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超声及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元文琪 杨文倩 严莉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29±0.54)d、(5.43±0.6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1±1.03)d、(6.04±0.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分别为(1484.23±210.34)mL、(2034.32±275.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22.87±246.93)mL、(2311.17±355.95)mL,尿量分别为(237.34±30.41)mL、(432.50±73.81)mL,明显多于对照组(178.43±21.73)mL、(517.23±79.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MAP、CVP、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17.50%,略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iCCO相比,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能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及肺水肿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机械通气 肺水肿 安全性
下载PDF
室温下馏分油聚结过滤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文倩 唐晓东 +1 位作者 周郁良 刘晓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5,共4页
研究了室温下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脱酸效果。考察了聚结过滤温度(T)、碱用量(R_1)、剂油体积比(R_2)、搅拌强度(Φ)、反应时间(t)等因素对聚结过滤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T为室温、R_1=1.0、R_2=2.0%、Φ=300r/min、t=40 s的... 研究了室温下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脱酸效果。考察了聚结过滤温度(T)、碱用量(R_1)、剂油体积比(R_2)、搅拌强度(Φ)、反应时间(t)等因素对聚结过滤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T为室温、R_1=1.0、R_2=2.0%、Φ=300r/min、t=40 s的实验条件下,精制后的直馏柴油酸度为0.2 mgKOH/(100 mL),收率为99.8%,且操作弹性大。室温下聚结过滤法碱渣油含量较传统碱洗电精制法、脱酸剂技术Ⅰ型、Ⅱ型均有显著降低,回收的环烷酸产品粗酸值高,油含量低。取消了高压电场,采用室温聚结过滤,脱酸工艺大大简化,避免了高温乳化和高温水解,操作成本和脱酸能耗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酸剂 室温 聚结过滤 环烷酸
下载PDF
柴油脱酸工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文倩 唐晓东 +1 位作者 邹雯炆 李林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35-39,共5页
综述了柴油脱酸工艺研究新进展,分析了传统脱酸工艺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新的脱酸方法作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目前已工业化的西南石油大学(SWPU)开发的馏分油脱酸剂技术,开发绿色脱酸工艺将是柴油脱酸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柴油 环烷酸 精制 工艺
下载PDF
加热炉燃烧器技术改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倩 汪鹏飞 +2 位作者 李宁 肖东平 邹家民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3年第6期88-90,共3页
某润滑油加氢装置3台加热炉均采用扁平型附墙火焰气体T型喷头结构形式的燃烧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现燃烧器火嘴极易结焦堵塞,而清火嘴时热量流失严重且炉膛局部温度偏低,导致加热炉热效率降低。同时,燃料气重组分含量高,燃烧不充分... 某润滑油加氢装置3台加热炉均采用扁平型附墙火焰气体T型喷头结构形式的燃烧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现燃烧器火嘴极易结焦堵塞,而清火嘴时热量流失严重且炉膛局部温度偏低,导致加热炉热效率降低。同时,燃料气重组分含量高,燃烧不充分。采用灯塔型燃烧器系统替代T型燃烧器系统,并对火嘴进行了相应改造,改造后燃烧器燃烧效果良好,加热炉热效率明显提高,为装置节能增效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燃烧器 火嘴 热效率 改造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丙烯酸树脂合成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文倩 罗均龙 姚迎梅 《中国涂料》 CAS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主要论述了树脂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引发剂、单体、溶剂、链转移剂、滴加方式等;介绍了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同时,展望了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树脂正朝着高固体分低黏度、无苯... 主要论述了树脂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引发剂、单体、溶剂、链转移剂、滴加方式等;介绍了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同时,展望了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树脂正朝着高固体分低黏度、无苯体系、高性能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 丙烯酸树脂 影响因素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氮掺杂多孔碳负载Fe纳米颗粒用于高性能电催化还原CO_(2)与Zn-CO_(2)电池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文倩 薛自前 +9 位作者 杨俊 冼家慧 刘庆林 范雅楠 郑凯 廖锫钦 苏徽 刘庆华 李光琴 苏成勇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电催化CO_(2)还原为CO因其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行性而被认为是推进碳中和最有前景的反应之一.然而,水溶液中激烈的竞争性析氢反应阻碍生成单一高选择性产物.目前,贵金属纳米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CO选择性,但稀缺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电催化CO_(2)还原为CO因其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行性而被认为是推进碳中和最有前景的反应之一.然而,水溶液中激烈的竞争性析氢反应阻碍生成单一高选择性产物.目前,贵金属纳米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CO选择性,但稀缺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Fe纳米颗粒(NPs)具有电催化活性,且储量丰富成本低,被认为是一种潜在可替代贵金属的电催化剂,但Fe存在易氧化、团聚、稳定性差、吸附CO_(2)能力低等问题.因此,探索同时具有良好活性和稳定性的新型Fe NPs催化剂仍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骨架(MOFs)衍生物被认为是合成锚定和激活金属纳米颗粒的良好前驱体.因此,将Fe NPs固定在MOFs衍生物中为开发稳定、高活性的Fe NPs催化剂提供了可行的机会.本文通过修饰MOFs前驱体的策略,对IRMOF-3(Zn)进行少量含铁配体单羧酸二茂铁的取代,结合一步热解碳化,制备了Fe NPs负载在海绵状氮掺杂多孔碳的复合催化剂(Fe@NPC).同时对配体为对苯二甲酸的MOF-5和配体为2-氨基-对苯二甲酸的IRMOF-3(Zn)进行热解碳化,制备了对照样品多孔碳MOF-5-D和氮掺杂多孔碳IRMOF-3-D.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结果表明,在Fe@NPC中含有大量的Fe-Fe键以及极少量的Fe-N/C键,说明Fe主要以纳米颗粒形式存在,少量Fe-N/C分布在Fe NPs表面,在Fe NPs与氮掺杂碳基底间起到良好的连接作用.此外,Fe@NP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264 m^(2)g^(-1))和高于MOF-5-D与IRMOF-3-D的CO_(2)吸附能力(93.5 cm^(3)g^(-1)),这种具有CO_(2)强吸附和丰富活性位点的多级孔结构为加速传质、加快CO_(2)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H-cell与-0.6 V_(RHE)的条件下,IRMOF-3-D的最大CO法拉第效率(FECO)为65.3%,是MOF-5-D(49.9%)的1.3倍,说明氮掺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O_(2)的电还原.此外,Fe@NPC在-0.3 V_(RHE)到1.0 V_(RHE)的宽电位化学区间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即最大的电流密度,最低的起始电位以及92.1%的最高的FECO.而且Fe@NPC在流动池中可以获得更高的FECO(96.4%),同时能够在H-cell与流动池中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由于*COOH高能垒,它的产生被认为是高效电化学CO_(2)-CO转换的瓶颈.进一步采用原位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IR)来实时监测中间体,并深入探究Fe@NPC作用于CO_(2)还原过程的机理,观测到中间体*COOH的逐渐形成和积累,以及同一反应时间内*COOH在Fe@NPC上的更快动力学形成过程;进一步说明Fe位点与氮掺杂多孔碳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Fe@NPC的CO_(2)的捕获能力和传质能力并加速了CO生成的动力学.本文以Fe@NPC为阴极组装了Zn-CO_(2)电池,发现该电池具有良好的充电放电性能,放电过程中可提供3.0 mW cm^(-2)的峰值功率密度,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120个循环),实现CO_(2)电还原与储能的良好结合,并表现出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的良好应用潜力.综上,本文为设计用于高选择性的CO_(2)还原反应和能量转换器件的铁基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纳米颗粒 MOFs衍生物 氮掺杂多孔碳 CO_(2)电催化 Zn-CO_(2)电池
下载PDF
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技术进展
7
作者 杨文倩 汪鹏飞 +1 位作者 赵刚磊 青林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36-38,共3页
高吸油树脂是已开发出并运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常用的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合成方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树脂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树脂回收再生的研究现状及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在... 高吸油树脂是已开发出并运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常用的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合成方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树脂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树脂回收再生的研究现状及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在环保备受关注的今天,研究开发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油树脂 含油废水 技术进展
下载PDF
直馏柴油绿色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晓东 杨文倩 +2 位作者 王豪 吴燕 卿大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4-1208,共5页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 without using strong acid and strong base can achieve zero-emission.But it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requiring larger amounts of ammonia and...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 without using strong acid and strong base can achieve zero-emission.But it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requiring larger amounts of ammonia and solvent,and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generation solvent.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which used low-temperature coalescence filtration in a self-made experimental device.The effects of coalescence filtration temperature,amount of ammonia,alcohol consumption,volume ratio of solvent to oil on the deacidification process,material regeneration of coalescence filtration,deacidification’s turndown ratio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of naphthenic acid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the acidity of straight-run diesel could decrease from 62.9 mg KOH·(100 ml)-1 to 4.2 mg KOH·(100 ml)-1,the acid removal rate was as high as 93.3%,and product recovery could reach 98.6%.After refining,the quality of diesel could meet industry requirements [acidity X<7.0 mg KOH·(100 ml)-1],and raw acid value of naphthenic acid could meet No.2 acid standards of SH/T 0530—92.This method had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technological process,low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deacidification,less ammonia and solvent consumption,low solvent regen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er turndown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馏柴油 绿色脱酸 聚结过滤 醇氨溶剂 环烷酸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Ⅰ)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晓东 邹雯炆 +2 位作者 杨文倩 夏荣安 喻立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实现油田储层改造、原油增产、残余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油井增产措施与原油集输过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这些油田化学剂部分直接进入原油中;部分与原油储层发生... 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实现油田储层改造、原油增产、残余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油井增产措施与原油集输过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这些油田化学剂部分直接进入原油中;部分与原油储层发生相互作用,以作用后产物的形式进入原油中,从而对原油后续加工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在调研了我国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等西部五大油田原油采输过程中使用的油田化学剂种类和组成后,开展了采油化学剂与原油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给出了残余油田化学剂与采油化学剂-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在原油中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储层作用 石油化工 酸化 压裂 原油增产
下载PDF
心胸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豫 许贵华 +1 位作者 杨文倩 向峦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91-792,共2页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医用置管不在医护人员正确操作下意外拔除,包括患者自行拔除、意外脱落、医护操作不当发生的拔管。UEX一旦发生,均会造成或轻或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就心胸外科患者UEX...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医用置管不在医护人员正确操作下意外拔除,包括患者自行拔除、意外脱落、医护操作不当发生的拔管。UEX一旦发生,均会造成或轻或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就心胸外科患者UEX的原因、处理对策及如何提高护理质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心胸外科 护理
下载PDF
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亮 仇鹏 +2 位作者 赵刚磊 杨文倩 柳泉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1,共4页
为了考察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硅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有机硅单体的用量、滴加方式、种类、反应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用量为5%时,乳液聚合稳定性和乳胶膜耐水白性达到... 为了考察硅丙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硅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有机硅单体的用量、滴加方式、种类、反应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用量为5%时,乳液聚合稳定性和乳胶膜耐水白性达到平衡,平均凝胶率为0.09%;采用核壳结合滴加方式,乳液聚合稳定性最佳;使用有机硅单体A-174所得乳液平均凝胶率最小;当反应温度为80℃时,单体平均转化率和聚合稳定性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单体 硅丙乳液 聚合过程稳定性 平均凝胶率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Ⅱ)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晓东 杨文倩 +2 位作者 邹雯炆 喻立杰 夏荣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原油中残存的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会对原油的后续加工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加工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西部五大油田生产的原油为例,研究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 原油中残存的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会对原油的后续加工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加工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西部五大油田生产的原油为例,研究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以油溶性、水溶性和不溶性三类物质残存于原油和常减压渣油中,主要对原油电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等单元操作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就这些残余物对主要单元操作的生产装置、生产操作、产品质量以及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标准、信息与管理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储层作用 残余物 石油加工 单元操作 对策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林 唐晓东 +1 位作者 邹雯炆 杨文倩 《化工科技》 CAS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微波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作者综述了微波技术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状况,展望了微波技术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波技术 油气田开发 石油加工 废物处理 应用
下载PDF
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仇鹏 赵刚磊 +2 位作者 吴亮 杨文倩 柳泉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1,27,共5页
通过对苯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类型、用量及配比和第2次滴加单体的组成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为15.7℃时,其冻融稳定性和成膜性能达到均衡;选择阴离子乳化剂... 通过对苯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类型、用量及配比和第2次滴加单体的组成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为15.7℃时,其冻融稳定性和成膜性能达到均衡;选择阴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和辅助乳化剂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搭配,乳化剂占单体用量的1.5%,预乳化液和打底液中乳化剂分配比例为1:1~2:1,第2次滴加单体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部分丙烯酸搭配,乳液冻融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玻璃化温度 乳化剂 第2次滴加单体 冻融稳定性
下载PDF
生长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怀飞 侯刚 +1 位作者 张鹏飞 杨文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98-2001,共4页
采用野外地物光谱仪对样地冬小麦进行实地测量,对实测冬小麦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曲线走势大致与绿色健康植物的一般光谱特征一致,冬小麦的生长状况都比较良好,在7个生长阶段中,变化主要发生在开花期、灌... 采用野外地物光谱仪对样地冬小麦进行实地测量,对实测冬小麦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曲线走势大致与绿色健康植物的一般光谱特征一致,冬小麦的生长状况都比较良好,在7个生长阶段中,变化主要发生在开花期、灌浆期;②比较整个生长期内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变化最大的为黄光波段和绿光波段,其次是红光波段和橙光波段,红外波段与蓝光波段较小,紫外波段的反射率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均远小于其他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冬小麦冠层光谱的反射率是比较稳定的,变化集中表现在红光及近红外波段;③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其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均呈上升趋势,在11∶20太阳高度角接近最大时反射率达到最大,接着随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冬小麦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呈下降趋势;④叶面滞尘量和种植密度对于冬小麦光谱曲线均有影响,但由于条件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未能精确地分析这两种因素对于冬小麦光谱曲线的影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长期 冠层 高光谱 反射率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易筋经单式练习对人体命门的影响
16
作者 杨文倩 张敬文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18,共3页
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出发,运用医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探讨传统养生功法易筋经单式练习对人体命门和生命之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提供可视化、科学化证据。选取80名大学生志愿者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单式3个月,检测易筋经锻炼前后对印... 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出发,运用医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探讨传统养生功法易筋经单式练习对人体命门和生命之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提供可视化、科学化证据。选取80名大学生志愿者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单式3个月,检测易筋经锻炼前后对印堂、膻中、神阙、命门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从红外的角度阐释易筋经对人体命门的影响。结果发现易筋经锻炼对命门的影响是通过调整三焦筋膜系统来调整人体之气的运行,易筋经的单式练习也可以对人体命门产生影响,以对下命门影响最为明显,对意识调控的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神 易筋经 命门 筋膜
下载PDF
氧化脱硫生产低硫柴油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林 唐晓东 +1 位作者 邹雯炆 杨文倩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介绍了柴油氧化脱硫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以双氧水、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生物氧化脱硫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的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分析了各种氧化脱硫技术的优缺点,认为以... 介绍了柴油氧化脱硫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以双氧水、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生物氧化脱硫技术,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的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分析了各种氧化脱硫技术的优缺点,认为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技术脱硫率和柴油收率都较高,但存在氧化剂成本高、氧化态硫化物出路等缺点;而催化氧化脱硫技术采用廉价的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柴油收率达93%以上,柴油质量指标能满足欧洲Ⅱ类标准,即硫含量小于300μg/g,因此,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将成为今后生产超低硫柴油的主要工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氧化剂 氧化 催化氧化 脱硫
下载PDF
润滑油糠醛加助溶剂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雯炆 唐晓东 +1 位作者 李林 杨文倩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润滑油糠醛加助溶剂精制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在糠醛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轻质烃、环氧氯丙烷、脱酸助剂、脱氮助剂、DMF等的研究结果,认为润滑油糠醛加助溶剂精制技术将是今后润滑油精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润滑油 糠醛精制 助溶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丙烯酸乳液预乳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刚磊 吴亮 +3 位作者 仇鹏 杨文倩 柳泉润 杨文德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7期37-38,共2页
文章研究了丙烯酸乳液预乳化液的制备工艺,详细考察了该单体组成下,乳化剂类型、搅拌时间、温度、加料速度等参数对乳化液制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对乳化液状态影响较大,在本装置和乳化剂体系下,搅拌15~25 min,加料时间在1~1.5 ... 文章研究了丙烯酸乳液预乳化液的制备工艺,详细考察了该单体组成下,乳化剂类型、搅拌时间、温度、加料速度等参数对乳化液制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对乳化液状态影响较大,在本装置和乳化剂体系下,搅拌15~25 min,加料时间在1~1.5 min,温度10℃以上时,所得预乳化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乳液 预乳化 乳化剂
下载PDF
异构脱蜡产品质量的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鹏飞 杨文倩 +1 位作者 刘蔷 邹雯炆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0年第6期49-52,共4页
以异构脱蜡装置实际生产情况为例,讨论了操作条件、产品调合及进料性质对加氢基础油产品质量的影响,力求精细调控以确保生产更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及相应的副产品。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产品质量 异构脱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