速吸水阶段(0~2 h)、缓速吸水阶段(2~24 h)和平衡吸水阶段(超过24 h)等3个阶段。急速吸水阶段,岩石结构变得较为松散、孔隙及微裂隙逐步延伸发展;缓速吸水阶段,胶结物溶解、脱落,岩石结构进一步松散、孔隙及裂隙进一步发育,逐渐形成显著的贯穿性裂隙;动态平衡吸水阶段,岩石结构松散程度、孔隙及裂隙发育程度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强–中风化硅质板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黏土矿物,随着浸水试验的进行,石英相对含量增加,黏土矿物含量不断减小;伊利石、伊蒙混层等黏土矿物遇水极不稳定,既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石英和其他黏土矿物,又能与水发生物理反应,表现出膨胀、破碎和分解等特性。研究成果可为开展强–中风化硅质板岩吸水软化特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环境 强–中风化硅质板岩 吸水特性 微观演化规律
下载PDF
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志全 甘进 +3 位作者 樊详珑 朱颖彦 杨溢 丁渝池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的研究对寒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研究主要包括岩石冻融损伤的影响因素、冻融损伤的劣化模式、冻融岩石的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质这4方面的内容。对以上4方面的国内外研... 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的研究对寒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研究主要包括岩石冻融损伤的影响因素、冻融损伤的劣化模式、冻融岩石的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质这4方面的内容。对以上4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归纳出岩石的冻融损伤机理,并提出了当前研究的难点与不足。最后依据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研究的难点与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开展冻融循环周期对岩石损伤影响的试验研究;探究裂隙或节理的初始饱和度对岩石冻融损伤的影响规律;建立冻融作用下岩石未冻水含量的计算模型及岩石的多相多场耦合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作用和不同应力环境下冻融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岩石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动态本构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冻融循环 损伤机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全 朱红霖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17-8227,共11页
碳纳米管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材料,将其掺入水泥基材料中可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及耐久性能。综述了碳纳米管的成核、填充和桥联等作用特性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碳纳米管的掺量、分散方法和长径比对水... 碳纳米管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材料,将其掺入水泥基材料中可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及耐久性能。综述了碳纳米管的成核、填充和桥联等作用特性对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碳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碳纳米管的掺量、分散方法和长径比对水泥基材料碳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碳纳米管以成核作用促进水泥水化,使水化产物Ca(OH)_(2)增多,基体碱性增强而使碳化变慢,并结合填充作用和桥联作用优化材料孔隙结构和界面过渡区密实度,抑制微裂缝形成,阻止CO_(2)渗入,从而优化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增强其抗碳化性能。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水泥基材料 作用特性 微观结构 碳化机理
下载PDF
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特征分析与风险评价——以川西石棉县马颈子沟为例
4
作者 王翔弘绅 余建华 +1 位作者 胡桂胜 杨志全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4,149,共12页
我国川西地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易发育,灾害链中主要灾害向次要灾害逐级传递,促使灾害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强。为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特征与风险性,以四川马颈子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典型研究对象,对该区域滑... 我国川西地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易发育,灾害链中主要灾害向次要灾害逐级传递,促使灾害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强。为研究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特征与风险性,以四川马颈子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典型研究对象,对该区域滑坡和泥石流分别进行风险度分析,并对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进行特征分析与风险评价。首先构建AHP模型对滑坡危险度进行分析,并应用易损性等级计算模型计算滑坡易损性;然后应用泥石流危险区指标来估算泥石流的危险度,并根据区域统计数据得出区域泥石流灾害损失脆弱性;最后根据多灾害风险理论公式,计算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度,并对灾害链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马颈子沟滑坡-泥石流灾害链为中风险度地区,该研究结果与现场勘察结果一致,验证了基于多灾害风险理论的灾害链分析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多种模型进行计算的可行性。通过分析马颈子沟灾害链风险度,为类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链 多灾害风险理论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和多变量决策树的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应急评估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白仙富 杨志全 +3 位作者 罗伟东 王杰 田鹏 戴雨芡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在地震应急阶段,如何定量评估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是一项亟待完善的关键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及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为案例开展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应急评估模型的构建和... 在地震应急阶段,如何定量评估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是一项亟待完善的关键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以2008年汶川M_(S)8.0地震、2014年鲁甸M_(S)6.5地震及2012年彝良M_(S)5.7、5.6地震为案例开展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应急评估模型的构建和检验。汶川研究区用来建立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多变量决策树的应急评估模型,并对模型作有效性评价,鲁甸和彝良研究区用来对所建模型开展相似区域外延适用性的评价。通过P值检验模型统计学的显著性,使用Kappa值评价模型推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汶川研究区的P值为2.52×10^(-203),Kappa系数为0.91。说明使用模型计算出的道路中断风险是地震滑坡道路是否中断的良好指标。鲁甸和彝良研究区的P值为9.7×10^(-107),Kappa系数为0.81。这表明在允许一定误差的情况下,本研究建立的地震滑坡道路中断风险多变量决策树应急评估模型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似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中断风险 地震滑坡 多变量决策树 应急评估
下载PDF
基于全对抗解释结构建模方法的房建施工安全管理CSFs研究
6
作者 陈文涛 霍金海 杨志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9-1476,共8页
为了研究房建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提升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以房建工程施工项目为基础,综合运用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估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和全... 为了研究房建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提升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以房建工程施工项目为基础,综合运用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估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和全模糊可达对抗解释结构模型(Total Fuzzy Reachable Adversarial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T FR AISM)方法识别房建施工安全管理体的CSFs,并进一步解析这些CSFs的结构层次,以挖掘影响因素的驱动结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体系完备性、安全资金投入、主体结构标准层安全管理、二次结构安全管理、经济环境、业主的支付能力和合作企业的资源条件是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我国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分析CSFs的特征进一步构建更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应对以后房建施工工程出现的更复杂的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房建施工 安全管理 关键成功因素(CSFs) 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估法(DEMATEL) 全模糊可达对抗解释结构模型(T FR AISM)
原文传递
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进展和展望
7
作者 白仙富 杨志全 +3 位作者 胡斌 杨理臣 戴雨芡 杨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8-1424,共17页
地震滑坡是最常见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不仅带来环境恶化,通常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备受关注。为了解地震滑坡研究发展趋势,凝练地震滑坡定量评估科学问题,文章对区域地震滑坡定量评估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 地震滑坡是最常见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之一,不仅带来环境恶化,通常还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备受关注。为了解地震滑坡研究发展趋势,凝练地震滑坡定量评估科学问题,文章对区域地震滑坡定量评估起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50多年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研究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2)地震滑坡是地震动力、地质特征和地貌条件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地震滑坡现象只有考虑成因机理与动力过程方可解释,地震滑坡成因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强震条件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3)地震滑坡发育特征、成因机理以及数据库建设等基础研究推动了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包括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易损性定量评估、地震滑坡危害性定量评估等内容。(4)在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定量评估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区域地震滑坡灾害形成的系统性和时空分布规律性、改进和完善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开拓区域地震滑坡灾害防治战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定量评估 风险 模型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埋地管道动力响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8
作者 唐锦 杨志全 +2 位作者 陈茂 李壮 张蕴韬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埋地管道损伤的动力响应规律、管土相互作用、管道失效模式3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其难点和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开展多因素正交作用下埋地管道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 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埋地管道损伤的动力响应规律、管土相互作用、管道失效模式3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其难点和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开展多因素正交作用下埋地管道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完善解析计算方法;开展全尺试验;建立更贴近实际情况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开展失效模式联合损伤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下载PDF
硅质岩研究进展与思考
9
作者 许汉华 周瑶琪 +4 位作者 刘文连 王光进 杨志全 程家龙 左习超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2期68-80,共13页
硅质岩具有独特的物理与地球化学性质,能够较好地保留形成时的古地理、古环境和沉积相带等信息,可以为解决硅质岩的硅质来源、成因模式及沉积环境等地质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为找油、找矿提供重要指导与借鉴。国内外硅质岩研究... 硅质岩具有独特的物理与地球化学性质,能够较好地保留形成时的古地理、古环境和沉积相带等信息,可以为解决硅质岩的硅质来源、成因模式及沉积环境等地质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为找油、找矿提供重要指导与借鉴。国内外硅质岩研究主要集中在硅质岩沉积与成岩作用、成因类型、硅质源区和环境示踪等方面,研究手段主要有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分析等传统方法以及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阴极发光等新方法。阐述了硅质岩的岩相学特征及沉积成岩作用,总结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硅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现状,系统探讨了硅质岩不同成因模式及其沉积环境,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硅质岩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成因模式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岩相学特征 硅质来源
下载PDF
雷布大箐“9·17”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及运动过程模拟分析
10
作者 刘关雄 张杰 +1 位作者 杨志全 刘正权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9期29-34,共6页
2016年9月17日,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尤其是雷布大箐暴发力最强、波及面最广、损毁最严重,并在龙川江堆积区形成堰塞体,致使龙川江干流堵塞19 h,严重威胁上游黄瓜园镇的生命财产安全。以雷布大箐泥石流沟为研究... 2016年9月17日,云南省元谋县黄瓜园镇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尤其是雷布大箐暴发力最强、波及面最广、损毁最严重,并在龙川江堆积区形成堰塞体,致使龙川江干流堵塞19 h,严重威胁上游黄瓜园镇的生命财产安全。以雷布大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的地质背景及形成条件,采用RAMMS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重现泥石流运动过程;根据运动过程模拟结果,对泥石流进行危险性分区,并将模拟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对比,两者差异较小,表明模拟分析较为客观,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发育特征 运动过程 危险性分区 数值模拟 RAMMS软件 雷布大箐 元谋县 云南省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下的白鹤滩库区典型隧道边坡形变监测研究
11
作者 郭峻杞 喜文飞 +2 位作者 史正涛 杨志全 杨正荣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水库库区大型隧道开挖会对山体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山体形变,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其形成的库区涌浪可扩散至上下游数公里,严重影响大坝安全。针对单一轨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在深切峡谷地区形变监测中因几... 水库库区大型隧道开挖会对山体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山体形变,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其形成的库区涌浪可扩散至上下游数公里,严重影响大坝安全。针对单一轨道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在深切峡谷地区形变监测中因几何畸变导致识别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联合70景升轨和68景降轨Sentinel-1A SAR影像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研究区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的地表雷达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形变速率,选取白鹤滩库区典型隧道边坡进行形变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出现异常形变,蓄水前后隧道边坡的年平均形变量在20 mm以上,边坡稳定性遭到一定程度破坏;2)隧道边坡下缘与隧道上方位置形变趋势基本一致。采用SBAS-InSAR技术及升降轨SAR影像联合互补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单一轨道数据在深切峡谷地区形变监测中因阴影、叠掩、透视收缩等几何畸变导致的识别不准确问题,其结果可用于白鹤滩库区隧道边坡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为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监测 SBAS-InSAR技术 隧道边坡 滑坡灾害
下载PDF
幂律型流体柱形渗透注浆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志全 牛向东 +3 位作者 侯克鹏 郭延辉 梁维 周宗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3,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幂律型流体的渗透注浆理论,探讨了幂律型流体的柱形渗透注浆机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等方法,以幂律型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推导了幂律型流体柱形渗透注浆扩散机制;分析它的适用范围及参数确定方法,... 为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幂律型流体的渗透注浆理论,探讨了幂律型流体的柱形渗透注浆机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等方法,以幂律型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推导了幂律型流体柱形渗透注浆扩散机制;分析它的适用范围及参数确定方法,并设计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际测量计算的幂律型流体在被注砾(砂)石体中的等效扩散半径值与由幂律型流体柱形渗透注浆扩散机理公式计算出的扩散半径理论值间虽有30%35%的差异,但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幂律型流体柱形渗透注浆扩散机理在整体上能较好地反映幂律型流体在被注介质中的柱形注浆渗透扩散规律,可为实际注浆施工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型流体 流变方程 渗流运动方程 渗透注浆机制 柱形扩散
下载PDF
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1 位作者 郭婷婷 马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97-2703,共7页
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流体黏度时变性方程,建立了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依据某些假设,推导了时变性宾汉体浆液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及探讨了半球体部分... 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注浆扩散范围计算值影响很大。基于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流体黏度时变性方程,建立了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依据某些假设,推导了时变性宾汉体浆液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制及探讨了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l1与柱体部分扩散长度m的关系:m=(2l1/3)(2n+1)。通过设计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渗透机制计算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圆柱体部分扩散长度及注浆扩散体体积的理论值与试验测量值虽分别有15%、10%及40%左右的差异,但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而,在总体上能较好地反映黏度时变性宾汉体浆液的柱-半球形注浆渗透规律,对注浆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时变性 宾汉体浆液 柱-半球形渗透注浆机理
原文传递
宾汉姆流体柱-半球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志全 牛向东 +4 位作者 侯克鹏 郭延辉 周宗红 陈峰 康永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7-53,共7页
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等方法,以宾汉姆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宾汉姆流体柱—半球形渗透注浆形式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及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宾汉姆流体流变性、注浆压力、地下水压力及注浆管半... 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等方法,以宾汉姆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宾汉姆流体柱—半球形渗透注浆形式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及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宾汉姆流体流变性、注浆压力、地下水压力及注浆管半径对柱-半球形渗透注浆形式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及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影响;并设计注浆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宾汉姆流体柱-半球形渗透注浆形式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及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理论公式计算出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及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理论值与注浆试验的实测值间有25%~30%范围内的差异,处于可接受误差的范围内。因此,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注浆施工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汉姆流体 柱-半球形渗透注浆 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 柱体部分扩散高度
下载PDF
基于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渗透注浆机理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1 位作者 郭婷婷 马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7-72,共6页
结合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流体粘度的时变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球形及柱形渗透注浆机理,通过设计两组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 结合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流体粘度的时变性特性,建立了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流变方程与渗流运动方程,并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球形及柱形渗透注浆机理,通过设计两组室内注浆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由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渗透机理公式计算出的理论扩散半径与试验实际测量的扩散半径虽然有20%左右的差异,但处于可接受误差的范围内,因而在总体上能够较好地反映考虑时变性的宾汉姆流体的注浆渗透规律,对注浆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性 宾汉姆流体 渗透注浆机理
下载PDF
汶川县麻柳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志全 张焜 +2 位作者 杨溢 朱颖彦 侯克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4-220,共7页
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境内的麻柳沟流域暴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对麻柳沟流域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麻柳沟流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动力学特征,评价了其泥石流的危险性... 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境内的麻柳沟流域暴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对麻柳沟流域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麻柳沟流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动力学特征,评价了其泥石流的危险性,探讨了它们的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麻柳沟流域都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在雨季强降雨的条件下,发生具有较大破坏力与危害性的中等及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因此,提出了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及提高泥石流的设防标准、加强监测与预警与普及泥石流基础知识等防治对策来减轻该流域的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汶川县麻柳沟 动力学特征 危险性评价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2 位作者 梁维 程涌 杨八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7-24,共8页
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能较准确地计算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如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等)的理论公式,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应用。以牛顿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牛顿流体... 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能较准确地计算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如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等)的理论公式,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应用。以牛顿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牛顿流体的流变性、注浆压力、地下水压力及配置流体的水体温度对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影响;并设计注浆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和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理论值与注浆试验实测值间虽有30%左右的差异,但它们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此,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注浆施工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流体 柱-半球面渗透注浆 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 柱体部分扩散高度
原文传递
基于FLAC^(2D )、GPS监测和人工巡视相结合的某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王文飞 杨志全 +4 位作者 孟祥瑞 王少宾 李睿 刘关雄 张丹丹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3年第6期80-87,共8页
受矿山的不合理排放堆积、自然降雨冲刷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面积的堆积型斜坡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山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解决矿山排土场边坡失稳带来的潜在隐患,定期合理地开展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 受矿山的不合理排放堆积、自然降雨冲刷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面积的堆积型斜坡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山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解决矿山排土场边坡失稳带来的潜在隐患,定期合理地开展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前人使用FLAC^(2D)解决一些边坡稳定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某矿山拟建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FLAC^(2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定性和定量对排土场边坡三种不同工况(天然状态、7°地震、浸水)下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同时,将GPS监测和人工巡视相结合,根据相关的GPS监测标准和人工巡视要求,给出了针对排土场边坡变形监测措施。结果表明:经定性、定量计算后,三种工况下的边坡稳定系数高于安全系数,达到了安全等级一级的要求,证明了拟建排土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分析方法能为该矿其他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边坡 FLAC^(2D) 稳定性分析 安全系数 工况 GPS监测 人工巡视 监测频率
下载PDF
牛眠沟流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志全 廖丽萍 +1 位作者 杨万科 胡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4,共4页
汶川地震使牛眠沟流域变成了一个多泥石流灾害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7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经研究,该流域诱发泥石流灾害的3个基本条件非常发育,而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震后5~10年内的雨季,极易发生危害性较大、冲击力较强的大... 汶川地震使牛眠沟流域变成了一个多泥石流灾害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7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经研究,该流域诱发泥石流灾害的3个基本条件非常发育,而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震后5~10年内的雨季,极易发生危害性较大、冲击力较强的大规模降雨型泥石流。如果考虑直接利用主沟内沉积的泥石流堆积物,在主沟堆积区的中上游左右两侧修建约为沟宽一半的交替式拦挡土石坝、在中下游修建与沟宽大致相等的拦挡土石坝及在相邻两坝间修建与沟向相对且具有一定坡度斜坡的土木防治工程,可实现消能与耗能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眠沟流域 泥石流 形成条件 发展趋势 防治工程
下载PDF
砾石土层中注浆扩散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志全 牛向东 +5 位作者 侯克鹏 周宗红 梁维 郭延辉 程涌 杨八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97-402,共6页
采用注浆模拟试验与数值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形成的结石体抗压强度等参数预测计算模型,并设计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结石体的抗压强... 采用注浆模拟试验与数值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形成的结石体抗压强度等参数预测计算模型,并设计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结石体的抗压强度等参数预测计算模型计算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结石体抗压强度的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间虽分别有10%、5%、10%左右的差异,但均相差不大,因此,可用来预测砾石土层实际注浆工程中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形成的结石体的抗压强度等参数。研究成果不仅可为砾石土层实际注浆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还可为砾石土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土 注浆模拟试验 数值分析 注浆扩散参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