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消费者决策更加“可视化”
1
作者 杨成宁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情感计算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情感分析,准确捕捉到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情感和态度,从而让消费者决策更加“可视化”。情感计算概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萨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于1997年首次提出情感计算(affec... 情感计算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情感分析,准确捕捉到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情感和态度,从而让消费者决策更加“可视化”。情感计算概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萨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于1997年首次提出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数据挖掘 情感分析 消费者决策 皮卡德 可视化
下载PDF
小柴胡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广文 徐洪远 +6 位作者 刘礼剑 王道刚 杨成宁 李建锋 王萌 梁雪 谢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06-109,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以反酸、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疾病,临床治疗以药物及个人生活起居调护为主,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甚至治...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以反酸、烧心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的胃食管动力障碍疾病,临床治疗以药物及个人生活起居调护为主,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甚至治愈GERD的目的。中医学认为,GERD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引起。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篇”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中医在临床上单独运用小柴胡汤或联合西药治疗GERD,疗效确切。与西医治疗比较,小柴胡汤加减治疗GERD的优势在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等,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从中医理论对GERD、小柴胡汤以及小柴胡汤治疗GERD的临床运用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目前国内运用小柴胡汤治疗GERD的现状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更深层次探究小柴胡汤治疗GER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原文传递
中药方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礼剑 钟焕英 +6 位作者 刘园园 黎丽群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马超北 谢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4-19,共6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并发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方剂疗效显著、作用全面,通过组方配伍,能发挥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机制减轻SAP,被广...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并发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方剂疗效显著、作用全面,通过组方配伍,能发挥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机制减轻SAP,被广泛应用于SAP的临床治疗。SAP病机特点主要是“热瘀毒虚”,故具有“泻下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作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SAP尤为重要。上述四类方剂能通过改善胰腺缺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改善SAP患者的胰腺、肠、心、肺、肝、肾损伤,并且降低腹腔感染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该文通过系统阐述“泻下通腑类方、清热解毒类方、活血化瘀类方、补益类方”治疗SAP及其并发症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药方剂 并发症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茂光 王金鑫 +5 位作者 罗峰 黎丽群 陈广文 杨成宁 刘礼剑 谢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0-95,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其中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降低、食管高敏性、胃肠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其中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降低、食管高敏性、胃肠功能障碍是其基本病理变化。胃肠激素作为消化道功能重要的调控因子,通过改善LESP、降低食管敏感性及促进胃肠运动等,在GER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西医运用质子泵抑制剂干预本病,具有起效快、短期疗效显著等优势,但长期服用容易伴随较多不良反应,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探索长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的新型疗法迫在眉睫。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中医药能够多靶点、全方位、多途径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增强LESP,恢复胃肠正常运动等遏制GERD进展。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中医外治、中医综合疗法及中西医联合疗法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以提高LESP,增强胃肠运动等,从而积极防治GERD,为干预GERD提供了新方法。然而,目前尚缺乏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以防治GERD的系统综述。因此,该文从GERD的研究概况、胃肠激素、中医药干预等综述了胃肠激素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以阐明胃肠激素在GERD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靶向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以治疗GERD的中医药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GERD的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肠激素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中药对微小RNA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焕英 刘礼剑 +5 位作者 卫家润 黎丽群 杨成宁 郑超伟 何旗 王玉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67-2171,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上皮屏障的受损及免疫稳态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是公认的难治性消化性疾病。微小RNA(miRNA)已被证实在UC患者和UC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特异性或差异性表达,可作为UC...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上皮屏障的受损及免疫稳态的破坏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程冗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是公认的难治性消化性疾病。微小RNA(miRNA)已被证实在UC患者和UC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特异性或差异性表达,可作为UC诊断的标志物或治疗的参考。因中药治疗UC疗效确切、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故本文以miRNA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中药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进而调节UC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绿原酸、安肠汤、扶阳活血解毒方可通过调控miR-155、miR-146a、miR-31-5p等的表达,进而抑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柠檬苦素、人参皂苷Rh2、青蒿琥酯等可通过调控miR-214、miR-155、miR-19a等的表达,进而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氯化两面针碱、小檗碱、白藜芦醇等可通过调控miR-31、miR-146a、miR-146b等的表达,进而抑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芒果多酚、复方芩柏颗粒、黄芪多糖可通过调控miR-126、miR-193a-3p的表达,进而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转导来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微小RNA 信号通路 中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健康产业政策协同性测度
6
作者 杨成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4,共6页
健康产业是提高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保障,同时作为辐射面广、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复合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稳步提升也有着深远影响。文章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通过对健康产业政策进行地区间... 健康产业是提高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保障,同时作为辐射面广、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复合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稳步提升也有着深远影响。文章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通过对健康产业政策进行地区间、时间序列间的政策协同性测度,探索各地区政策体系的经验和不足。并通过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政策效力的二维交叉分析,进一步解释了长三角地区政策工具分布失衡,政策目标重服务、轻技术,缺少区域一体化政策协同等问题,为构建合理的区域健康产业政策体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产业政策 政策协同性 政策工具 PMC模型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钟焕英 刘礼剑 +4 位作者 黎丽群 杨成宁 黎秀娟 付文静 王玉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普遍的消化系统急腹症,发病率高,病情轻重不一。其轻者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AP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普遍的消化系统急腹症,发病率高,病情轻重不一。其轻者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重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AP的发生与发展伴随着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苏氨酸激酶(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是调控AP的关键通路之一。国内外学者也对PI3K/AKT信号通路是通过何种作用机制干预AP的作出了多维度、深层次地研究。中医药作为祖国的瑰宝,在防治AP日渐深入,并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目前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防治AP的国内外研究日益增长,具有良好地研究价值。文章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中医药、PI3K/AKT信号通路与AP的相关性,旨在为AP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1)阐述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等关键下游靶点介导细胞凋亡、焦亡、自噬等途径干预AP。(2)检索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阐明中医药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AP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激酶(PI3K/AKT) 凋亡 自噬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钟焕英 刘礼剑 +6 位作者 卫家润 黎丽群 杨成宁 刘杰 刘芙蓉 马超北 王玉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74-80,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血和消瘦为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多为单靶点或具有单种作用途径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中医药作用广泛、疗效确切,能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腹痛腹泻、便血和消瘦为特征的慢性、难治性胃肠道疾病。目前临床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多为单靶点或具有单种作用途径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中医药作用广泛、疗效确切,能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途径等作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肠道损伤。中药作用全面,但成分复杂,并不能真正明确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且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成分逸失,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有部分药物成分因机体无法吸收入血而无法发挥治疗作用,故明确中药有效成分治疗UC的作用机制进而为防治UC提供准确的理论支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多种来源于天然药物的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中药有效成分,通过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过程发挥抗UC的作用。故该文以中药有效成分为切入点,就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对UC的防治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UC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有效成分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中医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洪远 梁雪 +5 位作者 刘礼剑 王道刚 杨成宁 李建锋 王萌 陈广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评价中药(TCM)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单纯PPI治疗的优势,为GERD的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诊疗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 目的评价中药(TCM)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单纯PPI治疗的优势,为GERD的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诊疗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发表的TCM联合PPI治疗GERD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22年4月。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员进行独立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15篇文献,最终纳入28项研究,总样本量26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CM联合PPI可显著提高GERD患者的总有效率[RR=0.16,95%CI(0.13,0.19),P<0.00001]、临床治愈率[RR=1.85,95%CI(1.51,2.27),P<0.00001]、胃镜下有效率和治愈率[RR_(有效)=1.15,95%CI(1.06,1.24),P=0.001];RR_(治愈)=[1.46,95%CI(1.11,1.93),P=0.008],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SMD=-1.06,95%CI(-1.17,-0.94),P<0.00001]、中医症状积分[SMD=-1.06,95%CI(-1.17,-0.94),P<0.00001]、Gerd Q量表评分[SMD=-0.96,95%CI(-1.33,-0.59),P<0.00001]、Rd Q评分[SMD=-1.76,95%CI(-2.69,-0.83),P=0.0002]、复发率[RR=0.42,95%CI(0.31,0.57),P<0.00001]。但在不良反应[RR=0.36,95%CI(0.09,1.44),P>0.05]方面,TCM联合PPI与单纯PP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M联合PPI不仅可以显著提高GERD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胃镜下有效率和治愈率,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症状积分、Gerd Q量表及Rd Q量表评分、复发率,但仍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试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 质子泵抑制剂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春妮 潘红霞 +5 位作者 吕艳 黄晓燕 杨成宁 曹云云 黄欣 陈洁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及腹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出院时),两组患者腹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改良陈列式芒硝袋外敷治疗MAP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腹痛 中药灌肠 改良陈列式芒硝袋 芒硝外敷
下载PDF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4 位作者 彭柳莹 刘礼剑 蒋中原 廖婷 杨成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建了坤土建中疗法。该疗法针对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选取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自然五方之土"以象补藏",可以达到"以土调枢""以土补土"的作用。该疗法经作者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强,临床适应证广,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以象补藏 坤土建中疗法 脾胃 以枢调枢
原文传递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指南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8 位作者 李娟 陈广文 刘礼剑 刘园园 杨成宁 黄晓燕 谢洁如 戴文杰 陈明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1-908,共8页
背景当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意见,这使得临床上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管理变得复杂,并且不同指南对于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尚有待明确。目的系统评价难治... 背景当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意见,这使得临床上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管理变得复杂,并且不同指南对于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尚有待明确。目的系统评价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和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官网,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医脉通,检索时限均为2004年1月—2018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GREEⅡ系统评价纳入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AGREEⅡ评估系统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研究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5篇指南,发表时间跨度为2009—2016年。其中美国2篇,日本、中国和亚太地区各1篇。5篇指南AGREEⅡ评价平均得分依次为"范围和目的"88.33%、"清晰性"86.66%、"严谨性"72.08%、"参与人员"69.99%、"应用性"68.33%和"编辑独立性"20.00%,指南总体推荐级别均为B级。各指南推荐意见较为一致。结论目前世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南质量一般,尤其在"编辑独立性"领域还需特别加强。我国尚未见独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南,仅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且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循证指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循证医学 指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基于“以枢调枢”探讨五行藏象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8 位作者 刘园园 黄晓燕 刘礼剑 陈广文 杨成宁 刘倩 谭金晶 张丽敏 黎丽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6-2828,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以象补藏"调和脏腑枢机以调衡脾胃枢机升降之用,即"以枢调枢",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而致"气归于权衡"的生理常态,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枢调枢 五行藏象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原文传递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谢胜 梁梦月 +11 位作者 刘园园 陈家坤 陈广文 刘祖露 李蕾 罗莉川 刘礼剑 黄晓燕 杨成宁 廖婷 侯秋科 皮持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67-2571,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建立GER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连续14 d。治疗第1、7、14天检测大鼠任督二脉均温及穴位皮温变化。结果:①任督二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其余4穴皮温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除命门穴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5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②任督二脉红外热均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任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督脉均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任、督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任脉均温、督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的任、督脉均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任督二脉皮温的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相关,GERD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较正常大鼠低,背俞指针疗法可提高任督二脉皮温,提示背俞指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背俞指针疗法 任督二脉 红外热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礼剑 杨成宁 +6 位作者 沈飞霞 庞丽霞 梁楚佳 胡晓萍 黄瑞 谢胜 韦金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Chid-Pugh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d-Pugh分级为A级的人数占比为60.00%(18/30),高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及TBIL水平分别为(68.9±13.2)U/L、(49.3±5.0)μ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2.7±13.5)U/L、(61.4±5.4)μ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修复肠道黏膜屏障以及减轻内毒素血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当归芍药散 肠道菌群 肠-肝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调中化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一娜 黄晓燕 +5 位作者 陈广文 韦金秀 杨成宁 刘莉 陈雅璐 刘礼剑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619-1623,共5页
目的 分析自拟方调中化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观察组调中化湿汤、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 目的 分析自拟方调中化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观察组调中化湿汤、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VIP、5-羟色胺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胃动素、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V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常规西药相比,调中化湿汤不仅可更有效地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胃动素和5-羟色胺水平、下调VI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调中化湿汤 中医疗效 生活质量 胃肠激素
下载PDF
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的建立与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胜 陈家坤 +7 位作者 廉永红 梁梦月 覃信 黄晓燕 刘园园 廖婷 杨成宁 陈广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改进贲门钢圈置入固定术构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大鼠模型的方法,并探讨经食管介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将钢圈固定于鞘管,从口腔经食管送... 目的改进贲门钢圈置入固定术构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大鼠模型的方法,并探讨经食管介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将钢圈固定于鞘管,从口腔经食管送钢圈于贲门处,然后用鱼线缝合固定。对照组采用食管气囊扩张术,气囊沿导丝插入食管内定位于胃食管交界处,给气囊充气维持10 min。术后对动物持续喂养观察及测量体质量,于4周后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模型组和对照组在术后食管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出现较明显的病理改变和炎症病变,以食管下段为主;模型组病理改变较对照组严重,但存活率较对照组低。结论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可成功制作出具有RE的大鼠模型。该模型食管病变特征显著,手术难度较小,对大鼠创伤轻,表明该造模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模型 反流性食管炎 经食管介入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胃病Ⅲ号方组方思路及防治慢性胃炎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广文 李建锋 +8 位作者 刘礼剑 黄晓燕 杨成宁 戴文杰 李娟 陈明冰 刘园园 谢洁如 谢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286-2288,共3页
胃病Ⅲ号方为广西名中医谢胜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所创,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已有10余年,疗效显著,并已经做了大量临床观察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故文章通过对胃病Ⅲ号方的药物组成、配伍特点... 胃病Ⅲ号方为广西名中医谢胜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所创,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已有10余年,疗效显著,并已经做了大量临床观察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故文章通过对胃病Ⅲ号方的药物组成、配伍特点、功用、防治慢性胃炎中西医机理等方面的探讨,阐述了该方可通过发挥调补脾胃,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等功效,从而杀灭Hp,改善微循环,保护、修护胃黏膜,达到防治慢性胃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病Ⅲ号方 机理
原文传递
清解化攻方辅助治疗瘀毒互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成宁 刘礼剑 +7 位作者 刘锟荣 陈广文 韦金秀 赵一娜 康毅 李建峰 苏攀 陈国忠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928-2932,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清解化攻方辅助治疗瘀毒互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瘀毒互结型HL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解化攻方,两组...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清解化攻方辅助治疗瘀毒互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瘀毒互结型HL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解化攻方,两组疗程均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三酰甘油、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69.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TNF-α及IL-6、三酰甘油、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清解化攻方治疗瘀毒互结型HLAP临床疗效好,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血脂水平,促进胰腺功能修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瘀毒互结 清解化攻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礼剑 黄晓燕 +6 位作者 韦金秀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刘莉 赵一娜 卢杰夫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10-814,831,共6页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EC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retta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EC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retta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2个月时反流情况、DeMeester计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结果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积分均低于术前,LESP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24 h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积分均低于对照组,LESP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升高,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降低,其中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CC治疗RGERD患者总有效率较高,其可明显改善患者食管酸反流情况、LESP、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经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Stretta射频治疗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