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淑娟 杨新伟 周林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报道1例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ADF),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归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2021年9月28日收治的1例ADF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中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并观察HE、免疫组化... 目的报道1例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ADF),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归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2021年9月28日收治的1例ADF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中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并观察HE、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治疗与随访情况。结果巨检显示灰黄组织3块,总直径0.8 cm。镜检显示真皮内结节状、不规则成片或成巢的梭形至卵圆形组织样细胞,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和多灶性出血性囊腔、无内皮细胞内衬,为假血管性腔隙。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34(-)、S-100(-)、Desmin(-)、SMA(-)、β-Catenin(-)、HMB-45(-);Vimentin(+)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CD68(+)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呈棕黄色;Ki-67(5%+)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ADF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和交界恶性潜能,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及时正确的诊断能使患者获益,治疗以尽早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后期建议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表皮囊肿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光耀 李雅婷 +3 位作者 李萍 傅佩骏 杨新伟 陈春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635-638,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治疗玫瑰痤疮女性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脉冲光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强... 目的:观察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肺经风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治疗玫瑰痤疮女性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脉冲光组、中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强脉冲光组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进行双波长强脉冲光照射治疗,中药组服用清肺凉血方,联合组在强脉冲光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肺凉血方;疗程为8周。采用玫瑰痤疮观察指标评分表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和IL-37含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强脉冲光组的71.4%和清肺凉血方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灼热、干燥等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中药组,而灼热及干燥评分低于强脉冲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IL-17和IL-3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7和IL-37水平低于强脉冲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凉血方联合双波长强脉冲光可以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17及IL-37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女性 肺经风热 清热凉血方 双波长强脉冲光 IL-17 IL-37
下载PDF
Ag/Al_(2)O_(3)对船舶发动机尾气HC与NO_(x)协同催化净化
3
作者 杨新伟 郭江峰 周伟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船舶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和碳氢化合物(HC)对大气环境有较大的危害.直接利用HC作为还原剂与NO_(x)发生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HC-SCR),实现对发动机尾气中的HC和NO_(x)协同催化净化,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船舶尾气净化技术之... 船舶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和碳氢化合物(HC)对大气环境有较大的危害.直接利用HC作为还原剂与NO_(x)发生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反应(HC-SCR),实现对发动机尾气中的HC和NO_(x)协同催化净化,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船舶尾气净化技术之一,而开发高性能的HC-SCR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采用商业伽马型氧化铝(γ-Al_(2)O_(3))作为载体、硝酸银(AgNO_(3))作为前驱体,通过湿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银基氧化铝(Ag/Al_(2)O_(3))催化剂.经固定床反应器活性测试发现,纯γ-Al_(2)O_(3)载体在甲烷-SCR(CH_(4)-SCR)和丙烷-SCR(C_(3)H_(8)-SCR)中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而负载银(Ag)后得到的催化剂(Ag/Al_(2)O_(3))在反应中的低温催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HC完全氧化、NO_(x)程序升温脱附(NO-O_(2)-TPD)及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Ag/Al_(2)O_(3)催化剂的主要物相组成以及Ag物种的状态,并详细阐述了Ag/Al_(2)O_(3)催化剂表面HC-SCR反应的反应路径,即:HC在催化剂表面Ag物种的作用下部分氧化形成活性中间体醋酸类物种;一氧化氮(NO)在催化剂载体表面吸附活化成单齿硝酸盐类物种;HC部分氧化中间体醋酸类物种与NO吸附活化物种单齿硝酸盐物种发生反应,生成氮气(N2)和水(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发动机 氮氧化物 碳氢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及分级标准 被引量:67
4
作者 杨新伟 刘泽军 +5 位作者 庞星火 李微 赵培青 白韶音 王治明 金泰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制订职业紧张量表总体、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及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4278例常模样本施测。结果:职业、性别、学历是影响OSI-R问卷结果最多的变量(Beta=-0.39、-0.13、-0.25)。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 目的:制订职业紧张量表总体、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及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4278例常模样本施测。结果:职业、性别、学历是影响OSI-R问卷结果最多的变量(Beta=-0.39、-0.13、-0.25)。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娱乐休闲子项评分男性高于女性(27.6±5.5/27.1±5.4,P<0.01),自我保健子项评分女性高于男性(30.2±5.6/29.0±5.8,P<0.01)。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量表总体、不同性别常模、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标准: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69分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59分,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40分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30分为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39分为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59分为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为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不同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个体、职业紧张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紧张 横断面调查 OSI-R 常模
下载PDF
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研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1 位作者 金泰廙 兰亚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研究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应用图表、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370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其中销售人员136例、安全服务人员331例、技术工人903例。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 目的研究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应用图表、分级标准。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1370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其中销售人员136例、安全服务人员331例、技术工人903例。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其次,在常模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了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常模样本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69分者,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59分者,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40分者,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低于30分者,表明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39分者,表明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59分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分别针对不同个体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销售人员、安全服务人员、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售人员 安全服务人员 技术工人 职业紧张 常模
下载PDF
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研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新伟 刘泽军 +5 位作者 赵培青 白韶英 庞星火 王治明 金泰 兰亚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1-784,共4页
目的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应用图表、分级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235例、技术人员857例共计1092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 目的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应用图表、分级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235例、技术人员857例共计1092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其次,在常模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了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常模样本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等于或高于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者,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内者,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低于40分者,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低于30分者,表明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分至39分范围内者,表明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之间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在60分及以上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将职业紧张模式结合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分别针对不同个体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降低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员 科学研究人员 职业紧张 常模
下载PDF
不同个体特征职工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2 位作者 兰亚佳 王绵珍 姚武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个体特征职工发生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男性高于女... 目的 探讨不同个体特征职工发生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男性高于女性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1) ;而工作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30岁年龄段得分高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其他年齿 (P <0 0 5 ) ;工作能力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 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明显。不同文化程度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主要紧张源是任务冲突及责任感 (P <0 0 5 )。不同婚姻状况 :职业紧张、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已婚、离异职业任务及躯体、心理紧张反应显著高于未婚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未婚者显著高于已婚、离异 (P <0 0 5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紧张反应显著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显著高 (P <0 0 5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理性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工作能力 职业卫生
下载PDF
刑警、医师、教师职业紧张及工作能力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1 位作者 兰亚佳 王绵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 比较医师、刑警、教师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 (WAI)两份量表 ,对某市刑警 191例、中小学教师 343例、医师 2 88例 ,共 82 2例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 目的 比较医师、刑警、教师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 (WAI)两份量表 ,对某市刑警 191例、中小学教师 343例、医师 2 88例 ,共 82 2例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刑警、医师、教师组间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应对资源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刑警的职业任务 ,紧张反应高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 2职业任务子项中 ,刑警在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 3个子项得分最高。医师突出的问题是任务不适。教师职业紧张主要表现在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不良 (P<0 .0 5 )。 3紧张反应显示 ,除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外 ,在业务、心理、躯体紧张反应 3个子项中刑警显著高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4应对资源子项 :刑警在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四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医师的社会支持得分最高。而教师的理性处事得分最高 (P<0 .0 5 )。 5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 ,二者均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 (P<0 .0 1)。教师组工作能力与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均呈负相关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缓解刑警的职业紧张 ,解决医师的任务不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工作能力 刑警 医师 教师
下载PDF
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新伟 闫兴州 +3 位作者 李亮 杨珏 张宝华 陈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检测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STAT3)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表达对手术切除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STAT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 目的检测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STAT3)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表达对手术切除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STAT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STAT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KM)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Cox危险度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STAT3表达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ICC组织中STAT3表达较瘤旁组织增加,且与肿瘤体积大、病理性卫星灶、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差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高表达STAT3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STAT3高表达是影响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AT3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IC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上皮癌 STAT3 存活率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单分散纳米金尺寸的分步晶种生长控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新伟 张贵荣 +1 位作者 李永绣 徐柏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65-2569,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尺寸为(1.9±0.4)nm的单分散金胶体,再以其作为一级晶种,并分别用抗坏血酸和PVP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改变各步晶种尺寸和氯金酸与晶种的摩尔比分步...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尺寸为(1.9±0.4)nm的单分散金胶体,再以其作为一级晶种,并分别用抗坏血酸和PVP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改变各步晶种尺寸和氯金酸与晶种的摩尔比分步逐级合成了尺寸为3.2、4.7、6.3、8.0、10.3、14.0nm的系列金纳米颗粒.以LaMer模型为基础,对分步晶种生长过程中影响金胶体产物尺寸分布(单分散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缓慢加入抗坏血酸并降低氯金酸对晶种的相对量对于单分散金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有决定性作用.快速加入抗坏血酸会因二次成核而导致金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晶种生长 单分散金纳米颗粒 聚乙烯吡咯烷酮 抗坏血酸 纳米尺寸控制
下载PDF
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新伟 金泰廙 +1 位作者 王治明 姚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人员 职业紧张 质量控制 人际关系 文化程度
下载PDF
不同劳动类型职工个体特征与工作能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1 位作者 兰亚佳 王绵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索不同劳动类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和婚姻状况职工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工作能力指数 (WAI)量表 ,对四川省不同劳动类型的男性 3413例、女性 2 2 35例共计 5 6 4 8例职工进行分析。结果  1经 t检验分析 ,男性... 目的 探索不同劳动类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和婚姻状况职工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 应用工作能力指数 (WAI)量表 ,对四川省不同劳动类型的男性 3413例、女性 2 2 35例共计 5 6 4 8例职工进行分析。结果  1经 t检验分析 ,男性和女性职工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不同的劳动类型 (体力、体脑混合、脑力 )职工在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总均分及体力、体脑混合劳动者女性高于男性 (P<0 .0 1) ,但脑力劳动者男性高于女性 (P<0 .0 5 ) ;2经两维方差分析 ,男性和女性均为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龄段、不同婚姻状况职工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不同的劳动类型 (体力、体脑混合、脑力 )职工在不同年龄段间、不同文化程度间、不同工龄段、不同婚姻状况间工作能力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经两两比较 ,不同年龄分组 WAI得分 ,除 30岁~和 4 0岁~组无差异 (P>0 .0 5 )外 ,随年龄增长工作能力下降。不同文化程度分组 WAI得分 ,中学和大学文化程度高于小学文化程度 (P<0 .0 5 ) ;不同工龄分组 WAI得分 ,除 10年~组和 2 0年~组无差异 (P>0 .0 5 )外 ,随工龄增加工作能力下降 (P<0 .0 5 ) ;不同婚姻状况分组 WAI得分 ,已婚和离异者低于未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指数 个体特征 劳动类型
下载PDF
不同年龄、性别职工工作能力分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2 位作者 兰亚佳 王绵珍 姚武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职工工作能力分级。 [方法 ]应用工作能力指数 (WAI)量表 ,对某省市男性 3 3 63例 ,女性 2 2 0 0例 ,共计 5 5 63例职工进行调查分析。WAI量表包括 7个项目 ,各项逐一评分后相加即为WAI。工作能力根据WAI得分...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职工工作能力分级。 [方法 ]应用工作能力指数 (WAI)量表 ,对某省市男性 3 3 63例 ,女性 2 2 0 0例 ,共计 5 5 63例职工进行调查分析。WAI量表包括 7个项目 ,各项逐一评分后相加即为WAI。工作能力根据WAI得分分为三级 :7~ 2 7分表示工作能力差 ,2 8~ 3 6分表示工作能力中等 ,3 7~ 49分表示工作能力好。 [结果 ] ( 1)不同性别工作能力分级构成不同。两组工作能力分级为差的比重均小 (男性 :1.1% ,女性 :0 .1% ) ,男性组工作能力分级为差的比重较女性组大 (P <0 .0 1)。 ( 2 )体力劳动者的年龄与工作能力分级有关 ,工作能力分级为差和中等的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的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 (x2 =168.70 2 ,P <0 .0 1)。脑力劳动者的年龄与工作能力分级有关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的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x2 =14 .960 ,P <0 .0 5 )。 ( 3 )将近 1/3的女性给她们自己的工作能力打 8分 ,除≥ 5 5 (岁 )年龄组外 ,其它各年龄组有 1/5以上的人给自己打 9分 ,而打 7分者主要是在≥ 5 5岁年龄组 ;男性多于 1/4的人给自己的工作能力打 8分 ;多于 1/6的人给自己打 9分 ;多于 1/7的人给自己打 7分。男性和女性的自我评价在 8分、9分、7分所占比重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性别 工作能力 职业卫生
下载PDF
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1 位作者 王绵珍 兰亚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3-165,185,共4页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 目的 研究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法 (WAI)测试 2 2 70例不同职业类型者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变化。结果  ( 1)不同性别间工作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职业紧张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1) ,而应对资源女性高于男性 (P <0 0 5 )。≥ 5 0岁年龄段紧张程度较 <3 0岁年龄段得分高 ,而应对资源 <3 0岁年龄段均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 0 5 )。工作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 (P <0 0 5 ) ,40~岁年龄段开始下降。 ( 2 )工作能力分级为好者 ,职业任务总均分及紧张反应得分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应对资源得分显著升高 (P <0 0 5 )。 ( 3 )工作能力与职业紧张、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 <0 0 1) ;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总均分呈正相关 ,二者与应对资源总均分呈负相关 (P <0 0 1)。 ( 4 )职业任务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各子项 (除工作环境子项与业务紧张反应外 )呈正相关 ;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与应对资源各子项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紧张反应各子项之间互为正相关 ,并与应对资源 (除人际关系与休闲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紧张反应 应对资源 工作能力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技术工人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新伟 金泰廙 王治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 目的探索技术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技术工人(研究组)903例和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1222例进行研究。结果技术工人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358,P<0·01)。任务冲突、工作环境、责任感、任务模糊为个体紧张反应、业务、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感、任务模糊除外)、躯体紧张反应(任务模糊除外,但包括任务不适、任务过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个体紧张反应、业务、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可降低个体紧张反应、心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社会支持可降低业务紧张反应;自我保健可降低躯体紧张反应。结论针对技术工人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技术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紧张 横断面调查 职业紧张量表(OSI—R) 技术工人
下载PDF
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转换表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1 位作者 金泰廙 兰亚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应用表、分级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263例、一般管理人员569例,共计832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 目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应用表、分级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263例、一般管理人员569例,共计832例常模样本进行研究。结果首先,采用OSI-R量表分别研制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其次,在常模的基础上,分别研制了常模样本粗分转换为T分表。职业紧张程度分级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问卷中,T分≥70分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60分至69分范围内者,为中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内者,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T分低于40分者,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在应对资源问卷中,T分低于30分者,表明高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30分至39分范围内者,表明中度缺乏应对资源;T分在40分至59分范围之间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T分≥60分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结论将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分别针对不同个体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降低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管理人员 一般管理人员 职业紧张 常模
下载PDF
行为干预对不同人群职业紧张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金泰廙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职业紧张 干预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职业紧张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新伟 王治明 金泰廙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的职业紧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试4278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的职业紧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试4278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保健子项: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时在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女性也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40岁~及≥50岁两个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不适四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50岁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工龄方面,也表现出最长工龄组:≥30年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等子项得分均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20年~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低学历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得分高,而应对资源得分却最低(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群体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不同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是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紧张 职业卫生
下载PDF
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5 位作者 徐志云 张宝仁 邹良建 纪广玉 张宇峰 谭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9.2岁(13~63岁)。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2.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9.2岁(13~63岁)。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2.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4例。手术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5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长期存活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对二尖瓣脱垂出现中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手术效果和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瓣膜情况,决定施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选用机械瓣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