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力量整合协作打开帮扶工作新局
1
作者 杨志远 《四川党的建设》 2025年第3期75-75,共1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39个欠发达县域如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重大实践考题.一年来,全省构建党建引领欠发达县域帮扶工作共同体,深入实施托底性帮扶,有效整合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39个欠发达县域如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重大实践考题.一年来,全省构建党建引领欠发达县域帮扶工作共同体,深入实施托底性帮扶,有效整合帮扶力量,形成了协作工作长效机制,打开了帮扶工作新局面."共同体"既是全省帮扶工作共同体,也是欠发达县域融入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的发展共同体.在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关键之年,党建引领帮扶工作共同体实践的全面展开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样本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县域 乡村振兴 帮扶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 长效机制 党建引领 发展共同体 协作工作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王星月 杨志远 +5 位作者 林健 张紫萱 周雨婷 程慧敏 刘月焕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2,共8页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外,还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147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代表样本的Cap全长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10^(4)至1×10^(8)拷贝·μL^(-1)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1×10^(1)拷贝·μL^(-1),显著高于传统PCR方法。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不与其他常见鸽病病原产生交叉反应。采用本试验方法检测的147份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肉鸽和信鸽临床样本PiCV阳性率为85.0%,阳性样本的Cap全长序列分析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相似性在89.8%~97.5%之间,与PiCV HeBeiTS2021株在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具备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PiCV的快速检测,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22—2023年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PiCV感染率较高,为我国PiCV的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Cap基因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演化分析
下载PDF
鸭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于江玮 程慧敏 +4 位作者 林健 杨宝琳 黄程 杨志远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5-773,共9页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及人工感染鸭器官组织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DP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 copies·μL^(-1),与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甲型肝炎病毒(I型和III型)和鸭衣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DPV-AX株感染CEF细胞后,病毒核酸拷贝数检测结果表明,4~8 h病毒增殖缓慢,12~60 h迅速上升,60 h达到最高峰,72~144 h逐渐下降,与TCID 50法测定的病毒滴度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实现拷贝数替代TCID 50。DPV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分布检测表明,肝脏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为研究DPV-AX株在CEF上的增殖规律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US 6基因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增殖规律 人工感染
下载PDF
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情况介绍——付院长杨志远同志在中南地区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现场会议上的发言
4
作者 杨志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60年第2期6-9,共4页
(一)我院教学改革发展过程我院教学改革是从四月底开始的。自从省文教书记会議之后,使我们明确了要深入教育革命,就必須大搞教学改革。一九五八年的整风反右和貫彻党的教育方針,是办学的两条道路的斗爭。这次大搞教学改革,是教育革命的... (一)我院教学改革发展过程我院教学改革是从四月底开始的。自从省文教书记会議之后,使我们明确了要深入教育革命,就必須大搞教学改革。一九五八年的整风反右和貫彻党的教育方針,是办学的两条道路的斗爭。这次大搞教学改革,是教育革命的深入和继續,是两条路线的斗爭,是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費之間的斗爭。四月二十六日,我们在全院进行了开展教学改革的动员,但应該从何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体育院校 中南地区 技术革新 教育革命 基本功 院长 群众运动 系科 情况介绍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与策略研究
5
作者 杨志远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9-43,共5页
如何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轨道交通行业,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构建数字城轨新生态,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文章以厦门地铁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利用Smar... 如何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轨道交通行业,围绕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构建数字城轨新生态,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文章以厦门地铁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利用Smartbi、Navicat等数字化工具解决数据采集、云端数据入库以及自动化分析过程中的痛点问题,进而深入剖析了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综合运用等数字化关键节点,并运用Smartbi搭建了系统原型,以此为轨道设备设施数字化转型开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通过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为基础,发展智能化设备系统,可显著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对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设备 Smartbi Navicat 数字化转型 厦门地铁
下载PDF
水电站生态放流改造分析
6
作者 杨志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017-020,共4页
为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公司就吉利水电站目前生态放流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对原生态用水设施改造,保证电站在进行生态流量泄放时对枢纽建筑物及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最小,而且能长期可靠、安全运行,从而保证水电站在枯水... 为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公司就吉利水电站目前生态放流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改,通过对原生态用水设施改造,保证电站在进行生态流量泄放时对枢纽建筑物及其它附属设施影响最小,而且能长期可靠、安全运行,从而保证水电站在枯水期及丰水期符合生态基流下泄的水量达到要求,即下泄的过程真正做到“可监测、不间断、无控制”。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水电站的基本情况,设计选定溢流坝表孔左侧为生态放流设施设置点,把原有的泄洪闸放生态流量改造成溢流面生态放流,下泄一定流量,满足下泄过程“不间断、可监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生态流放 改造
下载PDF
褐煤热风-红外联合干燥方式优化与物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牛婷婷 薛韩玲 +4 位作者 陆泽华 王楠 拓雯 杨志远 苗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褐煤干燥脱水是实现其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基于不同热风温度(60℃,80℃,100℃)和煤样粒度(小于2 mm,2 mm~5 mm,5 mm~7 mm,7 mm~10 mm,10 mm~13 mm)对高西沟低阶褐煤单一热风干燥特性进行探讨,依次采用单一热风干燥、热风... 褐煤干燥脱水是实现其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基于不同热风温度(60℃,80℃,100℃)和煤样粒度(小于2 mm,2 mm~5 mm,5 mm~7 mm,7 mm~10 mm,10 mm~13 mm)对高西沟低阶褐煤单一热风干燥特性进行探讨,依次采用单一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串联和热风-红外并联联合干燥方式,通过实验分析了干燥过程褐煤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的变化特征,应用比能耗(QSEC)和能效(ηe)对比了三种干燥方式的能耗,采用SEM和FTIR分别分析了煤样表观形貌和官能团。结果表明:单一热风干燥温度越高,煤样与空气温差越大,煤样获得的热量越高,干燥速率越快;煤样粒度越小,煤样水分比下降越快,结束时的水分比越低;热风-红外串联联合干燥转换时间节点越早,所需干燥时间越短,在热风与红外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各出现一次最大值;并联干燥中褐煤水分比呈指数下降,并以降速期为主要阶段;三种干燥方式按比能耗由大到小依次为单一热风干燥(334.54 MJ/kg)、热风-红外并联干燥(273.89 MJ/kg)、热风-红外串联干燥(121.18 MJ/kg),按能效(ηe)由大到小依次为热风-红外串联干燥(1.91%)、热风-红外并联干燥(0.83%)、单一热风干燥(0.69%),热风-红外串联干燥为较节能的干燥方式,此方式干燥后煤样相较原褐煤表面大面积坍塌,表面裂隙明显增多、增大,并且干燥煤样除水分外的其他官能团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风-红外联合干燥 能耗 表观形貌 官能团
下载PDF
品种和播种量互作对机械旱直播水稻与杂草养分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永刚 袁晓娟 +9 位作者 曹云 陈雪芳 尹慧来 王志强 文艳芳 杨志远 孙园园 贾现文 马均 孙永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7,共13页
[目的]明确机械旱直播水稻品种和播种量对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为实现机直播稻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三系杂交稻川康优6308(C_(1))和两系杂交稻晶两优534(C_(2))为试材,设15kg/hm^(2)(S_(1))、22.5 kg/hm^(2)(S_(2)... [目的]明确机械旱直播水稻品种和播种量对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为实现机直播稻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三系杂交稻川康优6308(C_(1))和两系杂交稻晶两优534(C_(2))为试材,设15kg/hm^(2)(S_(1))、22.5 kg/hm^(2)(S_(2))、37.5 kg/hm^(2)(S_(3))三个播种量,研究其对稻田主要杂草与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养分累积及转运的影响,并探讨品种和播种量互作下水稻与杂草养分竞争的关系。[结果]1)直播后29 d时,稻田杂草密度较水稻显著增加39.29%~47.16%,且杂草与水稻群体干质量比及养分累积比均高于1∶1,据此进行了一次必要性除草。2)除草前,品种C_(1)较C_(2)杂草密度显著降低91.34%~96.54%,水稻干物质累积量增加19.21%~30.24%,氮、磷、钾累积提高7.17%~34.59%;同一品种提高播种量,杂草量显著降低,相对S_(1),S_(2)和S_(3)处理杂草量显著降低21.95%~109.69%,水稻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9.78%~94.52%,氮、磷、钾累积量提高10.11%~50.79%。3)除草后,直播43 d,杂草数量显著降低,品种C_(1)较C_(2)干物质累积量增加54.12%~66.97%,氮、磷、钾养分提高15.56%~47.45%;同一品种下,S_(2)和S_(3)较S_(1)处理水稻密度显著提高14.94%~32.34%,干物质累积量增加24.45%~85.07%,氮、磷、钾养分提高21.62%~98.34%;但随播种量的增加,结实期氮、磷、钾养分转运量与转运率,以及稻谷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S_(2)处理最高。[结论]综合抑制杂草生长和稻谷产量,机械旱直播水稻以选用川康优6308配套22.5 kg/hm^(2)播种量,并依据稻田杂草总密度高于水稻且杂草与水稻群体干质量比及养分比1∶1时为最佳除草时机,可发挥水稻品种与播种量互作的优势控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使用,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直播 水稻 品种 播种量 杂草竞争 养分
下载PDF
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9
作者 孟茁越 杨志远 +1 位作者 蒋绪 王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近年来,水煤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备受关注。但水煤浆的成浆性能受到煤质、煤粉粒度分布、添加剂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添加剂是水煤浆制备过程中决定生产成本和浆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传统水煤浆添加剂的主要特点,综... 近年来,水煤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备受关注。但水煤浆的成浆性能受到煤质、煤粉粒度分布、添加剂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添加剂是水煤浆制备过程中决定生产成本和浆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传统水煤浆添加剂的主要特点,综述了污泥、工业废水、生物质等废弃物作为环保型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煤浆添加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添加剂 环保型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多元化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配合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明明 丁峰 +6 位作者 彭志芸 向开宏 李郁 张宇杰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6-1252,共17页
研究多元化种植模式下,不同前茬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2018—2019年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油菜-水稻(Py)、小麦-水稻(Px)、青菜-水稻(Pq)3种种植模式... 研究多元化种植模式下,不同前茬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2018—2019年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设置油菜-水稻(Py)、小麦-水稻(Px)、青菜-水稻(Pq)3种种植模式秸秆还田,裂区设置常规淹水灌溉(W_(0))和干湿交替灌溉(W_(1))2种水分管理方式,裂裂区设置不施氮处理(N_(0))、常规施氮处理(N_(1))、精量减氮处理(N_(2))3个施氮水平,分析测定了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下秸秆还田的腐解率、氮素释放率、水稻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Py的平均产量分别较Px、Pq增加2.55%、13.99%,主要原因是其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高;Py可促进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有利于干物质分配、提高茎鞘氮素贡献率和氮肥利用率,Py各时期的平均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分别比Px和Pq增加5.25%、7.48%和14.60%、17.30%,Py的氮肥偏生产力较Pq显著增加24.90%,但Py的秸秆腐解率和氮素释放率较低。3种模式下W1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W0处理增加5.10%(Py)、1.76%(Px)和4.80%(Pq),W1处理可促进秸秆腐解和氮素释放,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有利于Py和Px模式下的干物质分配,进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同一秸秆还田和水分管理下,N2处理可促进秸秆腐解和氮素释放,有利于干物质分配和氮素转运,提高了齐穗期、成熟期茎鞘和叶片氮素积累量,进而提高氮肥利用率,N2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较N1处理略有下降,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分析,油-稻种植模式下,油菜秸秆还田配合干湿交替灌溉与精量减氮(120 kg hm^(-2))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转运,进而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并可节约20%氮肥投入,实现水稻稳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元化种植模式 秸秆还田 水氮管理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氮素穗肥对杂交籼稻籽粒灌浆影响及其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间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子牛 何丽梅 +5 位作者 熊莹 陈凯瑞 杨志远 孙永健 吕旭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为明确氮素穗肥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杂交稻品种锦优1319(高直链淀粉)和蓉优702(低直链淀粉),在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下(设0、60、90和120 kg/hm^(2)4个纯氮水平... 【目的】为明确氮素穗肥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杂交稻品种锦优1319(高直链淀粉)和蓉优702(低直链淀粉),在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下(设0、60、90和120 kg/hm^(2)4个纯氮水平,分别用CK、N1、N2、N3表示)研究氮素穗肥水平对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穗肥处理下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差异显著,且不同类型品种表现各异,其中氮素穗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锦优1319的Gmax和Gmean随氮素穗肥水平的变化均表现为N2>CK>N1>N3,而蓉优702则表现为N3>N2>CK>N1;施用氮素穗肥显著增加了花后5~25 d籽粒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DPG)和淀粉分支酶(DBE)的活性,降低了花后5~15 d籽粒GBSS活性,降低了花后5~25 d籽粒淀粉合成酶(SSS)和SBE活性。【结论】高直链淀粉品种锦优1319籽粒灌浆的最佳氮素穗肥施用量低于低直链淀粉品种蓉优702:其中锦优1319的最佳氮素穗肥施用量为90 kg/hm^(2),蓉优702为120 kg/hm^(2)。施用氮素穗肥显著降低了GBSS、SSS的活性,加之SBE活性下降,DBE活性提高,最终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本研究条件下,籽粒ADPG活性未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穗肥 籽粒灌浆 淀粉合成酶
下载PDF
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精量减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胡明明 李志欣 +10 位作者 丁峰 陈凯瑞 廖琴 吴子牛 熊莹 付浩 罗永恒 陈宗奎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0-1514,共15页
【目的】水旱轮作模式不仅影响土壤氮素残留率,而且旱作季秸秆还田后带入土壤的氮量也不同,导致对后茬水稻的氮素供应也不同。研究考虑秸秆氮素条件下的精准减氮量,以充分发挥秸秆氮素和轮作模式优势。【方法】以四川地区主推品种‘F优... 【目的】水旱轮作模式不仅影响土壤氮素残留率,而且旱作季秸秆还田后带入土壤的氮量也不同,导致对后茬水稻的氮素供应也不同。研究考虑秸秆氮素条件下的精准减氮量,以充分发挥秸秆氮素和轮作模式优势。【方法】以四川地区主推品种‘F优498’为材料,在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化农业科研园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以3种水旱轮作模式下的秸秆还田为主区:油菜–水稻轮作(RR)、小麦–水稻轮作(WR)、青菜–水稻轮作(CR);以3个施氮量为裂区:不施氮(N_0)、传统施氮量(N_(1))、精量减氮(N_(2))。根据计算,RR、CR和WR轮作模式下N_(2)处理的施氮量分别为120、145和140 kg/hm^(2),分别较N1处理(150 kg/hm^(2))减少氮肥用量20.00%、3.33%和6.67%。于水稻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取植株样分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量,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旱季作物和水稻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结果】与CR和WR处理相比,RR平均水稻产量2018年分别增加3.85%和13.06%,2019年分别增加14.01%和2.57%,主要原因是其能保证较高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促进籽粒灌浆结实;2018年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分别增加1.84%和23.50%,2019年分别增加12.87%和4.19%;2018年氮素积累总量平均分别增加17.29%和14.59%,2019年分别增加10.50%和5.00%;2018年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11.43%和17.08%,2019年分别增加25.57%和11.42%。2018、2019年RR处理稻田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较CR和WR处理增加16.67%和9.25%、14.69%和2.01%,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3.90%和9.80%、17.76%和8.48%。同一轮作模式秸秆还田下,N_(2)处理的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含量与N_(1)处理多无显著差异,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多表现为N_(2)>N_(1),其中2018年N2处理在RR模式下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1处理显著增加23.50%,2019年显著增加20.89%。RR、WR和CR模式综合评价表明,水稻生产力综合排序为RR>CR>WR,得分最高的处理是RR+N_(1),其次是RR+N_(2)。【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秸秆还田优化了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促进了氮素利用和土壤培肥,从而增加水稻产量,配合精量减氮处理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但能减少20%氮肥使用,有助于秸秆高效利用和水稻节肥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旱作秸秆还田 精量减氮 水稻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土壤氮素含量
下载PDF
多孔液体在CO_(2)捕集与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汪静雯 王德超 +6 位作者 辛洋洋 鞠晓茜 蒙蜀黔 都峙烨 李嘉迪 郑亚萍 杨志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60,共13页
为助力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深入落实化工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吸附/吸收耦合有望成为气体分离的绿色变革性分离技术,其关键是高性能吸附(收)材料的开发。多孔液体作为一类具有永久孔隙的液体材料,兼具了液体吸收剂... 为助力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深入落实化工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吸附/吸收耦合有望成为气体分离的绿色变革性分离技术,其关键是高性能吸附(收)材料的开发。多孔液体作为一类具有永久孔隙的液体材料,兼具了液体吸收剂的易于管道输送、传质传热效果好等优点和固体吸附剂的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CO_(2)捕集的绿色变革性介质。该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多孔液体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对多孔液体在CO_(2)的吸附/吸收、膜分离、催化转化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多孔液体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最后,对多孔液体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多孔材料 CO_(2)捕集 CO_(2)利用 膜分离
原文传递
吉林省某地区牛赤羽病的诊断
14
作者 杨宝琳 马秀山 +5 位作者 林健 王玉珍 王金玲 赵际成 刘月焕 杨志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96-5003,共8页
【目的】2022年吉林省某地区发现牛赤羽病疑似病例,为明确病因,对发病牛群进行诊断。【方法】对该牛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再通过实验室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将发病死亡胎牛的组织病料和发病母牛... 【目的】2022年吉林省某地区发现牛赤羽病疑似病例,为明确病因,对发病牛群进行诊断。【方法】对该牛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再通过实验室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将发病死亡胎牛的组织病料和发病母牛胎盘组织研磨液分别接种Vero细胞、SPF鸡胚和乳鼠鼠脑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发病母牛主要表现为流产、产死胎,胎儿先天性畸形。流行病学统计当地母牛空怀率为29%,母牛产死胎、产畸形牛的发病率为24%,感染后的母牛可正常怀孕分娩犊牛。分娩的畸形牛关节弯曲、视力障碍,部分犊牛因脑发育异常表现为神经反应迟缓;死亡胎牛出现了积水性无脑的典型病变,表现为头部畸形、脑组织发育不成型和大量脑积水,符合赤羽病的临床特征。畸形犊牛的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神经元发生嗜酸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吞噬坏死神经元,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围裹在血管周围形成“管套”,为典型的非化脓性脑炎,符合赤羽病发病牛脑组织的病变特点。在发病死亡胎牛和母牛胎盘的组织匀浆上清和细胞培养物上清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核酸,分析可能与赤羽病病毒血症持续期短有关。发病母牛和犊牛的血清赤羽病ELISA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诊断该地区母牛异常流产、死产和犊牛畸形为赤羽病,本研究结果为赤羽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试验数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羽病 诊断
下载PDF
MOFs基多孔液体的合成及其气体吸附分离的应用
15
作者 都峙烨 王德超 +5 位作者 汪静雯 李嘉迪 鞠晓茜 辛洋洋 郑亚萍 杨志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228,共9页
多孔液体(PLs)是一种兼具多孔固体材料与流动液体材料两者优点的新型材料,自2007年PL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不同多孔客体(如多孔有机笼、金属有机多面体、共价有机框架、多孔碳、沸石、空心硅、金属有机... 多孔液体(PLs)是一种兼具多孔固体材料与流动液体材料两者优点的新型材料,自2007年PL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不同多孔客体(如多孔有机笼、金属有机多面体、共价有机框架、多孔碳、沸石、空心硅、金属有机框架等)的PLs陆续被报道,作为多孔客体,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可调的孔隙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制备PLs优异的先进多孔客体,但目前鲜有基于MOFs的PLs的专门综述。以UiO-66、ZIF基PLs为代表归纳了MOFs基PLs的合成进展,并总结了其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最后,对MOFs基PLs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金属有机框架 CO_(2)捕集 吸附剂 离子液体
原文传递
机械直播杂交籼稻高产群体共性特征研究
16
作者 陈凯瑞 刘芳艳 +9 位作者 罗永恒 熊莹 陈雪芳 何咨霆 曹云 张正友 冯林 杨志远 马均 孙永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9,共11页
【目的】阐明机械直播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杂交籼稻品种鉴选方法和指标体系。【方法】以11个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研究机直播对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机直播高产群体共性特征及其与产量... 【目的】阐明机械直播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杂交籼稻品种鉴选方法和指标体系。【方法】以11个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研究机直播对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机直播高产群体共性特征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与中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高产类型品种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77%~9.63%和11.19%~18.31%。高产类型品种拔节期、齐穗期及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27.78%~58.62%、15.38%~32.35%及18.23%~34.32%,收获指数显著提高了24.25%~34.84%,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LAI)显著提高了37.92%~85.43%,上三叶片较长(剑叶34.17~42.17 cm、倒2叶46.23~50.30 cm、倒3叶55.17~59.23 cm),倒2叶(1.67~1.93 cm)、倒3叶(1.40~1.53 cm)较宽,N1、N2、N3(基部至穗顶第1、2、3节间)节间长度分别缩短了12.06%~47.34%、14.02%~15.85%、1.97%~14.21%,而N4、N5(基部至穗顶第4、5节间)节间分别增加了6.86%~9.95%、6.68%~7.86%。相关分析表明,机直播条件下,各生育时期地上部干物质量、LAI、剑叶长和宽、倒2叶和倒3叶长,宽以及张角(茎秆和叶片平直部分的夹角)与稻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密切相关。尤其以齐穗期高效LAI、倒2叶宽、剑叶长与产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910^(**)~0.927^(**))。【结论】增加齐穗期高效LAI(6.04~7.19),并注重协同提高剑叶长(34.17~42.17 cm)与倒2叶宽(1.67~1.93 cm),是机械直播杂交籼稻高产的共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直播 杂交籼稻 品种 产量 群体质量
下载PDF
益智酮乙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
17
作者 谢文杰 范伟 +4 位作者 郭时印 覃静萍 杨志远 肖航 唐忠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以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菜籽油为油相,制备一种稳定纳米乳液体系包埋益智酮乙。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优化纳米乳液制备条件,运用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乳液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包... 以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菜籽油为油相,制备一种稳定纳米乳液体系包埋益智酮乙。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优化纳米乳液制备条件,运用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乳液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光谱特性等。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18.4g/L、均质压强172.35MPa、均质次数7次和益智酮乙质量浓度7 mg/mL)下,益智酮乙纳米乳液平均粒径为(175.37±4.33)nm,PDI为0.13±0.02,包封率为(91.00±0.03)%;益智酮乙包埋量不影响乳液的粒径和PDI,包埋7 mg/mL益智酮乙的纳米乳液包封率最高;益智酮乙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为球状,乳液颗粒分布均匀,于4℃贮藏28d时,乳液的粒径、PDI和包封率均无明显变化,乳液系统稳定,添加NaCl浓度≤30 mmol/L时,乳液能维持较为稳定的状态,NaCl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乳液的粒径和PDI显著升高,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降低,乳液稳定性下降;菜籽油、大豆卵磷脂和益智酮乙之间没有形成共价键,也未发生化学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酮乙 纳米乳液 高压微射流均质 包封率
下载PDF
高速铁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研究及应用
18
作者 庄河 杨志远 张志磊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客运调度是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范围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动车组的开行与调整情况更加复杂,对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既有调度系统... 客运调度是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范围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动车组的开行与调整情况更加复杂,对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既有调度系统中计划编制、调度命令下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度所各工种及相关业务处室、运输站段调度岗位的作业流程,提出高速铁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的总体方案与关键功能设计。依照总体方案,设计客运调度基础数据管理、综合计划编制、调度命令管理、列车运行管理、车底运用管理、综合统计分析六大功能,并在各环节进行安全检查,实现面向路网的高铁调度计划一体化编制、调度计划快速调整、调度命令全面数字化管理、各作业环节全方位安全卡控,有效保证高速铁路调度计划与调度命令的准确性,提升各岗位作业效率,为新时代智能高铁运营管理发展发挥引领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调度计划 智能综合调度 调度命令数字化 计划协同编制 安全防控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免耕水稻茎鞘物质积累转运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杨志远 孙永健 +3 位作者 徐徽 秦俭 贾现文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19,共9页
以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宽窄行栽培、三角形强化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对免耕栽培水稻物质积累转运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免耕栽培水稻抽穗前物质积累及茎鞘物质输出率与翻耕栽培水稻... 以杂交稻Ⅱ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宽窄行栽培、三角形强化栽培、宽行窄株栽培以及抛秧栽培对免耕栽培水稻物质积累转运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免耕栽培水稻抽穗前物质积累及茎鞘物质输出率与翻耕栽培水稻差异不显著,但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显著低于翻耕栽培水稻,使得免耕栽培水稻平均产量极显著低于翻耕栽培水稻。翻耕条件下,三角形强化栽培产量优势显著,第5节间倒伏指数较小。免耕条件下,宽窄行栽培与免耕互作不但促进了抽穗后光合生产,显著提高产量,还极大地降低植株基部倒伏风险,是各种栽培方式中对免耕适应性最佳的。本研究中,水稻植株从穗下第5节(N5)发生倒伏的可能性最高,而茎鞘各物理性状中,仅N4扁平率和N5长度既与N5倒伏指数显著相关又受栽培措施显著影响,因此,缩短N5长度,减小N4扁平率成为栽培措施增强植株抗倒伏性的切入点。无论翻耕栽培或免耕栽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均与N5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产量的提高并没有显著增加植株倒伏风险,相反,在翻耕条件下,产量提高有助于降低水稻植株从基部发生倒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免耕 物质积累转运 抗倒伏
下载PDF
三角形强化栽培模式下氮肥运筹对II优498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杨志远 胡蓉 +3 位作者 孙永健 徐徽 许远明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以大穗型杂交籼稻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riangle-planted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TSRI)适宜的密度和秧龄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TSRI结实期叶面积、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并探讨花前期物质积... 以大穗型杂交籼稻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riangle-planted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TSRI)适宜的密度和秧龄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TSRI结实期叶面积、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并探讨花前期物质积累转运与花后期光合生产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索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氮肥损失的氮肥运筹措施。结果显示,TSRI下,除蜡熟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外,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光合作用和其他生育期的LAI有显著运筹作用;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可以显著提高齐穗期和蜡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LAI则随施氮量和氮肥后移程度增加多呈抛物线趋势。TSRI下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共同提高,总颖花数和产量增加,而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又各自通过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来增加产量。TSRI下,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为150kg hm-2,穗肥占总施氮量的30%的处理在显著增加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灌浆期间向穗部的转运量,实现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是TSRI平衡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最优氮肥运筹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角形强化栽培 施氮量 氮肥运筹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