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及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康喆 牛炳力 +10 位作者 李振伟 孙建南 吕游 朱成伟 邓诗宇 刘德龙 杨文波 张楠 柳鸣 孙明国 刘承志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与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对已有地基光学台址的光学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为后期设备针对性改造以及观测者调整观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地基光学设备的观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简... 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与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对已有地基光学台址的光学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为后期设备针对性改造以及观测者调整观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地基光学设备的观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简称“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南沟约5 km处(东经126.3°,北纬43.8°,海拔高度313m).基地大气视宁度均值范围约为1.3″-1.4″、天顶附近V波段的天光背景亮度为20.64mag·arcsec^(-2)、年晴夜数最高可达270余天,具有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吉林天文观测基地于2016年投入运行,现有1.2m光电望远镜、迷你光电阵列望远镜、大视场光电望远镜阵列、新型多功能阵列结构光电探测平台等多台(套)光电望远镜设备.利用上述设备,主要围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精密轨道确定、光电探测新方法以及变源天体的多色测光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与多家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选址 天文仪器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测光
下载PDF
微穿孔型材结构隔声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
2
作者 杨文波 张捷 +1 位作者 杨云 肖新标 《机械》 2024年第4期1-6,41,共7页
针对高速列车型材中低频隔声,探究了平面波激励下,在型材上面板穿孔、筋板穿孔以及上面板和筋板同时穿孔时的传声损失。基于有限元法,在COMSOL中建立了微穿孔型材有限元模型,并考虑模型声学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穿孔后的孔内黏热损耗。通... 针对高速列车型材中低频隔声,探究了平面波激励下,在型材上面板穿孔、筋板穿孔以及上面板和筋板同时穿孔时的传声损失。基于有限元法,在COMSOL中建立了微穿孔型材有限元模型,并考虑模型声学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穿孔后的孔内黏热损耗。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与未穿孔型材相比,在型材上面板穿孔以及上面板和筋板同时穿孔均在其共振频率处产生共振峰值,具有更好的隔声特性。探讨了穿孔半径、穿孔率以及穿孔面板厚度对型材隔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型材共振频率随着孔径的减小和穿孔率的增加而逐渐向高频移动;随着板厚的增加,型材共振频率逐渐向低频移动。在上面板和筋板同时穿孔比仅在上面板穿孔具有更低的共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型材 微穿孔 传声损失 共振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现状、变迁与渔业资源变动
3
作者 王琳 丁放 +18 位作者 曹坤 袁立来 毛智慧 李慧峰 张孝勇 李凯 杨文波 李小恕 李慧琴 张辉 吴金明 杨海乐 朱挺兵 杨德国 倪朝晖 李云峰 林祥明 李应仁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7,共19页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360 km^(2),最小...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360 km^(2),最小水面约26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281 km^(2),消落区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充填 消落区 栖息地 水文情势 长时间序列 多尺度遥感 长江
原文传递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原文传递
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潘文韬 何川 +4 位作者 吴枋胤 徐迪 王飞 杨文波 寇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现场统计的层理角度与大变形情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层理小角度(0°、15°)与大角度(90°)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较大,随着大变形等级的增大,层理角度引起的围岩支护变化效果越明显。2)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围岩变形从拱底逐渐转移到右拱腰。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隧道轮廓与层理面相切位置,其中拱底及左拱脚对层理角度变化较敏感。3)初支应力偏向及节理塑性区大致与层理弱面法向一致,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节理的剪切塑性区由拱顶、拱底转移到左拱脚、右拱肩,最终偏移到左右拱腰上下位置;相比初支压应力,初支拉应力对层理角度更敏感,垂直节理增大了张拉剪切破坏塑性区贯通的风险,但剪切破坏塑性区半径反而有可能减小。4)现场的统计规律表现为小角度与大角度大变形等级较高,层理角度为60°以下时,岩层破坏发生在拱腰及拱肩处,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有向拱肩发展的趋势,大角度层理时岩层破坏主要发生在拱腰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软岩隧道 大变形等级 层理角度 遍布节理模型 数值分析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移动测站望远镜指向修正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柳鸣 杨文波 +3 位作者 刘德龙 孙建南 康喆 李振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0-338,共9页
目前,移动测站以其高机动性正逐步成为空间目标监测网络重要的系统组成,应用于空间目标的共视观测与精密跟踪。针对移动测站光电望远镜由于工况的不稳定性以及装调过程中存在的指向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指向误... 目前,移动测站以其高机动性正逐步成为空间目标监测网络重要的系统组成,应用于空间目标的共视观测与精密跟踪。针对移动测站光电望远镜由于工况的不稳定性以及装调过程中存在的指向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指向误差修正方法。首先,根据编码器轴系定位筛选出定标星群并进行资料归算;其次,采用面向脱靶量标定的快速星图匹配算法识别出与测量恒星相匹配的定标星坐标,并作为理论位置;最后,将多颗测量恒星坐标带入脱靶量标定指向修正数学模型对望远镜的指向进行拟合与标定。实验结果证明:采集一组序列图像对光心指向进行修正,单帧图像的修正周期约为2.2 s,从第10帧后修正量基本趋于稳定。对全天区典型分布的一批子天区进行指向修正,指向误差均值由修正前的124.24″提高至4.97″,标准差从41.50″提高至4.76″。综上所述,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指向误差修正方法对于提高测站望远镜的指向精度效果显著,且该方法的修正过程与望远镜机架结构无关,因此也可适用于不同机架结构的望远镜指向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望远镜 指向误差 星图匹配 空间目标
原文传递
高地应力偏压软岩隧道施工间距及洞形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枋胤 何川 +3 位作者 潘文韬 杨文波 寇昊 贾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3,共11页
为探究高地应力偏压软岩隧道合适施工方案,从华丽高速东马场1隧道高地应力偏压软岩引起的衬砌及仰拱非对称变形破坏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不同隧道净距、顺序、纵向步距下洞周变形与塑性破坏规律,并探讨局部扩挖洞形的可行性,得出适宜... 为探究高地应力偏压软岩隧道合适施工方案,从华丽高速东马场1隧道高地应力偏压软岩引起的衬砌及仰拱非对称变形破坏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不同隧道净距、顺序、纵向步距下洞周变形与塑性破坏规律,并探讨局部扩挖洞形的可行性,得出适宜的关键参数。研究结论:(1)由于后行洞对先行洞扰动,先行洞位移大于后行洞,且两者差距随净距增大逐渐减小,当净距大于3D时相互扰动效应消除;(2)偏压侧先行的洞周位移、塑性区大于偏压侧后行,净距为3D时偏压侧后行洞周变形减少23.87%,因而推荐偏压侧后行方式;(3)随着两洞掌子面距离增加,后行隧道洞周变形由于先行隧道“庇护”而减小,先行隧道洞周变形增大,掌子面距离大于50 m时“庇护”减弱,因此推荐采用≯50 m的掌子面距离并加强先行隧道支护强度;(4)偏压侧局部扩挖的洞形会导致洞周塑性区增大并有向拱底偏压侧发展的趋势,同时洞周变形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最大10%),局部扩挖洞形方案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软岩隧道 高地应力 隧道净距 开挖顺序 施工步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扩频多址的差转游标测距方法与应用
8
作者 刘庆元 王佳钰 +2 位作者 史学威 杨文波 陈祝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1,共5页
针对游标测距法在转发测距中无法实现多址测距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多址的差转游标测距方法。该方法采用游标法实现高精度测距,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以正交的伪随机码(PN码)区分不同的测距信号,利用不同的差转频率区分不同的转发... 针对游标测距法在转发测距中无法实现多址测距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多址的差转游标测距方法。该方法采用游标法实现高精度测距,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以正交的伪随机码(PN码)区分不同的测距信号,利用不同的差转频率区分不同的转发信标。基于该方法构建了测距系统,系统的测距精度可达亚米级。转发信标使用电池供电和无线通信调度,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小,安装简单。该系统非常适用于工业场景的人员定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址测距 脉冲测距 游标法 差频转发 直接系列扩频(DSSS) 人员定位
下载PDF
不同大变形等级层状软岩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潘文韬 吴枋胤 +5 位作者 杨文波 寇昊 徐迪 孟海龙 何川 王飞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61,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层状软岩隧道施工方案,依托九绵高速全线大变形隧道,根据现场施工及效果初步设立对比工况;通过试验确定围岩参数,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围岩支护受力变形进行比选验证,确定不同大变形等级工法、超前加固、支护方案...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层状软岩隧道施工方案,依托九绵高速全线大变形隧道,根据现场施工及效果初步设立对比工况;通过试验确定围岩参数,采用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围岩支护受力变形进行比选验证,确定不同大变形等级工法、超前加固、支护方案,并通过现场施工及结构受力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现场大变形等级与变形量表现出聚集性;轻微大变形在拱顶、拱腰处变形接近,中等、强烈大变形集中于拱顶或拱腰;轻微大变形宜采用二台阶法,采用加强单层小导管以及长短锚杆结合的方式意义不大;中等大变形宜采用三台阶法,并采用单层小导管(∅51,长6 m)以及长短锚杆结合的方式;强烈大变形宜采用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扩大拱顶注浆范围并采用双层初期支护,视工程重要性选用双层小导管以及中管棚的超前加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施工技术 数值模拟 层状软岩 大变形等级 现场监测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与周围土体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文波 陈子全 +3 位作者 徐朝阳 晏启祥 何川 韦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7-545,共9页
为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布置在盾构隧道底部的激振器施加扫频激振荷载和列车振动荷载,采用频率响应函数FRF与最大加速度分析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与周围土体不同位置处的动... 为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布置在盾构隧道底部的激振器施加扫频激振荷载和列车振动荷载,采用频率响应函数FRF与最大加速度分析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与周围土体不同位置处的动力响应及其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RF是隧道衬砌结构和周围土体自身的动力响应特性的体现,与激振力的大小、扫频方向及扫频时间无关;在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底部和顶部均体现出高频响应大于低频响应的特性,隧道顶部加速度响应沿隧道纵向衰减幅度明显小于隧道底部;隧道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沿深度有明显变化,但均表现出沿隧道轴向衰减的规律。隧道结构上部第1层测点土体的动力响应在全频域内随频率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在第2层和地表的第3层测点,土体的动力响应在30~90 Hz区段线性增长,在90~300 Hz区段出现波动变化,并无明显增大趋势;与扫频激振荷载引起的动力响应规律一致,由列车运行振动荷载引起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和周围土体的振动沿隧道轴向逐渐衰减,隧道底部的加速度响应大于顶部,随着列车车速的增大,在隧道内部引起的加速度响应将显著增大。同时,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发现地表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地表第3层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均大于隧道结构上部第1层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振动荷载 动力响应 频率响应函数FRF 隧道衬砌结构 隧道周围土体
原文传递
藏区高速公路高压富水区隧道渗流场特性分析
11
作者 张航 邹蔚 +4 位作者 杨文波 陈渤 张文居 朱智勇 黄涛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2期43-48,共6页
高压富水地层隧道施工时往往伴随着突涌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并威胁洞内人员生命安全。依托汶马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开展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水头和围岩渗透系数下施工扰动造成的隧道外侧渗流场变化情况,并通过现场监... 高压富水地层隧道施工时往往伴随着突涌水,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并威胁洞内人员生命安全。依托汶马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开展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水头和围岩渗透系数下施工扰动造成的隧道外侧渗流场变化情况,并通过现场监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扰动引起孔隙水压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隧道拱顶与拱底处渗流集中,拱腰处外水压力最大,需要重点设防;水头高度与渗流场初始孔隙水压呈正相关;围岩渗透系数越大渗流越强烈,衬砌相同位置对应孔隙水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压富水地层 流固耦合 渗流场 地下水位 渗透系数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仰拱隆起处治措施研究
12
作者 代仲宇 寇昊 +3 位作者 扶亲强 肖龙鸽 杨文波 郭德平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蓉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高地应力软弱泥岩地层的仰拱隆起病害问题为背景,分析了仰拱隆起病害的原因,提出了相适应的处治措施。研究表明,由于隧道围岩以泥质粉砂岩为主,且仰拱下部岩性更差,在强大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仰拱钢架承载能力... 以蓉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高地应力软弱泥岩地层的仰拱隆起病害问题为背景,分析了仰拱隆起病害的原因,提出了相适应的处治措施。研究表明,由于隧道围岩以泥质粉砂岩为主,且仰拱下部岩性更差,在强大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仰拱钢架承载能力逐渐达到极限,导致了仰拱隆起。针对仰拱开裂段,仰拱失效且变形已稳定段落,采用拱脚加固+拆除重置措施;仰拱失效且变形未稳定段落,采用拱脚基底加固+拆除重置措施;仰拱未失效且变形未稳定段落,采用拱脚基底加固措施并加强监测;仰拱填充开裂未隆起且变形已稳定段落,采用灌浆封缝,并持续监测。通过现场位移监测,表明仰拱开裂段处治后隆起得到了有效控制,该仰拱病害处治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泥岩 仰拱 隆起 处治措施 监测
下载PDF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马蹄形断面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文波 邹涛 +4 位作者 涂玖林 谷笑旭 刘雨辰 晏启祥 何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35-3644,共10页
为了研究马蹄形隧道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时域、频域分析为基础,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和峰值振动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列车时速分别为300 km/h和350 km/h的单点振动荷载作用... 为了研究马蹄形隧道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时域、频域分析为基础,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和峰值振动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列车时速分别为300 km/h和350 km/h的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通过FLAC^3D计算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高速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振动全频域扫频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内部的动力响应不是沿隧道环向逐渐衰减,而是仰拱到拱脚处的响应出现一定的衰减,但拱腰到拱顶处却呈现出增大趋势;在40~200Hz频率范围内,圆形断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小于马蹄形断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平均差值约为3.8 dB,表明隧道的断面形状对其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在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各监测点的加速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效应,列车经过时动力响应显著增大;移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峰值振动加速度较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在研究列车振动荷载诱发的动力响应特性时应考虑列车的移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形隧道 高速列车 振动荷载 模型试验 FLAC^3D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基于3线阵探测器的亚像元成像超分辨率重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文波 朱明 +1 位作者 刘志明 陈东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47-2258,共12页
虽然增加探测器的时间和空间采样频率可以提高亚像元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易发生混叠,使重构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无法达到理想值。本文以3片线阵探测器亚像元成像为基础,提出一种超分辨率重构算法。首先,在高分辨率... 虽然增加探测器的时间和空间采样频率可以提高亚像元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但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易发生混叠,使重构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无法达到理想值。本文以3片线阵探测器亚像元成像为基础,提出一种超分辨率重构算法。首先,在高分辨率网格上建立插值模型;然后,辨识插值重构图像在线阵列方向和扫描方向的模糊核,得到整幅图像的模糊核;最后,采用带有Neumman边界条件的梯度平滑正则化模型去除模糊,抑制振铃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使亚像元成像系统分辨率为单线阵探测器无过采样成像系统分辨率的2.6倍;与双线性插值法相比,平均灰度等级(GMG)提高了7.71。该算法可以进一步实现对更多片线阵探测器亚像元成像的超分辨率重构,获取更高的系统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阵探测器 亚像元成像 采样频率 空间分辨率 超分辨率重构
下载PDF
某电厂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
15
作者 刘坤 赵桂锋 +1 位作者 杨文波 胡雪 《锅炉制造》 2023年第1期25-26,32,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哈尔滨锅炉厂为某电厂自主研发设计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布置及其设计特点。
关键词 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锅炉 清洁能源
下载PDF
管氏肿腿蜂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文波 吴国星 +3 位作者 徐志强 吴道慧 何霞红 秦小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410,共6页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小粒咖啡,对我国咖啡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本试验利用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开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寄生试验和实验室模拟...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是咖啡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为害小粒咖啡,对我国咖啡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是控制天牛的重要措施,本试验利用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开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寄生试验和实验室模拟防治试验中,管氏肿腿蜂寄生率最高可达到93.33%和61.18%;林间放蜂试验中,以单株罩笼放蜂法和隔株放蜂法防治效果最好,寄生率最高为38.38%和23.36%,明显高于中心放蜂法的12.69%;放蜂60 d后防治效果最佳,放蜂时间间隔应以60-90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 管氏肿腿蜂 生物防治 寄生率
下载PDF
基于Cookie的门户系统单点登录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文波 张辉 刘瑞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0-101,125,共3页
针对门户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ookie的门户系统单点登录模型,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认证过程,对模型中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门户系统单点登录模型的提出能够解决门户系统中分布式资源站点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问题,实现单点登录,从而方便用... 针对门户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ookie的门户系统单点登录模型,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认证过程,对模型中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门户系统单点登录模型的提出能够解决门户系统中分布式资源站点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问题,实现单点登录,从而方便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增强用户访问站点的安全性、减轻管理员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登录 COOKIE SSL 门户系统
下载PDF
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文波 李继龙 +6 位作者 李绪兴 刘宝祥 沈公铭 张晓惠 雷云雷 李小恕 贾静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根据2004年3月、7月和9月对拒马河北京段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果,研究了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24种,隶属于3目8科24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拒马河北京段... 根据2004年3月、7月和9月对拒马河北京段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果,研究了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24种,隶属于3目8科24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拒马河北京段内优势种类。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拒马河北京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3目5科18种,表明拒马河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水文条件变化、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非法采砂是造成该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地鱼类物种减少,提出以下保护对策:(1)建立自然保护区;(2)限制水利工程的建设;(3)实施禁渔制度;(4)人工增殖放流;(5)增强民众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马河 鱼类物种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非局部变分修复法去除高密度椒盐噪声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文波 马天玮 刘剑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6期876-884,共9页
分析了中值滤波及其改进型算法在处理高密度椒盐噪声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采用变分修复方法来去除高密度椒盐噪声,基于现有的全变差修复模型提出了非局部全变差修复模型。该模型利用椒盐噪声特点(均匀分布、灰度值为0或255),将噪声点看... 分析了中值滤波及其改进型算法在处理高密度椒盐噪声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采用变分修复方法来去除高密度椒盐噪声,基于现有的全变差修复模型提出了非局部全变差修复模型。该模型利用椒盐噪声特点(均匀分布、灰度值为0或255),将噪声点看成是图像中遗失或是破损的点,首先在图像中寻找与噪声点邻域相似的区域,将相似区域的中心像素作为噪声点新的邻域然后对其插值,把图像降噪问题转化为图像修复问题,从而达到去除高密度噪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噪声密度为90%的彩色和灰度图像去噪后,其峰值信噪比为22.85和28.77,在客观评价标准方面优于中值滤波及其改进型算法。该模型能有效去除高密度下的椒盐噪声并较好地恢复图像细节,为图像去除高密度噪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图像修复 椒盐噪声 中值滤波 非局部变分修复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新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文波 张辉 刘瑞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7-169,共3页
通过分析RBAC模型在信息量巨大、信息资源变化频繁的应用系统中表现出的不足――安全维护代价过于繁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ARBAC模型。该模型具有较低的安全维护代价,良好的安全控制效果,有效克服了RBAC模型在该... 通过分析RBAC模型在信息量巨大、信息资源变化频繁的应用系统中表现出的不足――安全维护代价过于繁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ARBAC模型。该模型具有较低的安全维护代价,良好的安全控制效果,有效克服了RBAC模型在该类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问控制 抽象角色 许可分配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